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基本知识 - - 767股票学习网!

互联网保险概念股(互联网保险平台)

2023-04-21 11:44分类:卖出技巧 阅读:

我国境内第10家上市险企今日正式敲锣。

12月9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保险,06963.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售价为每股5.83港元。上市首日,阳光保险盘中破发,最低至5.51港元。但在收盘前迅速拉升,最终收盘报5.83港元,与发行价持平。

Wind资讯显示,截至首日收盘,阳光保险总市值671亿港元,首日成交额3.34亿港元。

阳光保险此次IPO发售11.50亿股H股,扣除各项开支后,募资净额约64.20亿港元,另可超额配售最多1.73亿股。假设行使全部超额配售权,阳光保险集团预计融资金额74亿港元。

按照毕马威统计数据,阳光保险最终不管实现64.2亿港元还是74亿港元的融资金额,均名列香港2022年前十大IPO项目的第4名。

来源:毕马威

2022年4月,阳光保险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境外IPO申请并被受理。同月,阳光保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4月末,阳光保险收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要求其就股东情况、股权质押、信息安全保护等作出反馈。10月,阳光保险境外上市获证监会批准,拿到H股上市“大路条”。

而阳光保险此次实现港股上市,对于国内保险行业来说可谓颇有意义。自众安保险2017年9月登陆港交所以来,港股市场已长达五年未有内地险企进场。同时,阳光保险作为第79家成立的保险企业,也是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家上市险企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除了众安保险这类纯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阳光保险也是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资料显示,阳光保险于2005年7月成立,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等多张保险牌照,近年来也开始布局医疗健康及养老产业。

平安证券分析报告评价称,阳光保险股权结构分散、管理层稳定,保费持续增长,人身险、财产险市场份额均处于市场前列。截至2021年末,阳光人寿及阳光财险市场份额分别位列第11名及第7名。

从阳光保险近三年的保费收入及净利润指标来看,呈逐年上升态势。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阳光保险总保费收入分别为879.07亿元、925.69亿元、101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约为51亿元、56亿元、59亿元。平安证券数据显示,其中,2021年阳光人寿总新单保费335.88亿元,同比增长4.48%;新业务价值约30.15亿元,同比增长4.36%,呈现逆势增长之势。但2021年由于车险综改等因素影响,阳光财险综合成本率升至105.1%,承保亏损走阔。

不过,目前保险股估值整体仍处于低谷期,港股在今年的表现也不佳。上市首日阳光保险虽然最终守住了发行价,短期估值是否能走俏仍具不确定性,但中长期来看随着险企对国内保险市场潜力的进一步挖掘以及我国经济的恢复前景,保险股的基本面仍被广泛看好。

时隔18年,港股市场再次迎来民营保险公司——阳光保险(6963.HK),作为第79家成立的保险企业,阳光保险已成为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家上市险企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也是除众安这类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值此节点,阳光保险的上市吸引市场多方关注。梳理来看,阳光保险在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旗下最为主要的人身险与财产险业务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在资产端,阳光也交出了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靓眼业绩,实现资产负债双轮驱动,取得良好估值水平。

伴随港股回温、保险股估值修复持续,以及我国经济形势好转,阳光保险这支优质标的的估值预期也将更为光明,业内人士预期阳光估值将在经济复苏中保持高端区间。

多重因素构筑估值优势

此次阳光保险港股IPO定价区间为5.83港元至6.45港元,计算得出的P/EV价格估值为0.59-0.66倍(不含货币),最终定价为5.83港元,即P/EV价格估值为0.59。这与规模较大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估值相似。阳光保险何以取得较高的估值水平?

从集团整体经营成效来看,阳光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至2021年,阳光的保费收入、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于市场11和13个百分点。在近三年行业短期调整期内,阳光依然维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总保费收入分别为879.07亿元、925.69亿元、1017.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86亿元、56.19亿元、58.8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7.6%,增速行业领先,经营韧性凸显。

若拆解阳光保险旗下主要业务会发现,其寿险和财险业务均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增长潜力远大于大型同行。

寿险行业近年来处于深度转型期,短期内面临代理人队伍、新业务价值等方面的挑战。而阳光人寿坚持价值发展、队伍产能与素质提升,不断发力“增优”环节,通过培训体系与管理制度推动代理人队伍长期持续发展;还持续深耕银保渠道,培育竞争壁垒。因此,在大多数同行新业务价值下降的情形下,阳光依旧在2022年上半年NBV增至2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阳光可能会继续重视代理人培养,以便在未来销售高利润率产品并提供更好的客户关系。

财险方面,阳光曾因车险综改而受到短期影响,综合成本率有所抬升。但其以科技赋能产品,升级优化“车险智能生命表”,持续提升定价能力,实现对每一台承保车辆进行单独的风险定价,提升定价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阳光还不断挖掘非车业务,在健康险、农业险等方面丰富产品形态、拓宽合作形式,实现车险业务与非车业务均衡发展,以多样化的业务线、规模效益降低风险,并于今年上半年实现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降至98.8%。

资产端,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保险总投资资产规模为4162.67亿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六个月,该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8%、6.5%、5.4%及4.2%(经年化)。同时,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阳光均超过了10%。投资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可比上市险企前列。

资产负债两端发力,阳光估值也获得了高度认可。投行人士表示,目前阳光的定价是合理公平的,因为阳光的基本面决定了它具备优于大型同行的增长潜力。

行情利好 阳光未来估值预期光明

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阳光的未来估值也被多位机构分析人士看好。

近期,港股市场出现回暖迹象。11月,港股三大指数纷纷上扬,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6.62%,科技指数同期上涨33.15%,国企指数同期上涨29.07%。招商基金表示,随着房地产政策再次托底,稳经济预期上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逐渐优化,国内线下经济复苏趋势明显,市场对基本面预期将得到提振,预计港股短期修复行情仍会持续。

在大盘影响下,保险股同样上涨明显。Wind数据显示,11月以来,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的H股涨幅都达到30%以上,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友邦保险、中国太平的H股涨幅也达到20%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疫情形势好转、中国未来的重新开放、整体经济形势的回温,市场情绪将得到大幅提振,作为朝阳产业的保险股估值修复也将加速进程。

“一方面,疫情推动消费者培育了更强烈的风险保障意识,更愿意购买长期保险,再次开放可能有助于推动销售。另一方面,股市反弹会利于保险企业的投资业绩上涨。资产负债两端利好。”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如是分析。

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蔺常念表示,我国保险渗透率与国际发达国家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空间,而且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健康及养老领域,中国保障缺口巨大,商业保险依然面临强劲的潜在需求,可带动险企长期持续发展。

市场环境、经济形势的复苏也让阳光搭上了“顺风车”,在未来或将实现价值释放,获得更高估值。

蔺常念谈到,阳光保险上市正逢当前保险板块处于历史低估值区间,未来,随着市场风格切换,增速领先行业的阳光保险预计将实现价值释放,其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阳光保险在港交所挂牌,将在经济复苏中处于高端区间

时隔18年,港股市场再次迎来民营保险公司——阳光保险(6963.HK),作为第79家成立的保险企业,阳光保险已成为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家上市险企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也是除众安这类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值此节点,阳光保险的上市吸引市场多方关注。梳理来看,阳光保险在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旗下最为主要的人身险与财产险业务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在资产端,阳光也交出了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靓眼业绩,实现资产负债双轮驱动,取得良好估值水平。

伴随港股回温、保险股估值修复持续,以及我国经济形势好转,阳光保险这支优质标的的估值预期也将更为光明,业内人士预期阳光估值将在经济复苏中保持高端区间。

多重因素构筑估值优势

此次阳光保险港股IPO定价区间为5.83港元至6.45港元,计算得出的P/EV价格估值为0.59-0.66倍(不含货币),最终定价为5.83港元,即P/EV价格估值为0.59。这与规模较大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估值相似。阳光保险何以取得较高的估值水平?

从集团整体经营成效来看,阳光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至2021年,阳光的保费收入、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于市场11和13个百分点。在近三年行业短期调整期内,阳光依然维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总保费收入分别为879.07亿元、925.69亿元、1017.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86亿元、56.19亿元、58.8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7.6%,增速行业领先,经营韧性凸显。

若拆解阳光保险旗下主要业务会发现,其寿险和财险业务均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增长潜力远大于大型同行。

寿险行业近年来处于深度转型期,短期内面临代理人队伍、新业务价值等方面的挑战。而阳光人寿坚持价值发展、队伍产能与素质提升,不断发力“增优”环节,通过培训体系与管理制度推动代理人队伍长期持续发展;还持续深耕银保渠道,培育竞争壁垒。因此,在大多数同行新业务价值下降的情形下,阳光依旧在2022年上半年NBV增至2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阳光可能会继续重视代理人培养,以便在未来销售高利润率产品并提供更好的客户关系。

财险方面,阳光曾因车险综改而受到短期影响,综合成本率有所抬升。但其以科技赋能产品,升级优化“车险智能生命表”,持续提升定价能力,实现对每一台承保车辆进行单独的风险定价,提升定价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阳光还不断挖掘非车业务,在健康险、农业险等方面丰富产品形态、拓宽合作形式,实现车险业务与非车业务均衡发展,以多样化的业务线、规模效益降低风险,并于今年上半年实现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降至98.8%。

资产端,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保险总投资资产规模为4162.67亿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六个月,该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8%、6.5%、5.4%及4.2%(经年化)。同时,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阳光均超过了10%。投资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可比上市险企前列。

资产负债两端发力,阳光估值也获得了高度认可。投行人士表示,目前阳光的定价是合理公平的,因为阳光的基本面决定了它具备优于大型同行的增长潜力。

行情利好 阳光未来估值预期光明

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阳光的未来估值也被多位机构分析人士看好。

近期,港股市场出现回暖迹象。11月,港股三大指数纷纷上扬,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6.62%,科技指数同期上涨33.15%,国企指数同期上涨29.07%。招商基金表示,随着房地产政策再次托底,稳经济预期上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逐渐优化,国内线下经济复苏趋势明显,市场对基本面预期将得到提振,预计港股短期修复行情仍会持续。

在大盘影响下,保险股同样上涨明显。Wind数据显示,11月以来,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的H股涨幅都达到30%以上,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友邦保险、中国太平的H股涨幅也达到20%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疫情形势好转、中国未来的重新开放、整体经济形势的回温,市场情绪将得到大幅提振,作为朝阳产业的保险股估值修复也将加速进程。

“一方面,疫情推动消费者培育了更强烈的风险保障意识,更愿意购买长期保险,再次开放可能有助于推动销售。另一方面,股市反弹会利于保险企业的投资业绩上涨。资产负债两端利好。”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如是分析。

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蔺常念表示,我国保险渗透率与国际发达国家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空间,而且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健康及养老领域,中国保障缺口巨大,商业保险依然面临强劲的潜在需求,可带动险企长期持续发展。

市场环境、经济形势的复苏也让阳光搭上了“顺风车”,在未来或将实现价值释放,获得更高估值。

蔺常念谈到,阳光保险上市正逢当前保险板块处于历史低估值区间,未来,随着市场风格切换,增速领先行业的阳光保险预计将实现价值释放,其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10月26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在蚂蚁保上开设的官方数字营业厅正式开业。自此,中国人寿将在蚂蚁保上为用户提供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以及相应服务,这是中国人寿与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首次开展合作。

数字营业厅是保险机构在蚂蚁保上可以自主运营的阵地,可以在专属营业厅里进行产品销售、内容教育及权益服务。目前,中国人寿营业厅还上线了中国人寿与蚂蚁保合作的首款产品——国寿满满盈养老年金保险。

通过体验,了解到只需要在支付宝APP首页搜索“中国人寿官方营业厅”,即可进行购买,方便快捷。

今年9月,蚂蚁保发布了行业首个数字化经营平台“星云1”,保险机构可以在蚂蚁保上实现售卖、经营以及服务的全流程在线化、数字化运营,大幅提升运营效率、服务体验。

保险机构可以通过星云平台来开设专属营业厅,进行产品销售、内容教育以及权益服务,帮助保险机构建立直连用户的线上自运营阵地。目前,已经有43家保险机构在蚂蚁保上开通了专属“营业厅”,并上架超过600款保险产品。

南方财经全媒体 郑嘉意 北京报道,还记得上次签署纸质保单是在什么时候吗?

数字经济下,保险也早已实现电子商务化,以新形式走入人们的生活。销售平台包括各类官方网站、代理平台、第三方平台;产品内容包含传统业务及运费险、碎屏险、航意航延险……互联网保险凭借便利的渠道、快捷的手续,及“万物皆可保”的快速迭代内容吸引了广大用户。

近日,中国保险保障协会发布的《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同比增长38.2%,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两项增速均远高于行业整体保费增速。

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保险业已有的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及其他公司互联网渠道收入、产品内容,及营销方式,试图展现互联网保险新趋势。

渠道端“格局打开”

在近年保费收入增速逐步放缓的行业里,互联网保险始终“逆势”而上,维持亮眼的业绩。

据中国保险保障协会披露,2021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916.7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38.2%,增速远超行业整体的-1.4%;财产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8%,远超行业整体的1%。

具体而言,人身险方面,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比65.1%的人寿保险实现收入1899.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1.8%,健康保险实现保费551亿元,同比增长47%。

财险方面,2021年互联网车险实现累计保费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速较整体车险高出7个百分点;非车险实现累计保费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11%,信用保证险、责任险、财产险及其他险种保费收入同比上升分别为80%、43%、28%和11%。

谈及互联网保险始终保持高增长态势的保费收入,不得不提数字时代下互联网提供的最大红利——渠道优势。

相较人力成本高昂的代理人渠道及可选产品有限的银保渠道,互联网渠道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以低廉的价格、丰富的产品、快捷的操作方式直接、高效地触达客户群体。

目前,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主要有三,一是官网平台、二是代理机构建立的销售平台,及第三方销售平台。

从各自优势上看,官网自销有利于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如中国平安建立的平安直通、泰康人寿成立的泰康在线等;代理机构则可以提供类似“保险超市”专业渠道及一站式服务,如慧择网,可提供保险资讯、保险咨询、风险评估、保险方案定制、在线投保、保单保全、协助理赔等保险服务;第三方销售平台包括电商、咨询及综合类平台,包括淘宝保险、京东保险,为退运险、产品质量退换险等小额保险提供便利。

以互联网保险公司泰康在线为例。2021年,泰康在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1.41亿元,其中,健康险业务收入42.52亿元、信用保证险收入10.22亿元、商业车险收入7.49亿元、交强险收入4.63亿元;此外,仍有经纪佣金及技术服务收入0.54亿元,截至2021年末,累计服务客户已超1.7亿人次,保单总量突破65亿件。

从行业整体看,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仍然呈现与代理机构及第三方平台合作为主、保险公司官网自营为辅的经营模式。

据统计,共有58家保险公司通过代理机构及销售平台开展业务,52家保险公司采取官网自营和渠道合作“双管齐下”的模式,2家保险公司仅通过公司官网开展经营。

2021年全年,人身险公司通过合作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529.4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41.5%,占比为 86.7%;通过官网自营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387.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9.6%,占比为13.3%,公司官网自营平台规模保费已实现连续七年平稳增长,但渠道业务仍占据主导。

“万物皆可保”

恋爱险、脱单险、退运险、航意险、赏月险、隔离线、宠物险……互联网保险发展的近十年里,无数“奇葩”的、令人意想不到的险种在市场中红极一时。

虽不是每款产品都能成为经典,甚至有部分产品在出世不久后就迅速下架,但互联网“万物皆可保”的属性已久深入人心。在线上渠道打通的基础上,各保险公司不断挖掘用户需求、设计产品,丰富了保险品种和使用场景。

从种类对比,互联网保险产品已跳脱出传统保险,拓展出健康管理、交易安全、生活消费等碎片化生活场景以及企业经营场景。《2022年新青年互联网保险服务体验趋势洞察》(以下简称《报告》)显示,98%“Z世代”,即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群体,愿意尝试新险种,其中宠物险、视力健康险、医美保险、滑雪意外险等创新险备受青睐。

以近年走红的“它经济”为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3488亿元,相对应的宠物保险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到2025年,我国宠物保险保费规模有望达到14亿元左右。

目前,已有多家市场头部财险公司积极开发宠物保险,人保、平安、太保等传统巨头,众安在线、泰康在线等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均涉猎其中;宠物保险的种类也愈发丰富,已覆盖医疗保险、责任险、意外险,及宠物被盗险、托运险等。

Z世代丰富的生活场景也在倒逼互联网保险挖掘用户最核心的需求,完善保险场景,如近期疫情居家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部分财险公司,如众安保险的运动意外险就纳入了这一新兴场景。

此外,已有多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表示,“保险+服务”是未来趋势。

《报告》分析称,目前,互联网保险主要消费者,即Z世代,拥有高需求与即时满足的消费特质,无法被传统保险服务以出险为标志开启的服务所打动;故未来产品设计中,服务内容需要贯穿产品全周期,且相关操作均具备易获得、高频响应等特点,满足产品即服务、体验即服务以及服务数智化三大升级趋势。

对此,身为“四大互联网保险公司”之一的泰康在线表示,公司在客户经营方面正以“保险+服务”为理念进行产品创新,逐步实现从支付到服务、个人到家庭的专业化经营,提升用户获得感和服务能力;众安在线也表示,公司计划依托科技探索场景化服务,做有温度的保险。

监管趋向完善

社交平台上的水滴保、抖音直播里的医疗险、曾经搭载在共享单车APP及充电宝APP里的“首月X元”百万医疗险……互联网渠道为保险产品开拓了细致丰富的营销场景,也因其对“流量”的热衷,带来了销售误导、恶性竞争等隐忧。

如近年来,“首月0元”“免费保障”“抽奖获取”等互联网保险产品宣传话术屡见不鲜,充电宝、共享单车租借及短视频平台直播随处可见类似标语,部分保险公司以“送福利”的方式诱导互联网消费者购买保险。

随着“野蛮生长”时代终结,互联网保险发展在监管层督促下渐入佳境。

2021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限定了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经营门槛、产品范围及费用控制,从源头上遏制了存量时代险企为获客引流所采用的“首月X元”“免费领取”等误导宣传模式;同时从产品内容、经营主体上对互联网人身险进行全面优化,界定互联网人身险、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产品等产品“准入门槛”。

银保监会负责人公开表示,长险短做、退保高扣费等互联网人身险常见问题均得到了规范,“产品开发上,我们从源头规范了“首月0元” ,长险短做、退保高扣费、健康告知晦涩难懂等投诉集中问题;在监管方面,我们会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引入社会监督,重点监管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定价科学性。”

安信证券指出,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互联网保险市场将利好注重合规经营、消费者权益、保险“保障本源”的企业。“存量转换用户的战争中,短期爆款产品的流量难免见顶,未来市场中,险企向长险冲击已是必然;在对于长险战场的争夺中,传统险企中重合规、重服务的大型公司或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https://www.saximi.com

上一篇:买涨买跌是骗人的吗(买涨卖跌)

下一篇:股票600863最新行情(股票行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