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新旧会计准则培训)

2023-06-25 21:29分类:ARBR 阅读:

目前,我国有不少企业赴香港上市必须披露按香港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信息。本文拟比较大陆与香港两地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原因,以期对发行或拟发行H股的公司有所裨益。

一、大陆与香港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

总的说来,大陆与香港会计准则差别不大,其主要差别体现在:

1. 香港会计准则强调公允价值的运用,而大陆会计准则更强调账面价值。

香港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一样,在资产计价,尤其是资产交易方面,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而依据大陆现行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基本上以账面价值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这种差别突出表现在对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上。

2. 在资产减值的计提方面,尽管两地的会计准则都规定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总体说来,大陆的规定更具体,例如对存货不能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情况均作了规定。而香港的规定相对而言更为原则,判断资产减值中的个别认定法的运用更为普遍,更强调公司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3. 都将关联方交易作为处理的重点,但侧重各有不同。

大陆更重视防止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因此对关联方间出售资产等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较严。而香港会计准则更强调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充分披露。

就具体的会计事项而言,两者也有一定差异,主要列举如下:

1.应收款项:

香港准则规定的坏账准备计提范围比大陆广,不仅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还包括应收债券等一切应收债权。

2.存货:

大陆准则规定发出存货计价可采取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而香港准则不接受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其余方法相同。

3.固定资产:

大陆准则一般以资产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而香港准则允许资产重估并考虑折旧的影响;同时大陆准则对折旧方法的变更认为是会计政策变更,而香港准则认为这是会计估计变更。

4. 借款费用资本化:

大陆准则只允许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专门借款的费用在符合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而香港规定凡为购建符合条件的资产(不一定是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资本化;大陆计算资本化金额=累计加权平均支出*资本化率,香港规定计算资本化金额=所有借款费用;大陆规定暂时投资收入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得冲减资产成本,香港规定暂时投资收入必须冲减资产成本。

5. 融资租赁:

大陆准则判断是否融资租赁的条件之一是最低租赁付款额/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而香港准则规定的判断标准之一是最低租赁付款额/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6. 无形资产:

a.大陆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依法申请取得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发生的诸如律师费、注册费等才能资本化。香港规定研究开发支出在发生时费用化,只有符合一定条件(例如:技术上可行,有足够资源完成开发项目,很可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b.大陆准则把土地作为土地使用权列入无形资产,香港则把土地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并计提折旧。

7. 长期投资:

a.大陆准则规定长期债权投资以成本+溢价摊销(-折价摊销)-减值计价,香港规定持有至到期的债务证券的成本以此计价,非持有至到期的证券投资主要以公允价值计价,且价值变动计入损益。

b.大陆规定投资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金额的部分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在不超过10年的期限内摊销。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金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香港规定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摊销期限不超过20年。

8. 债务重组:

大陆规定重组利得不能计入收益,而作为资本公积,香港准则规定重组利得确认为收益;大陆规定以重组债权得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得入账价值,香港规定按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

9. 非货币性交易:

a.大陆准则不区分同类及非同类资产的交易,香港准则区分。

b.大陆准则规定在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时,收到补价的一方要确认收益,香港准则规定同类资产交换补确认损益,不同类资产交换要确认损益。损益=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二、差异存在的原因

1. 法律体系不同。

大陆偏向大陆法系,香港偏向英美法系。成文法系法律条文多且内容详细,试图就可能发生所有不测事件统一行为规范。因此大陆把会计纳入法律体系内加以规范,而成文法的特点之一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这就是大陆会计准则与制度并行,各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得较为详细的重要原因。英美法系以不多的法律条文为基础,条文内容较为原则,应用时由法官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加以诠释。香港认为“会计不是法律而是艺术与科学的混合体”,并未将会计纳入法律体系,而是用会计准则和公认会计原则来规范,更重视会计信息的公允和真实,因此更强调依靠公司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2. 税法的影响程度不同。

由于大陆偏向成文法系,其会计原则,会计制度受法律影响深远,政府对企业施加较多的干预,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结合在一起,税法对会计的影响颇大,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考虑对国家税收的影响。例如原来由于税法不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因此会计制度也不提倡采用这种折旧法。香港则不然,由于是英美法系地区,某些项目基于纳税目的而列作费用,他们在财务报表中也一般列作费用,其收益表即应税收益表。所以税法对会计的影响相对而言并不大。

3.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香港已是比较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公平、公开、透明、诚信地原则深入人心,价格信号能比较灵活及时地反映经济本质,因此香港在会计处理中较多应用公允价值的概念。相反大陆还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经济生活中有许多转轨时期特有的经济现象,价格信号也多有扭曲,未能真正反映经济实质。最明显的例子,在大陆股市,其是一个典型的弱势市场,投机性极强,股价的波动与公司业绩相关性极低,只要有庄家炒作,许多ST、PT的股票同样大涨长红。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如果大量运用公允价值的概念,必然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因此大陆准则宁愿牺牲部分公允性而更强调信息的真实性。

4. 投资主体不同。

大陆公司的投资人主要是政府,而政府首先考虑的是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大陆的会计准则更强调应用谨慎性原则,以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香港公司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民间,因此相对不那么强调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我的好朋友刘诚燃出了一套专业上相当扎实的书:《1104助学手册》。我也很荣幸地为这本书了一段荐语,如下:

 

荐语

 

如果说银行业的经营,本质上是在经营风险和定价风险,那么“1104”就是对这一本质的提纲挈领。换句话说,参透了“1104”的每一张报表,定然是把住了一家银行经营的“七寸”。

 

这样的核心专家能力谁不想获得,只是“1104”是和庞杂又精细的数据打交道,本身难免枯燥。直到我读完了《1104助学手册》,仿佛推开了新世界的门,这是我第一次津津有味地吃透这套报表逻辑。

 

本书作者刘诚燃,也是我在专业上所佩服的一位朋友。作者从监管到行业培训实践的多重职业背景,让这套丛书不止务实好用,还很生动好看,因此强烈推荐给您。

 

 

当然愉见讲求干货,把大家请过来不能只看一段广告,所以未经老刘同志同意,擅自把我认为书中颇为精彩的“商业银行与监管统计”章节借来一用,请大家先阅读“试用”。

商业银行与监管统计

Y

 

现代银行的起源有两个版本,一是金匠版本,在银行业务演进中会具体讲解;另一个是汇兑商版本,比如中国古代的山西票号,从事商业票据的汇兑。金匠版本着重于银行的储存功能,而汇兑版本侧重于银行的汇兑功能,存、贷、汇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业务。

 

 

 
银行业务的演进

现代银行起源于欧洲,那时候,人们将黄金作为货币交给金匠保管,金匠就为存黄金的人开立凭证,存款人以后拿着这张凭证,就可以取出黄金。金匠渐渐发现所有人集中来兑付黄金的可能性比较小,于是把金库中的黄金偷偷借给其他人赚取利息。很快持有凭证的客户也发现需要交换商品时,根本不需要取出黄金,只要把凭证支付给对方就可以了,因为对方也认可凭证的“购买力”。

 

这时候,金匠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开立的凭证,居然具有货币的效力!他们抵抗不了诱惑,就开始开立“假凭证”。但是神奇的是,只要所有客户不是同一天来取黄金,“假凭证”就等同于“真凭证”。这就是现代银行中“准备金制度”的起源,也是“货币创造”机制的起源。当然,假凭证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挤兑会触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匠破产。于是乎,现代的中央银行逐步扮演起金匠的角色,要求银行将吸收的存款中一小部分留存在中央银行,以备不时之需,这笔资金被称之为“存款准备金”。

 

法律规定最低留存部分的准备金被称之为“法定存款准备金”,超出最低要求部分的准备金被称之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当然,存放在中央银行利息很低,如果将富余资金调借给缺资金的同业,利息相对要高一点,于是就有了银行间市场。存放在能吸收存款的银行被称之为“存放同业”,吸收资金的银行被称之为“同业存放”;如果银行将资金主动出借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称之为“同业借款”,资金融出方为“拆放同业”,资金融入方称之为“同业拆借”。

 

偶尔,银行会遇到流动性问题,比如发放贷款或者需要支付存款时自有货币资金不足,除了向同业借款外,还可以向央行借钱,比如,向人民银行借的货币资金,我们称之为“再贷款”。

 

银行向同业或央行借钱时,对方也担心资金融入行未来还不上钱,因此往往也需要提供一些担保,如果银行能够拿一些变现能力强的凭证抵押那是最好,比如债券、票据都是容易变现的品种。于是回购业务出现了,银行将自己持有的债券先卖给交易对手方获得货币资金,等资金宽裕后再将债券买回来。对于银行而言称之为“卖出回购”,对于交易对手方而言称之为“买入返售”。因为前者带“回购”二字,所以是正回购,不带“回购”二字的“买入返售”就是逆回购。

 

银行凭自身信用打个保票,就好比金匠开到凭证能流通一样,可以起到促进交易结算的作用,而银行在保票到期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资金,这就形成了银行担保类表外业务。我们称保票为“银行承兑汇票”(简称银票)。客户拿着银票可以像钱一样支付给下家,下家如果等不到银票到期承兑,可以到银行换成钱,这就是“贴现”。银行也可以拿着贴现票据到另一家银行贴现,这就是“转贴现”,如果另一家银行是人民银行,我们称之为“再贴现”。转贴现到期前,如果不赎回,称之为“买断式转(再)贴现”,如果赎回,称之为“回购式转(再)贴现”。

 

客户有时候需要和国外的客户打交道,国内的银票国外不一定承认,于是乎,“国际信用证”就有了用武之地,相当于给外国的银行打保票。银行拿到了停在港口的提货单,就放款给卖方在国外的开户行,客户给了银行垫付的钱,银行再把提货单给客户。如果基于信用证向银行申请贷款,就被称之为“贸易融资”。当然,银行还会做一些“国内信用证”、“保函”这样的担保类表外业务,原理都大同小异,就是银行先不垫钱,到期后客户不付自己付。别人拿着这些“凭证”也放心,这样就在没有货币流转的基础上促进了贸易活动发展。

 

客户如果想在银行贷款,银行就需要了解这个客户,通过授信这一过程可以把好准入关,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授予客户一定的信用,这种信用即可以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也可以是一种担保,比如银票、信用证、保函。也可以是一项承诺,客户尽管暂时还没有用信,但在授信有效期内随时都可以获得货币资金或是担保。这种承诺有可能是可随时无条件撤销的,也可以是不可撤销或有条件撤销的,对应的信用风险也不同。

 

传统的表内外业务无非也就以上这些业务。曾几何时,中国存款贷款的利率是固定的,两者之间有个不小的利差,只要贷款放出去能收回来,银行就躺着挣钱,而亏损的银行肯定是放出去的贷款收不回来了,收不回来的贷款我们称之为“不良贷款”。借款人无法还贷时,如果用房地产、机械设备等能变现的资产抵销对银行的债务,银行会将这些资产作为“抵债资产”核算。

 

银行吸收的存款要赚钱的,通过贷款就可以赚取利差,但银行觉得贷款风险大,存放央行利息低,同业也都不差钱的时候,就会买点国库券(国债),毕竟政府的信用摆在那里,不会违约,这是银行早期投资业务。后来,银行还是觉得国债的利率太低,为了获得高收益冒点风险也值得,投资范围逐步扩大为政策性金融债、地方政府债、普通金融债、同业存单、信用债等等。银行可以在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上直接去投资,如果觉得投资能力有限,对市场判断把握不准,可以将资金委外给更专业的人士去投,委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投资信托、证券、基金、保险或其他银行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另一种方式是协议委外方式,简单点说就是找个投资顾问来协助自己做投资决策。

 

理财被称为银行的资管产品,据说“理财”这个好听的名字因为被银行占了先机,其他机构的资管产品就不好再去申请这个专有名词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是一个神奇的产品,早年,股份制银行人少地盘小,相同的利率吸金能力当然不如人多的国有大行和地广的农金机构。所以发明了一个“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吸收存款的创新产品,当时储户发现收益大多数时候比存款高,便将存款“搬家”去买理财。在逆向选择下,为了保住存款资源,各家银行只能纷纷效仿,理财产品规模不断膨胀,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不过,客观来说没有中国式银行理财,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也不会那么快。

 

早期,监管部门按照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原则,给理财产品打上了“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型”等标签。理财、理财,代客打理财富,本属于银行的代理投融资类表外项目,拿着客户的货币资金,帮助客户投资而已,银行本身并不应承担风险,所以保本理财本身就是伪命题。但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么做并没啥问题,理财资金都和银行表内资金混在一起放贷款、去投资,投资损益却难以分清属于银行自身的还是属于客户的,于是只能通过预期收益型方式来发售理财产品,银行最终承担“刚性兑付”责任。

 

银行自营资金本身来源于长期稳定的存款,即便是活期存款也会形成沉淀,因此银行可以“以短配长”,吸收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但表外理财则不一样了,如果资产端配置期限长的非标资产,权益端吸收的理财资金是短期的,这就会造成权益端滚动发行,前期投资者享受无风险收益,后期投资者承担更大风险的问题。这也就倒逼银行“刚性兑付”,把表外理财做成了向其提供隐性担保的资金池业务。也助长了老百姓“理财无风险,利息比较高”的错误认识。

 

中国式理财与存贷比指标、利率管控、贷款规模管制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随着资管新规发布,保本理财产品终将退出市场,在完全退出之前,还有些老产品在滚动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可以视为银行提供兜底承诺,无论是亏是盈,都至少需保证本金兑付,既然银行承担了信用风险就应该在表内核算,于是发行保本理财产品相当于吸收存款,如果吸收的是同业资金,经济实质为同业存放。银行如果投资了其他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经济实质为存放同业。

 

传统的保本理财一般要设置为结构化的方式,即一部分资金投资于低风险的存款或债券外,另一部分投资于高风险的金融期权,所以早期监管要求将保本理财统计为“结构化存款”。实际上,银行发现弄一个“假期权”,投资者必然赚钱的产品就能吸引资金,保本理财就变味了。到后来,银行发现连“假期权”都不用,直接用自营资金去保证其预期收益,这时候再统计为“结构性存款”就不合适了。

 

非保本理财产品客户是要自负盈亏的,银行应该在表外单独为该理财产品建套账,而这个账本身类似一个虚拟的金融机构,资产端有投资,权益端有募集的资金,偶尔还会加点小杠杆(负债),这个虚拟机构我们称之为SPV——特殊(定)目的载体。当然,保本型理财本也应该如此建账,但银行提供了保本的承诺,相当于承担了投资的风险,这本应该将银行资产负债表和SPV资产负债表做并表处理。这么处理会计上显得很复杂,简单一点,就将保本理财算做存款吧。

 

早期的银行代理类中间业务无非是“代缴水电费”,后来扩展到代理保险中保费的缴纳,又发展为代理销售债券、基金。混业资管时代的到来,又可以代理销售各种资管产品,代销这些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才可被称之为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银行还可以提供支付结算、清算、代收代付、保管箱、资质鉴证、资产托管、财务顾问这些中间业务,由于只是利用银行的人力、系统资源提供的服务,不会形成信用风险,我们将其归类为“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而包括非保本理财在内的委托投资、委托贷款、债券承销、代客交易等业务尽管银行自身不承担信用风险,但客户自身会承担风险,这类业务称之为“代理投融资类”表外业务。

 

有时候一些业务会涉及不同分类,比如银行卡业务属于表内还是表外?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其实都有可能存在,比如向客户收取的申请卡片、修改密码、打印对账单、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续费等费用属于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那么客户将资金存放在借记卡账簿,或贷记卡透支则分别属于银行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特殊类别买卖的金融工具统称。这种买卖的回报率是根据一些其他金融要素的表现情况衍生出来的。银行和客户都有避险需求,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可以选择远期结售汇或货币互换交易;为了规避利率风险,可以做利率互换;为了规避商品价格的波动,可以买入或卖出商品期权,客户由于不能广泛参与市场交易,往往需要需求银行帮助,银行与客户交易后,会继续寻找合适的交易对手平盘,通过赚取差价,金融衍生品类则成为银行一项重要的表外业务。所以,以自有头寸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归属于表内业务,形成的金融衍生资产或负债均在资负报表中反映。代客交易属于代理投融资表外业务,收益或亏损在表外业务收入中反映。

 

如今,大家对ABS(资产支持证券业务)已不再陌生,原理并不复杂。发起银行将一些流动性比较差的信贷资产包装成证券卖掉,快速获得流动资金,以达到改善资产负债表的作用。资产证券化业务往往会做成结构化产品(优先级、中间级、逆后级至少2级)。通过设定不同收益分配顺序和风险承担顺序,形成现金流瀑布,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采取信用增级、流动性便利和提前摊还等措施能促进产品发行。银行作为发起人出售资产给SPT(特殊目的信托)之后即与其隔离,信用风险通过SPT转移给投资者,实现了洁净转让。出表的过程可以看作表内业务,如果自身投资资产支持证券也属于表内业务;如果给发行的产品提供担保、流动性便利则属于担保承诺类表外业务;如果承销ABS则属于代理投融资类表外业务。

 

银行业务大致上述内容,如果看到上述文字,立刻能联想到需要在哪张报表填报,说明对1104报表体系已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监管统计的升华

40多年前,巴塞尔委员会刚刚成立,当时的银行业务相对初级和简单,监管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信用创造及其对通货膨胀或汇率的影响。40多年后,银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景象,中国也出现了工商银行这样的“宇宙行”。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体系之间、不同国家金融体系之间相互关联性不断上升,各国监管当局都意识到如何快速、全面的识别风险,防范和化解威胁本国乃至全球金融稳定的潜在危机。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巴塞尔协议》的版本不断升级,从1988年1.0版升级到目前执行的3.0版。在发展过程中,监管工具也从单纯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发展为逆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杠杆率、动态拨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等新的监管工具和标准。同时,巴塞尔委员会也在不断改进资本监管框架下的风险计量方法,更准确计量资本和风险资产。

 

而要想准确计量,最重要的就是“准确分类”。这也是为什么本书中很多章节会讲解各种统计分类方法,比如,表内外业务的分类、资产的分类、存贷款的分类、客户的分类、金融机构的分类、交易对手的分类、资管产品的分类、信用风险资产的分类等等。按照“一分到底、不重不漏”的原则对统计事项进行分类,有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的“统一计量”。

 

银行的风险基于银行的具体业务,1104正是对这些风险进行计量,并随着业务的复杂程度而提升。比如,银行有了存贷款和投资业务,就需要对表内信用风险资产进行计量。有了担保类和承诺类表外业务,就需要对表外信用风险资产进行计量。有了交易对手,就需要对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暴露进行计量;有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就需要区分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我们除了要计量信用风险,还要计量流动性风险、集中度风险、银行账簿的利率风险、交易账簿的市场风险等等。监管统计难度虽然增加,但正因为这些风险类报表丰富了监管统计维度,反而让枯燥的数据不再索然无味。

本书的定位,是对1104报表填报说明的详细解读及重要补充,《1104助学手册》是金融机构数据填报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近几年银监会发布新业务制度对众多1104报表进行了修订,报表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报表很难填是众多表哥表姐的心声,笔者经过解读,发现并非报表变难了,而是业务品种变多了,此之前由于没有进行准确分类,到填报时就碰到各种难题。其实,监管规则也是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以适应监管的需求。2016年,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参照新的审慎规制框架,兼顾风险监管、机构监管、业务监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将非现场监管报表划分为四类,包括基础类、业务类、机构类和支持发展类报表。

笔者作为一名统计人员,潜意识中养成了归类的习惯,笔者将所有笔记进行了归类,命名为《1104助学手册》,具体包括“综合基础类”、“基础财务类”、“存款业务类”、“贷款业务类”、“表外业务类”、“同业业务类”、“投资业务类”、“支持发展类”、“审慎监管类”、、“资本杠杆类”、“信用风险类”、“集中度风险类”、“股东管理类”、“流动性风险类”、市场风险类”、“操作风险类”16部分。

 

写给读者

 

从事金融行业的表哥表姐们
 
如果您是从事金融行业负责监管统计工作,还是在业务部门开展具体业务,本书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完整的收录了1104报表中常见的问题及填报方法,能够为您提供较为权威的指导与帮助。
 
来自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
 
“1104报表”覆盖面广,涉及专业术语多、晦涩难懂,模型复杂、计算量大,本书结合项目实践,在理解监管意图的基础上,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总结了整套报表的填报难点和要点,是一套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
 
从事数据治理的亲们
 
如果您是数据治理从业者,都明白在实际的工作中,具体的业务场景需要填充血肉经脉才能应用起来,这本1104助学手册,就是一本针对金融行业监管报送场景的详实参考书,帮助大家落地 。
 
财经媒体们
 
如果您是跟踪报道监管统计、数据治理相关领域的财经媒体从业人员,本书可以让您更好地掌握监管统计、数据治理的相关知识,从而在采访、写作时达到更加专业的水准。
 
备考银保监的学员们
 
本书可以作为备考过程中的配套读物,有助于同学们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初步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特别是对于准备备考银保监的学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向上滑动启阅)

1104 助学手册目录

 

第 1 章 综合基础类

第 1 节 漫谈“1104”

(一)“1104”昵称由来

(二)金融统计报表与监管统计报表

(三)金融统计原则

1.全面统一原则

2.协调可比原则

3.适度前瞻原则

4.急用先行原则

5.统一灵活原则

6.一分到底原则

7. 不重不漏原则

(四)“1104”发展脉络

(五)“1104”整体架构

1.报表分类

2.报送口径

3.报送频率

4.监管指标

(六)数据质量提升

第 2 节 商业银行业务与监管统计

(一)银行业务的演进

1.坐长板凳的人

2.山西票号

3.金匠版本

4.准备金假说

5.同业融资

6.担保业务

7. 不良贷款

8.投资业务

9.理财业务

10.中间业务

11.金融衍生品

12.资产证券化

(二)监管统计的升华

1.巴塞尔协议

2.统计分类

第 3 节 非现场监管报表历年更新

(一)2015 年业务制度更新

1.新增报表

2.停报报表

3.修订报表

4.适用范围调整

(二)2016 年业务制度更新

1.新增报表

2.停报报表

3.修订报表

4.简化报表栏目

5.修改填报说明

(三)2017 年业务制度更新

1.新增报表

2.修订报表

3.修改填报说明

4.适用范围调整

(四)2018 年业务制度更新

1.新增报表

2.修订报表

3.修改填报说明

4.适用范围调整

(五)2019 年业务制度更新

1.新增报表

2.停报报表

3.修订报表

4.报表调整

(六)2020 年业务制度更新

1.新增报表

2.停报报表

3.修订报表

4.填报说明调整

(七)2021 年业务制度更新

1.新增报表

2.停报报表

3.修订报表

4.填报说明调整

(八)2022 年业务制度更新

1.“新”

2.“特”

3.“精”

4.“专”

第 2 章 基础财务类

第 1 节 资产负债项目

(一)报表特征

1.适用所有银行法人机构,但各行又有自己的会计口径。

2.报表属于表间校验源,多数报表需要和其表间校验。

3.主要项目调整不多,但填报说明经常需要小修小补。

(二)整表架构

1.生息资产

2.付息负债

3.同业交易对手

(三)项目调整

1.新增回购标的和交易对手

2.新增同业存单项目

3.新增境外分行资产负债

4.新增境内外附属公司资产负债

5.新增新会计准则填报事项

6.新增债券投资明细统计项目

(四)校验关系

1.硬校验关系

2.软校验关系

(五)分支机构

1.差异项目

2.轧差后净额填报

3.表内汇总关系

第 2 节 利润表解析

(一)收入来源

1.利息收入

2.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3.其他业务收入

4.营业外收入

(二)支出因素

1.利息支出

2.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3.营业支出

4.营业外支出

(三)不确定损益

1.投资收益

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3.汇兑损益

5.资产减值损失

6.少数股东损益

(四)净利润计算

1.第 1 步

2.第 2 步

3.第 3 步

4.第 4 步

(五)工资薪金支出

1.漏统计临时工工资

2.漏统计工资外支出

第 3 节 利润相关指标

(一)杜邦分析法

1.第 1 层:净资产收益率

2.第 2 层: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

3.第 3 层:营业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

4.第 4 层:净利润、营业净收入、总资产、总负债

5.第 5 层,收入、成本、资产和负债取数

(二)资产利润率

1.指标定义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4.指标解读

5.关联指标

(三)调整资产利润率

1.指标定义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四)资本利润率

1.指标定义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4.指标解读

5.关联指标

(五)风险加权资产利润率

1.指标定义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4.指标意义

(六)按风险调整的收益率

1.指标定义

2.计算公式

3.指标意义

(七)净息差

1.指标概念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4.指标意义

(八)净利差

1.指标概念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4.净息差与净利差关系

5.指标解读

(九)存贷款利差

1.指标概念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4.影响因素

(十)成本收入比率

1.指标概念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4.指标意义

(十一)利息收入比率

1.指标概念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十二)中间业务收入比率

1.指标概念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十三)非利息收入占比

1.指标概念

2.计算公式

3.取数来源

4.三项占比指标解读

第 4 节 资产减值准备

(一)减值准备概念

1.资产减值与减值准备

2.减值准备相关制度

(二)资产减值准备分类

1.按新旧会计准则分类

2.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分类

(三)资产减值核算

1.核算流程

2.资产减值准备动态变化

3.减值准备填报案例

(四)新会计准则初探

1.相关背景

2.重大变革

3.金融资产三分类

4.金融资产减值差异

5.减值测试

第 3 章 存款业务类

第 1 节 存款定义及其分类

(一)存款定义

1.存款是否保本

2.存款为何要有凭证

3.存款为何不可流通

4.存款是否一定支付利息

5.银行存放在其他银行的存款是否计入“各项存款”

(二)存款分类

1.资产负债类型

2.国民经济部门

3.币种

4.地区

5.行业

6.企业经济成分

7. 企业规模

8.利率是否固定

9.利率重新定价期限

10.存款产品类别

11.存款合同期限

12.存款剩余期限

13.存款计息期限

14.存款计息方式

15.存款结息方式

16.按存款账户类型

17.存款状态

18.缴存存款准备金方式

第 2 节 存款品种及口径对比

(一)各项存款定义对比

1.口径一致阶段

2.产生差异阶段

(二)存款口径差异分析

1.与“全科目”统计口径相同并非指两者完全相等

2.部分同业存款被银监会视为各项存款

3.少量财政性质的存款统计为单位存款

4.大额存单属于各项存款

(三)存款品种分类维度

1.按交易对手类别分类

2.按存款产品类别分类

3.按到期期限是否约定分类

4.按获客渠道是否为互联网分类

5.按吸存位置是否为异地分类

第 3 节 结构性存款

(一)结构性存款演绎

1.结构性存款定义

2.假结构性存款

3.结构性存款统计

4.保本理财统计

(二)三者关系归纳

1.保本理财与非保本理财

2.结构性存款与保本理财

(三)会计处理应用

1.发行保本理财银行会计分录

2.吸收结构性存款银行会计分录

3.衍生品业务会计处理

(四)结构性存款展望

1.保本理财退出历史舞台

2.衍生品业务将逐步兴起

3.结构性存款销售更加规范

第 4 节 存款偏离度

(一)指标出台背景

1.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指导意见

2.三部委办公厅联合发文贯彻

3.“1104 报表”增设存款偏离度指标

4.再次发文强调不得设置时点性考核指标

5.存款偏离度考核有松有紧

(二)指标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2.季末公式

3.统一公式

(三)正确理解指标

1.存款偏离度考核法人机构

2.存款是“1104”口径各项存款

3.基础数据源准确性尤为重要

4.指标设置本质上希望银行合规经营

第 5 节 存款保险

(一)存款保险来历

1.美国最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2.美国储贷危机的教训与经验

3.FDIC 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流程

(二)中国存保制度

1.投保机构范围

2.保费基数确定

3.存款保险偿付

4.存保保费列支

5.存保保费费率

6.存保基金管理

(三)报表填报细节

1.明确保费基数

2.明确相关指标

第 4 章 贷款业务类

第 1 节 贷款分类

(一)贷款定义

1.相同之处

2.不同之处

(二)贷款口径比较

1.存贷比整体下降

2.流动性指标会发生变化

3.不良贷款率不再具有可比性

4.金融业贷款比例将大幅增加

5.小微企业考核指标会扭曲

(三)贷款分类标识

1.资产负债类型

2.国民经济部门

3.币种

4.地区

5.行业

6.企业经济成分

7. 企业规模

8.利率是否固定

9.利率重新定价期限

10.贷款产品类别

11.贷款合同期限

12.贷款逾期时间

13.贷款剩余期限

14.贷款实际投向

15.个人经营贷款用途

16.贷款质量

17.贷款质量迁徙方式

18.贷款经营类型

19.贷款还款方式

20.贷款财政扶持方式

21.贷款担保方式

22.贷款状态

23.抵减存款准备金方式

(四)贷款分类意义

1.贷款分类是贷款本身的内在要求

2.贷款分类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

3.贷款分类是监管机构金融监管的需要

第 2 节 两种行业分类

(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典型案例

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简介

2.农林牧渔业与制造业易混淆

3.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易错分

4.制造业与建筑业易错分

5.不能归入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行业

6.应归入建筑业的行业

7. 应归入批发和零售业的行业

8.金融业与非金融业

9.应归入房地产业的行业

(二)所属行业与贷款投向的区别和联系

1.报表分类

2.两者区别与联系

3.设置软校验关系

(三)特殊行业报表填报

1.房地产业贷款

2.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3.非同业集团客户贷款

第 3 节 贷款品种与广义信贷

(一)贷款按产品分类

1.分类方法

2.分类比较

3.对应关系

(二)广义信贷

1.各项贷款之争

2.广义信贷

3.广义信贷的计算方法

第 4 节 利率市场化与 LPR

(一)金融压抑与利率管制

1.金融压抑原理

2.利率管制及其危害

(二)利率管制松绑过程

1.阶段一:提出设想,稳扎稳打,小步推进(

1993-2007)

2.阶段二:应对金融危机,市场化进程放缓(

2007-2012)

3.阶段三:存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利率“两轨合一轨”(2013-2019)

(三)贷款基础利率改革

1.概念差异

2.报价机制改变

3.LRP 利率形成

4.新老划断安排

5.纳入宏观审慎评估

6.设定考核要求

7. 带动存款利率下降

第 5 节 票据贴现

(一)贴现基础知识

1.商业汇票

2.贴现与买断式转贴现

(二)贴现的会计分录

1.将票据贴现视为贷款

2.将贴现票据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三)新会计准则

第 6 节 房地产融资

(一)报表变迁

1.开发监测系统

2.统计重点银行

3.监测重点城市

4.2015 年首次修订

5.2019 年二次修订

6.2020 年三次修订

7. 2021 年四次修订

(二)报表横行

1.贷款项目

2.特殊项目

3.投资项目

4.附注项目

(三)报表纵列

1.期末余额

2.发放与收回情况

3.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4.展期

5.逾期情况

第 7 节 汽车贷款

(一)相关概念

1.汽车贷款

2.贷款人

3.借款人

(二)贷款分类

1.按借款主体划分

2.按贷款用途划分

3.按成交手数划分

4.风险控制

5.业务创新

(三)基础报表

(四)机构报表

1.S3a 报表填报

2.S3f 报表填报

第 8 节 贸易融资

(一)贸易融资

1.基本定义

2.与流贷比较

3.贸易融资意义

(二)打包贷款

1.定义

2.关注点

3.会计核算

(三)出口押汇

1.定义

2.业务类型

3.关注点

4.会计核算

(四)进口押汇

1.定义

2.业务类型

3.关注点

4.会计核算

(五)议付信用证款项

1.定义

2.种类

(六)福费廷

1.定义

2.业务类型

3.会计核算

4.报表填报

第 9 节 转贷款

(一)外国政府转贷款

1.相关概念

2.分类管理

3.转贷款流程

(二)政策性转贷款

1.基本概况

2.国开行转贷款

(三)转贷款项目统计

1.转贷款会计核算

2.“1104”项目填报

3.与再贷款委托贷款比较

第 5 章 表外业务类

第 1 节 表外业务分类

(一)表外业务

1.定义

2.分类

(二)报表特色

1.将表外业务粗分为 4 大类

2.关注金融资产服务类业务

3.关注委托贷款实际投向情况

4.除代理代销业务外均统计余额

5.填报年初至报告期银行端收益

(三)担保类承诺类

1.担保类表外业务

2.承诺类表外业务

(四)金融资产服务类

1.非保本理财

2.委托贷款

3.委托投资

4.代理代销业务

5.资产托管

6.财务顾问咨询

7. 其他金融资产服务业务

(五)金融衍生品类

1.远期

2.期货

3.掉期(互换)

4.期权

5.报表填报

第 2 节 中间业务分类

(一)中间业务

1.定义

2.分类

(二)中间业务细类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分类

2.银行卡业务分类

3.代理类中间业务分类

4.担保及承诺类中间业务分类

5.承诺类中间业务分类

6.交易类中间业务分类

7. 基金托管业务分类

8.咨询顾问类业务分类

9.其他类中间业务分类

(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比较

第 3 节 商业汇票

(一)商业汇票概念

1.商业汇票

2.银行承兑汇票

(二)票据承兑环节

1.承兑信用创造

2.承兑风险计量

(三)票据增信环节

1.增信的本质

2.代理承兑

3.保贴业务

(四)背书转让环节

1.非银机构间背书转让

2.银票时间价值

(五)票据贴现环节

1.贴现成本

2.买断式转贴现划型

3.贴现风险暴露

4.贴现风险计量

5.贴现的账面价值

(六)交易转让环节

1.买断式转贴现

2.票据回购交易

第 4 节 委托贷款

(一)相关定义

1.委托贷款

2.现金管理项下委托贷款

3.住房公积金项下委托贷款

4.委托人

5.受托人

(二)发展历程

1.四大阶段

2.主要问题

(三)报表填报

1.修订原因

2.解决方案

3.人行报表结构

4.“1104 报表”结构

第 5 节 理财简史

(一)理财概念

1.资管定义

2.理财定义

(二)理财简史

1.孕育期(1996-2003)

2.婴儿期(2004-2007 年)

3.童年期(2008 年-2012 年)

4.少年期(2013 年-2016 年)

5.青年期(2017 年-2020 年)

第 6 节 非保本理财

(一)报表变更

1.2008 版

2.2017 版

3.2018 版

4.2019 版

5.2021 版

(二)资产负债表

(三)理财资产端

1.资管产品统计

2.G06 报表统计

(四)理财负债端

1.资管产品统计

2.G06 报表统计

(五)理财权益端

1.资管产品统计

2.G06 报表统计

第 6 章 同业业务类

第 1 节 金融机构分类

(一)国民经济行业中的金融业

1.货币金融服务

2.资本市场服务3.保险业

4.其他金融业

(二)金融机构定义与分类

1.金融机构定义

2.金融机构的分类

(三)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分类

1.金融机构编码规范

2.金融机构法人统计

(四)原银监会对金融机构分类

1.明确了适用“1104”的金融机构。

2.按住所对境内外金融机构进行了划分。

3.拆分了原银监会自身监管的机构。

(五)金融机构分类比较

1.银行业金融机构分类趋同存异。

2.人民银行分类在理解同业上更加容易。

3.原银监会分类在确定债务主体更为方便。

4.其他部委对金融机构分类也有不同声音。

(六)金融业划型标准

1.行业分类采取复合分类法。

2.分类指标采用并表平均资产规模

3.分类实施有组织有保障结果公开

第 2 节 同业融资

(一)文件解读

1.127 号文件特色

2.相关定义

(二)监管指标

1.同业融出比率

2.同业负债比例

(三)填报填报

1.常见问题

2.报表排序

第 3 节 同业存单

(一)基础知识

1.同业存单的诞生背景

2.工具定义与基本要素

3.发行机构与交易主体

4.监管套利与监管规则

(二)报表填报

1.同业存单产品属性

2.基础财务报表填报

3.同业报表填报

4.发行与投资报表填报

5.流动性报表填报

第 4 节 债券借贷

(一)基础知识

1.相关定义

2.交易目的

3.交易场所及方式

(二)会计处理

1.融出方会计处理

2.融入方会计处理

(三)报表填报

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

2.表外业务情况表

3.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4.流动性

第 7 章 投资业务类

第 1 节 投资与穿透

(一)投资项目

1.银行投资范围

2.同业投资概念

(二)报表填报

1.整体介绍

2.债券投资

3.权益类投资

4.公募基金

5.私募基金

6.资产管理产品

7. 其他投资

(三)穿透监管与目的

1.穿透式监管

2.穿透的境界

第 2 节 信用评级

(一)信用评级入门基础

1.为何需要评级

2.信用评级概念

3.信用评级原则

4.信用评级符号

(二)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

1.国际评级公司

2.国内信用评级机构

(三)外部评级使用规范

1.总体要求

2.合格外部评级机构的资格标准

3.多方评级结果的使用

4.债项评级结果的确定

5.评级结果使用需考虑的其他问题

(四)信用评级分类及运用

1.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

2.信用评级评估对象

3.信用评级在资本计量中运用

4.信用评级在其他报表中运用

第 3 节 债券分类

(一)概念及特征

1.固定收益类产品

2.一般债券

3.资产支持证券

(二)债券市场

1.发展历程

2.交易场所及品种

3.发展趋势及监管

(三)债券分类

1.按发行主体分类

2.按照付息方式划分

3.按照币种划分

4.按照可流通性质划分

5.其他类型债券

(四)报表填报

1.同业存单不纳入债券统计

2.资产支持证券视同为债券统计

第 4 节 资管分类

(一)资管新规解读

1.打破刚兑是指导意见的核心

2.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标准

3.产品净值化才能真正打破刚兑

4.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

5.适用范围和对象较为明确

6.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7. 设置新老划断过渡期

(二)资管分类

1.按产品募集方式分类

2.按产品投资性质分类

3.按产品运作方式分类

4.按投资者分类

5.按杠杆率分类

6.按集中度分类

第 5 节 非标与标

(一)各类非标概念

1.非标准化市场

2.非标准化业务

3.非标准化产品(资产)

4.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二)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明细

1.理财报表

2.详细定义

(三)标准化债权资产认定

1.标的要素

2.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3.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4.依然存在的“非非标”

第 6 节 名股实债

(一)基本概念

1.相关定义

2.创新动机

(二)金融视角

(三)会计视角

(四)法律视角

(五)税收视角

(六)监管视角

第 8 章 支持发展类

第 1 节 小微企业

(一)小微企业口径变迁

1.中小企业

2.小微型企业

3.小微企业

4.普惠型小微企业

(二)企业划型标准意义

1.划型标准是统一标准

2.行业分类是划型前提

3.划型条件少便于操作

4.科学合理划型至关重要

(三)各类考核与激励口径

1.MLF、TMLF 和再贷款对应的小微企业

2.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应的小微企业

3.“两增两控”中的小微企业

4.资本计提中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债权

5.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的小微企业

6.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的小微企业

(四)小微企业准确判断

1.小微企业统计范围

2.法人客户的判断

3.个人客户的判断

4.小微企业贷款清分步骤

(五)小微企业报表架构

1.报表前世今生

2.报表整体架构

3.报表的优缺点

4.具体填报事项

(六)无还本续贷

1.政策出台背景

2.与重组贷款差异

3.续贷业务统计要点

(七)银税互动

1.政策出台背景

2.“云税贷”业务

八.首贷户

1.基本定义

2.判断标准

3.细分维度

(九)关系人保证贷款

1.道义担保贷款

2.关系人保证贷款内涵

3.关系人的判断

第 2 节 涉农贷款

(一)农村区域与城市区域

1.地级市

2.城市行政区

3.市辖建制镇

4.城市区域

(二)农林牧渔业

1.农业贷款

2.林业贷款

3.畜牧业贷款

4.渔业贷款

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三)支农贷款

1.农田基本建设贷款

2.农产品加工贷款

3.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

4.农用物资及农副产品流通贷款

5.农业科技贷款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四)农户贷款

1.农户定义

2.农户贷款

3.农户判断

4.城镇与乡村

5.农村个体工商户

— 29 —(五)农村经营主体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农民专业合作社

3.家庭农场

4.种养殖专业大户

5.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六)担保方式分类

1.信用贷款

2.保证贷款

3.抵押贷款

4.质押贷款

(七)“三权”抵押贷款

1.林权

2.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3.农民住房财产权

(八)信贷支农报表

第 3 节 普惠金融

(一)普惠金融概念与内涵

1.普惠金融概念

2.普惠金融客体

3.普惠金融主体

4.普惠金融原则

(二)普惠金融报表

1.人民银行报表

2.“1104 报表”

(三)单户授信总额

1.授信确认原则

2.授信跳区间处理

3.跨表授信处理

(四)贷款客户分类

1.法人客户

2.个人客户

(五)贷款情况统计

1.仅为表内贷款,不含表内其他授信和表外授信。

2.贷款包括贴现,不含买断式转贴现。

3.贷款户数指报告期末有贷款余额的贷款户数。

4.当年贷款累计年化利息收益并非实际利息收入

第 4 节 农金十条

(一)农金十条解读

1.发布背景

2.文件特点

(二)报表整体要求

1.填报机构有所扩展

2.报送频度为季度

3.连续补报两年末数据

(三)经营定位指标

1.指标一:各项贷款占比

2.指标二:新增可贷资金用于当地比例

3.指标三: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

4.指标四:大额贷款占比

(四)金融供给指标

1.指标五:涉农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

2.指标六:普惠型农户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扣除重复部分)增速

3.指标七:农户授信覆盖面

4.指标八:小微企业授信覆盖面

5.指标九:农户与小微企业用信覆盖面

(五)金融基础设施指标

1.指标十:农户建档评级覆盖面

2.指标十一:小微企业建档评级覆盖面

3.指标十二:电子交易替代率

(六)金融服务机制指标

1.指标十三:涉农贷款不良率容忍度

2.指标十四: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

3.指标十五:支农支小业务绩效考核倾斜度

(七)支农支小尽职免责

第 5 节 保障性安居工程

(一)发展历程

1.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主

2.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分类

1.保障性住房建设

2.棚户区及垦区危房改造

3.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

第 6 节 投贷联动

(一)投贷联动及业务起因

1.投贷联动概念

2.业务起因

(二)业务模式及联动方式

1.“银行+VC/PE”模式

2.“银行+子公司”模式

3.“银行+SPV”模式

4.美国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案例

(三)投贷联动报表填报

1.报表结构

2.填报范围

3.科技金融机构

4.科技贷款

5.内部投贷联动

6.外部投贷联动

第 7 节 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

(一)制造业发展情况

1.制造业发展情况

2.制造业及其分类

3.常见分类错误

(二)报表纵列

1.统计范围

2.高技术制造业

(三)报表横行

1. 境内贷款余额

2. 表外融资

第 9 章 审慎监管类

第 1 节 全面风险管理

(一)风险基本概念

1.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

2.风险是指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3.风险是实际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

4.风险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5.风险是容易发生的危险

6.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二)全面风险管理方法论

1.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历史

2.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及架构

3.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流程

(三)金融风险分类及定义

1.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

3.流动性风险

4.操作风险

5.国别风险

6.银行账簿利率风险

7. 声誉风险

8.战略风险

9.信息科技风险

第 2 节 巴塞尔极简史

(一)起源

(二)诞生

(三)巴塞尔协定

(四)巴塞尔协议Ⅰ

1.出台背景

2.出台过程

3.简要内容

4.核心原则

(五)巴塞尔协议Ⅱ

1.出台背景

2.出台过程

3.三大支柱

(六)巴塞尔协议Ⅲ

1.出台背景

2.出台过程

3.简要内容

4.最终方案

5.相关总结

第 3 节 宏观审慎评估

(一)宏观审慎起源与发展

1.定义

2.起源

3.发展

4.宏观审慎在中国发展

5.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差异

(二)宏观审慎评估框架

1.参评机构类型

2.评估方法及档次

3.激励约束机制

(三)宏观审慎评估指标体系

1.资本和杠杆情况

2.资产负债情况

3.流动性

4.定价行为

5.资产质量及经营情况

6.跨境融资风险

7. 信贷政策执行情况

第 10 章 资本杠杆类

第 1 节 稀缺的资本

(一)三类资本

(二)会计资本

(三)经济资本

1.经济资本内涵

2.经济资本的计量

3.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

4.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

(四)监管资本

1.监管资本内涵

2.监管资本构成

3.监管资本充足标准

(五)监管套利

1.分子端套利

2.分母端套利

第 2 节 资本工具

(一)核心一级资本

1.定义

2.核心一级资本范围

3.少数股东资本处理

(二)其他一级资本工具

1.合格其他一级资本工具

2.优先股

3.无固定期限债券

4.转股协议存款

(三)二级资本工具

1.次级债

2.混合资本债

3.二级资本工具

第 3 节 资本扣除项

(一)全额扣除项

1.商誉

2.无形资产

3.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

4.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5.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

6.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净额

7. 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股票

8.套期形成的现金流储备

9.商业银行自身信用变化导致其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损益。

10.商业银行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核心一级资本

11.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核心一级资本投资

(二)门槛扣除项

1.大小额少数资本投资

2.其他依赖于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

(三)递延所得税

1.税会差异

2.递延所得税

3.资本扣除项目

(四)超额贷款损失准备

1.权重法计量

2.资本计量高级方法

3.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算

第 4 节 新杠杆率

(一)杠杆率历史

1.指标的提出

2.我国的实践

(二)杠杆率计算

1.杠杆率指标

2.计算步骤

(三)调整表内资产余额

1.扣除一级资本扣减项

2.暂先扣减衍生产品资产

3.暂先扣除证券融资交易资产

(四)衍生产品资产余额

1.计算各类衍生产品的重置成本

2.计算各类衍生产品的潜在风险暴露

3.衍生品交易中抵质押品的处理

4.与中央交易对手开展的衍生产品交易

5.信用衍生产品处理

(五)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1.计算证券融资交易的会计资产余额

2.计算可以扣除的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3.计算证券融资交易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

4.代理证券融资交易

(六)调整后的表外项目余额

1.计算可随时无条件撤销的贷款承诺

2.计算其他表外项目

第 11 章 信用风险类

第 1 节 信用风险资产

(一)把握信用风险概念

1.信用风险概念

2.信用风险监管与管理

(二)信用风险资产及其分类

1.理解信用风险资产

2.信用风险资产分类

3.表间核对关系

4.信用风险缓释

(三)相关指标计算

1.不良贷款率

2.不良资产率

第 2 节 贷款风险分类

(一)逾期贷款与五级分类

1.按贷款逾期时间段分类的报表

2.按贷款五级分类的报表

3.两种分类之间的关系

(二)贷款逾期时间与逾期贷款金额

1.基础概念

2.统计方法

(三)贷款五级分类的逻辑

1.五级分类发展脉络

2.五级分类相关文件

3.五级分类的逻辑

4.贷款风险分类的怪圈

5.不良贷款认定趋严

(四)相关指标计算

1.逾期贷款占比

2.旧贷款偏离度指标

3.新贷款偏离度指标

4.现场检查贷款偏离度

第 3 节 贷款质量迁徙

(一)报表四大部分

1.第一(左上)部分

2.第二(中上)部分

3.第三(左下)部分

4.第四(右边)部分

(二)报表填报案例

1.基本情况

2.明细情况

3.报表汇总

(三)迁徙指标计算

1.基础迁徙指标

2.调整后迁徙指标

3.案例指标计算

4.迁徙指标意义

第 4 节 拨备与减值

(一)拨备演进历史

1.贷款呆账准备金提出

2.引入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3.拨备覆盖率的诞生

4.拨备政策总结

(二)动态拨备理论

1.概念与指标值

2.基本标准

3.数据分析

4.动态拨备理论

5.监管要求调整

(三)拨备计提方法

1.与准备金相关概念

2.准备金计提

3.具体计提方法

4.分摊计提方法

第 5 节 不良贷款化解与处置

(一)不良贷款腾笼术

1.业务模式分析

2.监管指标套利

3.报表填报方法

(二)债变债

1.非重组上调

2.重组上调

(三)债变现

1.全额收现

2.部分收现

(四)债变物

1.账务处理

2.处置时限

(五)债变权

1.债转股

2.不良资产证券化

3.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

(六)债变零

1.不良贷款核销的条件

2.不良贷款核销的好处

第 6 节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一)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

1.计算公式

2.表内风险加权资产

3.表外风险加权资产

(二)各类风险暴露权重

1.巴Ⅲ风险暴露分类及权重

2.我国商业银行各类资产风险权重

(三)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

1.巴Ⅲ表外项目

2.我国商业银行表外项目

(四)风险缓释

1.总体要求

2.信用风险缓释技术

第 7 节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一)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1.定义

2.影响

3.计量

(二)证券融资交易对手风险计量

1.交易模式

2.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计量

3.报表填报总结

(三)衍生工具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1.现期风险暴露法

2.信用估值调整

(四)SA-CCR 方法

1.重置成本计算

2.潜在风险暴露计算

3.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暴露计算

第 8 节 押品管理

(一)指引解读

1.将押品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明确押品管理要遵循四项原则

3.加强押品科学分类管理

4.需动态调整押品估值

5.押品随债权转让有助于洁净转让

(二)押品分类

1.术语定义

2.金融质押品

3.应收账款类押品

4.房地产类押品

5.其他类押品

(三)押品报表

1.设计理念

2.押品拆分

第 12 章 集中度风险类

第 1 节 授信的本质

(一)授信语境分析

1.动词与名词

2.主动与被动

3.名词前加定语

4.动词前加副词

5.动词后加补语

(二)授信内涵演进

1.授权与授信

2.统一授信

3.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

4.授信尽职

5.集团客户授信

6.三法一指引

7. 同业授信

8.穿透授信

9.联合授信

(三)授信集中度

1.贷款集中度

2.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3.关联方授信集中度

4.同业客户授信集中度

(四)授信策略选择

1.敞口授信

2.全额授信

3.策略选择

第 2 节 大额风险暴露

(一)投资组合理论

(二)风险暴露概念

1.风险暴露概念

2.大额风险暴露

(三)风险暴露源确认

1.风险暴露源的分类

2.风险暴露源识别

3.集团客户识别

4.经济依存度客户识别

5.特定风险暴露交易对手识别

6.豁免主体及事项

7. 剔除的概念

(四)风险暴露计量

1.一般风险暴露计量

2.特定风险暴露计算

3.交易账簿风险暴露计量

4.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

5.潜在风险暴露

6.其他风险暴露

(五)相关报表填报

1.总体要求

2.G14_Ⅰ《大额风险暴露总体情况表》

3.G14_Ⅱ《大额风险暴露客户情况表》

4.G14_Ⅲ《非同业单一客户大额风险暴露客户情况表》

5.G14_Ⅳ《非同业集团客户及经济依存客户大额风险暴露情况表》

6.G14_Ⅴ《同业单一客户大额风险暴露情况表》

7. G14_Ⅴ附注部分

8.G14_Ⅵ《同业集团客户大额风险暴露情况表》

第 3 节 国别风险

(一)法规解读

1.基本定义

2.分类维度

3.评估因素

4.等级分类

5.风险识别

(二)常用术语

1.国家或地区

2.境外主体

3.内保外贷

4.跨境并购

(三)境外债权

1.直接境外债权

2.风险转移

3.最终境外债权

4.承诺和担保及金融衍生品

5.其他相关行

(四)境外债务

1.境外债务定义

2.境外债务分类

(五)其他填报项

1.拨备情况

2.机构情况

3.资产质量

4.附注项目

第 13 章 股东管理类

第 1 节 股权管理

(一)办法解读

1.颁布背景

2.核心要点

(二)利益相关方识别

1.主要股东

2.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

3.一致行动人

4.关联方

5.最终受益人

(三)主要股东情况统计

1.报表横行

2.报表纵列

第 2 节 关联交易

(一)关联交易及其影响

1.关联交易定义

2.关联交易影响

(二)关联方判断

1.关联自然人

2.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关联方报表填报

1.关联交易填报范围

2.关联方授信填报顺序

(四)关联套利

第 14 章 流动性风险类

第 1 节 流动性风险

(一)流动性风险起源

1.经济传导

2.代际遗忘

3.逆向选择

4.内在脆弱性

(二)流动性风险监管历史

1.萌芽期

2.探索期

3.成型期

(三)流动性风险简介

1.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概念

2.流动性风险根源

3.流动性风险特征

4.流动性风险指标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

1.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2.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3.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4.管理信息系统

第 2 节 存贷比及口径调整

(一)存贷比演进

1.四个阶段

2.存贷比的局限性

(二)存贷比口径调整

1.口径调整

2.报表填报

第 3 节 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

(一)超额备付金率

1.指标概念

2.计算方法

3.指标意义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考核

1.传统考核方法

2.新的考核方法

3.关于节假日安排

4.法定存款准备金计算

5.存款准备金缴存模型

6.对存款准备金新政的思考

(三)超额准备金存款

1.基本概念

2.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否可能为负数

第 4 节 流动性比例

(一)流动性比例

1.指标值

2.指标意义

3.指标缺陷

(二)流动性资产与负债

1.缴存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可视为流动性资产

2.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需要轧差处理

3.随时变现的证券投资可视为流动性资产

4.不良贷款不能视为流动性资产

(三)核心负债比例

1.定义

2.指标地位

3.指标意义

第 5 节 流动性缺口与压力测试

(一)流动性压力测试概述

1.情景分析

2.压力情景

3.压力测试

(二)流动性期限缺口率

1.报表结构

2.监测指标

(三)流动性压力测试

1.压力情景设置

2.最短生存期

第 6 节 流动性覆盖率

(一)理解报表

1.定义

2.计算公式

3.监管标准

4.压力情景

5.报表结构

(二)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1.定义与基本特征

2.操作要求

3.构成和计算

(三)现金净流出量

1.定义及计算

2.现金流出:项目及折算率

3.现金流入:项目及折算率

第 7 节 净稳定资金比例

(一)理解报表

1.报表来源

2.指标含义

3.信息披露

(二)折算系数

1.可用稳定资金系数

2.所需稳定资金系数

(三)报表填报

1.可用稳定资金填报

2.所需稳定资金填报

3.期限确定

第 8 节 流动性匹配率

(一)指标定义

1.流动性匹配率

2.加权资金来源

3.加权资金运用

3.特定目的载体投资

(二)计算方法

1.加权资金来源

2.加权资金运用

(三)指标意义

1.指标本质是去金融杠杆

2.力推银行回归信贷本源

3.限制特定目的载体投资

4.不限制股票和债券投资

第 9 节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一)指标定义

1.设计目的

2.计算公式

3.指标含义

(二)优质流动性资产

1.定义

2.一级资产

3.二级资产

(三)可能现金流出

1.一般性存款流出

2.同业业务流出

3.发行债券流出

4.向央行借款流出

5.其他项目流出

(四)确定现金流入

1.贷款流入

2.同业业务流入

3.投资债券流入

4.其他流入

(五)汇总计算和附注项目

1.汇总计算

2.附注项目

(六)相关总结

1.报表设计充分参考 LCR

2.鼓励小型商业银行多备 HQLA

3.指标充分体现金融去杠杆意图

4.需要用动态的思维理解指标

第 15 章 市场风险类

第 1 节 市场风险

(一)相关概念

1.市场风险定义

2.市场风险管理

3.市场风险范围

(二)市场风险分类

1.利率风险

2.汇率风险

3.股票价格风险

4.商品价格风险

(三)市场风险计量

1.市场风险计量技术

2.缺口分析

3.久期分析

4.外汇敞口分析

第 2 节 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

(一)两种账簿基本特征

1.交易账簿基本特征

2.银行账簿基本特征

3.账户划分的内部政策和程序

4.交易账簿的管理要求

(二)两种账簿的划分

1.我国对两种账簿的划分

2.账簿划分前提

3.账簿划分标准

4.计量方法差异

第 3 节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

(一)新规解读

1.发布背景

2.基本概念

3.相关风险

4.风险计量

5.限额指标

(二)报表填报

1.填报范围

2.填报币种

3.头寸分类

4.利率形式

5.重定价期限

6.6 种利率冲击情景

7. 经济价值变动的计算

8.净利息收入变动影响

第 4 节 交易账簿利率风险

(一)相关概念

1.利率风险资本要求

2.名义本金与市值

3.场内和场外

4.结算和清算

5.利率互换

(二)特定市场风险

1.特定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2.政府证券资本要求

3.合格证券资本要求

4.不合格发行人的特定资本要求

5.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特定风险处理规则

(三)一般市场风险

1.到期日法

2.久期法

3.对利率衍生品的处理方法

第 16 章 操作风险类

第 1 节 操作风险分类

(一)操作风险定义

(二)操作风险分类

(三)操作风险案例

1.内部欺诈

2.外部欺诈

3.内外勾结

4.产品瑕疵

5.实物资产的损坏

第 2 节 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一)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二)基本指标法

1.定义与计算

2.总收入定义

3.填报注意事项

(三)标准法

1.一般标准法

2.替代标准法

(四)高级计量法

1.定义与标准

2.实施条件

(五)新标准法

1.业务指标

2.业务指标部分

3.内部损失乘数

4.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5.相关影响

 

 

 

 

 

 

 

 

 

 

 

点击“在看”或转发,是您对我们最好的奖赏

大道至简 | 山雨欲来 | 精打细算 | 后台魅影 | 寻租空间

五十度灰 | 生如夏花 | 火眼金睛 | 人艰不拆 | 知己知彼

舍得之间 | 请君入瓮 | 碧瓦朱甍 | 游刃有余 | 明日之城

互惠互利 | 姗姗来迟 | 那年花开 | 尽职免责 | 一念成佛

造假成本 | 完美谎言 | 种豆得豆 | 异曲同工 | 演员诞生

 

 

本报讯 近日,由市会计学会主办的市直单位财会人员专业能力提升继续教育培训班在吕梁宾馆举办,市直单位财会人员42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邀请山西省财政厅注册会计师罗萍、董宏波、山西财经大学闫绪娴3位财务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教授和专家,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人员道德规范》、《预算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培训。此次培训目的是为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帮助财务人员解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预算绩效管理、预算一体化平台、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方面实际操作中相关疑难问题,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培训内容丰富新颖、内容全面、且紧跟当下最新政策、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收获颇丰。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又是贯彻落实会计改革“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财政局坚持务实重行、真抓实干,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融入到财政部门党的建设各方面,不断强化使命责任,踔厉奋发,担当作为,推动财政改革发展,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财务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提升了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能力,提高了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对强化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市财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王爱萍)

【来源:南昌市财政局_局内动态】

近日,南昌市财政局举办2022年度全市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培训班。培训采用“现场培训+网上直播”方式进行,邀请了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程淑珍教授授课。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共计40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会上,程淑珍教授围绕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预算指标核算管理办法等方面对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讲解。

本次培训是促进我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将夯实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部门决算的核算基础,推动政府会计准则有效实施发挥积极作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猴痘病毒疫苗概念股(猴痘是什么病)

下一篇:物联网股票(卫星物联网股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