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象群首领的一般是雌性吗以及担任象群首领

象群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象群是由有血缘关系的母象和她们的后代组成的,象群有一个首领,由年长且经验最丰富的雌性担任,成员是有血缘关系的雌性以及她们未成年的孩子。

象群

象群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大象们互助互爱,共同抵御危险,解决困难,一起照顾保护小象顺利成长。

小象的成长之路

母象通常怀孕22个月,花近2年的时间,才孕育出一头小象,它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发育比较彻底,出生后几分钟内,就能站起来,1-2小时后,就可以自己走路

一开始,小象并不知道如何控制使用象鼻。它们来回摇摆鼻子,有时甚至踩在上面,它们也会吮吸鼻子,就像婴儿吮吸手指一样。

小象玩儿鼻子

在第一年,它们完全依赖母乳生存。在大约四个月大的时候,小象开始试验操控它们的鼻子,它们模仿周围成年象的行为,慢慢地学习抓取物体,在植被中寻找食物。在9月龄-1岁左右的时候,它们学会控制象鼻,能用象鼻取食,喝水以及洗澡。

小象吃奶

在学会使用象鼻之后,小象会自己采食一些植物作为食物补充。它们长到两岁时,基本可以独立取食,但它们还会继续吃奶,直到5-10岁才会完全断奶。

雌性一生能够在同一个象群中生活,雄性则在成年后,必须离群去独自闯荡或者与其它雄性组成单身群体生活。

雌性大约在12-16岁,开始繁育后代,通常4-5年生产一胎,每胎只有一头小象(怀两头的情况有过报道,但很少),一生中最多可以生育12个后代。雄性第一次交配则会很晚,一般在30岁左右甚至更大年纪,年龄在40到50岁之间的雄性最有可能与雌性交配。因为雄性之间为了获得交配的权利充满了攻击性。年轻的大象从体型、能力和力量方面无法与年老的大象抗衡。

雄性斗争

野生大象的寿命通常为50-70岁。

象妈妈无微不至照顾小象

提到母象与小象,我们会想到许多云南野象北迁的场景:小象走路不太稳,不小心跌进水渠爬不出来,大象用有力的长鼻给小象借力,帮助它爬出来;小象睡觉时,大象会将小象围在中间保护它们,或者站在小象身边给它们驱赶蚊虫,让它们睡得更舒服。

象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小象,教它们生存技能,保护和教育小象远离潜在的危险,免受狮子、鬣狗、老虎等捕食者的伤害(这些动物倾向于攻击小象)。如果听到小象发出悲惨的声音,它们会快速冲到小象身边。

象群中年长的母象会共同照顾年幼的小象

当象群中有母象分娩时,象群中的其它成员在分娩过程中会保护她。小象出生后,母亲和其它雌性会帮助刚出生的小象喂奶。

象妈妈,以及象群中的其它母象在小象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象的母亲、阿姨、长姐们对它们充满关爱,给它们指导,帮助它们走出困境。小象通过观察长辈来了解哪些植物是可食用的,以及如何获取这些植物。年轻的雌性通过参与照顾幼象,能学会成为母亲的必要技能,知道将来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

象群首领会根据小象的体力调整象群的步伐,这样小象就能跟得上。行路时,大象们会将小象围在中间或者护在身下,睡觉时,大象们或是站着睡,守护躺着的小象,或是躺着睡,将小象围在中间保护它们。

小象在象群中快乐的生活,但它们的成长之路也充满艰辛

小象出生后不久就得跟随象群去“旅行”

通常,在出生后1-2天,象宝宝就要跟着象群大部队行走,去寻找食物和水源,象妈妈吃饱喝足,才能产足够的奶养育小象。有时,象群会走很远的路,大象不能背也不能抱,象宝宝必须自己走。

“旅行”的路上,小象会面临很多危险

小象因为身材矮小,力量不足,经常成为狮子、鬣狗、老虎等捕食者的攻击目标,如果象群保护不利,小象会受伤甚至失去生命。

有时,随着象群过河时,如果河水比较深,水流比较急,小象很容易摔倒淹在水里,被水流冲走。

当面对宽一些、深一些的沟渠时,小象跨不过去,它们需要一点点不断尝试,寻找最佳的合适位置,不管尝试多少次,它们必须要跨过去,否则就脱离大部队,很危险。

在小象成长的路上,它们经常会愉快地玩耍打闹,但它们也有很多很多的困难要面对,虽然有象妈妈以及整个象群的呵护,但它们的成长绝对不是容易的。

小象玩耍

其实,动物们在野外的生存都不是容易的,它们随时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不过它们都很乐观,能快乐的时候就好好享受快乐!

它,来了!

它来了!

△5月28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北迁,经普洱市墨江县、玉溪市元江县、红河州石屏县后抵达玉溪市峨山县,28日仍在峨山县境内逗留觅食。目前这群15头野象昆明市晋宁区已不到50公里,离昆明城区仅约100公里。

亚洲象继续组团北上

据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消息,5月27日20时30分,15头亚洲象群罕见进入云南玉溪市峨山县城,并在峨山县城熠峨路和昆磨高速民房附近徘徊。

目前,峨山县城街道人群已被疏散,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持续用无人机对象群实施勘察、跟踪,及时汇报象群最新活动线索,通知沿边群众及早做好撤离准备。

△5月26日,象群在峨山县双江街道沐勋社区农田觅食。李星宇 摄

因野生亚洲象群进入植被茂密的林区,跟踪观察难度加大。5月29日8时至10时30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运用远度3VS大型无人机对象群实施勘察、跟踪,及时汇报象群最新活动线索,通知沿边群众及早做好撤离准备。

亚洲象“肇事”,损失几何?

40余天时间里,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野象群“逛游”石屏县。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专家分析,从该象群所处位置和近期活动特点看,有继续向北迁移的趋势。

专家指出,象群如进入人口密集的红塔区、晋宁区等地,村庄和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交通网密集,人员管控困难,亚洲象肇事伤人将难以控制。

同时,因为食物资源越来越匮乏,象群频繁入户寻找食物,人象潜在冲突隐患激增。必须采取多种方式防止象群北迁,逐步返回普洱或西双版纳原栖息地,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也使该亚洲象群得到有效保护。

亚洲象为何北迁?

“象群处在无序游走状态,一直往北走,这样的行为不可思议。”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解释道,这个季节正是森林中亚洲象食物青黄不接的时候,往北由于海拔不断上升,山林中的食物更为稀少,因此表现不同寻常。

目前,象群向北迁徙原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有一个可能是象群首领经验不足,出现迷路状况。”陈明勇说。

此外,为尽量避免人象冲突,当地政府从监测预警到围栏防护,再到保险理赔,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名亚洲象监测工作人员说,前些年,大象不敢出来吃农作物,因为当时人们会使用各种方式驱赶,对大象有震慑。“近些年对亚洲象保护力度加大,大象知道人不会伤害它了,就慢慢地敢到农田来采食。”大象性格的变化,导致其活动范围扩大,或许也是“断鼻家族”象群长途迁徙的原因之一。

对此,网友们说——

@奚希儿:好好处理啊,别伤着它们

@CHOITEMPOG:希望大家也多多关注野生大象的生存情况。

@LipingHuang_:政府做得好好,一定要保护好大象呀!

此外,也有网友调侃道:“云南人骑大象石锤了。”

云南将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象群北迁

为防范亚洲象群持续北迁

带来的公共安全隐患

加强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工作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日前,省林草局成立

亚洲象群北迁

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

在省人民政府

和省林草局统一领导下

负责指挥调度

亚洲象北迁沿线安全防范工作

象群北迁以来,省林草局高度重视,提前预判,提前预警,局领导多次率省级工作组赶赴现场实地指导工作,并多次派出专家和工作人员,指导当地政府开展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和舆情引导工作。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协同努力,强化“盯紧象、管好人、理好赔”。

目前,未发生人员伤亡事件,有效阻挡了亚洲象群向城市、坝区等人员密集区移动。

下一步

省林草局、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

玉溪市林草局、峨山县政府

和相关部门将继续全力监测、防控

加强现场指导

做好安全防控工作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并将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象群北迁

逐步返回普洱或西双版纳原栖息地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同时有效保护亚洲象群

亚洲象防范指南

安全防范亚洲象要记住以下几条

1、了解亚洲象生活习性、防象、护象、避象等基本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及时了解亚洲象监测员发布的预警消息,不到亚洲象活动的区域进行生产活动。

3、在亚洲象出没的道路看有无亚洲象警示牌,听从亚洲象监测员的劝导,不到危险区域活动。

4、在亚洲象活动区域,按监测员通知要求撤离。

5、亚洲象夜视能力强,喜欢在夜间活动,为了安全,做到夜间不外出到监测员禁止人员活动的区域。

6、狗的叫声会招引亚洲象攻击狗而殃及其他。

7、遇到亚洲象至少保持300米以上的距离,不围观、不挑逗、不驱赶、不惊吓、不伤害、不慌乱,观察环境快速撤离。

8、在亚洲象经常活动的地方避免穿戴颜色鲜艳亮丽的衣、裤、帽,避免招引亚洲象,多向周边群众和有经验的人打听附近亚洲象的活动状况,避免进入亚洲象活动区域。注意观察周围动静,多观察亚洲象活动后倒伏零乱的植物、足迹和便、尿等痕迹。

中青评论:一路“象”北,是大象的逃亡还是人的扩张?

最近,15头野生亚洲象在云南峨山县城压马路的画面,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注意。

它们从西双版纳州勐养子保护区出发,经过普洱市,一路北上进入玉溪市。这群大象会不会进入省会昆明呢?毕竟,从地图上,目前它们与昆明的直线距离已经不到100公里了,按照大象的行进能力,这并不算一个太遥远的距离。

据科学家测算,我国境内野生亚洲象数量大约在238-286头。多达15头的野生亚洲象离开其原有的栖息地,进入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堪称一件新鲜事。然而,外表憨态可掬的大象进入人类活动范围,并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无论对大象,还是对人,都意味着某种危险和威胁。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大象受到了更好的保护,近年来,人象冲突愈演愈烈。《成都商报》曾报道:从2014年起,云南省澜沧县已连续7年共8人被亚洲象攻击致死。而在此次大象北上事件中,据云南官方最新通报,短短40天,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

大象并非老虎、狮子一样的猛兽,但因为体型巨大,依然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至于大象对农作物、居民屋舍的破坏,更是屡见不鲜。

那么,这一切都是大象的错吗?非也。

环境史家伊懋可在名作《大象的退却》中指出:4000年前,北京周边地区也能发现象的活动踪迹,它们也生活在中国的其他大部分地区。但在今天,野象仅存于西南部与缅甸接壤的几个孤立的保护区里。这一变化固然与气候变迁有关,但近现代人类对大象栖息地的侵占和破坏则更为明显。居民区、道路以及水电站等设施的建设,都有可能切断大象的迁徙路线,让大象栖息地四分五裂。

例如,从2007年起,因澜沧江上建澜沧景洪水电站,水位上升,致象群迁徙通道淹没,自此它们原来的生活区域被阻隔,只能活动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与普洱市澜沧县境内,并从此被命名为“澜沧勐海象群”。

《新京报》刊发的一篇评论也指出:森林覆盖率的持续下降和人为活动的扩大限制了大象的活动和生存。这“逼迫”它们只能进入农业区觅食,由此带来了破坏庄稼、橡胶、茶叶甚至危及人命的后果。

近年来,亚洲象也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繁外出,多次进入普洱等地。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兆录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亚洲象的栖息地被压缩,食物源减少,以食物为驱动因素的外迁逐渐频繁。

然而,对大象来说,外迁会更好吗?尽管大象是比较聪明的动物,但它也无法预知,离开了熟悉的栖息地,面临的是复杂的人类社会,这可能是川流不息的车流,是被污染的环境。栖息地匮乏的食物源,根本不可能在人类活动的城镇中获取。

知乎答主“一个男人在流浪”认为:“解决人兽冲突和动物肇事问题,最彻底的办法是把动物和人隔离,通过建立荒野保护区的形式保存自然状态。但是,我国的荒野生态环境恶劣,而像云南这样人口稠密野生动物多样性也相对丰富的地区,把人和动植物彻底隔离是不可能的。人与动物的共存,和它们保持足够安全的距离不去主动侵扰,对双方才是安全的。”

对当下而言,解决人象冲突的问题,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与精力。

在澜沧县林业和草原局的相关报告中,提到当地亚洲象保护存在三点困难和不足: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对亚洲象监测巡护、预警及项目实施造成很大制约;2、亚洲象专业和管理人员不足,无专门管理机构,目前只是由县林草局保护股管理,人员和编制不足;3、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赔偿工作有待完善。

亚洲象是亚洲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虽然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是地球上具有改造自然能力的最强大的物种,但是,对于那些智力远远不及人类的物种,人类依然有保护和善待的必要。维持这个蓝色星球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保护自然之美的需要,也是人类更好生存的必要条件。

15头大象找不到回家的路,人类有理由帮一把,为它们开辟新家园撑一把力,为人象共存的美好蓝图贡献智慧和力量。(撰文/王钟的)

云南日报、中青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开屏新闻、新华网微信公众号、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等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李星宇 摄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宗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