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学习网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医药电商的发展现状(医药电商概念股票)

2023-04-23 21:03分类:沪港通 阅读:

图源自视觉中国

6月22日,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遭受重挫,收盘跌去11.70%,其中京东健康(06618.HK)大跌14.83%、阿里健康(00241.HK)跌去13.85%,平安好医生(01833.HK)跌5.95%。

消息面上,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历时一个月公开征求意见,现已正式截止,其中新增的的第八十三条中明确规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

这一政策变化传导至二级市场,相关医药电商个股大跌,在大众市场引发关注,“国家拟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破亿。网友纷纷对今后网购药品表示担忧,需要注意的是,该征求意见稿并未涉及“叫停”网售药品,对消费者网上买药没有影响,重点在于“谁能在网上、如何参与卖药?”

随着网上售药常态化,第三方平台药品零售市场的规模扩大,部分医药电商平台既有自营业务,也有平台入驻的医药电商业务,从《征求意见稿》来看,国家药监局将进一步明确这两块业务的界限。

虽然其可能涉及到电商平台自营业务何去何从,但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为例,其自营业务部分均有线下实体药房作为依托,目前来看符合规定的要求。平安好医生方面回应钛媒体App称,公司已展开学习研究与严格自查,未来将按照政策要求持续提升强化医疗服务水平。

6月23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高开高走,平安好医生高开低走。

引发行业震动的《征求意见稿》究竟是什么?

5月9日以来,国药监局围绕《征求意见稿》举办了系列座谈会以及修订部门座谈会。5月20日、5月23日、5月25日,分别召开药品研制和注册管理、医药行业协会、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和使用管理座谈会,60余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20余家医药行业学会及协会、10余家医疗机构等代表人员参加座谈会。6月17日,修订部门座谈会举行,国药监局当面听取各部门意见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

截至目前,历时一个多月的公开征求意见流程已截止。此次《征求意见稿》新增了对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条目,涉及到第三方平台以何种方式参与到网络售药业务当中,其中第八十三条“第三方平台管理义务”明确提到三点:

1.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未经备案不得提供药品网络销售相关服务。

2.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药品网络销售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专门机构,并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员,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管理、配送管理等制度。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

3.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资质进行审查,对发布的药品信息进行检查,对交易行为进行管理,并保存药品展示和交易管理信息。发现药品交易行为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主动制止,涉及药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问题的,应当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总体来看,随着医疗服务线上闭环的逐步完善,医药电商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也成长起来,医药电商有触达用户广泛、规模效应明显、议价能力强等多重优势。2020年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推进了网售处方药的解禁,政策在大力支持医药电商的发展。

在利好政策和疫情催化的双重影响之下,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大增,次年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230亿元,医药电商也超越基层医疗,成为第四大零售终端。不过,医院、实体药店仍稳居四大零售终端前两位。

面对更大的市场,监管也在寻求市场门槛设置的合理性。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强调了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备案及药品销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平台瑞入驻药品的审查、交易的管理、安全问题的处理提出要求,在这些常态化严格监管之外,还明确指出“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这引发广泛关注。

何为“第三方平台”?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是指在药品网络交易中提供网络经营场所、交易撮合、信息发布等服务,供交易双方或者多方开展交易活动的法人组织或者非法人组织。另外,从事药品网络销售、提供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服务,应当具备相应资质或者条件,遵守药品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依法诚信经营,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当前,医药电商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医药B2C和医药O2O两类,前者的主要代表为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健康、1药网等企业,后者则有饿了么、美团、叮当健康、快方送药等平台。这些平台均为第三方平台。

另外,如何理解“直接参与”?

目前医药电商玩家的业务模式有自营和非自营两种,比如阿里健康旗下的天猫医药馆、京东健康旗下的京东大药房、1药网旗下的111医药馆,以及平安健康的自营药房均为自营业务部分,而美团、饿了么则仅提供药店入驻平台业务,本身没有没有开展相关业务。有行业人士指出,直接参与或直指医药电商平台的自营业务。

政策靴子还未落地,市场不必急于落锤

对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两大医药电商巨头而言,其自营业务正在迅速壮大,且举重若轻。

以京东健康为例,其自营零售大药房依托于京东物流平台,优势明显,据2021年年报,京东健康使用了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的19个药品仓库和超过400个非药品仓库,80%的自营药品订单实现次日达。目前还在发力新特药线上首发,也在更多地区开设了线下自营的DTP药房。

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2财年,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5%至179.1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7%。而京东健康2021年财报显示,其自营零售药房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1%至262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5%。

也正因如此,两家医药电商企业在相关政策公布后,先跌为敬。不过,从此次的《征求意见稿》表述来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偏差。

有业内人士指出,《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市场关于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不能兼营第三方业务和自营业务的误读,但实际上大多数平台的第三方业务和自营业务分别由不同公司管理,新规如实行,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不大。

对此,东北医药表示,此次规定若严格执行,医药电商自营经营或存在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目前电商自营均依托线下连锁药房资质开展经营,阿里健康线下主体为“广州五千年医药”,京东健康为“青岛安吉堂大药房”。若政策严格执行,不排除自营电商通过剥离独立公司等方式,独立运营自营业务的可能性。

从可能性来看,剥离自营业务独立经营虽是一个“出路”,但自营业务本身运营成本较高,涉及仓储、物流、客服及相关人员成本等支出。平台若单以自营为生,只会让毛利率本就微薄的电商平台雪上加霜。

需要注意的是,在医药电商行业发展之后,线下药房受到冲击,但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消费者被在线零售药房吸引,越来越多的线下药店寻求与线上渠道合作。这就出现了电商平台“既当裁判,又当选手”的市场担忧,尤其是头部的第三方平台上均为行业流量头部。

所以作为消息利好方,医药O2O平台及线下连锁药店大涨。

6月22日收盘,药易购(300937.SZ)“20cm”涨停,漱玉平民(301017.SZ)涨10.63%,第一医药(600833.SH)涨停,大参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涨约8%,百洋医药(301015.SZ)、健之佳(605266.SH)、益丰药房(603939.SH)、中国医药(600056.SH)等涨幅超5%。

不过,当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实施条例并未明确传达出具有独立运营主体的第三方自营药房与其它药店入驻平台需要“二选一”。东北医药也表示,同时考虑到此次实施条例为征求意见稿,后续政策(送审稿,正式稿)的态度更为关键。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孙骋)

采写/陈纪英

2019年8月,幸福医药中国区副总经理Cindy接到一通来电,“跨境医药电商政策要放开了,你们有兴趣来试试吗?”

热情邀约的是天猫国际工作人员,Cindy非常欣喜,但也有些犹豫。

过去,在一般贸易模式下,海外药品进入中国有多难,她身在其位,了然于心。

通常来说,进口药从提出注册申请,再到拿到中国药监局审批,可能要耗时数年,同时耗费也不小。

这也不难理解,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药品的上市,总是慎之又慎,因其关涉到大众健康。

正因如此,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幸福医药,作为中国香港感冒药第一品牌,虽然手握40多种非处方药,但直到2019年,仅有两个药品,在中国内地拿到了上市批文。

政策鸿沟,并未挡住部分内地用户的偏爱——疫情之前,到港自由行旅客,每年购买幸福医药产品的消费额,就超过1亿元。

跨境电商新政放开后,海外药企可以一边进行注册审批,一边借道电商进入内地市场,实现进口药品的快速供给。这应该也是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研究利用跨境电商渠道进口药品的初衷。

也是在同一时期,90后的广东姑娘方平,刚刚结束了她疫情前的最后一次香港游。

回程日的下午,是照例的买买买时段,她囤了一堆药物。疫情之后,到港旅行的通路断流,最近三年,方平再也没踏入过香港一步。

不仅方平,2021年到港旅客同比大跌97%,在幸福医药的柜台前,也没了内地游客的身影。

无论是幸福医药,还是用户方平,都急于找到一个新的交易通道,恰逢政策开闸,跨境医药电商,借机走向了舞台中央。

最早入局的天猫国际,其医药保健商策负责人洪浩向《财经故事荟》透露,近五年来,天猫国际医药消费者持续增长,复合增长率达75%。

用户“舍近求远”,政策开闸放行

类似方平一样,偏爱进口药的部分中国用户,不在少数,理由各不相同。

其中一些进口药,在使用体验上更为友好。

在广告公司担任文案的阿迪就是其一。她患有严重的慢性腰椎病,常年离不开止痛膏药。

之前,她使用过国产膏药,“效果虽好,但气味儿很冲,整个办公室都能闻到”,而且,好贴不好撕,每次都能能扯下不少体毛,痛得她呲牙咧嘴。

而一款日本膏药,解决了她的上述烦恼,“淡淡的薄荷味儿,很适合本仙女,好贴也好撕”。

还有一些进口药品,更加“对症下药”——比如拜耳推出了专治痛经的小蓝片。

在国内,治疗痛经的只有通用型药品——但小蓝片的针对性更强。

“原理是减少子宫肌肉收缩,减缓疼痛,我服药之后,十多分钟就起效了”,某大厂员工阳光已经是其忠粉。小蓝片也是澳洲销量排名第一的止痛药。

此外,一些进口药剂型更为丰富,对症细分场景。

比如,强生旗下的生发品牌Rogaine培健——为泡沫剂型,相比液态药品,可以更精准的点对点用药。

还有一些原研药,尚未引进国内,或者专利保护未到期,国内没有类似疗效的仿制药。

国家药监局的一份统计显示,2001年~2016年,此间,发达国家共批准上市创新药433种,但在中国上市的只有100多种;一些典型新药在我国的上市时间平均比欧美国家晚5年~7年,尽管主管部门在加速审批,但两者的时间差依然明显。

上述种种,都是中国用户“舍近求远”,选用进口药的原因。

在2020年疫情之前,海淘曾是中国用户购买进口药的主要途径。但疫情之后,海外旅游暂停,上述通道逐渐关闭。

也恰在此时,幸福医药接到那通电话的前后,新政陆续落地。

2018年11月,通关物流政策优化,直邮链路新增药品税目,进口药借助直邮模式,进入中国的通路逐渐打开;

2019年12月,北京天竺跨境医药保税试点启动;5个月后,河南郑州开展跨境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可以进入保税仓的药品,相比北京试点,扩充了13类药品。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明确提出,“稳步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工作”。

两个月后,国发12号文《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要求“提升药品进口便利度“,“允许具备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部分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

政策层层放开之下,跨境医药电商逐渐走向阳光化、规范化,直邮模式、保税模式双线并行。

洞察到政策大势走向之后,幸福医药不再观望。

2020年初,在经过4个月的筹备之后,幸福医药正式在天猫国际开张,这也是全平台第一家口服化学药的品牌海外旗舰店。

这步棋显然没有走错,接下来的两年,幸福医药天猫店销售额保持了三位数的高增长。

而方平囤药的渠道也转移到此,“我数了数,发现店里有40多款OTC药,丰富度和香港本地有得拼。”

“我们公司的全部OTC药物,几乎都上了天猫国际”,幸福医药确认了这一事实,“因为我们看好这个机会,不想小打小闹”。

其实,在线上购买进口药的,可不止方平等年轻人。

这是洪浩的新发现,他是天猫国际医药保健商策负责人洪浩先生。

比如,平台50岁以上的用户,消费了4%的进口美瞳,而四线城市以下的用户,则贡献了三成美瞳销量。

“这说明,天猫国际的3000万医药消费者,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海淘代购群体”,洪浩判断,“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有一二线用户,也有很多来自下沉市场”。

Cindy也有类似发现。以往在香港的门店,购药用户大多来自华南区域,“而在天猫国际上,用户来自全国,可能一半都是新客”。

平台入局,步步为营

跨境医药电商的跑通,离不开一个关键角色——互联网平台。

目前,这一领域的入局者,包括天猫国际、京东健康、美团医药、叮咚快药等。

各家具体模式有所不同。

天猫国际作为行业“一哥”,直营、平台模式双线并行,市场份额超过50%;京东健康以自营为主;美团医药入局相对较晚,2021年5月才开始启动招商;叮当快药设立了海外仓,搭建跨境S2B2C平台。

2018年布局相关业务的天猫国际,是入场最早的玩家,也亲历了跨境医药电商行业全程的沉沉浮浮。

天猫国际跨境医药负责人陈珂,把平台业务的进阶延伸,划分为了三个阶段,“我们也是跟着政策走的,政策放开一点,我们就往前走几步”。

第一阶段是2018年到2019年,是“消费用药”时代。

此时,在药品结构上,主要以安全性高、用药风险低的外用药为主,大多都是中国用户熟悉且热衷海淘的日本、香港品牌。

而在跨境路径上,则是直邮模式主导。2019年,天猫国际首创了香港OTC(非处方药)阳光通关模式,实现了客户订单、支付流水、物流信息的“三单对碰”,以此保障国外正品可以“毫发无损”送达用户。

第二阶段则是2020年到2021年,伴随着保税政策的落地,天猫国际阿里健康海外旗舰店抢下了天竺保税区的第一单。

直邮和保税仓模式开始双线并行,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互为补充。

在政策层面,海外直邮的个人物品C2C模式,海关通过商品负面清单进行监管——相对而言,可进口的药品SKU数量较为丰富,但其短板在于,物流成本较高,物流时效难以保障。

相比之下,保税仓模式的短板在于,政策限制下,清单所含药品相对较少,目前大量跨境电商药品还是仅能直邮,其优点则是时效更快,物流成本起码低了一半以上。

一位医药行业人士向《财经故事荟》透露,“未来随着政策放开,肯定会有更多种类药品进入保税仓,用户的整体消费体验大幅提升,那个时候,跨境电商还会迎来一波大爆发”。

一个可以类比的数据是,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中,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占比超过8成,直邮占比仅两成——显然,保税模式才是大头。

而从药品结构来看,这一阶段被陈珂定义为“严肃用药”阶段——除了外用药大幅扩容之外,疼痛管理类、感冒咳嗽类、肠胃补益类等口服药物也开始粉墨登场。

2020年初入驻的幸福医药就是其一。

与此同时,入驻品牌也大幅扩容,由近及远,日本香港药企之外,来自欧美的全球制药巨头,鱼贯而入。

比如,2020年进博会期间,美国制药大鳄强生旗下专业生发品牌Rogaine培健正式进场;2021年5月,德国制药巨头拜耳健康消费品旗下多款畅销OTC产品入驻天猫国际等;2021年2月,总部位于巴黎的赛诺菲旗下EVE品牌开设了EVE海外旗舰店,引入多款止痛药,多次成为天猫国际口服解热镇痛类目下的TOP1品牌。

如今,天猫国际医药品类的SKU已经超过了37000多个,可以类比的是,线下一个四五平米的大药房,SKU通常仅在三四千左右。目前平台已聚集了全球知名药企如强生集团、拜耳集团、赛诺菲集团,利洁时集团,宝洁集团等旗下众多的OTC药品品牌,合作品牌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已经显现了欧美药企的爆发力,Rogaine培健入驻中国一年,销售额增长370%,登顶天猫生发品牌TOP3,全球首款独创的米诺地尔生发泡沫,一年售出了37万瓶+。

法国鼻腔护理品牌舒德尔玛,2022年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200%,618期间拿下天猫国际进口洗鼻器\洗鼻器热销榜、热卖榜、加购榜,三榜TOP1等等。而日本乐敦2020年,就在天猫国际实现销售额三位数快速增长。

引进全球药品和器械,并非天猫国际医药布局的终点,医药服务业务也在延伸。

目前,天猫国际用户已经可以购买使用澳门HPV疫苗和医美服务,等疫情解封之后,更多医疗服务会在全球铺开。

增长与合规的平衡

用户的追捧之下,过去五年间,天猫国际医药品类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70%。

当然,假如不是因为疫情导致物流断路、堵塞的话,增速可能会更快,“有很多用户搜索了药品,发现因为疫情,到货要一个多月,就放弃了”。

Cindy也有同感。

今年上半年,深圳出现疫情时,海关清关的时长从常态化的一周左右,延长到了20多天甚至一个多月,一度对幸福医药旗舰店的销售和用户体验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而从行业来看,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欧睿数据的测算,2021年,跨境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为55亿元,2022年有望超过百亿。

但这一规模,离天花板还相当遥远。

2021年,中国OTC零售市场规模破千亿,已成全球第三大OTC零售市场,但同时,中国人均OTC消费额每年只有12.8美元,远低于欧美日韩,还有着庞大的增长空间。

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增量,将由进口药填补。

增长不难,但抵挡住增长的诱惑并不容易,大撒把的唯快唯大,在医药品类并不可取。

药品作为政府强监管品类,无论是政策严苛度,还是使用风险性,都要远远高于其他品类,因此一定要平衡好合规与增长,安全与风险,稳中求胜。

比如,为了让消费者有更安全便捷的药品购买体验,天猫国际要求上架药品的商品详情页中,必须提供中文用药说明,并指定第三方机构进行翻译;

对于用药说明的指引,参考各国药监局的标准,采取最严标准;对于用药说明翻译的准确度,经由人机配合,交叉核验,一旦上线之后,再度修改也要经过审核;过度夸大疗效则不许上线,类似“三分钟起效”、“一分钟起效”都是拉响警报的敏感词。

而在8月下旬的“天猫国际超值进口日X进口紫药箱:疼痛管理”活动中,天猫国际联合淘宝拍照团队,开发了拍照识别能力,目前已有200多个商品上线查百科功能,只要手机淘宝对准商品实物或者图片拍摄识别,就会出现经过准确翻译的药品规格、使用说明、适用症状。

其中, “进口紫药箱”为天猫国际打造的IP形象,联合进口品牌打造全球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对于平台为何如此严苛,洪浩解释说“我们的策略是,稳中求快,合规是底线,这是不能破的”。

这一点,品牌大多也表示理解。

比如,目前幸福医药的40多款产品中,要想直播带货,也必须经由平台审核,目前尝试直播的只有一款外用消炎止痛贴,“口服药是绝对不能做直播的”,站外的广告也没有开放,“这些都是出于谨慎考量”。

但幸福医药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他们看到了足够宽广的机会。

在推广受限之下,今年618期间,幸福医药的同比销售额增长了三倍以上,而2021年,其全网GMV就超过了2000万元。

不愿错过红利的幸福医药,正打算为内地用户,开发更多的精细化场景、人群,以及功效的新药。

如今的幸福医药,已然成为了跨境医药电商的坚定鼓吹者。

8月31日,天猫国际联合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举办了“首届跨境电商医药行业大会”。双方在此正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联手促进全球非处方药物在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发展。

Cindy亦被邀请作为品牌代表嘉宾之一,分享了幸福医药的跨境电商经验。

而幸福医药的故事,将从两三年前接到那通来电时的犹疑与观望讲起。(文中阿迪、方平、阳光为化名)

继退烧药之后,止泻药也迎来了抢购热潮。2022年12月31日晚,一则网传朋友圈截图引发了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等药品的抢购热潮。

金融投资报记者实地探访成都多家药店发现,蒙脱石散、整肠生和诺氟沙星均已售空。

资本市场上,康芝药业等多只概念股大涨,不过,领涨股均非行业龙头公司。有专家表示,盲目囤药是不理智的行为,市场爆炒概念股终将面临价值回归的结局。

成都多家药店已断货

蒙脱石散为非处方药,可直接在医药电商平台或线下药房购买。1月3日,金融投资报记者在京东、淘宝、美团等多个线上平台搜索蒙脱石散,多个品牌的蒙脱石散均已售罄,甚至搜索结果中已无推荐链接。

随着需求量大涨,蒙脱石散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在美团平台上,3g*10袋装的思密达牌蒙脱石散最低标价17.91元,最高卖到45.7元,差额大于两倍。据此前媒体报道,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蒙脱石散已脱销,成都情况如何?

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了城郊和市中心近十家药店,均已没有蒙脱石散售卖。在同仁堂药店内,目前仅剩两款治疗腹痛腹泻的药物,分别是香连胶囊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且存货不多。记者寻访期间,仍有市民频频到药店询问是否有治疗肠胃的相关药物,在得知存货不多时,一位女士一次性购买了4盒香连胶囊和两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抢货情况仍然存在。

在成都市中心的另外几家药店中,整肠生、诺氟沙星也已无存货,店内存货主要有肠炎宁和乳酸菌素片,且存量不多,甚至有两家肠炎宁都已售罄,店内无任何治疗肠道相关药物。“蒙脱石散在前天就卖完了,平时蒙脱石散备用量也不大,店里也就几十盒的量,一个人买两盒一上午就卖完了。很多人买蒙脱石散都搭着诺氟沙星吃,所以这个药卖得也快。这两个药什么时候才能到货还不知道,可以每天早上来药店问。如果腹泻症状很急,可以买点藿香正气水,也能止泻。”一家药店工作人员表示。

成都郊区药店情况稍好一些,除了蒙脱石散售罄外,其余药品如肠炎宁、乳酸菌素片储量充足,有几家药店还有诺氟沙星。

“蒙脱石散功能主要是止水,让你别拉得脱水了。但成年人一年都见不得拉一次肚子,这个药药效猛不敢给娃娃吃,普通家庭备一盒一年都吃不完。而且这个药副作用大,吃多了要便秘,要是便秘厉害了又要买通便的,得不偿失,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推荐这个药。”成都郊区一家药店工作人员说。

领涨股并非行业龙头

蒙脱石散卖脱销,带火了资本市场上蒙脱石散概念股。1月3日,康芝药业(300086)和仟源医药(300254)收获20CM涨停;方盛制药(603998)、易明医药(002826)涨停,华润双鹤(600062)、金城医药(300233)、华纳药厂(688799)等跟风大涨。

蒙脱石散由IPSENPHARMA(益普生药业)研发,于1980年3月在法国上市。国内销量最好的思密达蒙脱石散便是益普生公司旗下产品。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境内,已批准上市的蒙脱石散生产企业有39家。据IMS数据统计,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蒙脱石散(3g)全国销售额为1.29亿元,企业份额排名前五名分别为法国益普生制药集团57.61%,先声药业有限公司17.72%,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5.8%,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3.11%,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3.01%。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蒙脱石散龙头企业先声药业(02096.HK)股价不涨反跌,截至1月3日收盘,报11.04港元,跌幅达4.99%。领涨的康芝药业,其财报中并未披露目前蒙脱石散药品的市场占有率情况。不过,康芝药业是布洛芬概念股,公司也有布洛芬颗粒产品,前期市场炒作布洛芬概念时,公司股价曾迎来一波大涨。

华纳药厂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员曾对媒体表示,蒙脱石散具体的营收占比在业绩报告中未做披露,鉴于公平性原则,不太方便直接说。其还表示,蒙脱石散订单最近还挺多的,之前有一些库存,现在加大生产,提高产量。对于蒙脱石散订单增长是否会为四季度营收带来增量,上述人员称,暂不确定,公司会在2月底前发布业绩快报。

记者手记

不可“爆炒”民众安全感

据央广网报道,医药专家表示,腹泻的对症支持护理用药,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而蒙脱石散冲剂是一种治疗腹泻时常用的辅助药物,有黏附肠道病毒、减少腹泻次数的作用,但没有止泻作用。它的副作用则是颗粒比较难排出体外,服用过多可能造成便秘。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可以适当准备,但没必要大量囤积。

自疫情防控放开后,一些不理智的炒作行为令公众担忧情绪升温,导致抢药囤药潮频繁出现。从去年年底的连花清瘟、布洛芬,再到最近的蒙脱石散,市场已见证了多次疯狂囤药潮。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张弘对媒体分析称,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医药市场备受资本市场关注。从板块估值来看,除去疫情炒作的影响,2023年整体医药股的估值大致合理,当前龙头公司的估值已跌到2019年平均水平,随着板块估值回归合理水平、增速回升,看好2023年医药整体走势。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当前囤积和抢购药物的行为,令部分游资再度开启短线炒作模式,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上的爆炒仍需警惕。医药板块涉及的概念复杂多变,针对相关概念的炒作需加以分辨。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

2月28日百洋医药(301015)涨5.87%,收盘报28.48元,换手率4.34%,成交量5.14万手,成交额1.44亿元。该股为中药、医药商业、医药、跨境电商概念热股。2月28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861.52万元,占总成交额6.0%,游资资金净流出1465.8万元,占总成交额10.21%,散户资金净流入2327.32万元,占总成交额16.21%。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出504.11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6200.0,融券余额增加。

重仓百洋医药的公募基金请见下表: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3.0。

根据2022年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5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安信医药健康股票A。安信医药健康股票A目前规模为27.17亿元,最新净值1.3491(2月27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51%,近一年上涨10.49%。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池陈森。

安信医药健康股票A的前十大重仓股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https://www.haobaiyou.com

上一篇:股票002开头是什么板块(股票行情)

下一篇:股票行情(德尔股份)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