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兼职app找不到了(一米兼职网)

2023-11-28 23:35:22
好玩手游网 > 游戏攻略 > 一米兼职app找不到了(一米兼职网)

知识付费已经走过四个年头,现在不少人对其持悲观态度,或许,真正应该改变的是这个行业的模式。

知识付费是15年初开始存在,16年下半年借助现象级产品“分答”,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的一个「新物种」。到今天4年的时间,行业里对它的判断整体处于“唱衰”的状态。

而笔者从19年4月底进入知识付费这个风口已过、前景模糊的行业,5个月的时间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在此希望和大家交流探讨。

首先,唱衰的不是这个行业,而是这个行业的「旧模式」。

一、从市场看,头部集中度高,长尾玩家分散,竞争红海

知识付费整个市场规模在扩大,据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约为2.94亿人,而在2016、2017年分别为0.93亿、1.88亿。

艾瑞咨询在2018年3月推出的《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中预测,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在人才、时长、定价等因素综合作用下,2020年将达到235亿。

产业形成“腰型”结构,长尾市场占据40%营收份额,“小而美“模式将成为新小玩家入局突破口。

在200亿这个不大不小的产业规模里,行业玩家已经有了清晰的生态站位:

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以喜马拉雅、得到为代表的头部、腰部近10家公司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2017年各家年收入均过亿。其余的众多长尾参与者一起瓜分剩余市场份额,平均年收入预估在百万至千万不等,分一杯不大不小的羹。

2016年首届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上线,12月3日当天总销售额5088万;2017年123知识狂欢节平台销售额1.96亿;2018年123知识狂欢节销售4.35亿。

同时,用户规模的逐年增长,很大程度上由于新增用户规模(下沉市场)在扩大,从完课率、复购率、留存等指标看,整个市场的老用户规模(或许)是在萎缩的。

同时,因为行业缺乏统一的内容质量和服务标准,在一众长尾小玩家里,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不少玩家只是想借着知识付费的红利来收割一笔(内容低质、讲师山寨……),然后闪离,也并没有想做所谓长期主义的研发投入。

所以,身在知识付费长尾生态位的公司或者个人,可能会经常陷入反复的自我矛盾:我该花时间打磨内容,还是差不多就推向市场?我该活用各种运营套路做好流量营销,还是经营好品牌和口碑?

二、从需求看,知识付费大众非刚需,满足的是特定需求

已知,知识付费是媒体、出版、教育三个行业交叉诞生的行业。

我们来看看知识付费相较于其它三个行业的特点:

1)知识付费VS出版

相比于后者漫长内容生产流程和较高的生产门槛(一本书10万字起,且印刷成本越来越高),前者的效率大大提升,故而可以满足用户对于「新知识」、「新风口」的饥渴需求,对出版物产生了替代,但又无法完全替代(原本偏好实体出版受众有自己的消费习惯)。

2)知识付费VS媒体

相较于媒体的碎片化、盈余过载式的报道,知识付费是更体系、框架的,故而可以满足一部分人对于提纯降噪后的体系化内容的渴求;但如果只是「整理加工」而不是「组合创新」,付费如何PK过免费?

3)知识付费VS教育

教育的特点是重服务、高单价,那与此相对的知识付费的优点可能就是轻服务、低客单价?

① 从价格看,线上知识付费产品的售价一般在200元以下,而线上教育产品通常价格区间较大,从几百块到几万元不等。

② 从学习内容看,知识付费是软知识,以信息获取和认知提升为目的,教育是硬知识,以能力提升和明确的结果导向(就业、解决问题等)为目的。

软知识:书、经验、思维方法、实用技能

硬知识:技能资质、学科知识

③ 从学习方式看,知识付费只管交付内容,不限定学习目标和时间,给学习者很大的自由度;而教育本身的服务溢价也让它在售卖宣传里往往会做一些学习效果的承诺,不只负责给到,而且还负责学到、得到,配合以督学、助教等服务模块。

这样对比之下,愿意选择知识付费产品而不是教育产品的人或许有如下一种或几种特征:

    价格敏感型;

    想提升认知,没有明确目的性;

    自学能力、自律性强,但需要自由度的学习者。

可以看到,知识付费虽可以弥补出版、媒体、教育的某一方面的缺憾,却又不能完全替代。

与此同时,音频这一媒介形态,成为知识付费飞速发展起来的助推器。但音频的特点,也限制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开车、跑步、通勤、做家务、临睡前等碎片化时间且环境又不嘈杂的场景。

综上,知识付费融合了出版、媒体、教育三种行业的特点,有它独特的优势,构成了存在的必然性,并且这一新兴行业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和演化。

但知识付费不是刚需,也不高频(买一门得到199元日更的专栏够听一年了),只能满足特定用户特定场景的需求。这也呼应了其市场发展现状——百亿级的市场规模,天花板低,(为数不多的)独角兽稳扎头部和腰部,长尾公司在一片红海中抢食分羹。

三、都在说转型,知识+服务可能是(不唯一的)解决方案

经过了4年的摸索、验证,或许现在唱衰知识付费还为时尚早,但分拆市场、产品、用户(需求)等种种要素,你不得不承认,好像单就 「知识付费」来讲是可能没有太多新兴机会了。

作为一个处于长尾生态位的从业者,你也会明显感知到从18年开始,同行们都在转型,都在给知识付费做加法。

最明显的一个共识就是,做服务,强化教育属性。

事实上行业里已经有很多「知识付费」公司将自己的业务定性为「知识服务」了——知识(内容),服务二者缺一不可,且指向同一个教学目标:做到。从结果看,交付给用户的不单单是信息,而是能力。

借用36氪记者孟小白的文章《我不是想断言“知识付费”已死,但它确实已经是上个时代的事情了》的一句话:

给到、知道、学到、得到,都是没用的,只有做到,才会产生信心;而知道越多、能做到的越少,反而更容易焦虑。

关于知识服务,行业里已经有一些实践指向,还有一些是待实践的想法,我在本文第4部分对其做了一些简单归纳。

特别指出的一点是,传统的(无线上环节)线下教育培训虽也属于知识服务范畴,但因发展历史较久,场景和受众较为恒定,和近两年以线上为主要载体(线下为辅)的知识服务面临的具体问题也不一样,不在本次讨论的范畴之内。

四、知识付费当下、未来的可能性

4.1 组合产品策略,线上线下融合,商业模式上建立从C到B的商业闭环

现在大部分的知识付费产品,采取如下运营模式:

提供完全免费的干货文章、限免课、直播课,用于引流和用户增长;

以启蒙为主,几百到几千价格梯度不等的训练营用于吸引初、中、高阶的职场人士,用于面向C端转化盈利;

同时线上+线下的企业内训业务,则是面向B端转化盈利。

完美的闭环背后,有哪些壁垒呢?

    C端口碑:在课程基础上附加的训练营和助教,吸引了B端客户的关注和采购;

    B端定制:如果说C端的线上课是卖产品思路,适用「流量*转化率」的玩法;B端产品除了卖产品,还在卖服务,卖解决方案,即如何从B端企业和员工的核心问题需求、场景、学习特点出发去定向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培训方案,这不仅需要匹配需求的优秀导师、教研团队的教学设计能力,还有现场实施、跟踪、反馈的通盘的项目管理能力。

4.2 标准化、规模化服务方式探索,提高服务人效比

知识服务,拆分看,一半是知识(内容),一半是服务。

行业内知识生产端已经相对标准化了,且线上课程除直播课外,录播课能做到极低的边际成本。但服务端还存在着标准化程度低、人效低的问题。

服务通常来说包含几大要素:

测评:水平测试;用户分级;

督学:跟进学习进度,作业完成;帮助学员克服学习惰性,通常由班主任角色执行;

辅导:课程答疑,作业批改,通常由助教、领教角色执行;

直播:强调的是实时互动、接近面对面的体验感;通常由主讲老师执行;

考试:学习效果检验;提供学习成果报告。

对于传统的线下现场培训的重服务模式来说,相比较而言,线上服务的标准化看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目前这些要素对应的都有了互联网效率工具,比如:督学层面用微信群、QQ群等群工具;作业有小打卡、鲸打卡等打卡工具;直播也有各种语音、视频工具;还有一体化的第三方教育SasS工具比如小鹅通、短书等。

但以上这些,单次服务都需要不少于2个人去落地,以现有的社群模式为例,完全依赖人肉驱动的模式,即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方式去落地服务。如何借助互联网工具,找到高边际效益的模式,实现内部人效的提升和规模化复制,或许能带来下一个增长点。

知识服务本质还是教育,教育这种影响人、改变人的生意,就必须在服务中有人的交互才有温度,完全摒弃人的介入,或许是不可能的,这也给服务的规模化制造了门槛。

那在这个基础上,我能想到的几个优化点:

服务产品尽可能流程化,标准化,可持续性复用,提高单人服务能力和效率;比如一个500人的班级,至多只需要1个运营人员、1-2个兼职助教(历史优秀学员就可以)就够了;

重复开班的课程,每一期学员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有重合性,但微信群的信息流留存性不佳,有无可能开发一个社区类产品或者其它的在线文档,去沉淀一些内容;

督学这种事情,有无可能用产品化、机制化的方式解决,每个人配备一个专属机器人客服,去督促学习打卡;如果可以实现,作为督学角色的班主任可能不需要了;

一体化教学工具更迫切了,所有的服务环节都能整合进一个产品形态里,同时需要PC端和移动端能完美的适配,至少先摆脱微信群、第三方直播软件、石墨文档、问卷系统、word、excel多个学习场景切换的问题。

4.3 素人——名师,知识IP孵化,最大化老师的商业价值

教育通常是需要导师来增加课程背书的,导师的知名度是招生的重要利器。

但知识付费对讲师名气要求没那么高,只要有在某一个领域成体系的知识积累,就可以来分享,人人都可以成为知识付费导师。

樊登读书发起了「知识先生」活动,目的有两个:

    孵化6-15名身价不菲的知识先生(拥有1万以上忠实粉丝的知识达人);

    帮助10万人因知识受益。

其实,这也是引导市场和用户从关注导师,向关注优质内容转变。

平台起步阶段,需要靠导师影响力实现招生,当平台有了品牌和用户量之后,可以反过来去孵化自己的种子IP。虽然有难度,但变现方式、商业空间也被打开局限,不单单是卖货,可以衍伸至出版、影视、综艺、商业活动等等,从IP的源头切入跑通整个商业通路。目前除了樊登读书,米未传媒、得到大学都做出了一些实践示范。

总结:

本文盘点了知识付费面临的问题,如头部集中度高,长尾玩家分散,竞争红海;知识付费大众非刚需,满足的是特定需求等,认为行业开始向知识服务转型,但知识+服务可能是(但不唯一的)解决方案。同时结合市场现状,简单归纳了知识服务领域一些新的实践方向参考。

总之,无论哪种探索,品牌力都无比重要,真实的品牌力来自用户口碑,而不是砸钱做市场推广。别把用户当成傻子,别有收割心态。

做知识服务也好,做教育也好,真正的成就感,一方面来自营收;更大的层面来自帮助用户在反人性(直觉感性)的学习中,激发出人性中热爱学习(理性)的一面,把自己作为一个试验品,感受到用户一层层的改变,并和自己原有的理想和目标相向,二者相得益彰。

以上,是做知识付费5个月后,一些不成熟思考,有些观点或许不够严谨,会随着信息和经验的积累逐渐修正,以开放心态接受批评。

#专栏作家#

高了了,微信公众号:了了次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领域,擅长内容和用户运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2016年10月19日,斗米兼职(doumi.com)在北京举行一周年战略发布会。斗米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赵世勇在发布会宣布已获得四千万美元现金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腾讯、百度和新希望集团,A轮老股东高榕资本和蓝湖资本跟投。赵世勇表示:“斗米兼职未来致力于服务上亿兼职用户,获得B轮资金支持后,将在已有产品和服务基础上,加大在产品研发、专业人才招募、市场投放等方面的投入,力争先实现让千万人在斗米找到兼职工作的小目标。”

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后,第一个大动作就在兼职领域。2015年11月17日,58赶集集团的兼职业务单独被拆分,并成立“斗米兼职”新品牌,原品牌赶集职有和58职达已不再使用。斗米兼职完成4,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2.5亿元)A轮融资,由赵世勇担任首席执行官。赵世勇曾指出,国内兼职市场年规模约5,000亿元;潜在兼职群体人数达5.5亿,其中社会兼职群体人数超5亿,学生群体人数约5,000万,而市场缺乏人才共享的平台级服务商。

对于此轮融资,多位融资方高管表示,兼职招聘和灵活用工服务在美国及日本市场都得到验证,通过对中外劳动力市场的深入研究,目前美日等国家兼职人群占劳动人群的比例超过30%,在这一巨大市场下孕育出了Upwork和DIP Corp这样的独角兽,而中国这一比例仍偏低,在未来人口老龄化、适龄劳动力人口下降等大宏观环境下,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将有望达到万亿级,兼职市场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而斗米兼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介入灵活用工的全过程管理引领行业趋势,能够极大地提升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体验和效率。

国内兼职市场基本状况

由探鹿联合百度招聘推出的《2015兼职市场蓝皮书》指出,兼职市场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群体:求职者(包括大学生和蓝领群体);用人方(招聘和使用兼职的商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处于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招聘、带人、督导、培训等服务的组织)。兼职市场的交易模式:

兼职市场具有共享经济、蓝领用工、企业服务等多个热门领域的属性,一直以来是人力资源投资领域比较青睐的切入点。据悉,2015年各种兼职O2O平台可谓顺势而为,出现四百多个兼职创业项目,规模有大有小。在2015年资本春天时,看准大学生碎片化时间背后商业价值的校园兼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底,市面上各类校园兼职平台已超过114家,其中发展较快的平台大多都是靠资本融资,然后迅速抢占市场,获取第一波用户。据易观智库报告显示,在2015年,兼职招聘APP市场活跃用户规模增长率达到200%以上。虽然行业内数据可观,但是多数兼职平台难以脱离前身传统兼职运作模式的桎梏,盈利机制欠缺以及运营模式单一等缺陷让这个行业极为脆弱,尤其是一些盲目烧钱扩张、融资出现断缺的兼职平台,最终死亡的不计其数。

2016年的兼职行业可谓震荡不断、风波四起,行业不断洗牌:

2016年初,“校联帮“宣告暂停服务,校联帮曾于2015年4月获得 800万元 Pre-A 轮融资;

2016年3月,首创“移动互联网+O2O”商业模式的一米兼职传濒临倒闭,兼职平台100kuai(壹百块兼职)与一米兼职达成收购意向;

2016年5月24日,兼职猫正式宣布并购兼职达人。兼职达人于2015年5月上线,曾获得千万级别Pre-A轮融资。

2016年7月21日,兼职平台探鹿兼职突然宣布倒闭。探鹿兼职曾于2014年10月推出兼职APP,行内开创“交易平台模式”并曾获得千万融资运营。

经过一年多的残酷竞争,兼职市场在重新洗牌之后,逐渐趋于理性。

珠三角地区公司

珠三角地区发展比较成熟的当属兼职猫。兼职猫最初是一个90后创业项目,在校园线上兼职这一块入行比较早。创始人在2015年曾作为90后代表和总理见面,也让产品曝光度增加,受到更多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兼职猫的发展路线是一般创业公司的发展路线:前期靠融资进行市场占领,后期用户发展成熟在平台上进行盈利项目拓展,收益可观便上市。

2016年5月,“兼职猫”并购“兼职达人”。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南方兼职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二企业的强强联合,有助于巩固并提升南方兼职市场的地位,双方资源互补有助于未来向蓝领市场的扩张。兼职猫”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锐旭表示,并购后将在教育、金融、生活等业务板块横向扩展,计划在2017年挂牌新三板。

据了解,兼职猫的企业服务以及蓝领兼职增长迅速,蓝领兼职自2016年初上线之后,用户已接近全部用户的50%。企业服务方面主要为企业提供兼职外包,通过平台优势以及地推把线上线下资源打通,对接大型企业。2015年底上线之后,月流水已达两千余万元。2016年5月,兼职猫用户数为700万,商家注册数量25万,日均岗位13万左右。王锐旭表示除了继续拓展企业服务和蓝领市场,兼职猫打算把旗下20余类品牌中几项主要服务深度运营。

长三角地区公司

长三角地区发展态势强劲的当属青团社。据了解,青团社作为国内首批大学生兼职服务平台之一,初期以杭州为核心业务区域,目前已有80万的学生用户,2万注册企业。在2015年青团社推出云地推、云店员的云系列垂直领域弹性用工服务,分别为企业提供推广、门店招聘服务,完善以围绕平台为中心的C2B2B模式。

2016年4月,青团社获猪八戒领投5,500万A轮融资,青团社首席执行官邓建波表示,完成本轮融资后将加快全国扩张速度,进一步提升为企业提供弹性用工的服务能力。猪八戒网还与青团社达成战略合作,其云地推已入驻猪八戒网旗下的八戒地推,为猪八戒网平台上500万家雇主企业提供地推服务,据了解,在接入八戒地推试运营一个月后,已为云地推带来150万的业务量。

此外,100kuai(壹百块兼职)也是一匹不容小觑的兼职行业“黑马”。2015年在南京正式上线后,几个月内就拿下了天使轮、A轮和A+轮融资。在创办壹佰块之前,李文康曾在2014年中旬创立多趣英语,为其在全国范围内积累了大量校园资源。壹佰块是第一家要求企业先付款和首家实现薪水全日结的大学生兼职平台。据悉,目前注册用户超过500万,商家注册量10多万,月发布岗位29万以上。2016年3月,壹佰块联手马刺强势登陆NBA,成为首家跟NBA合作的兼职平台,显示出壹佰块“不差钱”的那一面。李文康也明确表示了未来壹佰块将会充分挖掘校园市场的庞大流量体,注重在金融领域的业务拓展,适时开展校园分期以及校园白条业务。

环渤海地区公司

环渤海地区发展比较成熟的当属本文最开始提到的斗米兼职。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很多从天使轮拿到融资的项目,斗米兼职的起步无疑比同类产品高出许多,这也是在资本寒冬中斗米兼职后来居上的原因。在一年内,斗米兼职依靠背后58赶集原本已积累的资源以及资金支持,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地推,迅速发展起来。

斗米兼职过去一年经历了快速成长,目前月活跃用户远超千万,平台在线交易月流水上亿元,累计服务企业商户数量超50万;线上服务全国,线下在23个一、二线重点城市拥有7天24小时的专业服务团队。赵世勇表示这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在不补贴、不烧钱的基础上实现的,他还透露,斗米的业务领域扩张将围绕人才共享展开,在中短期聚焦和深耕兼职领域,暂无向全职领域扩张的计划。

北方市场其他一些兼职类APP:

兼职市场,未来谁能独领风骚?

《中国互联网兼职招聘市场洞察报告2016》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互联网+”创业浪潮带动的企业区域性扩张、季节性营销等,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兼职用工将成为企业重要需求;同时创业大潮的带动下个人为了创收催生第二职业是大势所趋。由于兼职的地域性和临时机动性强的属性,互联网兼职平台仅靠信息服务模式是无法与本地中介相竞争的,必然要走向全流程服务模式形成闭环,经过数据积累,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产品改造来实现整个兼职市场的规范与升级,为企业为个人提供高效健康的兼职环境。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兼职平台大多集中在大学生市场,随着斜杠青年(多重身份和自由职业)和自由职业人士的增加,白领市场也更加活跃,蓝领的兼职市场一直比较混乱。兼职行业加速洗牌,竞争惨烈,创业公司独立发展机会越来越小。创业团队想要深入发展,产品、服务等市场资源整合尤为重要。未来兼职市场可能出现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决定兼职平台存活的除了融资和盈利,还有更多因素需要考虑。2016年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市场能否孕育出国外那样的独角兽公司,我们将拭目以待。

点击阅读原文50多个最新发布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报告免费下载!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29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