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炮韩漫漫画首页或土炮韩漫在线阅读免费阅读

现在一天一天的冷起来了,天冷了就得多穿点衣服,下雨的打伞。小时候看动画片的时候,这首歌就唱出来了,说智慧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天冷了,我们要想穿得厚一点,问题又出现了,在你穿毛裤还觉得热,穿单裤还觉得凉的过程当中,有一种东西叫做秋裤,你穿还是不穿?

这个事是广大的青年男女很纠结的一个问题。纠结在于哪呢?因为在几年之前有这么一个人,他就说了,我不允许我身边的朋友穿秋裤,我也不允许,我自己穿秋裤,好囤,好囤的!所以秋裤一时之间就变成了土炮、囤炮的代名词。

但是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说的是,如果你了解秋裤的历史的话,你就会知道秋裤,其实真是纯进口的。提到秋裤的历史,我们就得往深了挖,一直挖到15世纪,那时候欧洲宫廷里边,有这么一位亨利八世,他特别爱的一种打扮,就是穿那种男式的马裤,这种马裤是羊毛的材质,然后它是紧身的、箍腿的,他穿这个裤子底下,再配一个贵族的尖头鞋,就觉得特别时尚,我就愿意这么穿。

久而久之,这种状态就成为了标准的欧洲贵族宫廷的打扮之一。今天我们再去看好多的宫廷戏,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电视,你都会发现贵族,他都穿那种收腿的裤子,然后鞋都是尖尖的,这些其实就是秋裤的老祖宗。

但是时间一长,时尚在进步,这种裤子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被分化了,美观性的那一部分,后来进化到了今天女孩子常常穿的那种打底裤的状态了。而实用性的那一部分就进化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在穿着的秋裤。

但是,正像是小编所讲的改变、进化呀,它不是瞬间就完成的事情,从那种贵族身上穿的紧身羊毛裤,过渡到普通老百姓穿的秋裤,中间也有一个相当的过程。其中比较有名气的,就是在17世纪的英国,有一种叫做 long underwear的裤子出现了,这叫“长内衣裤”。

可以想象穿在里面的是长得,到18世纪的时候,这东西就变成了一个很流行的睡衣,它还有一个叫法叫做“long Jones”,长约翰,翻译Jones就是约翰,就有一种解释说是什么?在19世纪末有一个选手叫作约翰,他每次在上台打拳击的时候,他最喜欢装饰就是穿着他自个那条长形的内裤,时间一长,大家用这种方式去称呼这种裤子了,但这个说法准不准,咱们真是没法去真正去讲了。

那么我们讲这都是历史上的严格,真真正正的正式的秋裤是诞生在北美大陆,为什么诞生在这呢?是因为他有需求,这地方冬天很冷,北冰洋冷空气往这边吹,一点阻碍都没有,一到冬天就吹过来,所以人们很冷,冷怎么办?他需要穿一些衣服,穿什么样的衣服呢?

就穿连体的内衣,这个东西其实就是秋裤的前身了。它的式样是把人从上到下全都包住,手腕子、脚腕子紧紧地收住。事实上我们今天想一下,他就是秋衣加秋裤的这种无缝结合,是这种衣服让当地的老百姓拥有了温暖的冬天。

但是你别看这个东西出现得很早,真正把秋裤当作是专利拿过来卖钱的,据说是一个加拿大人,他的名字叫做作弗兰克•斯坦菲尔德。当时他做的买卖是和自己家的兄弟一块做的,卖的东西棉内衣,但是人家这口号打得特别好,他说我这东西不缩水。

于是在1915年12月7号正式申请了这个东西的专利,变成了秋裤。如今来说他也是现代“商业秋裤之父”。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就是为什么秋裤早不兴起来,晚不兴起来,偏偏要在1915年这个时候兴起,而且获得了一个专利。

大家回忆一下1915年是什么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一直到1918年期间,这个期间,各个国家的士兵到处打仗,打仗的时候最讲究的是什么?其一我的快捷,其二我的方便,另外我这东西还得效果好。

那我们想象一下,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什么东西能比连体或者不连体地收着碗口、领口的秋衣和秋裤,更适合士兵们来穿呢?打仗的时候,我就穿着这个我也不会冷死,我不打仗的时候,我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不需要拖得太多,它也能够保证我相当的温暖,既方便又实用,而且人家弗兰克兄弟还说了:“我们不缩水呀”。也就是说我这质量很好。

所以在二战期间,这个东西非常的火爆,弗兰克兄弟估计也没少挣钱。等到1918年之后,各个国家告别了战争的困扰,又开始重新回到了日常的生活之中,形式状态都变得很常规化。而这个时候,人们就开始从对衣服的快捷性质量的要求,慢慢的分化到一点什么样的地方呢?我要方便,我还要美观、大方。

于是这种连在一块儿的连体秋衣裤,它不再受人欢迎了,慢慢地分体的这种秋衣、秋裤,它的特点就显现出来了。于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秋裤也就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怎么说呢?在西方世界是非常风靡的,大卖,一直到1940年以后,在美国这个东西都仍然很流行。

因为美国同样地方很大,该冷的地方也很冷,而且,他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善的室内的取暖的条件。不少人在冬天他都得点炉子来取暖,今天好多年轻的朋友没有点过炉子,小编来跟你描述一下那就是炉子没升起来的时候,屋里边跟冰窖一样,炉子升起来之后,挨着炉子的那个地方特别的热,热到你都不敢在那待着,不敢在那坐着,远离炉子的地方同样很凉。

也就是说,如果你睡在东北的大炕上,炕边和炕里头冷热是不一样的,你很容易出现左半身或者是右半身很热,另外一半却很凉,这种现象。那么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你难受,而且你容易感冒。

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通常的选择是甭管屋里边热与不热,穿的都要相对厚一点,把这个道理放在美国它也是一样的,室内温度无法得到恒定的时候,那么在室内穿一些既轻便又保暖的衣服是非常棒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指向了什么呢?那就是秋衣秋裤或者是倒退回一战时期,很流行的连体的衣裤,甚至说在睡觉的时候为了防冷,还要戴睡帽。

所以我们讲那个时候真是秋衣秋裤的春天,应该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但是很遗憾,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的取暖条件不断的优越,欧美人越来越觉得,秋裤这个东西,它的实用性越来越低了,大家都不需要穿它了。

而且再一看,这东西好像不是那么美观,不是那么时尚。于是就会有越来越少的人选择去穿秋裤。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的鼻祖:托斯丹邦德凡勃伦,他有一本书叫做《有闲阶级论》,在里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点:凡是以功能性见长的,都算不得时尚,时尚从来不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服的。

那么我们把定义套在秋裤上来看,秋裤的作用是保暖的,实用目的十分的明确,所以他自然算不上时尚。而对于它的实用性来讲,我们说了在美国1940年再往后,供暖系统逐渐地发达起来,人们对于秋裤的这种保温的需求越来越少了。

而在一些其他的国家,比方说像加拿大,基本上已经不穿秋裤了,一般都是一条比较厚的裤子来过冬。如果冬天要到室外去工作的话,会在裤子外边再套上一条羽绒裤,这样进到室内也可以方便地脱下来。在韩国和日本只有老年人才会穿秋裤。

看过漫画的朋友会知道,老年人有非常标准的打扮,松松垮垮、收腿的那种裤子,而真正你到韩国到日本去,你会发现冬季里边,韩国人很多的穿着是棉大衣、短裤、短裙,然后棒球帽,穿个并不高,看起来也并不是非常厚的鞋子,这让人很崩溃。

在日本那就更别说了,以女孩子为例,不管下雪不下雪,不管天气什么样,上学放学都是小短裙和光腿,好多中国的留学生到哪儿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秋裤,把那些厚裤子扔了,因为在当地好像只有50岁以上的人才会需要。

这让小编想起了一句话,叫做谁冷谁知道。最开始还真的以为外国人真是要风度,不要温度,还在想等你们老了,风湿就找上来了。

有许多朋友是在外国留学,其中有一位朋友是在英国留学,他就跟大伙聊天的时候就说了,说刚到英国的时候他也非常不习惯,但是一看英国人都穿得很薄,穿得很少,他也很纳闷,觉得很冷,你们为什么穿那么少呢?但是后来开始跟着英国人去健身、锻炼,慢慢的自己的体质也好了。然后现在也开始习惯少穿一点,只穿一个单裤,然后穿一条外裤。

所以在这,我们还说冷不冷还真是自己知道,体质还真得特别的重要。那么在我们国家,我们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生活条件逐渐地变好了,我们的室内的温度也已经很高了,出去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会坐车了。

即便是在北方的冬天,你穿一个差不多的长外套,或者你穿一个差不多的鞋子,基本上就可以应付在建筑物,也就是说在室内到汽车之间的短暂的步行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秋裤慢慢地在我国也开始受摒弃了。但是你难道忘记了吗?时尚界他是有一个轮回的魔咒的,今天流行什么,10年之内可能不会变回来。

2011年的时候,英国的著名演员大帅哥裘德洛,他在一次出镜的时候就穿了一条炫目的秋裤,他的穿法受到了著名的设计师的褒奖。而在此之前的秋冬时装发布会上,许多的大品牌也都推出了时髦的秋裤,所以我在这有一个大胆的预测,总有一天秋裤还会回来

前两天,我们从器不如人、文化不如人、思想不如人等几个方面聊了下韩国,以及韩国是怎么解决这几个“不如人”的,今天再从影视方面聊下韩国,顺带聊下日本文娱。

大伙都知道,我们最近对他可谓苦口婆心,但人家偏要以“人在曹营心在汉”为处事准则,以“屁股坐东亚脑袋吊北美”为生存法则,死活都要身首异处。天要打雷下雨,红杏死活要出墙,那就随他去吧,没必要为旧的悲伤,浪费新的眼泪。

说实话,太讲究理智,容易与人产生摩擦;太顺从情感,则会被情绪左右;太坚持己见,终将走入穷途末路。我们这种大国公民有时未必能理解小国寡民心态。

同一件事,我们看到的是双赢,他们看到的是连赢两次。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理解的是各退一步,他们则要你退一步,他海阔天空。我们喜欢研究讨论凝聚共识,他们喜欢嘴炮争辩分出输赢……

相比西方的黑,韩国是乌出于黑而胜于黑。其实,一无矿二无油三无区位四无纵深,仅凭这种“四无”天赋,韩国本就不该达到今天的位置,也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盘子,是美国逆天而行,把他抬举到了现在的高度。

心里若有了良人,眼里便全是路人。时间稍长,他就误以为这是历史常态,甚至还产生了压我们一头的优越感,这就是典型的蚍蜉撼树,拎不清大势。大势是啥?就是东升西降,我们王者归来,历史重回正轨,牛鬼蛇神各自归位,陆归陆,岛归岛,小岛附大陆。

面对25倍于己的人口,10倍于己的GDP和工业产值,韩国竟然想和我们争夺中端制造业市场。那结果只能是两种,一是在现有的产业生态位上跟我们死磕,然后被碾成渣;二是产业升级,跟欧美抢高端制造业蛋糕,然后被锤成盒。

目前,韩国选择的是依托欧美日,跟我们在造船、汽车、芯片等领域死磕,结局咋样?最蹩脚的土炮算命先生都能算出来,连掐指都不需要。

当经济站起来说话,一切都将沉默。按理说,韩国影视,甚至日本影视都应遵循这个客观规律,但只要唐僧走过的路,必定妖孽横生,东亚就是这样的。就像美国把日韩抬举到现在的位置,本就不是完全的经济行为,而是与政治考量强相关。

比如,去年冬奥会开幕式,我们的朝鲜族服饰就让韩媒不淡定,韩国网民情绪激烈,咋咋呼呼。

说到底,这事的根子在于韩国虽是中华文明圈的一部分,但它的政治秩序是被美国掌控的,这是政治和文化分离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跟我们历次文化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多说一句,1394年李成桂定都汉城后,韩国才算开局。李成桂向朱元璋上表时,所用头衔就是“权知高丽国事”,还拟定了“朝鲜”与“和宁”请朱元璋赐名。老朱认为朝鲜是古代箕子受封之名,因此选了“朝鲜”,意为“朝日鲜明之国”,大伙感受下这是啥关系。

记得2000年左右,“韩流”来袭时,大伙一度很懵圈,这群或杀马特,或清纯性感的欧巴欧尼是从哪冒出来的。连韩国人自己都懵圈,因为它好像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为啥?

1997年7月,泰国引爆东南亚金融危机,11月份危机传导到韩国。韩国楼市股市双杀,韩国经济一下就被干趴了,三星、LG、现代等财团都嗷嗷待哺,指望韩国政府多奶几口。

当时,韩国外债高达1700亿美元,外汇储备却只有300亿美元,资不抵债,国家破产,咋办?借钱呗!找谁借?一是找IMF借钱,IMF啥货色?大伙心里门清,相当于美元的韭菜收割机,趁你病要你命,巴西、阿根廷、孟加拉等国家对它又爱又恨。爱是因为这玩意能救命,恨是因为更要命。

二是韩国把这事形容为“IMF危机”,非常鸡贼,还把这事定性为“沦为经济殖民地的国耻”,给韩国民众打鸡血,撺掇大伙氪金爱国,搞“献金运动”,先后共有350多万人参与,最终筹到了227吨黄金,价值约21.7亿美元。

那会,韩媒日常嚷嚷爱国精神,用情感诉求模糊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实际是用老百姓的一腔热血为财阀私欲买单。利用这场危机,欧美基本掌控了韩国的优质产业。韩国电影《国家破产之日》说的就是这事。

此时,韩国总统是金大中,为了寻找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了扶持新经济力量对付传统财阀,这哥们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决定扶植刚刚起步的文娱产业,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还给文化部门增加了40%的预算。鸡血猛灌之下,韩流可不就从石头里蹦出来了嘛!

其实,早在汉城奥运会之前,韩国是没有“流行文化”的,这玩意是从日本传过来的。但这事又是孩子没娘话很长,得从“自古以来”开始讲。下图是汉城奥运会点火仪式,据说点火之后烧死了好几只鸽子。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大多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基于此,韩国一直自诩为日本文化的小哥哥。老朴虽然早在1965年就跟日本建交了,但也只是想揩油日本经济搭顺风车而已,文化层面跟日本基本是隔绝的,尤其禁止日本流行文化登陆。

但在经历“汉江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霸王龙后,韩国人的自信心立马就爆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大伙可能只记得主题曲《手拉手》,其实日本“少女队”组合献唱了《Korea》。

随后,韩国对日本文化解禁。但宣告K-Pop 时代正式到来,则要等到1992年男子三人组“徐太志和孩子们”出道。1995年,李秀满成立SM娱乐公司,次年推出H.O.T组合,韩国人终于摸到了流行文化的门槛。

然而,那会日本经济虽然世界第二,但享誉世界的却是香港娱乐,魔幻不?大伙都知道,80-9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美国人不惜当街怒砸日本汽车撕破脸,还摁着日本脑袋签订了《广场协议》,搞得日本的人生低谷一个接一个。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付出努力后,发现失败不是成功它妈,然后日本就越躺越平滑。

其实,美国早在70年代就把搞死日本经济当事业了。1971年,西方十国搞了个《史密斯夫妇》,错了错了,是《史密斯协定》,目的就是要求日元升值。因为日本经济早在1968年就超越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直到2010年被我们超越。

小打小闹十几年,不但没搞死日本经济,还让日本越发嘚瑟。1986年,日本股市大爆发,到1989年上涨了近500%,日本股市总值是美国股市的1.5倍。同时,日本地价也原地起飞,据说卖掉皇宫下边那块地,就可以买下整个加拿大。这一年,盛田昭夫和石原慎太郎还合写了一本书——《日本可以说不》。

好小子,看把你能的,还敢说不!那会,美国对日本的打压无所不用其极,美国民众对日本也极其仇视。但这事也能让人明白一个道理,儿子永远不要和老子吵架,因为吵赢了会挨骂,吵输了会挨打。

对于日本崛起这种稀罕事,全世界都想了解其崛起的背后逻辑,就像大伙都喜欢八卦有钱人一样。但这恰恰是美国人不想看到的,于是美国选择扶持香港文娱市场,李代桃僵。反正中日韩的人长相都一样,老外也傻傻分不清,就像我们分不清瑞士人和瑞典人一样。

比如,2015年韩国艺人在孟买街头献唱,然后一大堆印度人围观。

路人甲:这哥们到底在嚎啥?

路人乙:听着有点像隔壁邻居!

路人丙:哦耶!中国人,Jackie Chen!

韩国人:阿西巴!NO!NO!……

路人甲:NO?……日本人?Japanese……

路人乙:哦耶!苍老师的干活。

韩国人:西巴!NO!……韩国人,Korean!

路人:哟!哟!切克闹……大伙散了吧!

看到没,东亚人都长得差不多,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老外根本分不清。所以,日本经济发达时,文娱输出反而很差。巅峰期1993年,香港年产电影300部。成龙大哥更是打入欧美市场,风光无限。

其实,成龙早在80年代就试图进入北美市场,1980年拍摄《杀手壕》,1981年拍摄《炮弹飞车》,但基本都是美式“傻子打架”。直到1995年第三部《红番区》,才真正火爆全美。

但美国人也留了心眼,李连杰虽然拍了10部好莱坞电影,但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面肯定能列出一堆理由,但个人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长相和气质非常东方,他的武术动作最能代表中国功夫,一招一式都有宗师风范。有人会说,老外可能不喜欢中国功夫,那为啥袁八爷做武指的《黑客帝国》火得不得了。

其实,《秋菊打官司》《活着》《霸王别姬》等电影也都打入过西方市场,这其中固然有影片本身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沾了日本崛起的光。当然,这些电影大多有一个特点:符合西方对东亚落后、自闭的农耕社会审美,并带有很强的社会反思和批判性。

后来,有些大导为了冲奥,拍出了《卧虎藏龙》(2000年)、《英雄》(2002年)和《金陵十三钗》(2011年)等电影,甚至还拍出了《色戒》(2007年),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其中,成本6亿的《金陵十三钗》,除了实拍成本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片酬外,还有一大堆冲奥公关费,最终在北美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为啥?因为时代变了,《金陵十三钗》拍摄于2011年,我们的GDP已是世界第二,美国都嚷嚷“重返亚太”了。

2010年,我们的GDP超越日本后,美国就对日本文娱松绑了。此后,为了压制我们的文化影响力,美国开始大力扶持日韩文娱,尤其是韩国影视,大有让他们成为东亚文化课代表之势。

但日本早已躺平二次元了,人家的老婆都会生气,他的老婆要充气,仅有的动漫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韩国影视歌则跟打了鸡血似的,一路突突高歌猛进。

电影方面,巅峰2016年,韩国年产电影373部,票房榜前10有8部是韩国本土影片。2019年,电影《寄生虫》更是横扫奥斯卡。韩剧方面,《鱿鱼游戏》成为现象级韩剧,火爆全世界。K-POP韩国流行音乐,防弹少年团获奖无数,不仅从韩国走向亚洲,还走进了白宫和联合国。

看到没,美国是影视歌全方面扶持韩国文娱产业,但也能看出美国人往里面夹私货。比如,防弹少年团并不是韩国最优秀的流行组合,无论是身高颜值还是实力,他们都比不上Super Junior和东方神起等组合。比如,防弹少年团平均身高177 CM,东方神起平均身高184 CM,跟男模似的让少妇流口水。

啥意思呢?就是高的帅的都不捧,就是要把相比而言矮丑娘的团伙捧起来,就是要让他们跟美国明星合影时显得矮穷矬。

再说下《寄生虫》,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片子应该是东亚电影的奥斯卡天花板,共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但大伙注意观察就会发现,这四个奖都是褒扬《寄生虫》剧情的。

而同为批判性电影的《小丑》,它跟《寄生虫》同年参与角逐奥斯卡,却只夺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配乐,啥意思呢?就是奥斯卡并不承认《小丑》的批判性,只认可男主角的演技和曲风。

那《寄生虫》到底啥剧情呢?三种人三种住处,充分展示了穷生奸诈,富长良心。当穷人无法突破阶层时,就会突破道德底线,像寄生虫一样掠夺富人的资源和空间,甚至取而代之,而富人哪怕再有怜悯之心,也只能选择远离穷人。然而,电影却丝毫不提及富人为何富,穷人为何穷,好像一切都是天注定,认命才是最大美德。

这其实非常符合欧美对东亚的设定,影片不仅遵循了西方视角下的批判性,还有大量谄媚美国的片段。

《鱿鱼游戏》更是赤裸裸地展示人性的阴暗,自相残杀,可笑的是这种“大逃杀”设定抄袭的是日本90年代末的漫画。但无论美国怎么热捧,韩国影视歌都在无可救药的自由落体。

2023年,据说韩国上半年投资的电影只有9部,下半年一部都没有,还不及2016年373部的零头。一眨眼韩国电影就衰落成这样了,早知道就不眨眼了。

现在,不仅好莱坞电影在韩国大杀特杀,连日本动漫电影都能横扫。截至目前,2023韩国票房榜前10,有3部好莱坞影片,4部日本动漫,韩国本土电影仅3部,而且排名垫底吸尾气。

另外,K-POP看似席全世界,营收却很朴实。2022年,韩国HYBE、SM、JYP、YG头部四大娱乐公司总营收174.9亿元人民币,而米哈游仅《原神》一款游戏,2022年全球营收就超过41亿美元,大约282亿元人民币。

其实,盛名之下的韩国文娱产业跟制造业一样,以它的资源禀赋,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盘子。当年,香港电影以武侠片和警匪片为主,输出的是中国人的刚猛、豪情与侠义,而韩国却只能输出阴暗抄袭之作,为啥?

因为香港电影是从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而作为次生文明的韩国,其影视创作土壤本身就是贫瘠的,只能抄袭为生。

比如,韩国《我的女孩》《请回答1988》分别抄袭台湾省的《梦的衣裳》和《光阴的故事》。等台湾省电视剧没落了,就抄袭大陆的,《德鲁纳酒店》抄袭《东宫》,《还魂》抄袭《陈情令》。《财阀家的小儿子》甚至抄袭起点文,连版权都舍不得买,直接把角色姓名和背景改成韩国的。

其实,这玩意就跟人一样,当一个人的能力支撑不起野心时,他就会出卖灵魂。同理,一个国家的文娱作品终归是其历史文化基因的呈现,抄袭只是在用灵魂交换短暂的繁荣,仅此而已!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