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电视软件apk(卫星网络电视软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卫星电视软件apk,以及卫星网络电视软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DVB、IPTV、OTT,谁会在超高清大战中胜出?

2019年2月,由工信部、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三部委联合印发的《超高清产业发展计划(2019-2022)》至今刚好四年,超高清发展情况如何呢?

1.超高清频道及终端条件成熟

2022年春晚,以及2022冬奥会,央视都实现了4K/8K超高清直播,再加上地方超高清频道,目前已经达到10个。今年是三部委超高清发展计划的收官之年,预计超高清频道会快速增加。

现在,影视剧母片都是4K格式的,有的甚至是8K的,超高清内容日趋丰富。

终端方面,市场化销售的机顶盒超高清比例超过95%,电视机超高清比例已经超过70%。虽然电视机销量下降,但电视大屏化趋势明显,单价提高,电视销售额反而增加。

既然超高清电视内容终端都有了,剩下的就是中间的传输环节。

目前,电视频道的传输有OTT直播聚合、IPTV、DVB三种途径,下面分开讨论。

2.OTT直播聚合

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联网电视。

因为OTT直播聚合没有运营商专网的支撑,服务完全由互联网公司提供。

互联网公司服务的用户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从电信运营商购买的宽带出口和数据中心规模,成本较高。从运营商的宽带出口报价上可以反推OTT的部分成本。

比如,中国电信宽带出口报价约为1Gb/5万/月,相当于1Mb/50元,如果为一个用户提供40M超高清带宽,每个月的成本约为2000元,如果再加上数据中心投资及内容成本,不知道还要增加多少。

在用户较少,且不同时使用时,OTT可以进行均衡大幅降低成本,但当遇到重大事件需要集中时段无差别广播传输时,就会出问题,难以保证公共服务质量,这就是中移动使用OTT替代IPTV广播服务不被监管认可的原因。

用OTT提供合规广播,与提供长视频服务的道理一样。长视频即使VIP会员涨价,运营者也亏钱,传输成本高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点视频按下遥控器的背后,是大量耗电和碳排放。

既然如此,为什么OTT直播是免费的?

首先是电视购物补贴,其次是没有版权成本。

使用OTT直播软件看电视频道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首先要进入电视购物频道,然后才能进入电视频道列表,里面到处都是。

电视购物与眼下红火的网络直播带货没有本质的区别。电视购物主要针对中老年人群体,而手机直播带货主要针对年轻用户群体。前者有钱有闲,后者钱少图便宜。所以,电视购物的毛利很高。

电视购物经营者补贴安装直播软件的机顶盒,让OTT机顶盒很便宜,甚至可以补贴传输4K频道的费用,乃至央视的8K频道也率先在OTT平台上出现。

电视购物频道一般都由电视台创办,OTT既帮助其提高收视率,带来间接利益,电视购物又能带来直接利益,当然愿意和OTT直播聚合软件开发者合作,内容版权什么的,都不是事。在有线电视、IPTV上所有的付费频道,在OTT里全免费。

OTT直播聚合APK不捆绑终端,弥补了IPTV、DVB的覆盖空白,而且一两个人就可以搞定,神出鬼没,成为政策管控下烧不尽的野火,用户规模越来越大。

但现如今看高清乃至更高画质的频道,也出现了VIP的收费方式!

3.IPTV

IPTV是三网融合政策之后,电信运营商基于宽带网络建设的虚拟广播电视网,安全播控由电视台下属的新媒体中心负责。

IPTV是最经典的区域化“算力网”应用,三大运营商已经发展了3.47亿用户,能满足标清、高清频道的播出。但如果要播出超高清,需要IPTV系统扩容。

IPTV扩容有两条路径,一个是在目前IPTV系统上增加数据中心(CDN),类似于OTT直播扩容,看了上面的分析就知道成本很高。所以运营商选择升级10G-PON,获得更大的组播带宽用于传输超高清,同时也可以实现千兆到户。

2021年工信部发文要求,到2023年底,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4亿户家庭的能力,10G-PON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1000万个,千兆宽带用户突破3000万户。在三家运营商竞争下,2021年底千兆用户就已经达到了3456万户,超高清网络传输基础快速完善。但是,IPTV走了一条与有线电视一样的捆绑机顶盒的发展路径,正在步有线电视的后尘,而且还多了一个组播路由器,等于必须使用两个盒子(点击进入详细了解)。

虽然电信运营商将IPTV列入战略型业务,并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很多情况一收费用户就退机顶盒。

所以,三大运营商为了保市场份额,谁也不敢轻易退出补贴,只要达到一定的套餐门槛,就继续送,等于手机、宽带业务变相降价。

毕竟,手机、宽带业务更符合以交换为中心的电信网发展基因,广播只是带宽速度增加后的应用,再加上运营商又没有播控权,将IPTV发展成主营业务,不符合电信网的比较优势。

4.DVB

DVB包括卫星、地面波和有线电视。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有线电视

DVB是数字视频广播的英文缩写,广播传输的优点是在用户覆盖范围内,没有用户数量的限制,再加上政府要求有线电视必须入户,所以DVB一直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

有线电视有一个让电信运营商羡慕的播控中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内容优势。

播控中心出来的信号用光纤或射频放大器放大后,通到每家每户。每家每户的信号与播控中心出来的是完全一样的,而且中间没有复杂的网络设备,传输效率很高。播控中心出来的带宽是1G,到户带宽也是1G,如果是10G,到户带宽就是10G,有线电视因此成为超高清频道开通最早的网络。

但DVB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

1.首先是仍处于计划经济状态,价格长期不变,缺少驱动创新的市场价格机制,网络传输标准长期得不到升级。

2.其次是捆绑机顶盒,导致公共服务变成私人产品,失去了公共服务属性。而作为私人产品的机顶盒没有竞争力,引起大量用户流失。

5.OTT、IPTV、DVB,谁能在超高清中异军突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超高清OTT直播成本最高,但有高毛利的电视购物补贴,是一个包括网络运营商、终端、服务在内的多方受益的市场化模式。运营商可以在OTT运营上获得管道收益,同样也能实现IPTV的所有功能,可以不用补贴IPTV。

OTT直播聚合用电视购物生活服务,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融合互嵌,符合“十四五”公共服务的要求。如果电视购物频道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OTT直播提供源源不断的补贴,再解决OTT的合规性及版权问题,借“东数西算”国家工程的东风,使用绿色能源,即使收费,只要不高,市场会很大。

如果上面的假设变成现实,当运营商从中收到“算力网”服务收入后,有可能会放弃需要补贴的IPTV,老老实实继续做自己的管道提供商。

超高清IPTV和千兆到户会首先在高收入人群中开始,从千兆光网用户快速增加上看,人们对4K超高清的期望还是比较高的。但到了8K阶段,会因机顶盒成本及高清线限制受到影响,要规模推广的话,必须与电视机厂家直接合作(具体了解点击进入阅读第4节:基础通讯理论限制带来的影响)。

至于DVB,我们之前有很多文章进行过分析,它有很大的广播传输优势,适合作为全覆盖的公共服务,是其它传输技术所不能比的。

但是,有线电视捆绑机顶盒和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将广播传输优势发挥出来。

解除与机顶盒的捆绑技术早已成熟,但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没有引入外部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激励机制,容易产生逆向选择,阻碍技术创新。更主要的是,行业内人士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危害至今还认识不深,导致让这个行业的人有劲使不出来。

全文完。如果觉得对行业健康发展有利,请在文末点赞评论吧!

超半数导航已由北斗主导,高德正式推出北斗卫星定位查询系统

近日,高德地图上线了北斗卫星定位查询系统,用户在定位导航时可查看当前所调用的北斗卫星数量,以及具体编号、方位角、高度角、频点、信号强度相关详细信息。

除此之外,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高德还全面推出了基于北斗系统的一系列大众出行服务,包括车道级导航、红绿灯倒计时、共享位置报平安等,助力这一国家自主高精尖科技在民用出行领域的普及。

据了解,如今高德地图每日为全国用户提供的海量导航服务次数中,大部分已通过北斗系统的定位能力主导实现。

无处不在的北斗

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国家极为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自2000年第一颗“北斗一号”实验导航卫星升空,至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该系统在民用领域的部署愈加广泛和成熟,开始全方位地服务于大众民生。

而本次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高德地图正式上线的北斗卫星定位查询系统,能够让用户在日常应用导航出行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北斗系统无处不在的支持。

即日起,使用安卓系统智能手机的高德地图用户在户外使用驾车、骑行、步行导航等服务时,就可以通过点击界面中的卫星角标,查看有多少颗北斗卫星参与到当前的定位过程中,同时还能了解具体的卫星编号、方位角、高度角、频点、信号强度等详细信息。

目前,该功能已首先在安卓版高德地图APP中上线,用户升级APP至最新版本后,在户外导航时即可查询体验;iPhone用户(iPhone 12及以上机型)使用时,则会看到“北斗卫星正在为您定位”的提示,以及北斗系统的介绍。

基于北斗的出行科技创新

北斗系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时空信息保障,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大科技成就之一,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全球公共服务产品。而高德如今为广大用户提供的多种前沿出行服务,则是基于北斗这一“大国重器”的创新成果。

北斗卫星定位查询是高德地图本次最新推出的服务,但早在北斗系统开启民用的第一时间,高德就已经开始支持,为搭载支持该系统芯片的手机、车载系统等提供地图导航服务。

“高德地图是北斗系统这一高精尖科技在民用领域内,最为典型的应用之一。”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大可就曾表示。

而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帮助高德得以实现一些技术更前沿的服务落地。例如车道级导航,应用北斗系统亚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技术,结合参考站修正信息,经过融合和解算后,实现定位精度从5-10米的道路级,进化到1米以内的车道级别,从而实现更精细的引导服务,全面提升导航体验。

2020年10月,高德地图与华为基于Mate 40系列手机共同发布了高德车道级导航。这也是业内首次通过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的车道级导航服务。

而高德地图于今年上线的、基于算力实现的“黑科技”红绿灯倒计时功能,其重要的依托之一,同样是北斗系统稳定连续、高效精准的定位能力,籍此为用户智能计算当前路口红灯的倒计时读秒,或者需要等待的轮次数。

除此之外,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支持下,如今用户在高德地图最新版本的导航行程回顾、行前语音播报、位置共享报平安等多个服务场景中,都能通过图文、声音等方式感知到北斗系统的存在,喻示着这一“大国重器”已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并且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技术能力的发展,在服务过程中所占的权重也越来越高。

据介绍,截至目前高德地图每日为用户提供的海量导航服务次数中,已有一多半通过北斗系统的定位能力主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