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赛车5码倍投技巧打法 极速赛车5最后一章

2024-03-05 02:46:12
手机app游戏网 > 游戏攻略 > 极速赛车5码倍投技巧打法 极速赛车5最后一章

戴桃疆

2018年,由百名经济研究者组成的全球不平等实验室(World Inequality Lab)出版首份《全球不平等报告》,预言如果继续忽视财富集中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百分之四十的财富将集中在百分之一的人手中,全球贫富差距将倒退到两个世纪前的状况。

贫富差距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韩国也不例外。纵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次信贷危机的影响,有数据显示韩国前百分之十的富人收入占比仍然从八十年代的29%增长到2016年的44%,而这一趋势近五年来仍未停止。换言之,百分之十的韩国人掌握了国家一半的收入,留下剩余百分之九十的人为生存争斗挣扎。贫富差距是女性主义运动之后又一社会热点问题,韩国大众娱乐文化也热衷于在此处大做文章,2018年韩剧《天空之城》、2020年摘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寄生虫》和同年开播的电视剧《顶楼》,贫富差距始终是这些创造各种收视纪录的热门作品最核心的矛盾。网飞(Netflix)近期推出的韩国原创剧集《鱿鱼游戏》亦然。

作为一部影视工业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鱿鱼游戏》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预告片像日本电影《诚如神之所说》和美国电影《饥饿游戏》的合体——富人为了娱乐旁观穷人在儿童游戏里彼此厮杀;正片则让人嗅到一丝《寄生虫》的味道——不算穷凶极恶的富人和并非尽善尽美的穷人近距离互动,展示一些韩国贫困人口典型形象的同时,用最大的声量哭诉穷苦的无奈、用最轻柔的声音控诉富人的罪恶。

头号玩家

《鱿鱼游戏》中编号001的老人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主办人,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头号玩家”。老人在众人中因年龄显得格格不入,剧中处处伏笔暗示他身份复杂,不过凭借残酷的韩国社会现实做背书,剧中人和观众都没有第一时间对他产生怀疑。参加鱿鱼游戏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穷,有足够的动机,二是不怕死。韩国《每日经济新闻》援引韩国经济研究院报道称,以2018年为基准,韩国65岁以上老年贫困率达43.4%,位居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之首,是组织平均水平的三倍;韩国老年人的自杀率位居全球之首。两项参赛条件,韩国老人全占。

剧中编号001选手吴一男(吴永洙饰)

韩国老人自杀率高达千分之八,老年人自杀问题也是导致韩国自杀率长期在全球排名中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导致韩国老人走上绝路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贫穷。缺乏有效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缺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以及不想成为子女负担的家庭观念共同作用,将老人逼上绝路。

直到1981年6月韩国国会通过《老年人福利法》,韩国老人福利保障才有法可依。虽然从朴正熙政府时期韩国就提出了建设福利社会的口号,但是历届政府一直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社会福利保障并没有被列入必须考虑到问题,养老在官方语境下延续儒家传统被视为家庭内部问题而非社会问题。迟来的老年人福利法几经修订,福利仍然主要体现在每两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免费等“小恩小惠”上,法律规定的养老年金申领有严格的限制,只有在职期间受惠于公共保险或者劳动保险等国民年金的公民才能够在年老时享受养老年金,而符合条件的韩国公民仅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仅有8%的韩国老人符合养老年金领取条件,绝大多数韩国老人缺乏社会系统性保障。

眼下的韩国老人很大一部分是曾为韩国经济腾飞一天工作十五个小时的“功勋战士”,这批人中一部分在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遭遇“提前下岗”,55岁领取遣散费开始退休生活。由于缺乏合理的经济规划,许多人快速花光遣散费堕入贫困。由于缺乏经济保障,也缺乏规划养老生活的能力,许多韩国老人靠再度投入劳动力市场解决经济问题,韩国65岁老年人就业率为9.4%,位居世界第二(冰岛位列第一,但原因与韩国截然不同)。然而高就业率并不意味着高收入,高龄劳力仍难免滑向贫困边缘。

与此同时,对于韩国老年人而言,家庭养老未必是构成一种选择。一方面随着家庭观念的不断变化,部分年轻人并不认为赡养老人是一种家庭必须负担的责任,持有这种观念的人数比率每年仍在不断增高。另一方面,在贫富差距过大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家庭并不富裕,许多贫困老人需要依靠政府提供的低收入户补助金维持生计,而补助金领取条件之一即为独居,与子女同住则被视为家庭赡养,政府不再发放补助。韩国老人中53.2%为独居老人,接近老龄贫困人口比例。

韩国老龄速度是经合组织成员平均水平的1.7倍,每年以29万人的数量不断增加,预计在2050年韩国老龄人口将达到37.3%,这意味着韩国将有大量老龄贫困人口。作为韩国对外展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韩剧中独居老人的形象并不鲜见,他们多半作为温和睿智的长者形象出现,并常常突发疾病为男女主人公顺遂的爱情道路提供一些必要的戏剧冲突。文艺加工的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展示老年人的贫穷,就连做穷人展览的《鱿鱼游戏》里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穷困的老年人,当头号选手揭开面纱露出玩家身份,韩国老年贫困问题再一次从观众眼前隐身,人们在回味剧中老奸巨猾身份伏笔之余遗忘现实中的老无所依。

赌博默示录

早期在华尔街股市从事投机的瑞士人总结出一套十二条的苏黎世投机定律,第一条内容是“如果你对自己从事的投机不感到忧虑,那么你冒的风险一定不够”,这一定律有一个更直白的说法,“脱离贫困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冒险。”苏黎世投机定律或许不能完全解释华尔街资本家的行为,却能够从一个侧面解释赌博在贫困人口中更盛行的原因。鱿鱼游戏的逻辑显然也遵循着这一定律,要么拿走456亿要么死,它是一个巨大的赌局,剧中的主角也被设定成为一个赌徒。

李政宰饰成奇勋

赌博是韩国吸引海外游客的重要手段之一,韩国全境二十三家赌场尽数面向外国人开放,韩国人仅能出入江原道娱乐场一家赌场。韩国对本国国民赌博管控严格,刑法采用属人主义原则,规定以盈利为目的参加赌博最高可处500万韩元罚款,习惯性赌博者可处2000万韩元并判处三年有期徒刑,韩国人在海外赌博也可能会受到刑罚制裁。《鱿鱼游戏》从整体上与韩国博彩业异曲同工,拿本国同胞的性命开盘以接纳外宾收割金钱。因为无法拒绝博彩行业高额利润,韩国近二十年来向本国成年人开放赛马、赛车、赛艇等竞技项目的线下投注,尤其是赛马,在2016年中国“限韩令”之后一度被视为韩国影视工业之后下一个吸金项目,这一项目每年给韩国政府带来了约两千亿韩元的税收。

赛马繁荣的背后则是赌马盛行。一方面是税收的诱惑,一方面是家长制国家规范国民行为的执政理念,韩国在博彩问题上不允许国民大赌伤身却纵容小赌怡情,使得赌博行为的社会评价介于对错之间的灰色地带,加上社会贫富严重失衡的大环境催生的投机心理,导致韩国国民赌博成瘾率高出其他国家两到三倍。疫情期间,韩国线上赌博成瘾人数激增两倍。类似的投机行为还有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的炒虚拟货币。然而韩国政府对待上述问题的官方口径是将问题一律归咎于网络,对投机背后的社会问题避而不谈。《鱿鱼游戏》同样将赌博问题作为主人公缺陷进行展示,并为主人公参加游戏做了行为逻辑上的铺垫。一个人以命做注赌上一笔或许是个人问题,456人加入鱿鱼游戏必然是社会问题。剧中第一届鱿鱼游戏是1988年举办的,三十多年持续不断,就是没人管,贫富差距及其衍生的社会问题似乎也是如此。

天空之城

许多观众不满《鱿鱼游戏》的一大原因在于男主角人物扁平,自始至终缺乏成长,人物魅力全靠演员强撑,47岁的年龄和他的阅历与角色的行为逻辑存在偏差,如果是年轻人或许说得通。可如果男主角换成年轻人,那么他的发小曹尚佑就没办法只靠努力学习考进当时还叫“国立汉城大学”的首尔大学,毕竟靠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早已是韩国二十多年前的老故事。

朴海秀饰曹尚佑

1980年,时任韩国总统的全斗焕开始通过行政手段调整教育结构,禁止所有课外私人教培机构,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使弱势阶层子女获得更公平教育机会,变相推动韩国生育率提高。这一政策在贫富两个群体中遭遇冰火两重天,有能力为子女购买更优质教育资源的富人阶层表示不满,认为政府措施限制自己后代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自由,平民阶层则广泛支持这一政策——值得一提的是,鱿鱼游戏中强制统一校服也是政策的一项内容,统一服装消弭了学生差异化,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平等的体验。

然而随着青瓦台城头变换大王旗,政策也在九十年代发生松动,韩国补习班春风吹又生,升学不再单靠学生一己之力,家庭掌握的财富逐渐成为升学更强有力的保障。进入购买力决定受教育权的时代,教育也不再是实现阶级跃层的阶梯,通过教育改变人生成为一代人一去不返的梦。韩国一直是一个由血缘、地缘、学缘和师缘“四缘”构成的社会,组成“SKY大学”的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在世界高校排名未必比韩国其他高校靠前,却一直是韩国精英的聚集地,进入三所高校意味着获得“学缘”支撑,为未来铺路。韩国一半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韩国一半的领导位置则掌握在SKY大学校友手中。当教育不再是阶梯时,它就成了巩固阶级壁垒的另一扇门、另一块砖,资源被牢牢把握在某个特定的群体中并实现流动的闭环。

和血缘、地缘不同,教育,尤其是现代教育中流淌着自由主义思维的血液,这种从人类文明进入近代史起开始主宰全球的思维给人一种“越努力越幸运”的错觉,从而使在教育中得益并获得成功的精英群体忽略自身所处的社会优势资源群体提供的帮助,将个人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当阶级流动成为教育的目的,学习成为晋身上流的工具,最大化的工具理性自然扎根在一代人的意识中,成为最有效率的思考模式。正如一度进入精英集团又被打回原形的曹尚佑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自私自利,当工具理性成为精英普遍意志,精英主导的国家是没有动力去改变贫富严重不均的现状的。

英国社会流行病学教授理查德·威尔金森(Richard Wilkinson)曾指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导致诸如犯罪率增加、国民之间缺乏信任、心理疾病患病率提高等社会问题,多数负面影响都直接作用于已经陷入贫困的人口,对于从事精英职业的家庭以及富人的影响很小。换言之,如果一个人自信有条件避免陷于贫困,那么贫富差距问题对他而言或许并不算是问题。多数《鱿鱼游戏》的观众或许也有类似的想法。作为影视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鱿鱼游戏》将观众和操纵游戏的富人放置在同一视角上旁观杀戮、获得娱乐,让观众产生自己不属于456人之一的错觉,用缺乏成长的扁平人物、老套陈旧缺乏创意的情节和过度的营销扰乱观众思考,忽略穷人拼命的真正原因。而真正的鱿鱼游戏正在现实中发生,富人为富不仁,穷人在富人制定的规则中和同类拼命。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丁晓

要说2019年最好的赛车电影,非詹姆斯·曼高德拍的《极速车王》莫属。

豆瓣8.5分,IMDB 8.3分,烂番茄影评人和观众分均超过90%,双爆。

连严苛的MTC都打出了81分,甚至在Cinemascore拿到A+。

这个成绩,暂不提完败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就是赛车经典《极速风流》也要逊色三分。

仅仅靠拼肾上腺素的赛车场面能获得这么多人的肯定?

不能。

你以为它讲的仅仅是赛车故事?实际上影片却默默输出了一把永不服输的美国精神。

不过,凭空杜撰的美国精神毕竟少了几分力量,由史实做支撑的《极速车王》贵在处处体现的真实感。

影片改编自A·J·贝米的纪实小说《地狱驾驶: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赛》,以福特勒芒赛大战法拉利为背景,聚焦于赛车手肯·迈尔斯和汽车设计师卡罗尔·谢尔比的故事。

有目共睹的是,影片中克里斯蒂安·贝尔和马特·达蒙松弛自然的演技,实拍镜头下7000转玩命开的极度刺激的飙车场面,以及福特和法拉利大佬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很显然,贯穿影片始终的是贝尔和呆萌的抗争,不过在聊双雄合璧前,很多人却忽略了电影中大腹便便官僚主义的福特,才是美国精神的重要体现者。

01. 福特一不做二不休的终极复仇:创造性与挑战性并存的美国汽车精神

亨利·福特成立于1903年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一了。

影片聚焦的是1963-1966年的那段历史,此时的福特老总已经传到了第三代的亨利·福特二世手上。

电影中由崔西·莱茨饰演的福特二世,刚一出场便说着“我想让各位回家”的一副资本家压榨工人的嘴脸。

而此时的福特公司虽叱咤美国本土的汽车市场,但在喜欢法拉利、保时捷的欧洲人眼里却是无名小卒。

因此,这时的福特公司就想着,要怎么进军欧洲高端汽车市场呢?

在影片中,由乔·博恩瑟饰演的福特总经理李·艾柯卡倡议,那就在法国勒芒赛上一鸣惊人!

要知道,与F1和WRC并称为世界三大汽车赛事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以赛道之崎岖艰险闻名。

而此时的勒芒赛已经被法拉利拿下了连续四届冠军。

不过也正是因为恩佐·法拉利对勒芒赛不计成本、倾尽所有的投入,导致公司处于破产边缘。

眼瞅着法拉利这种情况,福特这边一拍脑袋,虽然咱没有车队,但我们可以去把最强的车队买下来比赛啊!

这就有了影片中呈现的艾柯卡与法拉利签合同准备合作的场面。

以后参不参赛由我福特说了算!准备全权掌握车队的福特,直接使得法拉利老爷子发飙。

影片添油加醋地呈现了这个场面,法拉利老爷子一派义正言辞:

“你们这是在侮辱我,垃圾工厂的垃圾车,你们那蠢货老板不过是个老二!”

更有意思的是,艾柯卡回去转告福特更是擅自加上“你个猪头、肥猪”以激起他的好胜心。

天之骄子福特二世哪受得了这种侮辱,福特准备去找最好的工程师和赛车手,不在乎花多少钱,要造一个赛车。

“我们要把那个老王八埋在勒芒赛终点线下100英尺深的土坑里。”

至此,拉开了福特大战法拉利的序幕。

1963年结下梁子,1964年4月福特就花重金打造了法拉利杀手GT40 MK1。

而第一代赶工出来的GT40还是不行,1964年勒芒赛上四辆车有三辆都炸成废渣,眼睁睁看着法拉利拿了前三。

福特二世没有放弃,就找来了影片中呆萌饰演的谢尔比,联合贝尔饰演的迈尔斯一起着手进行赛车大改造。

而在没有赛车DNA的福特,留给谢尔比只有半年时间,来改造一辆经得起24小时狂虐还能夺冠的赛车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因此,1965年参赛的6台GT40无一完赛,福特再一次遭到了法拉利夺冠的羞辱。

此时的福特痛定思痛,卧薪尝胆,还是选择继续改造赛车,来年再战。

正如影片中谢尔比直言福特公司官僚主义浓重,听罢此言的福特更是拿福特给美军造导弹的经历回应。

要知道,这不是福特公司第一次上欧洲战场,二战期间,美国五分之三的AIM-9空对空导弹都是福特造出来的。

短短几句话,更显示了一个资本家经营世界级汽车品牌的远见卓识与气魄。

在接下来的1966年,也就是像电影中迈尔斯给赛车换了个怪物级别的引擎,拿个盖子罩上,选美比赛肯定会输的那辆GT40 MK2终于诞生。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谢尔比带福特二世飙车,福特吓哭的场景。

在你为吓尿的福特哼哼唧唧,甚至拿手帕拭泪的滑稽捧腹时,他的一句:

“我真希望我父亲能活到现在,亲眼看到这辆车,能感受到这种速度。”

瞬间又充满人情味,猛戳泪点。

也正是在这一年,福特GT40 MK2终于战胜了法拉利330 P3,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年连续夺得四连冠。

被福特结束六连冠的法拉利也像中了诅咒,时至今日都没能在勒芒赛上再次夺冠。

至此,福特二世以投入难以计算的代价,终于完成了他的复仇,GT40更是名留青史,成为经典的超级跑车,如今的收藏价值高达百万美元。

总的来看,结合历史和电影两方面,福特二世这个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

并不是像许多观众说的电影在黑他,而是对一位叱咤风云的资本家的全面刻画。

影片既展现了资本家逐利的本质,更显示了他对父亲的思念,对竞争对手的战胜欲。

表面上是因复仇而起的福特大战法拉利,实际上更是因为他远征欧洲的野心和不屈不挠的战斗,才制造出传奇跑车GT40,更是生生把法拉利逐出勒芒赛。

在福特一不做二不休的终极复仇背后,彰显的是创造性与挑战性并存的美国汽车精神。

02. 迈尔斯和谢尔比双雄合璧抗资本: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

一个是美国第一个赢得24小时勒芒赛冠军的名满天下的谢尔比,因心脏病退役后经营着自己的汽车公司。

一个是自己改装赛车,在SCCA联赛中获得14连胜的实力赛车手迈尔斯,开着自己的车行入不敷出。

两个人因福特的召集而聚在一起,电影中他们如伯牙子期般的知己之谊对抗福特最为动人。

影片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

你是谁?

这个对自我身份认同的不断质询的过程,也是谢尔比和迈尔斯不断在妥协中保持自我的过程。

温罗春季赛前,由于车后备箱盖关不上,车被判定不合格的迈尔斯气得捶车抡扳手。

说着什么破规则的他从一开始变充满着挑战规则的不羁,而谢尔比是迈尔斯风筝上的那根线。

“没有赞助商,你就没有参赛车,没有车你就不能赢得SCCA的冠军。”

其实,迈尔斯又何尝不知,当他面对谢尔比拉其入队时,直指职场的生存之道,表面取悦你背后搞你,他们内心也不喜欢这样,保守残缺,讨厌思维模式不同于众人的人。

可以说,这就是迈尔斯特立独行的自白。

在谢尔比和迈尔斯看来,福特公司官僚主义盛行,体制臃肿不堪。

面对艾柯卡必须保持一台十万零件都在和谐运转中的大机器的告诫,连他在影片中最感人一番自白都以妥协收尾。

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是真正幸运的人,因为那样的人做起事来不会感觉是在工作。那些事让他们着迷,如果他们不去做那些事,他们会觉得脑子被掏空了,我就是这样的人。我知道有一个人跟我是同一种人——他就是亨利·福特先生。

为了说出场面话让大家都舒服,谢尔比把迈尔斯的名字说成了福特。

同样的,在他面对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级执行副总裁利奥·贝贝三番五次的刁难时,为了让迈尔斯参赛,他以自己的公司做赌注,赌上了自己的一切。

正是在如此艰难的对抗中,赢得了北美戴通纳24小时耐力赛冠军的迈尔斯终于得以参加勒芒赛。

影片的高潮无疑是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最后的结果。

7000转玩命开的迈尔斯好不容易一骑绝尘,冠军无疑,却因为贝贝认为并成一排的三辆福特拍起照来更好看,更具爆炸性的新闻价值,而被命令减速。

最终妥协的迈尔斯的冠军就这样被夺走了,他本可以成为史上第一个在一年之内一年三冠,同时夺得百灵12小时耐力赛,戴通纳24小时耐力赛和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的人。

连车手、速度、策略、甚至转速都是由福特公司来定,车赛的本质不过是资本家商业的竞争游戏。

而冲破层层阻力能来参赛的迈尔斯,已经算是反抗后的某种胜利了,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随着迈尔斯之后在加州沙漠中驾驶一辆试验型赛车发生事故而丧生,这一至今无人实现的三连冠成为世纪性的遗憾。

“当发动机转速达到7000时,一切都将逝去。”

因热爱而生,也因热爱而死,迈尔斯和谢尔比完成了他们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胜利。

可以看到,整部影片没有煽情,相当克制地展现了大老爷们之间说一不二的浪漫,坚定的相信对方,其实也是对自己身份的不断确信。

两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对抗资本,一个在赛道上,一个在赛道外,他们就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

此外,影片模糊了历史上谢尔比团队力量,而高光式地突出了谢尔比和迈尔斯的个人对抗。

可以说,不论从影片的塑造方式还是所表达的内涵来说,突出的是非常典型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

我们会被影片酣畅淋漓的极限飙车吸引眼球,而福特不休不止的复仇,迈尔斯、谢尔比以个人之力挑战资本的抗争也让人唏嘘。

福特输了吗?

没有。

迈尔斯、谢尔比输了吗?

也没有。

福特、迈尔斯、谢尔比给我们留下了一辆足够伟大的GT40和一段不朽传奇。

表面上是赛车,而两方对抗之间却都立于不败之地,实力诠释着《老人与海》式的不服输的精神: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是电影的迷人之处,内里也就是好莱坞电影在主旋律上面的软输出。

类型片虽然容易获得商业上的成就,但一部真正成功的电影不仅要让影迷享受饕餮盛宴,还要在影片的内核上能够触摸到观众的灵魂。

简单的说,好电影不仅要走肾还要走心。

这种电影我们有吗?有,比如18年的《我不是药神》,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少年的你》《误杀》都是不错的尝试。

但还太少了,我们需要更多“大胆的”、有想法的中国影人,让中国电影真正走出去,走向世界。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2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