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版图和大唐帝国出使法兰克的小说

2024-02-16 13:44:26
好玩手游网 > 游戏攻略 > 大唐帝国版图和大唐帝国出使法兰克的小说

唐朝盛世究竟有多繁华?由盛转衰的唐,历经了怎样的国土变迁?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当中唐朝的繁华,让许多人都心驰神往,那么在唐朝建立的这些年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国土变迁呢?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并且成功地从隋朝的手中接过了王朝的版图,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当时刚刚成立的唐王朝并没有后来那样强大,而是有非常明显的藩镇割据形式,而且多地也是由诸侯为主要的领导者,因此李渊花费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才将整个中原地区平定,直到628年李世民登基成功地摧毁梁师都之后,唐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天下。

李世民登基之后成功地将唐朝推向了鼎盛时期,并且励精图治让百姓安家乐业,也成功地打造了唐朝的历史版图,到高宗李治的时候,由于他成功地将突厥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收复,并且将国土面积拓展到了贝加尔湖以及南横山一带,而李治统治年间也是让唐朝的版图达到历史最大。

武则天时期任人为贤,并且巩固了李治所打下的江山之道,唐玄宗登基之时,虽然继承了唐朝良好的版图基础,但是晚年时期的唐玄宗却骄奢淫逸放任不管,因此发生了安史之乱这样的变动。

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唐朝的疆域变得割据,直到763年安史之乱平息,但是唐朝的经济也受到了非常大的重创,而人口锐减现象也十分明显,唐朝由此从盛转衰,疆域面积也随之变小,直到公元907年唐朝彻底覆灭,他手中的版图有朱元璋接手,此时的唐朝已是末年,因此疆域也变得少了许多。

由盛转衰的唐王朝其实更多的原因是由于统治者内部对于节度使制度的放纵。如果能够推出更加强而有力的区域管理措施,或许能够始终维持他的疆域版图。

第二节 分裂与侵袭

在中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曾经闪耀欧洲的罗马帝国在动荡之中孕育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基督教,而后帝国一分为二,裂变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因蛮族的入侵很快衰亡,法兰克人在此地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重要传承者,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在西亚的伊朗地区,帕提亚帝国衰亡后,波斯人建立的萨珊王朝崛起,史称波斯第三帝国。印度自孔雀王朝衰落以来,历经数百年外族入侵后,进入了笈多王朝时期,为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

1.罗马帝国分裂

罗马帝国在“五贤帝”时期达到全盛后,继任者康茂德由于残暴多疑、不务政事,引发了统治危机,自己也被情妇毒死,罗马帝国此后陷入了持续内乱。由于军队的干预,皇帝屡被刺杀,新帝不断被拥立,人民起义,帝国分裂,史称“三世纪危机”。据统计,在235年至284年间,罗马帝国在短短50年时间里接连出现了49位皇帝,平均只在位一两年,政权极不稳定。

戴克里先改革。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击败了高卢的卡利努斯,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唯一统治者,结束了“三世纪危机”。戴克里先上台后,成功阻止了日耳曼人的侵略企图,又制止了波斯帝国对属地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地区的进犯,打败了国内政敌,巩固了帝位,开启了系列改革。

此时,戴克里先接手的是看上去庞大无比,但暗地里危机四伏的罗马帝国。屋大维创立的近卫军,一直是威胁帝国皇权的重要存在,虽然自己也是通过军事政变上来的,但这支力量随时都有可能倾覆自己。三世纪危机以来,边境上的蛮族要远比共和国时代和帝国初期更加强大,帝国的财政体系和货币体系异常混乱,接近崩溃的边缘。

政治上,为重新塑造皇位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以巩固中央集权并防止帝国再度陷入混乱状态,戴克里先为自己选取了一个新的头衔,称自己为主和神(Dominus et deus),将皇帝描绘成半神半人的化身与最高祭司。这与此前的罗马皇帝十分不同,此前的皇帝通常自称为元首或第一公民,有世俗化的民主的意思。但是,戴克里先改革后,他将其自己设定为最高君主,不再出现于平民面前,臣民拜访需要俯卧于地上,只被允许轻吻皇帝的外袍底部,不可直视,由此创造了一个神权与君权结合的皇帝。

由于罗马帝国此前不断出现战乱,戴克里先认为帝国过于庞大,不便由一位皇帝独自管治,其彻底的解决方法是将帝国一分为二,在地图上画一直线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为解决帝位继承中出现的认养子过继、家族内部继承、元老院推荐等方式产生的矛盾,并明确谁是帝国东西两部分的新皇帝,戴克里先创立了四帝共治制,即是帝国东西两部分别由两位主皇帝统治,再各以一位副皇帝辅政。在罗马帝国众多的皇帝头衔里,奥古斯都最为重要,所以将其授予两位主皇帝,而两位副皇帝则获授次要的称谓凯撒。戴克里先有意让主皇帝在退休或死亡时,由副皇帝继承,而继位的主皇帝则任命新副皇帝,以解决帝位继承问题。很显然,这只是理想化的皇位继承方式,实际当中存在诸多变数。

286年3月,戴克里先正式推行此制,并任命自己为东部帝国主皇帝,马克西米安为西部帝国主皇帝,罗马帝国皇帝的权位正式一分为二。随着两位主皇帝的权力增加,罗马元老院的权力则被进一步削弱,以致只局限于首都罗马境内。293年3月,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各自指定一位副皇帝凯撒,分别为加莱里乌斯与克洛卢斯,并正式任命其为继承人,四位皇帝各自统治四分之一的帝国。由于戴克里先所创立的“四帝共治制”,对他本人的权威依赖性很大,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果任何一位皇帝有私心的话,此制度便会瓦解,后面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戴克里先退休时,两位凯撒按计划成为主皇帝,但在选择新凯撒时,由于军队与罗马元老院的介入,导致该制度形同虚设,国家再次陷入内乱。

经济上,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戴克里先发行了新的高纯度的金币、银币以及其他辅币。但是,由于新币在整个帝国的货币流通总量中的比例太低,加之劣币驱逐良币,以及帝国生产、运输、销售体系的瘫痪,戴克里先拯救货币的努力归于失败。他又建立了限制最高价格法,即“301年物价敕令”,适用于数千种货品与工资,并对违例的商人处以死刑,但由于其价格远低于成本,无法制止通胀恶化,最终被人们忽略。戴克里先只能依靠配给制,将军队和政府的物资供应与市场彻底隔绝,通过征收实物税才能确保军队和政府所需,而普通百姓只能在通胀中自生自灭。

军事上,戴克里先扩充了军队,将其分为边防军与后备的野战军两个主要部分,其中约三分之二为边防军,三分之一为野战军,由四位皇帝在其领土里直接控制。由于野战军与权力核心更为接近,待遇较边防军也更高,其发动政变的可能性更大,使得边防军产生怨恨,帝国也陷入危机。

305年,55岁得戴克里先在经历长期病痛后选择了退休,他与马克西米安同时让位于两位继承者“恺撒”。其后有人曾要求他重登帝位,却被其断然拒绝:“当阁下看到在下于索罗那亲手栽种的蔬菜时,阁下便不会再提出这种要求。”戴克里先成为罗马帝国惟一一位自愿放弃帝位与权力的皇帝,对后世影响较大。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曾几何时,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庞大的地中海也只是帝国的内湖,帝国内部各民族、各宗教和谐共处,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了历史。戴克里先的改革只是日益衰落的罗马帝国的一次自我救赎,他的诸多政策都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特别是四帝共治其实只能算是他的一个美好梦想,注定了在实际操作层面的不可延续性,所以也无法改变整个罗马帝国的命运。

米兰敕令。在基督教刚刚兴起时,罗马帝国信仰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众多神只的多神教,而笃信一神论的基督教就成了另类,加上早期的基督教徒多是贫苦之人,他们具有明显的反抗意识,不与统治阶级合作,因此多次遭到罗马帝国统治者的迫害和压制。但是,由于基督教自身的强大生命力,统治者的迫害并未阻止基督教的传播。随着基督教的迅速发展,教徒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不再限于贫苦民众,开始深入到了罗马帝国的上层和军队,甚至连戴克里先皇帝的妻子也信奉了基督教。由于统治阶层开始逐渐了解并融入基督教,使得基督教教义也更趋向于顺从统治阶层。到4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信奉基督教的信徒多达600万人。

面对基督教势力的日益增长,罗马统治者逐步认识到基督教有克服帝国思想混乱的积极作用,便开始对它采取宽容与怀柔政策。帝国西部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执政后,认为基督教虽有破坏的力量,但其教义在罗马帝国甚至在帝国以外却形成了一股自由结合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其团结一致的意志,可以为日益混乱的帝国实现组织意图提供便利。为了向基督教寻求支持,也为联盟帝国东部的力量,311年,君士坦丁和帝国东部的皇帝李锡尼联合颁布了《宽容敕令》,准许基督教徒信教自由,不受歧视。313年,君士坦丁将自己的妹妹康士坦提娅许给李锡尼,双方会晤于米兰,并联合颁布了《米兰敕令》,向世人宣告:

“尽管为了保证帝国的存续和安全有许多重大问题使我们日夜操劳,但我们仍时刻不忘改正各方面的错误,使一切都能恢复罗马的古制,并重振罗马的公众秩序。我们还特别希望使那些抛弃祖先所建立的宗教和仪式,狂妄地厌弃古代的一切做法,完全凭自己胡思乱想凭空造出一些荒唐的法律和奇谈怪论,并在我们帝国的不同省份自行组成社团的受蒙骗的基督教徒重新回到理性和合乎自然的道路上来。我们在此前发布的一些意在敦促大家崇敬诸神的敕令已使许多基督教徒陷于危险和苦难之中,其中许多还丧失了性命。而且还有更多的人,由于始终仍坚持其渎神的愚蠢做法,至今不能参加任何正常的公众宗教活动,为此我们本着一向宽大为怀的宗旨,决定对那些不幸的人格外开恩。我们今后将允许他们自由表达各自的想法,只要他们永远不忘对已公布的法律和政府抱着适当的尊敬,他们便可以毫无畏惧、不受任何干扰地在各自的会场中集会。我们希望我们的宽容将会使得基督教徒们在他们所崇拜的神前祷告时勿忘为我们的安全和繁荣,为他们自身以及为共和国祈祷。”

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规定教会有权接受遗产和捐赠,教会神职人员能够豁免赋税和徭役,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对基督教从镇压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和利用的政策、从被迫害的“地下宗教”转变成为被承认的合法宗教。此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众都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基督教也成为了罗马帝国政权的精神支柱。为落实米兰敕令,罗马帝国统治者还发还了此前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这是罗马法律上第一次承认基督教会可以拥有财产权。

但是,君士坦丁并未完全抛弃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多神教。他在位期间,基督教与各种“异教”基本处于平行地位。324年,君士坦丁统一了罗马帝国,并成为帝国的独裁者。325年,君士坦丁在尼西亚主持召开了名为“全世界大会”的宗教会议,制定了所有基督徒都必须遵奉的信条:圣子基督是永恒的,与圣父、圣灵是同体的。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至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由于君士坦丁大帝在基督教合法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被史学家称为“千古一帝”。

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公布敕令,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同时“取缔一切异教迷信活动”,基督教开始出现了排他性,并日益发展为地中海地区的唯一正统宗教。此后,基督教的排他性愈演愈烈。392年,以德奥菲罗斯主教为首的基督徒纵火焚烧了塞拉皮斯神庙,30多万件的希腊文稿毁于一旦,古代著名女科学家、新柏拉图学派领袖希帕提娅被杀,奥林匹克运动会被取消。

匈奴入侵。戴克里先改革开创了罗马帝国的东西分治,这是建立在他个人权威基础上的政治格局,之后由于游牧民族大迁徙引发的外族入侵,罗马帝国的东西分治就演变成了东西分裂,继而就是罗马帝国的迅速衰亡。

匈奴人是首批入侵罗马帝国的外族人。在中国西汉时期,北匈奴多次被汉朝打败后,被迫西迁至了顿河、里海附近,占据了南俄罗斯的肥沃草原。374年,恢复了元气的匈奴人率领强大的骑兵队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的东哥特,“一种以前没听说过的人,如高山上的暴风雪般不知从何处骤然降临,碰到东西就会抢夺和破坏。”这个惊人的消息传到哥特人部落里,引起了极大的恐惧。匈奴人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席卷了欧洲大部,并在匈牙利建立了自己的强大国家。这一事件,被称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黄祸,它推动了欧洲的各民族大迁徙。

匈奴人入侵后,东哥特人向西进入了西哥特地区,接着匈奴人又大败西哥特军,西哥特人被迫进入罗马帝国境内避难,但由于罗马帝国地方官吏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起了一场较大的西哥特人叛乱。罗马帝国在镇压西哥特人的骚乱中遭受失败,双方最终在382年达成妥协,东哥特人、阿兰人、匈奴人可在巴诺尼亚及上幕尼亚两地居住并获得土地,西哥特人则定居在下幕尼亚。

394年,罗马帝国东部的狄奥多西一世击败了西部的篡位者欧根尼乌斯,使得罗马帝国经历多次东西分治后,实现了最后一次短暂统一。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又分别统治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罗马帝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为逃避匈奴人的入侵,东哥特人于404年逃入了西罗马帝国的腹地意大利,造成了该地区居住已久的凡达尔人、瑞维人、阿兰人不得不西移进入了高卢地区和西班牙半岛并分别建立了三个王国。407年,在欧洲各民族大迁徙浪潮的影响下,西哥特人和匈奴人联合入侵意大利地区,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里乌斯从米兰逃亡到拉文纳,随后西哥特人南下包围了罗马。因罗马城内爆发了饥荒和瘟疫,元老院不得不和西哥特人媾和。409年,西哥特人和匈奴人联军第二次包围罗马,扶立了傀儡皇帝,而龟缩在拉文纳的霍诺里乌斯在东罗马帝国的支援下才保住皇位。410年,西哥特人和匈奴人联军第三次包围罗马并攻入城内,抢掠三天,大获而归,西罗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418年,西哥特王国在阿基坦高卢行省建立,这是在西罗马帝国境内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外族王国。439年,汪达尔—阿兰王国在北非地区建立,多次从海上袭击西罗马帝国。

422年,匈奴人入侵东罗马帝国,并宣布居住在多瑙河以北的各个小部落都是匈奴的臣属。此后,匈奴人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张,西起莱茵河以东,东至中亚、西亚,并直接威胁东、西罗马帝国。447年,被称为“上帝之鞭”的匈奴领袖阿提拉率军攻打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东罗马帝国每年向匈奴人支付2100磅黄金作为俸禄,并另外支付6000磅黄金作为清偿旧欠。

448年,阿提拉提出与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姐妹荷诺丽亚订婚,并要求以西罗马帝国领土的一半作为嫁妆。在遭到拒绝后,两国关系破裂,阿提拉率军进攻西罗马统治的高卢(今法国境内),攻占了许多重要城市,不久双方在一场恶战均伤亡惨重,阿提拉无奈撤军。452年,阿提拉再度进攻西罗马帝国,意大利北部各地惨遭劫掠,由于进军途中发生瘟疫以及东罗马帝国的援军赶到,阿提拉再次撤军。453年,阿提拉去世后,因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导致匈奴王国四分五裂,被迫退回南俄罗斯草原。匈奴人的西迁并入侵欧洲,引发了欧洲的大动荡,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亡,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455年,汪达尔人袭击了意大利,再度攻陷罗马城,并重建了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至此,西罗马帝国已摇摇欲坠,后来的八个皇帝均是傀儡,实权都掌握在蛮族将领手中。476年,在强悍的日尔曼人的连续冲击下,蛮族将领奥多亚克废黜了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至此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历史由此进入了漫长而动荡的“中世纪黑暗”。

回光返照。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即后世所称的拜占庭帝国,虽然表面上仍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内部已纷争不断,代表元老、大地主的蓝党与代表手工业者、商人的绿党不断发生冲突。527年,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继承了叔父的皇位,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由于从小就受过良好教育,他对罗马帝国统一时期的荣耀念念不忘,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让他深感震惊,一直希望重塑罗马帝国的辉煌。为此,查士丁尼一世自即位起,就拚命加强自己的统治力量,把重建罗马帝国的昔日荣光当作终生的奋斗目标。

查士丁尼一世即位后,就发起了对外征战,他任命名将贝利萨留为元帅,向夙敌波斯第二帝国宣战。529年,波斯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在尼亚比斯以压倒性兵力逼退贝利萨留,隔年双方军队在两河流域的德拉城再次会战,因波斯军在背城列阵中犯了致命错误,贝利萨留战胜了数倍于自己且装备精良的波斯军,双方于532年签下停战协议。此后,查士丁尼一世再跟达尔旺人开战,派遣贝利萨留出征非洲,在迦太基撞上达尔旺人的大军,一番错综复杂的迂回使得达尔旺人的军队失去了有利地形并分散为失去了衔接的几部,于534年3月投降,达尔旺王国灭亡。552年,趁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发生内乱,查士丁尼一世占领了科多巴、直布罗陀等地区。555年,他又灭亡了东哥特王国,并从哥特人手中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使得地中海再次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内海。经过连续20余年的征战,原罗马帝国的版图已大多并入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一世几乎恢复了罗马帝国的往日雄风。

查士丁尼一世是一位“不眠的皇帝”,他本人写了多部神学著作,领导了教会会议。为了推动基督教的普及,他对异教徒采取了迫害政策,于529年下令关闭在科学界非常有影响的雅典学院,因为在那里新柏拉图派的哲学思想占主流。他在对外征讨的同时,在国内鼓励发展商业、工业,大兴土木,建筑宫殿、城堡、修道院和教堂,征用1万多人耗时5年重建了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查士丁尼一世最大的功绩是将罗马的法律编成一部法典,这部《民法大全》于529年发表。533年,查士丁尼一世又下令编写《学说汇纂》,其中收录了许多罗马法学家的法解释,同年还发布了《法学阶梯》,这是一部法学的教科书。最后发表的是《新律》,其中收录了法典被发表后施行的法律。这部法典代表着罗马法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欧洲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制定有着深远影响。

由于持续的对外战争、对内大兴土木,以及繁重的税收压力,使得东罗马帝国的很多居民陷入穷苦状态,于532年发生了尼卡暴动。起义群众将查士丁尼一世和皇后以及几个元老困在宫中,高呼要求绞死皇帝两个最得力的爪牙约翰和特里波尼安。正当查士丁尼一世一筹莫展,甚至以为他已经败了,打算逃离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他的妻子狄奥多拉皇后却决定与起义军决一死战:“如果要逃命的话,那是不难的!我们有无数金银财宝,有海还有船!但是您在逃命之后,将会觉得当初宁可死去,不该偷生!”于是,皇后一边派纳西斯与暴动者头领谈判并说服他们支持查士丁尼一世,一边又派贝利萨留对暴动者的总部进攻,屠杀了数万暴动者,起义最终被镇压,皇后狄奥多拉的权威大幅提升,正式被提升为查士丁尼一世的共治者。

542 至543年,东罗马帝国爆发了一次大瘟疫,很快便殃及君士坦丁堡。有研究认为,此次鼠疫所造成的灾难远远超过了公元前 5 世纪三十年代的雅典大瘟疫和2 世纪八十年代的罗马帝国大瘟疫 ,其死亡的人数之多只有 14 世纪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可以与之相比。据研究,当时整个地中海世界及拜占廷帝国至少有 1/3 的人口死亡,其中君士坦丁堡约有 25 万人死于这次鼠疫。

有人评价,查士丁尼一世是东罗马帝国的伟大君主,是上帝赏赐给罗马人的明珠。在他的统治下,东罗马帝国不仅阻挡了外族的骚扰,甚至恢复了罗马帝国的昔日荣光,因此后人称这段时间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次黄金时代。但是,他在任期间大兴土木及连年战争,使得国家损耗巨大,税收加重,酿成许多地方叛乱。565年,查士丁尼一世去世,不久东罗马帝国再度走向衰落。

从某些方面来说,查士丁尼一世是欧洲历史上从古代转向中世纪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东罗马帝国转化为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期。有研究认为,查士丁尼一世执政之初东罗马帝国的主要特征还是罗马式的,但他去世后东罗马帝国就已经非常拜占庭化了。

2.法兰克墨洛温王朝

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在外族的入侵下迅速衰亡之后,西欧从此进入了长期的分裂动荡之中。481年,在莱茵河口以南的滨海一带,希尔德里克一世的儿子克洛维继位,成为法兰克人的酋长之一,开创了墨洛温王朝,但仍然保持着与受罗马统辖的苏瓦松王国的盟友关系。486年,克洛维消灭了苏瓦松王国,又通过各种邪恶、残忍的阴谋和手段,逐步消灭和统合了该地区的其他酋长的势力。507年,克洛维进攻西哥特王国,在武耶战役中获胜,吞并了大批原属西哥特的阿基坦领地,让法兰克领土大大扩张,此后法兰克的势力进一步扩展到高卢大部分地区和莱茵河东岸。

诸子分袭。克洛维打下的江山,随着他的去世而走向分裂。511年,克洛维死后,他的4个儿子梅斯王提奥德里克一世、奥尔良王克洛多梅尔、巴黎王希尔德贝尔特一世和苏瓦松王克洛泰尔一世对法兰克王国进行分而治之,这是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第一次诸子分袭。按照格雷戈里在《法兰克人史》一书中的说法,在王位的继承制度上,墨洛温王朝有一个传统做法,当在任国王去世之后,其领土便由诸子“平分”,国土的四分五裂也就成为既合理又合法的常规现象。这一说法流传甚广,这不仅符合当时的法兰克王国的政治现实,而且也合乎法兰克人的历史传统。

在分治初期,四兄弟统治的四国还能保持合作关系,但没过多久,兄弟间的权利纷争便爆发了。524年,奥尔良王克洛多梅尔在一次对勃艮第的战争中死去后,他的两个兄弟便瓜分了奥尔良王国,并残忍迫害了他的遗孀与儿子。克洛泰尔一世为了获得克洛多梅尔的遗产,强娶了克洛多梅尔的妻子甘西柯,再把克洛多梅尔的3个儿子赶到祖母克洛蒂达尔那里,还剥夺了他们的继承权。532年,甘西柯和其中的2个儿子被谋杀,另一个小儿子进入修道院以示放弃继承权才得以苟活数年。

531年,墨洛温王朝爆发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希尔德贝尔特一世与克洛泰尔一世联手入侵西哥特,征服了部分领土。另一场战争由梅斯王提奥德里克一世与克洛泰尔一世联手入侵勃艮第王国,因其庇护者东哥特王国已陷入混乱,勃艮第王国很快被墨洛温王朝吞并。

555年,梅斯王国在传承到第三代时绝嗣,大部分领土被希尔德贝尔特一世吞并,而克洛泰尔一世以迎娶自己的侄孙媳妇,获得了梅斯王国的遗产。同年,克洛泰尔一世的儿子勒姆,发起了对克洛泰尔一世的叛乱。558年时,希尔德贝尔特一世死后因无子嗣,巴黎王国邀请克洛泰尔一世就任新的国王,很快击败了野心勃勃的勒姆,成为第二个统一的法兰克国王。

561年,64岁的克洛泰尔一世去世,是32个墨洛维王朝国王中最长寿的一个。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巴黎王查理贝尔特一世,奥尔良王(勃艮第国王)贡特朗,梅斯王(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伯特一世与苏瓦松王(纽斯特里亚国王)希尔佩里克一世第二次分袭了法兰克王国。

567年,查理贝尔特一世无后而终,他的三兄弟为了争夺他的领土陷入了内战,并最终将他的领土分食。在此基础上,法兰克王国境内逐渐分化出三个既相对独立又同属墨洛温家族的小王国,分别是贡特朗统治的勃艮第、希尔佩里克一世统治的纽斯特里亚、西格伯特一世统治的奥斯特拉西亚。至于高卢西南部和南部地区,则由上述三个小王国分割兼领。575年,西格伯特一世死后,他年幼的儿子希尔德贝尔特二世继位。584年,希尔佩里克一世去世,他年幼的儿子洛泰尔二世继位。至此,曾参加第二次领土分袭的老一代国王中,仅剩下贡特朗一人在世,而这位贡特朗恰恰又没有男性继承人。此后,在这个由一位伯父和两个侄子分别行使各自统治权的法兰克王国舞台上,三个小王国之间的争执与权斗依旧持续不断。

587年,贡特朗的勃艮第王国与希尔德贝尔特二世的奥斯特拉西亚王国在昂德洛展开谈判并签订联盟条约,史称《昂德洛条约》。条约规定,贡特朗将侄子希尔德贝尔特二世纳为继子,两人治下的领土最终将由后者继承。而希尔德贝尔特二世将其治下的高卢南部的部分地区划归贡特朗,由其在有生之年行使管辖权。

《法兰克人史》虽然在历史记叙方面比较混乱,且充满了教会史的色彩,但该书对法兰克政治沿革的叙述路径还是较为清晰的。总体上来说,作者认为,511年的第一次分袭是为了给561年的第二次分袭提供依据,以及后续的几次零散瓜分,都是法兰克政治传统的延续,都是合法的。

然而,权利的角逐与纷争,显然要比书中的记述更加残酷和肮脏。有研究认为,511年的法兰克王国第一次分袭应该不止四人,《法兰克人史》中描述的情形是作者刻意设计出来的,为的是与561年的第二次分袭形成对应关系。当然,不管诸子分袭是不是法兰克王国的传统,但它确实是后来欧洲分化的主要原因。

613年,克洛泰尔二世在奥斯特拉西亚与勃艮第贵族的邀请下成为法兰克王国惟一的国王。为报答贵族对他的拥戴,克洛泰尔二世次年通过了《巴黎诏令》,取消了所有犹太人的官方职位,同时为法兰克贵族保留了许多权利。617年,克洛泰尔二世在马恩河畔建立宫殿,安置了法兰克各地的大量贵族。这些行动让地方贵族对王朝更加忠心,克洛泰尔二世也得到了更多拥护。然而,其中最重要的第11条规定,一个地区的伯爵只能在当地贵族中挑选,而不能由国王从宫廷委任,这导致地方贵族的实力逐渐坐大,并开始威胁王权。克洛泰尔二世在位后期,他已经意识到了诏令的弊端,但已无力回天,王权旁落已难以逆转。

由于贵族势力的处处掣肘,使得法兰克王国起初只掌管宫廷财务和王室地产的宫相逐渐被贵族势力把持,开始代替国王发号施令,负责主持王室法庭,管理官员任免等事务,甚至有权统率军队,权势日重。

此后,墨洛温王朝的实权逐渐被宫相势力的代表老丕平控制,国王被架空,只能专研宗教事务,凡是想有所作为的国王大多都被贵族势力刺杀,法兰克王国进入了“懒王时代”,形成了以武尔伐德、丕平为首的两大宫相势力,彼此内战,最终断送了墨洛温王朝。

3.波斯萨珊王朝

226年,帕提亚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史称波斯第三帝国。这是自波斯第一帝国和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之后,伊朗地区的再次大统一,也是前伊斯兰时期伊朗地区的最后一个大帝国。在萨珊王朝时期,波斯文明发展至巅峰。

224年,为扩张地方势力,阿尔达希尔一世与安息帝国决裂并扯旗造反,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了帕提亚帝国并杀死国王,正式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此后,阿尔达希尔一世将他的势力继续向东及西北扩张,征服了锡斯坦、戈尔甘、呼罗珊、马尔吉亚那、巴林和摩苏尔等地,之后又进攻罗马帝国,但无果而终。沙普尔一世继位后,继续对外扩张,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及贵霜帝国西部,同时又对罗马发动过多次攻势,双方各有胜负,先是萨珊波斯俘获了罗马皇帝瓦勒良,后是罗马俘获了沙普尔一世的妻妾,所侵占领土往往也都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由于两国积怨太深,萨珊波斯的继任者又与罗马帝国展开了多次战争。由于罗马皇帝伽列里乌斯击败了萨珊国王纳尔斯,并俘获了他的妻妾,之后又攻陷了尼西比斯和泰西封,使得萨珊波斯被迫于299年春与罗马展开和谈。罗马对萨珊波斯提出的求和条件相当苛刻,双方约定以底格里斯河为疆界,萨珊波斯须割让底格里斯河以东五个地区的领土给罗马,亚美尼亚归罗马控制,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要向罗马效忠,萨珊波斯不得干预亚美尼亚及格鲁吉亚的事务。受此影响,纳尔斯被迫逊位给他的儿子霍尔米兹德二世,并于一年后抑郁而亡。因为持续的战事失利,此后萨珊波斯陷入动荡不安,国家危机四伏。

黄金时代。霍尔米兹德二世的遗腹子沙普尔二世继位后,波斯第二帝国进入黄金时代。309年,沙普尔二世还在娘胎里未出生,连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就凭着祭司的话,便被加冕登基,王冠被置于他母亲的肚皮上。面对动荡不安的局势,沙普尔二世成年后便领导了一支小规模的精锐部队开始抵抗南方的阿拉伯人。又在西线对东罗马人发动攻势,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始终未能攻占东罗马帝国的领土。由于受到东线游牧民族的牵制,沙普尔二世在让手下将领继续保持对罗马的骚扰性攻击后,便亲自领兵转向东方,征服了中亚各民族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区。

对于宿敌罗马,沙普尔二世多次发动了对东罗马的战争,但皆未取得突破。359年,沙普尔二世联合部落领袖格伦巴底斯向罗马再次发动攻势,很快便攻占了东罗马的辛格拉及阿米达。363年,东罗马皇帝尤利安率8万大军亲征波斯,并一度围困波斯首都泰西封,但最终被沙普尔二世重创,尤利安身受重伤而死,其继承人约维安被迫与沙普尔二世签订了屈辱的“三十年和约”,承认底格里斯河以西的土地回归波斯,并承认波斯对亚美尼亚的主权。在沙普尔二世的统治下,波斯萨珊王朝再次强大起来,通过武力迫使多年来的劲敌贵霜帝国和笈多王朝臣服,并击溃了强大的东罗马帝国,使其元气大伤。此时,萨珊王朝的国力达到极盛,成为伊朗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

沙普尔二世的另一重要举措就是迫害基督教徒。萨珊王朝的祖先原是安息帝国的拜火教世袭祭司,又称祆教或琐罗亚斯德教。萨珊王朝建立后,自然将拜火教作为波斯帝国的信仰。随着后来基督教、摩尼教的兴起,波斯境内很快形成了拜火教、基督教、摩尼教的三足鼎立局面。沙普尔二世在位初期,基督教徒已占了波斯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大有取代拜火教之势,加上基督教在宿敌东罗马帝国已取得了正统地位,这必然引起拜火教祭司阶层的恐慌和仇视。339年开始,在拜火教祭司的怂恿下,沙普尔二世对国内的基督徒大加迫害,大肆捕杀基督教徒,无数基督教堂和圣物被毁,幸存的基督徒也必须交纳超高的人头税,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沙普尔二世去世。但是,沙普尔二世对犹太人则实行宽容政策,此时犹太人得到的自由和权利较大。

379年,在位70年的沙普尔二世去世。自他去世到488年喀瓦德一世登基前,萨珊波斯和罗马帝国之间除发生了两三次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外,双方均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萨珊波斯也进入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第一黄金时代。

5世纪初,嚈哒人与其他游牧民族开始入侵萨珊波斯,但都被打败。5世纪末,外族人又卷土重来,劫掠了波斯东部,并索取巨额贡金。488年,喀瓦德一世继位,积极推行改革,支持马兹达克创立共产教派,认为富有者应该将他们的财富及妻子分给贫困者,以摆脱权贵及贵族的影响。不久后,他因此被权贵废黜并被幽禁在苏萨的“忘却之城”,但于498年得以逃脱。流亡在外的喀瓦德一世在嚈哒人的协助下率领大军重返泰西封,喀瓦德一世得以重掌王位,萨珊波斯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来临。

在嚈哒人的支持下,喀瓦德一世向东罗马帝国发动了攻势,502年先攻陷了亚美尼亚的奥多西波利斯,503年又攻占阿米达,但都得而复失。530年,萨珊波斯进攻东罗马帝国要塞达拉被打败,次年波斯又联合拉赫姆王国击败了东罗马帝国,双方于532年订立了永久的和平协定。

喀瓦德一世去世后,他的儿子的库思老一世继位,是萨珊王朝最著名的统治者,被称为“不朽的灵魂”。他改革了过时的政府架构,引入基于不在地主所有权发展出来的合理税务架构,并在以往封建地主自行配备军事装备、人员及仆人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支由中央政府及官僚体制供养及配备的武士,加强了军队及官僚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540年,库思老一世撕毁了永久和平协定,远征叙利亚,洗劫了安条克及邻近城市,攫夺了大量财物。576年,库思老一世进行最后一次亲征遭到失败,于次年宣布大赦,使亚美尼亚的动乱得以平息,并再度控制该地区。598年,萨珊王朝入侵也门,吞并阿拉伯南部。库思老一世将祅教定为国教,对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采取宽容的态度。

库思老一世死后,萨珊王朝发生内乱,继任者库思老二世两次掌权,并与东罗马帝国修好。库思老二世便向东扩张,621年占领整个埃及,萨珊王朝达到极盛,占有领土560万平方公里,人口1970万人。

库思老二世的穷兵黩武,耗尽了萨珊波斯的国力,不得已向国民征收重税以充实国库。东罗马帝国趁机反攻,在小亚细亚及高加索连接击败波斯人,库思老二世的威望因此受损并被儿子所杀,他的儿子即位不到一年也去世,引发了内战。此后的五年,萨珊王朝历任5位皇帝,中央权力落入军方手中,危机重重。637年,阿拉伯人攻陷泰西封,逃亡的伊嗣埃三世于651年被杀,萨珊王朝正式终结。

4.印度笈多王朝

印度的孔雀王朝衰落之后,从公元前2世纪初开始,希腊人、塞人和帕提亚人、大月氏人先后入侵印度。其中,大月氏人是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建立的贵霜帝国曾统治了北印度的大片领土。3世纪以后,贵霜帝国逐渐衰落,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分裂成许多小国,有一部分被北方的嚈哒人所灭。其中,恒河上游地区的一个小国的国王室利笈多家族逐渐强盛起来,征服了附近的诸多小国并自称“摩诃罗阇”,意为众王之王。308年,室利笈多的孙子旃陀罗笈多迎娶了当地大部族的离车公主鸠摩罗提毗,并继承了离车族统治的华氏城,笈多王室实力大增。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定都吠舍离(今巴塞尔城),奠定了新兴王国的牢固基础,并使附近的一些小国逐渐臣服。

335年,旃陀罗笈多一世之子沙摩陀罗笈多继位,他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国王,被称为“卡维罗阇”,即诗人国王。他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先征服恒河上游地区及印度河流域东部地区,然后东进征服恒河下游及三角洲,最后挥师南下,进抵奥里萨及德干高原东部,南印度大国帕拉瓦王国也臣服于他,笈多王朝势力直抵苏门答腊及爪哇。

380年,沙摩陀罗笈多之子旃陀罗笈多二世继位,被称为“毗克罗摩阿迭多”,即“超日王”。他采取与南北邻国修好之策,重点在西部用兵,先征服了纳伽人,后又迫使西北部的马拉瓦人及卡提阿瓦人臣服,同时通过政治联姻与西南部德干地区的伐迦陀迦王国结盟。在解决了西北、西南的两大势力后,超日王又集中兵力攻打西部的塞种人。388年起,超日王先后征服了马尔瓦、古吉拉特及卡提阿瓦等塞种人控制的国家,领土扩张至阿拉伯沿岸,并将都城迁从毗舍离城迁至华氏城。此时,笈多王朝的版图已从印度河扩展到孟加拉湾,从北部山区扩展到纳巴达河,除南部及西南部外,已控制了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国势达到极盛期。

超日王还大兴文化艺术,优待学者诗人。相传,他的宫中有九位著名学者,号称后宫“九宝”,分别是剧作家和诗人迦梨陀娑、天文学家彘日、名医丹文塔里、耆那教圣人克沙帕纳卡、字典学者阿马拉·辛哈、数学家桑库、诗人贝塔拉·巴塔和加塔·卡尔帕拉、文法学者瓦拉鲁奇。他在位期间,中国东晋的高僧法显游历印度,著有《佛国记》。

笈多王朝时期的印度社会组织以农村公社为主,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领地所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给自己的臣属,这种层层分封的土地关系,形成了更为严格的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此时,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发生变化,原属吠舍下层的村社自由农民地位下降,与首陀罗日益接近。每一姓阶之间,不得互通婚媾,从而使姓阶制度更为巩固。

笈多王朝是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此时古印度的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信仰毗湿奴、湿婆和梵天等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广泛流行。笈多诸王虽都信奉印度教,但为缓和民族及教派之间的矛盾,采取宗教兼容政策,放任各派宗教自由发展。大乘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成为印度中世纪前期的宗教和学术文化中心。

但是,好景不长。超日王之子鸠摩罗笈多一世继位后,国内矛盾激发,在镇压那马达河流域的普士亚密多罗人叛乱时遭到失败,后嚈哒人来袭,已无法抵御,导致国势日衰,民穷财尽,外族入侵更盛。

500年前后,嚈哒人进占了朱木拿河及恒河流域,笈多王朝的实际终结。最后,仅在摩揭陀、阿逾陀一带,保持残局,是为后笈多王朝。567年,萨珊波斯与突厥人夹击下更灭了嚈哒国,印度又再次分成了诸多小国。

本章结语

3世纪至6世纪,罗马、大汉等世界主要帝国都盛极而衰,因危机四伏而陷入分裂动荡之中。而此前积累的社会财富,就像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吸引了大批外来蛮族的入侵与蚕食。中国进入了空前动荡和混乱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引发了“五胡乱华”,欧洲的罗马帝国面对内忧外患,逐渐由东西分治走向东西分裂,西罗马帝国在外来蛮族的持续侵袭下很快衰亡,西欧从此陷入了漫漫的“中世纪黑暗”之中。

这一时期的混乱、荒唐和残酷,屡屡刷新人性恶的下限。据记载,中国的“五胡乱华”期间,匈奴、羯等蛮族军队所到之处,更是屠城掠地千里,烧杀淫掠,中原士族十不存一。侯景之乱期间,梁朝勤王军队不但不联合讨伐,反而作壁上观、自相残杀。墨洛温王朝的诸子分袭,更是上演了无数场兄弟相残、违背人伦的血腥纷争,肮脏程度可见一斑。

面对残酷的现实,总有人妄图改造人性,进而幻想以此来稳固秩序。如罗马帝国的戴克里先想通过塑造皇位的神圣性,将自己描述成半神半人的化身,以防止罗马帝国再次陷入混乱,以致臣民拜访他都需要俯卧于地上,且只被允许轻吻他的外袍底部,不可直视。然而,他的继任者并未因此受到更多人的敬畏,罗马帝国也很快走向了分裂。中国两晋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也是如此,由于高门士族长期垄断朝政,使得该制度迅速异化,以致只论士族高低,不论才智优劣,连皇帝都不能干预。最终,“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伴随着东晋门阀政治的灭亡,九品中正制也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

当然,也有人干脆逃避现实,走向虚幻。魏晋玄学的兴起就是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无奈回应。两晋时期,针对司马氏用以篡权的名教工具,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玄学家,崇尚自然,标榜老庄之学,批评儒家所宣扬的礼法名教,束缚人性,违反自然,是社会上一切伪善,欺诈等种种恶浊现象的根源,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到了梁朝,士族门阀政治的日趋腐朽堕落,士人醉生梦死,不务农桑、不习军事,竞谈玄理,导致社会风气日益萎靡消极。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19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