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游记弓箭手攻略 异世界游记无敌版

2024-02-15 10:44:54
手机app游戏网 > 游戏攻略 > 异世界游记弓箭手攻略 异世界游记无敌版

很多时候人们做事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个吉利的日子,也就是俗称的黄道吉日。其实玩家熟悉的游戏厂商在发售游戏的时候也同样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来搏一个好彩头。

或许各位玩家可能不知道,本月的7月28日就是一个黄道吉日,因为竟然有11款游戏选择在这一天发售、公测、测试。估计有不少玩家都好奇这些扎堆在7月28日上线的游戏都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一一介绍下。

《黎明之海》公测

《黎明之海》公测定档7月28日,与著名好莱坞演员约翰尼·德普,合作拍摄的宣传短片《冒险者的游戏》即将发布。德普将首次为游戏出镜,突破之前的影视形象,演绎全新的传奇冒险家。

正如德普突破自我的演绎,《黎明之海》也突破传统MMO类游戏的限制,通过12亿平方米的无缝大地图、丰富的随机探索体验、千人同屏的海陆双战玩法,为玩家塑造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大冒险世界,让玩家在充满挑战的环球之旅中,重燃冒险者之魂。

《上古世界》A测

对于《上古世界》这款游戏,相信不少玩家都不会陌生,甚至还玩过。今年年初的时候,《上古世纪》的开发商XLGAMES表示,将于今年7月推出基于《上古世纪》的区块链游戏《上古世界《Arche World》。现在,这款游戏将于7月28日开启A测。

《上古世界》把游戏内的主要道具/资产/角色所有权还给玩家,并以《上古世纪》的特点房屋系统的土地和房子为中心,把召唤兽、坐骑、装备等多种内容做成NFT,计划打造可以所有并交易的元宇宙世界。

玩家创作的一切内容,全部归玩家所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使用区块链技术,把这些转化为NFT,让玩家们去拥有、保管,以及交易。届时,玩家并不仅仅是获得道具的使用权,而是制作游戏地图,副本,甚至修改策划案,实现完整的“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

对此,XLGAMES的CEO表示,目前还在考虑要不要把游戏的方向性,运营权以及所有权也都交给玩家。而且,如果证实没有问题,将会公开游戏资源和资产,且把制定运营方向的权利交给社区。届时,甚至能实现对开发商或者运营商不满时,进行更换。

《TRAHA》全球版亚洲地区内测

《TRAHA全球版》是《TRAHA》的开发商Moaigames开发并计划发行的MMORPG手游。原作《TRAHA》早在2019年上线韩国,上线当时预约人数突破过400万,并在上线之后,最高达到过Google Play畅销榜第二,AppStore畅销榜第一的成绩。不过,韩服《TRAHA》在上线三年之后的今年4月停运。

虽然韩服已经停运,不过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上线全球,并采用全球同服方式的《TRAHA全球版》,将从7月28日开始到8月2日为止进行亚洲地区的内测。

《TRAHA全球版》最显眼的地方在于去掉原作《TRAHA》的自动战斗方式。通过此举,在提升操作感的同时通过手动操作,让玩家们在多种战斗中体验到手动操作的乐趣。同时,玩家可以在虚幻4引擎为基础的广阔的开放世界中,在两大阵营中二选一,不断地完成剧情任务,以及展开势力扩张为目的的大规模阵营战。

此外,游戏还具备精美的捏脸系统,随着武器而变化的无限职业,即便不战斗也能体验乐趣的多种生活玩法等丰富的内容。

《七骑士:革命》韩服上线

网石宣布旗下的新作《七骑士:革命》将于7月28日正式上线。

《七骑士:革命》作为网石代表IP《七骑士》系列新作,描述了《七骑士》英雄们消失之后,为了拯救混沌的世界而创办的骑士团的故事。《七骑士:革命》在《七骑士》特有的华丽演出和游戏画面的基础上,新增了多种武器使用和英雄变身等不一样的玩法和乐趣。游戏中,玩家可以体验一同成长、竞争、探险的乐趣。

《七骑士:革命》将推出手游版和PC版,游戏跟单人游戏为主的前作不一样,是强调和其他玩家之间的实时竞争和合作的MMORPG。这里的游戏玩法是专注于转变成不同的角色,并不断组合技能。在这种情况下,英雄的职业取决于所携带的武器。

另一方面,网石Nexus表示,除了《七骑士:革命》之外,还在准备使用《七骑士》IP的一款新作和使用日本动漫IP的游戏,两款全新IP游戏等共4款新作。

《诺亚之心》欧美日本公测

《诺亚之心》主打无缝大世界小队冒险玩法,同时创新性的融合了卡牌游戏核心的策略养成机制。在游戏中,玩家们将会在一颗拥有拟真生态系统的异星球上搜集幻灵伙伴并组成小队展开一段奇幻探险之旅。

《诺亚之心》打破了职业限制,不同的武器将赋予角色各异的操作体验,也能针对 BOSS 应对不同的武器,助力玩家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目前《诺亚之心》共释出剑盾、弓箭、双刀、长枪等 4 种武器,给玩家们带来更多变自由的战斗体验。

相比于传统卡牌游戏,《诺亚之心》更强调幻灵队伍搭配的策略性。游戏中的幻灵有着例如贤者、游侠等不同的职业定位,此外,幻灵又各自拥有不同的元素伤害。当不同职业、属性的幻灵结合成小队后,游戏在策略维度上的可拓展性将更为丰富,也能为玩家带来更有层次的游戏体验。

7月21日,《诺亚之心》于韩国全平台上线,在韩国玩家群体中掀起狂澜,开服10分钟后首个服务器爆满,官方立即开启后续服务器,游戏的火热可见一斑。榜单方面,《诺亚之心》首日便拿下韩国iOS免费游戏榜第1名、Google Play游戏下载榜第2名的好成绩。

随后《诺亚之心》官方宣布,在继韩国市场之后,在7月28日游戏还将会继续在欧美、日本等多地区上线公测。韩国市场的表现已经展现出了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在欧美、日本《诺亚之心》表现也十分让人期待。

《数码宝贝:生存》发售

对于《数码宝贝:生存》这款游戏相信不少玩家已经期待很久了,毕竟这款游戏已经经历了数次跳票,从最初2019年跳票至2020年,随后2020年又跳票至2021年,再次跳票到2022年,现在游戏终于不再跳票,即将在7月28日发售了。

《数码宝贝:生存》是一款生存向策略类的RPG游戏,融合了一些视觉小说的要素。故事围绕着拓磨、葵、日向稔以及与他们相遇并成为搭档的数码宝贝亚古兽、拉布拉兽、猛鹰兽进行。

游戏故事背景是某天参加田野调查的少年、少女们突然闯入了数码宝贝的异世界,在这严峻环境下,少年、少女们借助于沿途中遇见的奇妙怪兽的力量,以返回原本的世界为目标展开冒险。

本次将展开一段更偏黑暗沉重的剧情,剧情共有3+1三条路线分歧,多结局,根据路线可能会出现角色死亡、数码宝贝受伤的状态,游戏7成为文字冒险,剩下3成为战斗,可育成数码宝贝总数为113只。

游戏参考了动画原作《数码宝贝》,但更加侧重表现人物与数码宝贝之间的羁绊关系。同时,该作也想要传达《数码宝贝》的角铜博之的理念:数码宝贝一直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根据制作人都筑克明的介绍,在《数码宝贝:绝境求生》中整个游戏大体上是由故事系统和策略模拟战斗两部分组成。其中故事系统是正统的文字冒险,玩家做出的选择会对游戏的剧情产生影响。游戏中的数码宝贝可以通过战斗获得进化能量,而对于进化能量的管理则是游戏战斗的精髓所在。

《英雄传说:黎之轨迹》

《英雄传说:黎之轨迹》是由日本Falcom公司开发制作并发行的一款多平台角色扮演游戏,于2021年在日本首次发行。 故事设定是在卡尔瓦德共和国,围绕一群处于灰色地带的人物展开,包括侦探、赏金猎人等。

此前的一次战术演示视频中,游戏展示了玩家熟悉的战术导力器『赛法』,搭载了提升能力的各种功能,会影响赛法性能的『空洞核心』、嵌入赛法即可使用魔法的『魔法驱动器』、可发动各式各样特殊效果的“晶片技能”等。还有在战斗中消耗累积CP(战技点数)就能施展角色固有的专用招式。

《以闪亮之名》港台新马公测

同样是版号获取困难,选择海外先行上线的游戏。在7月28日,由VVANNA工作室开发的超自由时尚生活手游《以闪亮之名》,就将再港台新马等地区开启公测,国服目前则依旧处于预约状态。

《以闪亮之名》中,时尚与多元文化相互交织,演变出无数新颖的设计变化。“超现实”风格的应用,也赋予了游戏内容更多新的奇思妙想。穿搭上,从肤色、五官、体型、身高,甚至连微笑时的精确弧度,都能被轻松设定。不管是小麦肤色的欧美系御姐,还是微胖可爱的邻家女孩,你能摆脱所有刻板印象,演绎百变个性主张。

玩法上,游戏拒绝枯燥单调,引入了海量自由的互动设计。除了可以在自己精心设计的专属衣帽间里自由装扮之外,你还可以在舒适的卧室内享受萌宠的陪伴,或是邀上闺蜜来家喝场悠闲的下午茶。

《以闪亮之名》利用3D技术极致地还原了布料以及饰品的细节。玩家可以在微距下看到纱裙下温润细腻的皮肤纹理,布料上重工打造的花卉刺绣。玩家还能从挑选面料到剪裁缝合,一手主导衣服从布料到成品的全过程。选择各式涂鸦笔,在成衣上尽情绘画创作,信手写句slogan,画只搞怪的皮卡丘,自由享受手作过程所带来的美感与乐趣。

《大富翁4》Steam发售

对于《大富翁》系列,相信各位玩家都不会陌生,现在新的炒冷饭来了,《大富翁4》将会在7月28日在Steam平台发售。想要重温经典或者补票的玩家可以考虑一下。

《大富翁4》是大宇资讯于1998年发行的回合制桌上游戏,玩家在游玩时,除可购买土地、股票外,还可投资公司、参加拍卖,过足富豪瘾。游戏支持单人、多人游玩,玩家既可以与计算机AI角色一同游玩自得其乐,也可和二三好友一起,来一局富豪间的财富PK。

股票系统是《大富翁4》最大的变革之一,大宇在《大富翁4》中舍弃了以往采取的地图股市点买卖,转变为全实时的买卖,而且特有的涨停、跌停买进卖出特别设计。《大富翁4》延续了前作大富翁3的公司负责人系统,除了持股数最高就能自动成为董事长以外,也有许多新闻事件因此围绕着。

《大富翁4》的公司众多,包括了保险、机场、建筑、计算机、石油等产业,而且比起前作有了更多的功能,不再只是一个付钱了事的地图单位,玩家付款后将会纳入公司盈余,盈余将统一于每月15日发放给各公司的股东们,当然公司赔钱时也会向股东们索取负额盈余。

《奥拓星球:强敌》Steam发售

《奥拓星球》是一款于2019年10月17日登陆Steam平台,结合了农业、编程、工艺、建筑、生产线和资源管理等专业领域精华的模拟建造类游戏。本次发售的《奥拓星球:强敌》则是相同世界观下的全新续作。

在前作中,玩家能够通过移民无人星球、采集自然资源,建造一个自动化运转的机器人帝国。《奥拓星球:强敌》则在继承了“自动化机器人”这一最大特点外,还加入了全新的战斗系统。

玩家需要利用自动耕作,以赚取黄金和资助你的防御活动。利用勤劳的工人机器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有能利用的自然资源,建造并经营一个繁荣的定居点所需的工具和机器,同时指挥一场成功的防御战,征服入侵的海盗机器人。

玩家需要建立特殊的防御机器人小队,包括战士、弓箭手和骑士,然后使用战术战斗程序来对付成群结队的海盗机器人和他们的Boss。在游戏中,玩家需要创建并指挥自己的防御机器人小队,与疯狂的龙机器人西尔弗、邪恶的络腮胡子机器人和残暴的巴罗莎机器人进行激烈的Boss战,直至彻底击败它们。

《LOST EPIC》Steam正式版发售

《LOST EPIC》是一款描绘神人交战的2D横版动作游戏。 玩家将扮演弑神的骑士,以打倒六尊凶神为目标,在“神域”纵横奔驰。目前游戏为抢先体验阶段,7月28日《失落史诗》正式版发售,游戏将支持在线多人,最多支持3名玩家。

游戏中的每件武器都有固定的必杀技“神技”。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造只属于自己的骑士。在战斗过程中,通过正确判断攻击的时机可以击倒敌人,造成大量的伤害。

玩家还可以通过使用技能点数,养成属于自己的角色构筑。根据使用的武器搭配相应的属性成长,可以让玩家在战斗中更加自如。养成筋力型、技量型或者魔法型的强化某一属性的角色,或许也可以让你的探索之旅更加顺利。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从个性丰富的角色中接到各种委托任务,在推进支线剧情之外,也将获得各种各样的报酬进一步养成您的游玩角色。此外,在任务中,玩家还有可能需要与被称为“变异种”的强敌进行战斗,将它们讨伐之后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

玩家还可以通过种植或者钓鱼来取得材料,制作道具。不擅长动作游戏的玩家也可以通过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进行攻略。此外,在神域中的各处还藏着在探索过程中有用的道具,如果看到什么可疑的地方,别忘了仔细搜查一番。

他写科幻重“科”,志在“把科学变成主流文化”

星云奖得主郑军做客“大家悦读课”,畅谈科幻那些事

1997年,对于中国科幻而言,是特殊的一年。

那年7月28日,第二届国际科幻大会在北京举办。这不仅是一次科幻迷期盼已久的“盛会”,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科幻热潮,被评为年度十大新闻。

1997年,对于郑军来说,也是特殊的一年。

作为科幻迷的他,不仅在大会现场见证了中国科幻的高光时刻,更是在年底发表处女作《资产评估》,正式踏上科幻创作道路。

25年过去,中国科幻走出小众圈层,走入大众视野,甚至在世界科幻领域刮起“中国风”;当年的青年科幻迷也已成为知名科幻作家、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

在中文科幻作家中,郑军可谓独树一帜:他自1999年起专职写作,成为科幻圈凤毛麟角的职业作家;他兼具科幻作家、评论家、研究者、科普作家等多重身份,写小说之外,他编纂科幻资料、撰写科幻史和评论著作——在他斩获“星云奖”的作品中,除了两部小说,还包括一部科幻理论著作。

在创作上他也很“另类”,比起如今流行的脑洞大开、建构异世界,他更喜欢以现实为背景,将科幻元素融入其中。他很注意为科学幻想找到现实依据,通过走进科研院所、了解科技工作者、追踪科技前沿动态,获取创作灵感。他认为:“作者一定要真正了解科学,而且不是坐在屋子里看一些二手资料,要真正和同时代的科学家们去接触。这样的科幻小说才真正有质感。”

“对于国内很多科幻作家来说,写科幻是看重其中的‘幻’。而我写科幻,是看重其中的‘科’。”在历时20余年创作的《临界》系列小说中,他将“科”字重新定位于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者。主人公杨真就是一位既懂高科技又专攻心理学的“科学人”。小说中,她由青涩的新手警察,成长为“高科技犯罪侦查局”中独当一面的女侦探,面对形形色色的高科技犯罪案件,揭示人性的复杂与科技的边界。

“科幻圈一直强调想象力。”郑军认为,过度强调“想象力”对科幻发展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科幻最终还是要回归“人的故事”。“科幻小说和任何小说一样,来源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

他的“精神导师”是前辈作家叶永烈。郑军从叶永烈身上吸收到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创作方法,还有他对中国科幻事业的满腔热情和使命感。

如今的科幻创作,亟待新鲜血液注入,但郑军对此表示乐观。采访中,他提到自己为一群五年级孩子讲课的经历:“一个孩子举手,问我人类什么时候能够达到‘第二文明层次’,让我很震惊,他说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苏联宇宙学家提出的概念。这说明现在的孩子阅读面已经非常广了。”

在系列新作《科学少年三部曲》中,他描绘了一群高智商少年,探讨“面对更聪明的后代,社会有没有做好准备”。“他们需要的舞台远比我们宽广。”郑军说,“他们会创立自己的时代,而不仅仅是继承我们这个时代。”

在新华社全媒体栏目“大家悦读课”录制现场,郑军专门带来了一个装满科幻“年代记忆”的帆布包:有早期的科幻作品、科幻期刊,还有中国第一本科幻迷杂志《星云》。郑军笑着说:“和别的作家不一样,我除了要介绍我的作品,还要跟大家讲讲什么是科幻。”

科幻作家要走进科研院所,写出的小说才有质感

草地: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对您影响最大的科幻作家和作品都有哪些?

郑军:我10岁开始接触科幻,那是1979年,当时《科学画报》《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等杂志都开有科幻专栏。苏联作家叶菲列莫夫的《仙女座星云》、阿·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还有一些早期的日本、美国科幻,当然也有我们中国科幻前辈叶永烈、郑文光老师,那一代人的科幻作品对我影响非常大。

特别是《仙女座星云》,它是真正从科学角度来设想未来的。小说的时代背景是公元3000年,现在很多科幻作品,特别是好莱坞科幻片,如果写一千年后的未来,经常是一片阴暗,世界末日,房倒屋塌。当年叶菲列莫夫却描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并且完全是基于科学推测写出来的,他是苏联科学院的院士,有自己严谨的科学推理。

草地:您特别推崇凡尔纳等前辈科幻作家。他们面对外部世界的乐观进取精神,是不是当下科幻创作中比较缺少的?您的创作是否也在试图找回前辈们的乐观精神?

郑军:我小时候不太爱读凡尔纳,因为觉得不够神,写得太接地气了。但是成年以后重读,觉得他是真正扎扎实实讲科学进步,尤其是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知识怎样成为力量。现在很多科幻作品对未来充满悲观态度,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知识,不知道人类未来要向何处去,比如面对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等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才悲观。而当年的人们是通过科学找到自己的路。

中国科幻的老前辈叶永烈、郑文光、童恩正等人,他们年轻时国家是很贫弱的,他们希望科学能够改造自己周围的现实,能够富国强民,其实是带有一种很悲壮的责任感来写科幻的,并不是坐在屋子里,把它当成一种业余爱好和乐趣。我恰恰从这些前辈的作品中获得过这样的感受,希望把它延续下来。

草地:您认为优秀的科幻创作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郑军:科幻有很多流派,大家的标准不一样。我认为作者一定要真正了解科学,而且不是坐在屋子里看一些二手资料,要真正和同时代的科学家们去接触,要走进科研院所,接触他们的实践,甚至要知道不同学科的实验室里都摆着什么东西,这样你写的科幻小说才真正有质感。我也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

就由我们这代人开始,努力把科学变成主流文化

草地:从1997年您发表第一部小说算起,至今已有25年。中国科幻在这25年间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

郑军:最大的变化就是受众群体在迅猛地增加,远远超过人口增长,也超过学生总数的增长。现在很多年轻的企业家、基层干部、科学工作者等,几乎都是科幻迷,他们从小就通过各种各样的载体接触科幻。我是“60后”,在我们同代人中间要是提科幻,到现在很多人仍然不知道,也不接触。年纪越小的后辈们,他们中间的科幻迷群体越大,这是我这25年来最明显的一个感受。

草地:除了写科幻小说,您也一直在从事科幻研究和科普工作,支持您不断写作的动力是什么?

郑军:我们说得稍微远大一点,格局开一点,中国传统上是没有科学文化元素的,总得有一些人先把它引入中国文化的基因中来。如果需要的话,那么就由我们这代人开始,努力地把科学变成我们的主流文化。这是我20多年前的想法,也是我长期从事科幻最根本的动力。

草地:您曾经在2011年出版的科幻简史《第五类接触》后记里提到“下一个世界科幻文学的中心在中国”,而且您判断科幻在中国主流化的转折点是在10年后,也就是2021年。今年已经是2022年了,您当初的判断实现了吗?

郑军:当时我还有一个判断,在未来10年内中国科幻作品会获得世界大奖,这个已经实现了。现在是有史以来中国科幻作者和作品数量最大的阶段。不光涌现了很多科幻作家,社会各界的精英都在写科幻,比如悟空号的总工吴季老师、企业家梁建章等。科幻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科幻迷群体是最大的科幻人才库

草地:您在书中也特别关注了科幻迷群体,您怎么认识他们对中国科幻的推动作用?

郑军:科幻这种文学艺术门类,不像主流文学有中文系,大量学生都在研究世界文学经典,会有学术传承。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学校发科幻的文凭。那么现在从事科幻的这些人从哪里来?只能从当年的科幻迷中间来。今天的科幻作家、科幻编辑、科幻评论家、科幻导演都曾经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科幻迷。所以,科幻迷就是一个最大的科幻人才库。

草地:科幻创意有哪些来源?

郑军:有两类科幻创作方式,一类是“高概念”方式:先开脑洞,再把创意落地。现在流行的一些科幻创意比如时空旅行,科学界是不研究的,但科幻迷们每天在讨论。另一种,去当代科技前沿中寻找素材。比如凡尔纳,写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家正在研究且尚未得出结论的东西。他的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写人类驾驶气球穿越整个非洲——当时有气球飞行,但飞不了那么长时间,只是理论上可以达到——他把理论上的推导变成了小说里的现实。这两种方法,我学习的是后一种。

草地:先吸收科学知识,然后转化为写作素材。具体有哪些方法?

郑军:只要一个人愿意去跟踪和收集科学前沿动态,总会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许多著名的科幻作家并非科班出身,比如《侏罗纪公园》的原作者迈克尔·克莱顿,学的是英语言文学专业,人们读他的作品会觉得是一个科学家写的。凡尔纳当年学的是法律,也是典型的文科专业。

我的方法是长期跟踪科技新闻,然后自己归类。科幻作家不隶属于任何专业,要把所有的科技前沿信息,从现代人的生活角度重新归类。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用“问题中心”原则来代替“学科中心”原则——把知识打散了,带着问题意识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学问。

应该用科幻讲好当代人的故事

草地: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成为中国科幻的标志性事件,科幻突然间进入大众视野,并在海外引发巨大反响。您怎么看待科幻作品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中的作用?

郑军:目前海外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几乎三分之一的论文是写中国科幻的。如果你在国外,甚至会觉得科幻在中国是个最流行的文学门类。比起传统文学,研究者可能更关注中国科幻文学。因为科幻有一个特点,它的基础是科学文化,比如我们聊起火星,说的都是同一个火星,我们的理解和美国人、日本人的理解一样,否则就没法沟通。各国的传统文化可能有门槛,但科学没有,因此中国的科幻文学更容易受到关注。我印象很深的是,有日本学者几十年如一日,系统地研究中国科幻文学,把中国科幻摆在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去解读,其资料搜集之翔实,连我们都做不到。

草地:可以说科幻文学是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中的主力军之一。回溯科幻进入中国的历史,它其实是一个舶来品。鲁迅和梁启超作为先驱,为激发国人的想象力,开始将科幻引入中国。在您看来,应该怎样把传统文化、中国元素融入科幻创作,讲好中国故事?

郑军:鲁迅和梁启超那代人把科幻引进来,主要是传播科学精神。而且鲁迅先生不光是翻译科幻小说,他早年是写科普的,后来才成为大家熟悉的那个鲁迅。

我认为讲好科学故事和讲好传统故事,还不是一回事。比如说录制现场这张背景照片,是“天问一号”获得的珍贵影像。很可能我们会是世界上最早把人送上火星,然后再带回来的国家。到那时,这就是中国故事的背景。所以我不觉得中国故事一定要从古代去寻找,当代的中国人正在创造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更应该用科幻来讲好当代人的故事。

科幻不预测未来,而是把别人预测过的未来写进文学作品

草地:有观点认为,科幻文学中的杞人忧天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启迪作用。您怎么看待科幻与未来之间的关系,科幻能预测未来吗?

郑军:未来学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对未来过于乐观,你就给他讲讲悲观的地方,如果他过于悲观,你就给他讲讲乐观的地方。总而言之,要给大家讲一个现实的、理性的未来。这样的结论同时也能运用到科幻中,我们要给人们塑造一种合理的未来预期,既不过于乐观也不过于悲观。

科幻不会预测未来,科幻是把别人预测过的未来写进文学作品。当我们构思科幻小说时,更多的精力还是用在文学方面,比如人物情节、对话、文学描写等。那些关于未来的预言,其实大部分都是同个时代的科学家、社会学家或哲学家们所做的。

草地:您提到了文学表达,科幻作家是不是普遍在这方面相对薄弱?科学创意和文学表达之间,应该怎样平衡或取舍?

郑军:不光是中国科幻作家,全世界的科幻作家都一样,因为文学的本质是人学,而当代科学的本质是自然科学,是研究物的。一个人天天研究矿石、天文、地理,可能跟人接触的时间很少,不太去琢磨“人”的事情。如果科幻作家以这些素材来创作,就会不自觉地也对“人”比较忽视。当然很多科幻作家可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甚至有人认为科幻不需要有人物形象,只需要描述出一个科幻形象或是自然现象。当然这是不同的创作追求,我还是希望在科幻中描写活生生的人。

只有充分研究历史,才能够描述未来

草地:您会不会从其他文艺门类里汲取经验?

郑军:跟科幻最接近的一个门类实际上是侦探小说,因为二者都是推理,只不过侦探小说最终解的谜是人类社会中的矛盾,而科幻解的谜可能是自然现象,或者历史之谜,等等。所以我很喜欢读侦探小说等烧脑的文学。讲历史的我也喜欢,因为未来就是历史的运用。你只有充分地研究历史,才能够去描述未来。像著名的科幻作家威尔斯,很多人读过的最早的科幻作品,前三名里就有他。但是他最早翻译到中国的作品是《世界史纲》,一本宏大的历史著作。

草地:您的《临界》系列小说,已经持续了20余年。您曾经指出“临界”不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人类正在走向一个关键点,如果越过这个点,社会就会失去对科技的控制。您在书中还专门设置了一个“高科技犯罪侦查局”,试图阻止“临界”状态的到来。其实在很多的科幻作品中都能够看到人们对“临界”的担忧。您怎么理解这种担忧,又如何在作品中处理它?

郑军:首先这是正确的,即使没有科幻作家去担忧,其他人甚至整个社会都在担忧。我在小说中用到的素材并不来自科幻,而是根据现实中的担忧来创造这个故事的。很多科幻作品可能更多地着眼于戏剧性,并不真正去探讨现象怎样发生,或跟踪每个领域都有哪些比较危险的前沿动态。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比较扎实地讨论每一种高科技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这是我创作《临界》系列的初衷。

草地:您提到过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叫作“反科学的科幻”,能不能解释一下它的内涵?

郑军:“反科学的科幻”其实从科学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存在。反科学不是质疑某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因为所有的科学家都在质疑自己领域的知识,否则科学就不能前进了。反科学是否定科学本身,认为科学作为一个事业不应该存在。最早的《格列佛游记》就有反科学的内容,再到十八、十九世纪德国的浪漫主义等,很多作家其实都是反科学的。他们觉得科学越多,人性越少,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公式。上世纪90年代,相关的创作进入中国,正巧中国的科幻迷几乎都是那时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多人甚至没看过以前还有另外一种科幻,这是我比较遗憾的。

一些写作者认为,写一个技术水平低于现在的背景,人性才能更多得到张扬。正好相反,我觉得将来如果技术得到发展,生活在一个高于现在的技术背景下,人性其实会更好。

草地:今年初热播的国产电视剧《开端》,把科幻小说中的“时间循环”等概念带进了大众视野。对于科幻元素在影视剧中的运用,您有什么期待或设想?

郑军:关于时间旅行和时间循环的故事,其实用到了“高概念”式的创作方法。“高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电视电影界出现的名词,要求故事一定要稀奇古怪,要特别有想象力。时间循环其实是一帮电子游戏迷的生活感受,打游戏可以读档重来,就把这种感受带入科幻故事,不需要有现实的科学背景,就是一种开脑洞的行为。我们从《开端》受欢迎程度上来看,现在的人们完全能接受这样的创作。如果放在20年前,可能人们都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但我个人不创作这类作品,我还是希望回到凡尔纳的时代、叶永烈的时代,真正从科学前沿里找一找将来富国强民的元素。(记者刘小草)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2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