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端午节活动方案(庆祝端午节)

2023-11-30 03:50:46
手游app游戏网 > 手游app游戏网 > 庆祝端午节活动方案(庆祝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践行者和传承者,我们该怎样带领幼儿认识、体验端午节呢?端午节即将来临,小编精选了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老师带孩子们玩起来吧!

端午节

社会

活动目标

1.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能说出端午节的代表性物品。

3.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节的经历。

2.材料准备

教师用材料:课件、教具、艾叶、菖蒲。

幼儿用材料:《亿童主题学习包·健康·社会》幼儿用书、1面鼓、2根鼓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出示教具中的粽子图卡,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你们吃过这种食物吗?是什么时候吃的?它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要吃粽子?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物。

二、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故事动画,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2.教师播放课件中的电子挂图,引导幼儿认识端午节的特色物品。

小结:端午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香包、插艾叶,还有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等。

3.教师出示艾叶、菖蒲等端午节特色物品,鼓励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教师:你见过这些物品吗?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4.组织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各自家里是怎样庆祝端午节的。

三、操作体验

1.请幼儿完成书中第25页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端午节常见的物品。

2.玩游戏“划龙舟”:将幼儿分成两组,座椅摆成两列。每组幼儿轮流坐在座椅上,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人当水手徒手划龙舟。全组幼儿跟着教师的指令尝试划龙舟,要求鼓声、口号响亮,划龙舟的动作整齐划一。

四、总结分享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经验,鼓励幼儿和家人分享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

活动建议

在“感知理解”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习端午节特色民谣与儿歌,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表演《端午节》的故事,也可以在娃娃家体验家庭过端午节的情景。

2.在阅读区投放《端午节》《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不是方的不是圆的》等绘本,鼓励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文化。

选自《亿童主题学习包 · 教师用书》

扎龙舟

美术

活动目标

1.体验综合制作的乐趣。

2.欣赏龙舟图片,感受龙舟的色彩、纹样及外形结构的特征。

3.尝试结合半成品材料,运用对比色和传统龙舟的纹样制作龙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用综合材料进行立体造型的经验。

2.材料准备

教师用材料:课件。

幼儿用材料:《亿童主题学习包·美术》幼儿用书,水彩笔、剪刀、双面胶,涂好底色的牙膏盒,彩色毛球、冰棒棍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体验

播放课件,感受龙舟的色彩、纹样以及外形结构的特征。

教师:河面上可真热闹,他们在做什么?龙舟是什么样子?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船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龙舟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个部分组成。龙头作为船头翘得很高;龙身作为船身,显得又细又长,表面还有像鱼鳞一样的花纹作为装饰。红色、黄色、绿色的龙舟色彩鲜艳,花纹精美,十分神气威风。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欣赏书中第28页的内容,探索小画家表现龙舟的方法。

小结:小画家做的龙舟真是神气十足。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等同类色和对比色的运用将龙舟的形象衬托得更加鲜艳。龙身上还有像鱼鳞、火焰和锯齿一样的花纹作为装饰,它们一个接着一个,整齐地间隔排列在龙身上。

2.出示纸卡、牙膏盒等材料,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材料,探索龙舟的制作方法。

3.出示彩色毛球、冰棒棍等装饰材料,鼓励幼儿交流装饰龙舟的方法,并结合纸卡和牙膏盒进行尝试。

三、创作表现

1.发放幼儿用书中的纸卡和牙膏盒,提出制作龙舟的要求。

提示要点:鼓励幼儿先装饰龙头和龙尾纸卡,然后将龙头、龙尾纸卡与牙膏盒组合在一起,最后进行组合粘贴。

2.发放材料用纸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综合材料装饰龙舟。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用水粉笔画出龙舟上的花纹,并用同类色和对比色进行装饰,让龙舟更加鲜艳亮丽。

四、欣赏评议

1.教师布置龙舟展台,幼儿相互欣赏,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重点评价造型独特有创意的作品。

3.收拾、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建议

若幼儿能力较强,教师可选择让幼儿将牙膏盒两面都粘贴上龙头和龙尾,同时注意龙头和龙尾的方向,让龙舟形象更加立体。

选自《亿童主题学习包 · 教师用书》

送粽子

健康

活动目标

1.愿意大胆尝试,遇到困难能努力克服。

2.能手脚交替协调地攀爬,发展动作协调性。

活动准备

攀登架1个、沙包若干、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做上肢运动、体转运动、曲膝运动、弓步压腿等动作。

二、基本练习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教师:端午节到了,我们要翻越高山(攀登架),把粽子(沙包)喂给江里的鱼虾。你知道怎样翻过高山吗?

2.将幼儿分成2组,自由探索攀登架的玩法。

①幼儿有秩序地轮流探索在攀登架上爬上和爬下的方法。

②请个别幼儿做示范,其他幼儿仔细观察动作。

3.动作指导:攀爬。

①教师示范、讲解攀爬的方法。

动作要领:攀爬时双手抓紧攀登架向上爬,一只脚提起来跨过横杠踏在绳网上,然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跨过横杠踏在绳网上,手始终抓住网上的横杠。

②请幼儿分组进行动作模仿练习,提醒幼儿翻越时手要抓牢、脚要蹬住。

三、集体游戏

1.游戏“勇攀高峰”。

教师:哪支队伍能又快又稳地翻越高山,到达河对岸呢?一起试试吧!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两组,教师发出指令后,两组第一名幼儿同时开始攀爬攀登架。各组的第一名幼儿翻越顶端横杠后,各组的第二名幼儿出发,按照顺序依次翻越攀登架,用时较短的一组获胜。

2.游戏“送粽子”。

教师:高山上摆满了香喷喷的粽子,我们要把它们投到江河里喂鱼虾,看谁投得又快又准吧!

游戏玩法:教师将沙包挂在山顶(攀登架顶端的横杠),并在攀登架一侧的下方设置三条江河(画三个圆圈),代表三个不同的分数区。幼儿分成两组,依次爬过攀登架,取一枚粽子(沙包)抛向江里(攀登架下方的圆圈),击中最近的圆圈积1分,远一点儿的积2分,最远的积3分。得分较多的队伍获胜。

四、放松活动

1.幼儿以放松的姿势坐在地上,拍一拍腿、抖一抖腿、揉一揉胳膊等。

2.幼儿和教师共同整理器材。

活动建议

1.自由练习时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有秩序地上下攀登架,不要拥挤。

2.玩“送粽子”游戏时,教师可加入情境,如加入屈原的故事,将三个不同的分数区以 “鱼”“虾”“蛟龙”命名,用“粽子”喂食它们,增强游戏的情境性与趣味性。

选自 《“生活·探究·成长”主题资源包 · 教师用书》

端午节插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吟三首

(新韵)

之一

家家插艾草,户户剑蒲悬。

避祸求福瑞,随身好运连。

之二

年年食米粽,每每想屈平。

楚灭千秋恨,何安志士灵。

之三

端阳榴锦红,角黍裹金绳。

世代悼诗祖,忠魂万古名。

端午节的由来及主要习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所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糅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也称赛龙舟,北方不少地方是跑旱船)与食粽子,以及插艾草,这是端午节最流行、最普遍的三大礼俗。

端午节食米粽

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裔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一些地方流传着端午节习俗是为了纪念盘瓠(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为畲族、瑶族的祖先),陈临(东汉苍悟太守、廉吏)、伍子胥(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为报仇曾“鞭尸楚王”)、曹娥(东汉著名孝女,为寻父投江殒命)及介子推(晋国忠臣)、勾践(越王、操练水军)等人的说法。端午节习俗到底是为纪念谁,一直众说纷纭,但人们普遍接受的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北方先民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并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南方的人们逐步接受),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习俗。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赛龙舟

附:(一)屈原生平简介

(二)端午节插艾草习俗由来

(一)屈原生平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今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凤凰乡沉沙港,也称河伯潭),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原的诗词对后来的李白、杜甫、卢照邻、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有很大影响。李白曾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张耒也说过:“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陆游说:“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司马光写道:“冤骨销寒渚,忠魂换旧乡。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显示他们对屈原及其作品都十分尊重和推崇。

(二)端午节插艾草习俗由来

艾草,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蓬藁、艾﹑ 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将艾叶、菖蒲、桃叶等草药捆绑成一束悬挂或插在家中大门过端午节,在我国是一种较普遍的习俗,是祈求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

据了解,端午节将艾叶、菖蒲、桃叶等草药捆绑成一束悬挂或插在家中大门的来历,还与一个传说故事有关。

据传,唐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黄巢发动农民起义。当时,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两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妇人一人带两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已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自己的小孩一直落在后头。走了没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便可在家平安,黄巢便不能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

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告诉民众都这么做,不再四处逃难。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便不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因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到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还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中原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并且越传越广,成为今天全国各地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网络图片

作者:admin | 分类:手游app游戏网 | 浏览:1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