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医院医改概念股(医改课题研究)

2023-06-23 15:33分类:江恩理论 阅读:

 

本周三(3月22日),受美国股市大跌的影响,沪深两市跳空低开后依旧反弹乏力,全天都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点位之下运行,上证指数盘中一度回探至30日均线,最大跌幅达到了1%,午盘后跌幅有所收窄,但依旧无力翻红。至收盘,上证指数收于3245.22点,下跌0.50%;深证成指收于10553.53点,下跌0.31%。两市合计成交5459.44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的4964.31亿元大幅放量了近500亿元,有部分资金流出。

盘面上看,下跌板块居于多数,钢铁、银行及非银金融跌幅居前。相对应的是,次新股依然强势上扬,在线旅游、一带一路、医疗改革等板块位列板块涨幅榜前列,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医疗改革概念股整体低开高走,本周以来已经三连阳,22日的板块大单资金净比位列全部板块的第二位,保持强势上攻态势。

市场表现上,22日,该板块内共有37只个股逆势上涨,云南白药(5.79%)、人福医药(4.08%)、国药一致(3.78%)、东阿阿胶(3.45%)、复星医药(3.07%)等个股涨幅均在3%以上。资金流向上,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2日,板块内共有22只个股的大单资金净流入额超过了1000万元,其中,康美药业(21794.93万元)、复星医药(8195.88万元)、东阿阿胶(8158.49万元)、云南白药(7421.28万元)、上海医药(7347.39万元)、同仁堂(6665.14万元)、国药股份(4473.94万元)、人福医药(4328.86万元)、奥瑞德(4104.64万元)等9只个股的大单资金净流入额均在4000万元以上,合计达7.25亿元,主力资金明显介入。

医疗卫生事业是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医疗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自2015年至今,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制定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等一系列政府文件,标志着健康中国建设,从思想到战略,从纲领到行动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具体从医疗改革的路径来看,未来几年国内医改将主要集中在医保控费、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改善居民就医环境三个方面,其中,医保控费与药占比下降是新政策的主要抓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药企的收入增速势必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药占比下降必然给医院带来经营压力,医院可以从医疗服务中获得收入补偿。

22日,《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打响了医药分开改革的第一枪,该方案将于4月8日全面实施,涉及北京市全市的3600多家医疗机构。根据该方案,北京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将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同时,435项医疗服务价格将规范调整,重点提高了床位、护理、中医、手术等项目价格,降低了CT、核磁等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17 年将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这意味着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的时代,而在国家首都率先实行,更彰显了医改的强烈决心。

医改政策的不断落地势必给股市上的医疗改革板块带来实质性利好,增厚相关公司的业绩。根据已披露的上市公司2016年业绩预告,截至目前,该板块内,通化金马(3047.27%)、广济药业(578.73%)、紫鑫药业(331.91%)、海正药业(300%)、鲁抗医药(260%)、莱美药业(215.34%)、浙江医药(200%)、羚锐制药(175%)、东北制药(106.50%)等9只个股的2016年预告净利润增幅均在100%以上,实现业绩翻番。同时,在上述9只业绩翻番的个股中,通化金马、紫鑫药业、鲁抗医药、莱美药业、浙江医药、羚锐制药等个股在走势上跑输今年以来的大盘(上证指数),后市存在补涨机会。

日前,商务部等16 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鼓励中医药类老字号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将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鼓励老字号参与服务贸易活动,重点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等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中医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千百年来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守护神。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诞生,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将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投资机会方面,可以关注中药老字号,如云南白药、同仁堂、马应龙、片仔癀、东阿阿胶等。

 

早盘市场整体上呈现出的是震荡向上的格局,但量能没有放大,使得沪指并未冲破3100点关口。截止发稿,沪指飘红涨0.28%,深指涨0.40%,创指涨0.66%。盘面上酒店及餐饮、草甘膦、环保工程、化工新材料、农机、仪器仪表、建筑节能等板块概念涨幅居前。

下半年医药板块亮点较多,继续看好医药板块。从新生儿人口超预期到血制品量价齐升,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再到流通领域两票制改革,医改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大量投资机会。在受益于医改大趋势,行业景气度向上的子领域内将不断涌现出优质龙头公司与大量投资机会。今日医疗改革概念表现强势,那么后市上涨概率有多大呢?

根据I问财回测系统显示,近一年半内医疗改革概念股发生放量且主力资金净流入的形态共3683次,持股3天最大涨跌幅33.19%,上涨概率53.04%,且报告评级为利好消息。近一年半的历史交易明细查询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华制药(000756)、健康元、通化金马(000766)、江中药业(600750)、天坛生物(600161)、紫鑫药业(002118)、北大医药(000788)、华润万东(600055)等个股持股3天区间涨幅大于7%。【点击查看:8月23日医疗改革概念股后市上涨概率如何?】

提示:回测结果由i问财系统提供,旨在通过历史大数据的统计,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速速关注微信号:股市机会情报(thsjihui)

人民网厦门11月10日电(徐林)医改“厦门模式”成效显著,厦门大学副教授张兴祥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厦门分级诊疗模式展开多方位的考察与探究,对厦门医改试验进行了量化评估,引起社会重视。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仍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厦门市开展的分级诊疗模式可以成为我国当前深化医改、突破医改瓶颈的一个样板,具有标本意义。”10日,张兴祥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科研要更接地气”。作为一名从事学术研究多年的经济学者,他很关注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和改革动态。他带着自己的研究团队,立足于国际视角和国际经验,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考察了厦门市医改三个不同版本的演变路径,归纳总结了“厦门模式”特色及其成功的原因。课题最大的亮点是利用福建省卫生计生委2009—2015年的数据,以福建省其他8地市为对照组,对厦门市的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他们还利用“两网”( 糖友网、高友网)随机抽查的2万多个样本,对厦门市的慢病管理绩效进行评估。量化评估发现,厦门市大医院的门诊人次的增速较福建各地其他地市下降了24.1%,与福州市相比,下降了13.7%。自厦门市实施“1+1+X”和“三师共管”后,患者收缩压指标的健康水平提高了76%,舒张压指标的健康水平提高了23%,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明显下降了11.4%。

量化评估为厦门市的分级诊疗改革提供了一份坚实的科学支持。另外,课题组还就社区居民对分级诊疗改革的满意度展开入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专业水平、设备先进度、药品储备的满意度越高,越有可能选择去基层就医,对社区医护人员的态度、排队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的满意度越高,越会更愿意去基层就医。同时,他们也发现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三师共管”的可持续发展和激励机制、分级诊疗政策的宣传推广问题,等等。这些研究为厦门市下一步医改的操作思路和着力点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我们非常注重第一手资料的获取,采用比较先进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确保研究的独立性和科学性。”在广泛搜集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张兴祥和他的研究团队对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和社区居民(患者)展开了多层次的访谈调研,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5万多字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医政部门的重视。

张兴祥认为,在分级诊疗改革进入人们的视线前,新医改最难啃的“硬骨头”——公立医院的改革始终没有一条较为清晰的路径。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不断加剧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医院,导致大量本可在基层社区就诊就医的患者被“虹吸”到大医院,“倒三角”结构非常突出,导致小病、慢病向大医院聚集,结果使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人满为患,不堪其负。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2015年10月,由张兴祥指导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医上一厦”实践队,完成了《分级诊疗视角下基层医疗改革动向——以“鼓浪屿模式”为例》的调研成果,该项目入选“青年中国行”2015年社会调研实践“全国三十强”。2015年10月17日,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中国周刊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团委联合举行汇报会,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责编:林东晓、吴舟)

为了达到2020年实现全面医疗的目的,2009年我国开始进行了重大医疗改革。

近日,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最新结果提示,自2009年医疗改革以来,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住院率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中风和冠心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2009年至2016年期间,校正多个潜在混淆因素后,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年增长率为4.2%,其中中风和冠心病住院年增长率分别为3.6%和5.4%。

作者表示,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增加可能反映出对已确定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控制不力。

另外,医保覆盖也是住院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此外,住院率增加可能反映了医保鼓励住院治疗,基层医疗卫生不发达,未充分利用及患者对基层医疗的不信任等情况。与住院相比,门诊治疗的覆盖率仍然较低。

从2009年到2016年,中国医院数量增长了44%,医院床位数在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分别增长了42%和50%。

总体上,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患者中住院率较高,但是受教育程度或收入水平较低、从城镇或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计划中纳入的患者、农村地区患者中,年住院率增长幅度更大。

从未接受正规教育的患者中中风和冠心病住院年增长率最高,分别为7.1%和8.2%。家庭收入最低的患者中相应的住院年增长率分别为7.0%和9.8%。

2009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冠心病患者28天病死率年降低14.5%,中风患者降低了12%。

作者表示,本研究与西方国家报道的中风和冠心病病死率的大幅下降相一致。

总体上,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患者中,中风和冠心病的死亡率高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患者,但病死率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后者。

2009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每年大约缩短2%。心血管病、中风、冠心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缩短了2.2天、1.8天、1.1天。

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患者相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得更明显。

住院时间逐年减少,可能反映了医院引入平均住院时间作为降低医疗支出的绩效指标,以及医疗保险机构为降低成本,但仍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平均住院时间。

中国的医生的行为相对保守,以满足患者的意愿,也可能存在按数量收费以及急性期的康复服务缺乏的情况。

研究者指出,再医疗资源使用方面,尽管我国仍存在社会经济不平衡的现象,但农村地区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患者在医疗资源的使用以及预后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改善。该研究结果为医疗促进和医疗资源平衡配置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信息。

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为一项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04~2008年在中国十个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各5个)纳入51 万30~79岁的成年人,至2009年505 995人存活。

2009年至2016年,这些存活的人中,共记录到794 824次住院,其中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住院次数分别为74 313次和69 446次。

来源;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in health-care use and outcomes for stroke a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in China during 2009–16: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0.5 million adult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20, 8(40): PE591-E60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福晶公司加班情况(辅警工作内容)

下一篇:无人车上市(新能源环卫车概念股)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