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字猜出16个字同压找出20个字

2024-04-28 04:33:05
369手游网 > 游戏攻略 > 压字猜出16个字同压找出20个字

 由于谜语结构纤巧、寓意奇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多端,所以猜谜语者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思维推理判断的好习惯,要想比较顺利地猜中谜语,还要掌握猜谜的方法与要领。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猜谜方法。

(一)会意法。这种方法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主要是通过谜面的意思去领会要猜的谜底。例如,“重逢”,打一字。重逢的意思是“又见面”简化为“又见”;将这两个字合起来,成为“观”字,是谜底。

(二)别解法。就是不把谜语作原意解释,而以另外的意思来扣合。这种方法又分谜面别解和谜底别解两种。别解在谜面的,例如,“结实”,打一植物。这里的“实”,应别解为“果实”,而“结果实”是“落花以后产生的”,故谜底为“落花生”。

(三)形象法。就是把形象文字的特点利用起来,加以描述刻画构成谜语。例如,“牛过独木桥”,打一字,谜底为“生”,这个字上部为“牛”,下面一横,就是独木桥的形象。



(四)增损离合法。此法用于字谜,把字形的偏旁、部首、笔划予以增加、减少、分离、合成,进行重新组织,变成一个新字,这就是谜底。例如,“功过各一半”,打一字,为“边”,系拆开的“功过”两字,各取一半,合成“边”字。“十一点进厂”,要将“十一”和“、”(点)合起来加进“厂”字里去,成为谜底“压”字。

(五)排除法。即排除一种容易猜到的谜底,而做别的谜底猜。例如,“一木口中栽,非杏也非呆”,应排除“杏”、“呆”而猜作“束”字。

(六)拟人法。把所猜的事物人格化,从形象上去领会出谜底来。例如,“谁也知他最热心,不欺老少不嫌贫,不怕风吹和雨打,夜夜辛苦伴行人”,打一物,谜底是“路灯”。这里把路灯人格化了。



此外,还有不少其它方法,例如,分扣、反射、假借、连环法等等,下次再详细列举一下。

个「个」007

2022-04-18 09:18·超百科s

作个,◆亦作“作箇”。■疑问代词。怎么;为何。○唐李白《江夏行》:“未知行李遊何方,作箇音書能斷絶?”○唐陆龟蒙《春思》诗:“怨鶯新語澀,雙蝶鬭飛高。作箇名春恨?浮生百倍勞。”◆作一个;当上一个。○唐白居易《问少年》诗:“千首詩堆青玉案,十分酒寫白金盂。迴頭卻問諸年少,作箇狂夫得了無!”○唐皮日休《胥口即事六言》诗:“會把酒船偎荻,共君作箇生涯。”■像那。○宋秦观《迎春乐》词:“怎得香香深處,作箇蜂兒抱?”○宋杨无咎《垂丝钓》词:“謾千言百句。怎生會得,争如作个青羽。”

只个,◆如此;这般。○宋杨无咎《柳梢青》词:“平生只个情鍾,漸老矣、無愁可供。”■亦作“只箇”、“只個”。○唐李咸用《题王处士山居》诗:“干戈蝟起能高卧,只箇逍遥是謫仙。”○后蜀何光远《鉴诫录·高僧论》:“苦時樂,樂時苦,只箇修行斷門户。”○宋史浩《蓦山溪·次韵贝守柔幽居即事》词:“名場利海,畢竟白頭翁。山簇翠,水拖藍,只箇生涯好。”

一个,◆单一;一人。○《礼记·大学》:“若有一个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又《昭公二十八年》:“君亦不使一个,辱在寡人。”杜预注:“一个,單使。”

無个事,◆补义条目■亦作“無箇事”。没来由;无缘无故。○宋柳永《少年游》词之五:“當初爲倚深深寵,無箇事、愛嬌瞋。”○宋吕渭老《燕归梁》词:“起來重綰雙羅髻,無箇事、淚盈盈。”

没个,◆见“没箇”。

早个,◆亦作“早箇”。即早。“个”为语助词,无实义。○唐罗邺《入关》诗:“故園若有漁舟在,應掛雲帆早箇迴。”○唐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十三:“卻賴無情容易别,有情早箇不勝情。”○《祖堂集·天皇和尚》:“師曰:‘專甲不是郍邊人。’石頭曰:‘我早个知汝來處。’”

固「箇」051

2022-05-27 09:16·超百科s

定箇,◆安定。○宋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飛花舞絮弄春和,全没些兒定箇。”

箇箇(箇箇),◆1.每個。○[唐][李九齡]《上清辭》詩之五:“群仙箇箇來相問,人世風光似此無。”○[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史院有竊議史官者曰:史官筆削有定本,箇箇一樣。”○[清][孫枝蔚]《聽春禽作》詩:“枝頭箇箇多歡喜,只有詩人類杜鵑。”◆2.逐個;一個一個。○[唐][黃滔]《省試一一吹竽》詩:“[齊]竽今歷試,真偽不難知。欲使聲聲別,須令箇箇吹。”○[宋]徐鉉《春分日》詩:“燕飛猶箇箇,花落已紛紛。”

傍箇影兒,◆同“傍影”。○《金瓶梅词话》第八回:“你爹家中有甚事,如何一向不來傍箇影兒,看我一看。”又第七五回:“本等一個漢子,從東京來了,成日只把攔在你那前頭,通不來後邊傍箇影兒。”

此箇(此箇),◆見“此個”。

獨自箇(獨自箇),◆見“獨自個”。

箇般(个般),◆這般。○[宋][晏幾道]《玉樓春》詞:“春來還為箇般愁,瘦損宮腰羅帶賸。”○[宋][賀鑄]《減字浣溪紗》詞:“臨水登山,漂泊地,落花中酒寂寥天,箇般情味已三年。”○[宋][楊萬里]《暑雨後散策》詩:“芒屨泥深涼不淺,今年六月箇般天。”

箇輩(个辈),◆此輩。○[前蜀][貫休]《村行遇獵》詩:“傷嗟箇輩亦是人,一生將此關身己。”

箇邊(个边),◆那邊。○[唐][杜甫]《哭李尚書之芳》詩:“秋色凋春草,王孫若箇邊。”○[明][夏完淳]《武塘元日和篆鴻》:“[漢]國河山在,春風若箇邊。”

箇處(个处),◆這地方。○[宋][賀鑄]《鶴沖天》詞:“箇處頻回首,[錦坊]西去,期約[武陵溪]口。”

箇底(个底),◆為何,為什麼。○[唐][杜牧]《寄杜子》詩之二:“[武牢]關吏應相笑,箇底年年往復來?”一本作“箇裏”。

箇兒錢(个儿钱),◆[清]制,兌領南方八省漕米時,給付各倉經紀或倉役的錢。○《清會典事例‧戶部‧倉庾》:“[嘉慶]五年奏准,[通州]石壩,額設經紀一百名,接運八省漕糧,交米一石,例給箇兒錢二十二文。”○《清會典事例‧戶部‧倉庾》:“[嘉慶]二十四年諭,[大通橋]車戶承運漕糧,所領腳價,向應扣出津貼各倉箇兒錢,以為橋壩公用。”

箇能(个能),◆這樣;如許。○[宋][賀鑄]《浣溪沙‧負心期》詞:“不拚尊前泥樣醉,箇能癡。”

箇時(个时),◆這時。○[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箇時無數併妖妍,箇裏無窮總可憐。”○[宋][陸游]《感皇恩》詞:“箇時方旋了,功名債。”

箇事(个事),◆1.這事。○[宋][洪邁]《夷堅乙志‧林酒仙》:“[蘇]人有能傳其([狂僧])詩者曰:‘門前綠柳無啼鳥,庭下蒼苔有落花。聊與[東君]論箇事,十分春色屬誰家。’”[宋][范成大]《東林寺》詩:“山頭一任天燈現,箇事何曾落見聞。”◆2.猶一事。○[宋][楊萬里]《曉坐臥治齋》詩:“日上東窗無箇事,送將梅影索人看。”○[宋][朱淑真]《夏日游水閣》詩:“獨自憑欄無箇事,水風涼處讀文書。”○[宋][周密]《齊東野語‧文莊公滑稽》:“把酒莫沉吟,身閑無箇事,且登臨。”

箇是(个是),◆這是。○[唐][寒山]《詩》之一八八:“飽食腹膨脝,箇是癡頑物。”○[宋][楊萬里]《過虎頭磯》詩:“[真陽峽]裏君須記,箇是[瞿塘][灩澦堆]。”○[清][曹寅]《柳村畫荷花長幅戲題》詩之三:“箇是[吳]儂說[吳]好,[莫愁湖]畔[石頭城]。”

箇樣(个样),◆這樣。○[宋][蘇軾]《記夢》詩:“不信天形真箇樣,故應眼力自先窮。”○[宋][劉克莊]《送真舍人帥江西》詩之二:“海神亦歎公清德,少見孤舟箇樣輕。”

箇中人家(个中人家),◆妓院代稱。○[元][喬吉]《兩世因緣》第一摺:“老身[許氏],夫主姓[韓],是這[洛陽城]箇中人家。”

箇把(箇把),◆謂一兩個。○《水滸傳》第十四回:“[晁蓋]動問道:‘敝村曾拿得箇把小賊麼?’”○《西游補》第一回:“我前日打殺得箇把妖精,師父就要念咒。”

箇箇圓成,◆佛教语。谓众生的生命中,都具有内在佛性,这是成佛的根据,为众生所有,无一亏欠。○《碧岩录》六二:“乾坤之内,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口大意明,人人具足,箇箇圓成。”

箇裏(箇裏),◆此中;其中。○[唐][王維]《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游有懷靜者季》詩:“香車寶馬共喧闐,箇裏多情俠少年。”○[宋][黃庭堅]《卜算子》詞:“天上人間有底愁,向箇裏,都諳盡。”○[宋][辛棄疾]《朝中措》詞:“長怪春歸何處,誰知箇裏迷藏。”

箇人(箇人),◆1.彼人,那人。○[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淳信》:“[元方]([陸元方])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買者聞之,遽辭不置,子侄以為言。○[元方]曰:‘汝太奇,豈可為錢而誑箇人!’”[宋][廖行之]《點絳唇‧送人歸新城》詞:“別懷縈繫,為箇人留滯。”○[元][邵亨貞]《齊天樂‧甲戌清明雨中》詞:“綺陌東頭,箇人還似舊時否?”[清][納蘭性德]《錦堂春‧秋海棠》詞:“彷彿箇人睡起,暈紅不著鉛華。”◆2.一個人。相對集體而言。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政聞社宣言書》:“友也,敵也,皆非徇箇人之感情,而惟以主義相競勝。”

箇中(箇中),◆此中,這當中。○[唐][寒山]《詩》之二五五:“若得箇中意,縱橫處處通。”○[宋][陸游]《春殘》詩:“箇中有佳處,袖手看人忙。”○[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今夜裏彈他幾操,博箇相逢。若見花容,平生的學識,今夜箇中用。”○[清][曹寅]《題堂前竹》詩:“箇中吟嘯亦難事,眼外陰晴皆好秋。”

箇中人(箇中人),◆1.此中人,局中人。常指深悟其理或親歷其境者。○[宋][蘇軾]《送金山鄉僧歸蜀開堂》詩:“我非箇中人,何以默識子?”[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武技》:“尼乃曰:‘既是[憨師]弟子,同是箇中人,無妨一戲。’”[清][李漁]《比目魚‧利逼》:“爹爹與母親都曾做過生旦,也是兩位箇中人,豈有解不出的道理?”一本作“個中人”。2.暗指妓女。○[明][無名氏]《勘金環》楔子:“兄弟[李仲義],他媳婦兒是[王臘梅],他是箇箇中人,好生的不賢慧。”

好箇(好箇),◆亦作“好個”。表示贊嘆的語氣,猶言好一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敘不遇》:“[十三郎]儀表堂堂,好箇軍將,何須以科第為資!”[宋][洪邁]《夷堅辛志‧胡廿四父子》:“好個經紀,汝便殺一隻雞,討好酒來,更吃兩三盃。”○[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詞:“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箇秋!’”○《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修書速報鳳樓人,這回好個風流婿!”○唐姚合《游春》诗之二:“好箇林間鵲,今朝足喜聲。”

渾箇(浑个),◆如此,這樣。

今日箇(今日箇),◆亦作“今日個”。◆今天。○[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摺:“今日箇玉堂人物難親近。”○[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損春山,望穿秋水,道棄已拚棄了!”[鄒志安]《工作隊長張解放》:“今日個,在我屋裏吃飯。”

没箇,◆亦作“没个”、“没個”。没有。○宋赵师侠《霜天晓角·三衢道中》词:“唤起新愁無盡,全没箇、故園信。”○宋无名氏《烛影摇红》词:“滿園珠翠逞春嬌,没个他風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四無人烟,且是天色看看黑將下來,没個道理,嘆一聲道:‘我命休矣!’”

哪箇(哪箇),◆見“哪個”。

那箇(那个),◆I亦作“那個”。哪一個;誰。[五代][齊己]《月下作》詩:“滿空垂列宿,那箇是文星。”○[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三:“上遂問曰:‘卿是何人?’對曰:‘臣祕書丞、審刑詳議官[梁適]。’又問:‘卿是那個[梁]家?’對曰:‘先臣祖[顥]先臣父[固]俱中甲科,獨臣不肖,於[張唐卿]牓行閒及第。’”[宋]程垓《漁家傲‧彭門道中》詞:“流水急,不知那個傳消息?”○《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匡超人]﹞忙問:‘老爹,這帖是拜那個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六回:“聽得房外有腳步聲音,便問:‘那個?’外面答道:‘是我。’”◆II亦作“那個”。1.那一個。[唐][韋絢]《劉賓客嘉話錄》:“[揆]既至蕃,蕃長問:‘[唐]家有一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曰:‘非也,他那箇[李揆]爭肯到此。’”[元][楊立齋]《哨遍》套曲:“這箇才子文藝高,那箇佳人聰俊雅。”○《歧路燈》第九一回:“這個問,那個也問。”◆2.那事物;那東西。《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我說到此處……[繼之]便搶着說道:‘那個且不必說,我也不知道。’”◆3.口語。用在形容詞、動詞前,表誇張。[楊朔]《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天空漫起片大煙,那個黑呀,連日頭也遮住了。”如:他幹得那個歡哪,就甭提了。◆4.口語裡代替不便直說的內容(含有婉轉或詼諧的意味)。《兒女英雄傳》第三回:“[程師爺]道:‘正是,不要過於那個,暢一暢罷。’”[葉聖陶]《在民間》:“先生,我們苦呢。十四年的寡婦;上禮拜兒子發痧,險些兒那個。”◆补义条目■口语里表强调。○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趙雲!你近前來,可是喑的。不要你贏則那箇要輸。”又第四折:“喒須是二十年布衣間,布衣間可便舊那箇兄弟。”

那些箇(那些箇),◆見“那些個”。

能箇(能个),◆猶如此,這樣。○[唐][皮日休]《夏首病愈因招魯望》詩:“貧養山禽能箇瘦,病關芳草就中肥。”◆补义条目■亦作“能個”。能够。○《水浒传》第九二回:“二位長官莫怪!鈕將軍軍令嚴緊,少頃便來查看。我若留二位在此,都不能個乾浄。”○明吾丘瑞《运甓记·辞亲赴任》:“我想起來,今日這般寒苦,怎能個到那田地?”○清李玉《一捧雪·出塞》:“〔小旦〕老爺呵,痛永訣懸一綫,我待要代你捐身,圖你生還。〔生〕嬋娟,怎能箇廝混卻鬚眉顔面?”

你箇(你箇),◆亦作“你個”。◆1.猶言你這個。○[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都只被你箇可憎姐姐,引得眼花心亂,悄似風魔。”○[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摺:“險些兒慌殺你箇[周公][旦]!”[明][王九思]《錦上花‧壽康對山太史》套曲:“尋思了自嘆喜逢着太平年[嘉靖],華夷海嶺,盡把皇恩歌詠,看你個老龍頭受皇恩還須自省。”◆2.猶言你的。表示領屬關係。○[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俺也須是你箇哥哥,看人似無物。據恰纔的做作,心腸料必如土木。”

若箇(若箇),◆亦作“若個”。◆1.哪個。可指人,亦可指物。○[唐][東方虯]《春雪》詩:“不知園裏樹,若箇是真梅?”[宋][楊萬里]《和段季承左藏惠》之三:“阿誰不識珠將玉,若箇關渠風更騷?”[明][陳鐸]《山坡羊‧怨別》套曲:“燈兒照破人兒夢,夢遶[巫山]若個峰?”[劉國鈞]《餞春詞》:“若個多情解相憶,征鞍還帶落花飛。”◆2.何處。○[唐][賈島]《鹽池院觀鹿》詩:“[條峰]、[五老]勢相連,北鹿來從若箇邊。”○[宋][趙長卿]《菩薩蠻‧初冬》詞:“若個是鄉關?夕陽西去山。”○[清][趙翼]《中秋夕感作》詩:“一家依舊團圞月,憐汝孤魂若箇邊?”◆3.什麼。○[清][李漁]《奈何天‧逼嫁》:“若個事,嘩庭院?亂我清心,攪我幽眠。”

是箇,◆任何一个;所有。○唐杜荀鹤《重阳日有作》诗:“是箇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塜不榮來。”○唐张碧《林书记蔷薇》诗:“東風折盡諸花卉,是箇亭臺冷如水。”

通箇(通个),◆通盤,全盤地。○《水滸傳》第十七回:“老爺,今日事已做出來了,且通箇商量。”○[明][邵璨]《香囊記‧強婚》:“[張媒婆],不要恃強做事,必須通箇商量。”

無箇(無箇),◆1.猶沒有。箇,語助詞。○[唐][王維]《贈吳官》詩:“[長安]客舍熱如煮,無箇茗糜難御暑。”○[宋][辛棄疾]《新荷葉》詞:“南雲雁少,錦書無箇因依。”○[宋][周邦彥]《滿路花》詞:“知他那裏,爭信人心切。除共天公說,不成也還,似伊無箇分別。”◆2.亦作“無個”。沒有一個,無一人。○[唐][王泠然]《汴堤柳》詩:“河畔時時聞落葉,客中無個不沾裳。”○[清][李調元]《方言藻》卷上:“箇與‘個’同……[王泠然]詩:‘河畔時時聞折柳,客中無箇不沾裳。’無箇,猶云無一箇。”

些兒箇,◆亦作“些兒個”。少许;一点儿。○南唐李煜《一斛珠》词:“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箇。”○宋洪迈《夷坚丁志·张珍奴》:“珍方獨處,漫自書云:‘逢師許多時,不説些兒個,及至如今悶損我。’”

些箇(些箇),◆亦作“些個”。◆1.猶言多少,幾許,若干。○[宋][周邦彥]《意難忘‧美詠》詞:“些箇事,惱人腸,試說與何妨。”○《朱子語類》卷六五:“上面消了些箇時,下面便生了些箇。”○[元][薛昂夫]《殿前歡‧秋》套曲:“問當年[赤壁]樂如何,比[西湖]畫舫爭些箇。”○[老舍]《女店員》第五場:“您得幫助我們發明些個洗菜的、掐豆芽菜鬚子的機器。”◆2.一點兒。○[宋][辛棄疾]《小重山‧末利》詞:“略開些箇未多時,窗兒外,卻早被人知。”○《水滸傳》第二七回:“不敢輕慢他些箇。”○《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這兩天我老拙忙些個。”○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二出:“君想是少些個衣,自覺寒多形恁底。”

一步八箇謊(一步八个谎),◆形容謊話極多。○[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二摺:“喒這屯營劄寨寧心等,瞋目攢眉側耳聽,恰待高叫聲隨何你那一步八箇謊的可也喚不應。”

一箇半箇(一个半个),◆謂為數甚少。○[宋][陳亮]《水調歌頭》詞:“[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箇半箇恥臣戎。”○[明][袁宏道]《西湖雜記》:“吾輩粗根浮器,不曾見得一箇半箇智識,可輕易談佛法哉?”

早箇,◆见“早个”。

則箇(則箇),◆見“則個”。

遮箇(遮个),◆這個。○[宋][蘇軾]《十二時中偈》:“不唯遮箇不寒熱,那箇也不寒熱,出甚叫做遮箇那箇?”[宋][張鎡]《漁家傲‧漁翁》詞:“遮箇漁翁無慍喜,乾坤都在孤篷底。”○《景德傳燈錄‧布袋和尚》:“師曰:‘汝不是遮箇人。’曰:‘如何是遮箇人?’”

者箇(者个),◆這個。○[唐][從諗]《趙州禪師語錄》:“問:‘如何是菩提?’師云:‘者箇是闡提。’”

這箇(這箇),◆見“這個”。

真箇(真箇),◆亦作“真個”。◆真的,確實。○[唐][王維]《酬黎居士淅川作》詩:“儂家真箇去,公定隨儂否。”○[宋][楊萬里]《多稼亭前兩株梅盛開》詩:“君不見侯門女兒真箇癡,獺髓熬酥滴北枝。”○[明][高明]《二郎神‧秋懷》套曲:“夕陽影裏,見一簇寒蟬衰柳,水綠蘋香人自愁,況輕折鸞交鳳友。得成就,真箇勝似腰纏跨鶴[揚州]。”○[陳毅]《棗園曲》:“小米步槍對大敵,鬥爭真個艱苦。”○宋洪迈《夷坚三志辛·万道士》:“食料真個盡了。”○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周舍云〕好,妳妳,請坐。我不知道他來,我若知道他來,我就該死。〔正旦云〕你真個不曾使他來?”○明徐《杀狗记·院君回话》:“真個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一頭官司未了,又起一頭。”

之箇(之个),◆則個。助詞。略近於“着”、“者”。○[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奴哥!託付你方便之箇。”

只箇(只箇),◆亦作“只個”。◆語氣詞。用於句末。略表祈使,或表動作的進行。○《清平山堂話本‧董永遇仙傳》:“望先生指引只箇。”○[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一摺:“我同妳妳、小姐、小舍人,照管着行李先去,僱下一隻好船,專等老爺到時,一同開船只個。”补义条目■见“只个”。`24`2.`25`只管;只顾。○《金瓶梅词话》第八回:“師父,帋馬也燒過了,還只個打怎的?”又第八五回:“薛媽,你只個領在家,我改日到你家見他一面。”

子箇(子个),◆語氣助詞。表示叮囑、希望,或加強語氣。○[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亂軍門外,要幼女[鶯鶯]怎生結果?可憐自家,母子孤孀,投託解元子箇!”[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門外拙妻,參拜兄嫂子箇。”參見“則個”、“只箇”。

左箇(左个),◆左個。○[唐][楊炯]《酅國公墓志銘》:“金繩玉匣,日觀登封;左箇西偏,明堂布政。”

作箇,◆见“作个”。

古「個」092

2022-05-31 13:48·超百科s

自個兒(自个儿),◆方言。自己;自身。○《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要是你自個兒招些邪魔外祟來弄的受了累,那我可全不知道。”○[張天翼]《同鄉們‧夏夜夢》:“我自個兒也不知道幹麼要哭。”

逐個(逐个),◆一個一個地。○《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秦小元]道:‘哥不要吃單杯,吃個雙雙到老。’又送過一杯,[陳小四]又接來吃了。也篩過酒,逐個答還。”徐懷中《西線軼事》十:“一號笑呵呵地逐個兒望着六個女電話兵,使她們在那樣親切愛撫的目光下有些不好意思了。”

只個(\只个,◆見“只箇”。

整個(整个),◆全部。○[瞿秋白]《餓鄉紀程》二:“而他們--各個的分體,整個的總體,都不知道自己。”○[老舍]《二馬》第一段一:“他想着的那點事,像塊化透了的鰾膠,把他的心整個兒糊滿了。”

真個(\真个,◆見“真箇”。

則個(\则个,◆亦作“則箇”。◆語氣助詞,用法略表示委婉或商量、解釋的語氣。○《朱子語類》卷三八:“若眾人到末梢便撒了,聖人則始乎敬,終乎敬,故到末梢又整頓則箇。”○《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你與我叫住那排軍,我相問則個。”○《醒世恒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功》:“丈夫,你耐靜則個,我出去便歸。”○[清][洪昇]《長生殿‧聞樂》:“我索向月主娘娘覆旨則箇。”◆补证条目■亦作“則箇”。语气助词,表示委婉或商量、解释语气。也用以表示肯定或请求。有时仅为衬字,无意。○宋柳永《鶴冲天》词:“無語沈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箇。”○宋欧阳修《醉蓬莱》词:“却待更闌,庭花影下,重來則箇。”

一尋一個着(一寻一个着),◆方言。一尋即得。謂相見或覓得甚為容易。○《醒世姻緣傳》第七五回:“[狄周]認道:‘這不是[童奶奶]麼?好意思兒,一尋一個着!’”

一氣一個死(一气一个死),◆氣得幾乎要死。○[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三摺:“豈知[漢王]濯足見喒,明明是覷的喒輕如糞土,爭些兒一氣一個死。”

一個子兒(一个子儿),◆一個銅板。亦指極少的一點錢。○[老舍]《駱駝祥子》五:“他還是喝那一個子兒一包的碎末。”○[段荃法]《凌紅蝶》:“有一年,保長因為抽老海,手頭急,派保丁來刮錢,[德振]一個子兒也不給。”

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比喻境遇完全不同,差别十分悬殊。○《东欧女豪杰》第二回:“他們越弄越富,我們越弄越窮,如今已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一样了,我們也再忍不得了,只是叫我們癩蝦蟆怎麽吃得着這塊天鵝肉呀?”

一個心眼(一个心眼),◆1.指老實專心,沒有二意。○[老舍]《龍鬚溝》第三幕第二場:“他要不是一個心眼,說幹就真幹,為什麼單派他看自來水呢?”如:他一個心眼為集體,把全部力氣都撲在工作上。2.比喻固執不知變通。如:你這人真是一個心眼,不會變個法子辦嗎?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比喻差别极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一:“现在你可幸福了,从小就念书,没耽误过一天,又带上红领巾,不愁吃,不愁穿,和我小的辰光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一個是一個(一个是一个),◆俗語。謂個個着實。○《醒世姻緣傳》第五十回:“把那省下的銀子盡數拿出來做了謝禮,本生圖名,我們圖利。外來的分上多有不效不着:親切的座師,相厚的同年,當道的勢要,都有拿不准的,只是我們討的,一個是一個,再沒走滾。”

一個人相好(一个人相好),◆謂兩人相得之甚,猶如一人。○[元][無名氏]《賺蒯通》第四摺:“尚有辯士[蒯文通],在他麾下,此人與[韓信]是一個人相好的,若不取他來一併殺壞了,久後必然為患。”

一個勁(一个劲),◆表示連續不停或毫不鬆勁。○[張天翼]《兒女們》:“[黑二]一個勁不講理,怎麼也不肯交出[小銀兒]來。”○[曹禺]《雷雨》第一幕:“就說你哥哥,沒有我,能在[周]家的礦上當工人麼?叫你媽說,她成麼?--這樣,你哥哥同你媽還是一個勁兒地不贊成我。”○[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別人休息,她一個勁地學;別人吃飯,她也還是一個勁地學。”

一個好漢三個幫,◆谓一个人再有本事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二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屋柱三个桩。’哪个不要帮手?何况他又是后入社的。”

一個大字不識,◆指文盲,不识字。○徐贵祥《仰角》N章:“他一个大字不识,靠的是那年淮海战役一位首长住过咱家的房,他大爷找首长帮的忙,混了个合同工的差使。”

一個大(一个大),◆猶言一文錢。大,當十大錢的略語。如:他掙那麼些錢,自己卻連一個大也捨不得花。

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比喻两个人充当相反角色,互相配合,软硬兼施。白脸、红脸,传统戏曲中的不同脸谱,借指和善和凶狠的不同态度。○刘绍棠《地火》三一:“‘你少跟我老虎挂念珠儿!’盛千翠又骂起姐姐,‘你跟你的汉子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儿,狼狈为奸欺侮我这个弱女子,我没有你这个姐姐!’”

一個鼻孔出氣,◆同“一鼻孔出氣”。○《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晁住媳婦就是合珍哥一個鼻孔出氣,也没有這等心意相投。”○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一场:“不,那些人我都有点不敢相信。我想他们有好些是同严仲子一个鼻孔出气的。”○高玉宝《高玉宝》第十一章:“大嫂,天下乌鸦一般黑,财主汉奸都是一个鼻孔出气,你就是不碰上王清一,遇着哪个巡捕也都跟保长一样啊。”

一個半個,◆形容数量极少。○宋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一個(一个),◆1.表數量。單個。用於人和各種事物。如:一個人;一個書櫃;一個學校;一個理想;一個星期;一個地方。◆2.整個。如:他今天一個上午都沒歇過。如:今年一個冬天沒下過雪。◆3.用在動詞和補語之間,表示程度。如:吃了一個飽;看了一個夠;淋了一個透。◆4.跟名詞、動詞結合,用在謂語動詞前,表示快速或突然。○[張天翼]《兒女們》:“黑雲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個不留神就得塌下來。”○[沙汀]《丁跛公》:“昨天在一家買賣田地的酒席上,一個不提防,給兩三個熟人,灌醉來躺下了。”○[祖慰]《被礁石劃破的水流》:“我扭頭就走,真怕她一個箭步追上來。”

一遞一個(一递一个),◆謂兩人輪流。

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个脚印),◆比喻做事踏實。○[老舍]《正紅旗下》二:“只有正正堂堂,一步一個腳印的婦人才能負此重任。”○[尚久驂]等《糖為什麼這樣甜》三:“共產主義不是虛幻的許諾,而是人類必須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為之奮鬥的理想。”

一百個(一百个),◆原表數量,後多用以表示程度之甚,猶言絕對,十分,但語氣較重。○《金瓶梅詞話》第五一回:“不是我背他說,[潘五姐]一百個不及他為人。”○[束為]《老長工》:“他偏要在[老生薑]面前訓我,叫我認錯,我一百個不接受。”○[鄭萬隆]《年輕的朋友們》八:“[李暉]一百個看不上我,罵我是自己作踐自己。”

夜裏個(夜里个),◆方言。昨天。○《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我本是前兒合[張爺]告下假來要回[三河]去,因為買了點東西兒晚了,夜裏個才走。”

夜兒個(夜儿个),◆也說“夜兒”。方言。昨天。○[賀敬之]《慣匪周子山》第二場:“夜兒個[二老周]和[張海旺]到[黑龍寨]來。”○[張壽臣]《小神仙》:“夜兒後晌啊,也不知道是有賊呀,也不知道是溜了韁啦,到天亮要磨豆子啦,驢沒啦,找也沒找着。”

無個(\无个,◆見“無箇”。

生個子(生个子),◆謂性子暴烈不易馴服。○[王士美]《鐵旋風》第一部:“人們要給這樣的生個子野馬戴上籠頭,那得經過一場十分激烈的搏鬥。”

身個子(身个子),◆見“身個”。

身個(身个),◆身材,體格。○[峻青]《馬石山上》:“不僅是面貌、身個相似,性情也差不多。”○[秦兆陽]《相思樹》:“身個兒長的也這樣快。”亦作“身個子”。○[沈從文]《蕭蕭》:“你身個子也大。”

三個不開口,神仙難下手,◆谓不管怎样都保持沉默,始终不开口说话,连神仙也无可奈何,难以对付。指对坚持不说话的人,谁都拿他没办法。○《冷眼观》第二九回:“無如那人心裏是一定主意,任憑你説下天書來都不把錢,索性給他一個三個不開口,神仙難下手。”

若個(\若个,◆見“若箇”。

全個(全个),◆整個;全部。○[蕭紅]《手》:“我的皮鞋拍打着地板,發出一種空洞洞的嗡聲,因為是星期日的早晨,全個學校出現在特有的安寧裏。”○[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它們所記,雖只一言一動之微,卻包薀着全個的性格;最要緊的,包薀着與眾不同的趣味。”

前兒個(前儿个),◆見“前兒”。

七張嘴八個舌頭,◆形容能言善辩。○《玉支玑》第十一回:“任你就有七張嘴八個舌頭,也説他不過。何況老媳婦一個蠢人,見了他口也不敢開,話也説不出,怎還議得親?”

七十二個心眼,◆形容人很有心计,脑子灵活。○刘流《烈火金钢》第八回:“要硬,他硬得梆梆响;要软,他软得津津油儿。真是抓一把滑出漓,碰一下滴溜转,都说他有七十二个心眼儿,九十六个转轴儿。”

七個頭八個膽(七个头八个胆),◆形容膽大不怕死。○《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西門慶]笑道:‘誰人敢七個頭八個膽打我?’”○《金瓶梅詞話》第七二回:“他那裏有七個頭八個膽敢頂撞你?你高高手兒他過去了,低低手兒他過不去。”

七個八個(七个八个),◆1.計較,爭辯。○《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那兩個尊管而今也不見面,走到尊寓,只有那房主人[董老太]出來回。他一個堂客家,我怎好同他七個八個的?”◆2.勾搭;勾結。○《金瓶梅詞話》第二八回:“婦人道:‘你好小膽子兒,明知道和[來旺兒]媳婦子七個八個,你還調戲他,你也有些忌彈兒的。’”○《金瓶梅詞話》第三一回:“此是上房裏[玉筲]和書童兒小廝七個八個,偷了這壺酒和些柑子,送到書房中與他吃。”◆3.形容說話含混不清。○《快心編三集》第十回:“[駕仙]道:‘當日[洪源]賴婚,有何事蹟可憑?你何由知覺?’[希懋先]只被一問,卻不曾打點,嘴裏便七個八個,支吾了一回。”

寧個,◆宁可;宁肯。○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三折:“我寧個寺中拜禮如來塔,我只待悟三教真如大藏法。”

你個(\你个,◆見“你箇”。

能個,◆见“能箇”。

那個(\那个,◆I見“那箇”。◆II見“那箇”。

明個(明个),◆方言。明天,今天的下一天;不遠的未來。端木蕻良《鄉愁》三:“有的,有的,明個我給你多帶點來。”

明兒個(明儿个),◆方言。明天,今天的下一天。○[老舍]《駱駝祥子》九:“‘明兒個見了!’他忽然轉身往回走。”

滅不個(灭不个),◆見“滅不過”。

没個,◆见“没箇”。

麥個(麦个),◆麥子割下後捆成的捆子。○[姚雪垠]《長夜》二五:“瞧瞧,丟麥個子也沒有這麼容易!”[孫犁]《白洋淀紀事‧麥收》:“‘我想吃白餅。’[二梅]撒嬌說。爺爺指着院裏的麥個說:‘後半天就叫你奶奶去打,先在碾子上推一點,吃一頓。’”

兩個(两个),◆兩個錢的省稱。指一些錢財。○[康濯]《太陽初升的時候‧買牛記》:“最近大秋剛罷,組長估摸着今年雖說雨水缺,他組裏大家的收成也都夠七成,加上副業甚麼的,他們四家還都積攢了兩個,多少有點底墊了;於是他拿了個主意:想讓大夥碰股買頭牛。”

朗個(朗个),◆亦作“朗格”。◆方言。猶怎麼。○[巴金]《兄與弟》:“你不偷我的毯子,老子朗個會怪你。”原注:“朗個,怎麼。”○[聶紺弩]《天亮了》:“但本來是罵夜間的,在夜間,朗格不凄涼呢?”[聶紺弩]《天亮了》:“朗個怪我呢?是你自己敬酒不吃吃罰酒!”

來得個(来得个),◆見“來得”。

今日個(\今日个,◆見“今日箇”。

今個(今个),◆今天。○[老舍]《茶館》第二幕:“今個兒城外頭亂亂哄哄,買不到菜。”端木蕻良《鄉愁》三:“今個我得作個鏢槍。”○[高玉寶]《高玉寶》第七章:“今個下雨墻上墻下特別滑。”○[孫犁]《白洋淀紀事‧丈夫》:“今個八月十五嗎?娘!”

今兒個(今儿个),◆今日,今天。○《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可巧今兒個早起,他們娘兒們來了,我們大師傅就要把他們留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今兒個要辨甚麼書呢?”[曹禺]《雷雨》第一幕:“一早晨烏雲就遮滿了天,也許今兒個會下一場大雨。”○[郭小川]《平爐王出鋼記》詩:“五個多月的辛苦把我喂高,今兒個用我的日子來到了。”

换個兒,◆相互调换位置。○《太阳日报》2008.7.1:“幸福家庭秘笈:遇事多替别人想,居家过日子,遇事得换个儿。”

黑個(黑个),◆方言。夜晚。○[鮑昌]《庚子風雲》第十章:“要不是您來搭救我,今兒黑個我就廢在東大堤上了。”

好個(\好个,◆見“好箇”。

行個方便(行个方便),◆見“行方便”。

個子(个子),◆1.指人的身材。○[老舍]《駱駝祥子》四:“﹝[劉四爺]﹞個子幾乎與[祥子]一邊兒高,頭剃得很亮,沒留鬍子。”○[趙樹理]《楊老太爺》:“又隔了一年,剛收完秋,[鐵蛋]回來了--個子長得比他爹還高。”○[柳青]《銅墻鐵壁》第十四章:“有你們一個行政主任在村裏,很高很高的個子。”○[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海倫‧斯諾如是說》:“三十年代她原是個細長個子,如今胖了”◆2.指動物身體的大小。○[老舍]《狗之晨》:“[四眼]也個子不小哇,至少[四眼]的尾巴捲得有個樣兒。”

個中人(\个中人,◆1.此中人。指在某方面體驗頗深,熟知內情的人。○[明][汪錂]《春蕪記‧定計》:“或者他曉得我也是個中人,要尋我去幫閒,也未可知。”○《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兄弟你也是個中人,怎學別人說淡話。”○[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二:“詩改一字,界判人天,非個中人不解。”◆2.隱語。指娼妓。○[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一摺:“二嫂[蕭娥],他原是個中人,我替他禮案上除了名字,棄賤從良,就嫁我做個次妻。”

個中(\个中,◆1.此中,其中。○[宋][陸游]《對酒》詩:“個中妙趣誰堪語,最是初醺未醉時。”○[元][楊景賢]《劉行首》第四摺:“淡飯黃虀,纔得個中味。”○[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六四:“[東陽]的心裏善於藏話,他不願告訴個中的真意。”◆2.隱語。指妓家。○[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余此時初無痴想,且念一杯之敘非寒士所能酬,而既入個中,私心忐忑,強為酬答。”參見“個中人”。

個性化,◆使其具有个性的特点。

個性(个性),◆1.事物的特性,即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性質。◆2.指個人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包括性格、興趣、愛好等。是在人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社會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接受教育等形成和發展的一個人的比較穩定的特性。○[老舍]《四世同堂》第一部十八:“當他的眼珠定住的時候,他好像是很深沉,個性很強似的。”○[丁玲]《韋護》第一章:“在她們之中,她兩人更投洽。雖說是兩種個性支配了兩人。”

個位(个位),◆十進記數法的基礎的一位。

個頭(个头),◆1.指人的身材。○[劉白羽]《一個溫暖的雪夜》:“奇特在他年輕,個頭挺矮,天那樣嚴寒,他卻不戴皮帽。”○[峻青]《呂有庫》:“這個青年英雄的名字叫[呂有庫],今年二十一歲,個頭不高胖敦敦地。”◆2.指動物身體的大小。○[趙樹理]《張來興》:“魚是整條煎的,都是三四斤重的中等個頭。”◆3.指物體的大小。如:[趙縣]產的雪花梨,個頭特別大。

個體(个体),◆相對於集體、群體、整體而言,指單個的人,生物或其他不可再分的實體。

個事,◆这事;此件事。○宋杨万里《和李天麟》诗之二:“肯來談個事,分坐白鷗沙。”○《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夢中富貴夢中貧,夢裏歡娱夢裏嗔;鬧熱一場無個事,誰人不是夢中人?”

個人(\个人,◆1.彼人,那人。多指所愛的人。○[宋][陳亮]《念奴嬌‧至金陵》詞:“因念舊日山城,個人如畫,已作[中州]想。”○[清][曹垂璨]《憶秦娥‧蟋蟀》詞:“個人今夜,愁腸千結。”◆2.一己。別於“集體”而言。○[聞一多]《靜夜》詩:“最好讓這口裏塞滿泥沙,如果它只會唱着個人的休戚!”[巴金]《探索集‧再談探索》:“人不是單靠吃米活着,人活着也不是為了個人的享受。”◆3.本人。自稱之詞。○[魯迅]《書信集‧致孟十還》:“個人的意見,以為不如給它一個粗枝大葉的輪廓。”○[巴金]《中島健藏先生》:“我陪同他們活動了幾天,還舉行過座談會,也講了一些我個人的事情,可是那些堆積在我心裏的話卻始終沒有講出來。”◆4.本人。指當事人自己。○[丁玲]《夢珂》:“同時又有六七個人也一齊發表他們個人的意見。”

個錢(个钱),◆方言。比喻極小;極少。猶言一點。○[艾蕪]《鄉愁》六:“只消走來跟我講講,個錢事都沒有!”[艾蕪]《鄉愁》六:“她當真默倒個錢出息都沒有了!”

個裏(\个里,◆亦作“個裡”。◆此中;其中。○[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諦觀熟視,方知個裏情形。”○[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胡慎容]﹞《窺采齊曉粧》云:‘徘徊明鏡漫凝神,個裡伊誰解效顰?’”

個個(\个个,◆一個一個,每一個。○《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個個盡如花亂發,人人皆似月娥飛。”○《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家人們聽見老爺得了外任,個個喜出望外。”

個兒(个儿),◆1.指人的身材。○[田漢]《江村小景》:“個兒比你二哥怕要大很多。”○[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道靜]噗哧一聲笑了:‘好幾十歲了,還長個兒!’”◆2.指物體的大小。如:這堆蘋果個兒不小。◆3.方言。可以較量一下的對手。如:別看他年紀小,論幹力氣活,你不一准是他的個兒!4.一個一個的人或物。如:挨着個兒輪,誰都得去值班。如:沒有秤,這雞蛋就論個兒賣吧。

個別(个别),◆1.單人;單獨。○[老舍]《駱駝祥子》十:“個別的解決,[祥子]沒那麼聰明。全盤的清算,他沒那個魄力。”○[茹志鵑]《新當選的團支書》:“[小何]猶豫了一會,便決定不先進行個別談。”◆2.極少數的;少有的。○[趙樹理]《三里灣》五:“要是哪個組只有個別戶報名,我們也不拒絕。”○[魏巍]《東方》第三部第十一章:“我要求個別領導人不要急於下結論,不要夾雜任何個人的情緒。”○[劉心武]《班主任》六:“[宋寶琦]身上所反映出來的這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不是極個別的!”

個把(\个把,◆1.約略之詞。一兩個。○《水滸傳》第十四回:“[晁蓋]動問道:‘敝村曾拿得個把小賊麼?’”○《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六老]呆呆的等了個把時辰。”○《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從此簡在帝心,陳臬開藩,都是意中之事,放個把實缺,小焉者也,算不得什麼。”◆2.指一個,猶個。○[張天翼]《萬仞約》:“據說要是在前[清]--寫得了這麼一手字的就能夠當個把秀才哩。”

個案,◆情况特殊的单个案件或事件。

高個(高个),◆身材高大。亦指身材高大的人。

獨自個(\独自个,◆亦作“獨自箇”。◆只自己一個人。○[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四摺:“怎生在曠野荒郊,月黑時光,風高天道,獨自個背着衣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也是[姚滴珠]合當悔氣,撞着他獨自個溪中乘了竹筏來到渡口。”○[楊朔]《百花山》一:“在班裏他跟誰都不合群,常常獨自個閃在一邊,斜着眼偷偷望人,好像在窺探什麼。”

頂個(顶个),◆方言。謂能抵一個全勞力。○[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九:“我今年五十一,過年五十二,幹活趕車還是個頂個”自注:“即能頂一個人勞動。”

大個子(大个子),◆1.高大的身軀。○[柳青]《銅墻鐵壁》第十六章:“那個惡魔似的[胡]匪排長晃蕩着大個子下來了。”◆2.指身軀高大的人。如:這個大個子是籃球運動員。

此個(\此个,◆亦作“此箇”。◆這個。○[宋][柳永]《甘草子》詞:“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箇,單棲情緒。”○[元][耶律楚材]《從聖安澄老借書》詩:“湛然寱語寄西堂,此個因緣果異常。”○《武王伐紂平話》卷中:“我有心興[周]破[紂]安天下,吾待離了此個明君,恐無似[西伯侯]有仁德。”◆亦作“此箇”。补义条目■此时;此际。○宋柳永《甘草子》词:“池上憑欄愁無侣。奈此箇、單棲情緒。”○宋辛弃疾《祝英台近》词:“老眼羞將,水底看山影。試教水動山摇,吾生堪笑,似此箇、青山無定。”

不是個兒(不是个儿),◆方言。不是對手。如:我早就說過,這次比賽咱們准贏,他們不是個兒。

別個(别个),◆1.其他事情;其他方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摺:“休說別個,則俺這一套衣服也衝動他。”◆2.別人。○[清][李漁]《奈何天‧崖略》:“莫說別個,就是[闕忠]輩阿,一般也貌昂藏,識字知書。怎奈這命低微,執鐙隨鞭。”○[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裏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半個前程(半个前程),◆[清]初世襲的最低官職。○[清]蔣良騏《東華錄‧順治四年》:“十二月,改世職昂邦章京為精奇尼哈番……午錄章京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半個前程為拖沙喇哈番。”拖沙喇哈番,[漢]文稱云騎尉。

八個字(八个字),◆指生辰八字。○[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摺:“似這等無仁義愚濁的卻有財,偏着俺有德行聰明的嚼虀菜,這八個字窮通怎的排。”

何「何」115

2022-02-19 08:51·超百科s

作何物,◆犹干什么。○《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望見收軍,大怒,使人唤元禮,欲按軍令。元禮曰:‘戰正忙,唤作何物?’”

知何道,◆见“知復何言”。

知復何言,◆俗语。谓还有什么话说。○勾道兴本《搜神记》:“王曲取讒佞之言,枉殺臣。今死矣,無罪,知復何言!”○《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丈夫契闊,何大迍邅。忠心盡節,事君九年;夙夜匪懈,晨昏無愆。今遭落薄,知復何言!”■亦作“知何道”。○《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上天使爾知何道,陛下應知陵赤心。”○又《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悔時悔亦知何道,覆水難收大俗云。何時出離波咤苦,豈敢承望重作人。”

云何,◆1.為何,為什麼。○《詩‧唐風‧揚之水》:“既見君子,云何不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宋][范成大]《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詭譎跡?”◆2.如何;怎麼辦;怎麼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後漢書‧班勇傳》:“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吏屯[樓蘭],利害云何?”[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心通豈復問云何,印可聊須答如是。”○[魯迅]《朝花夕拾‧後記》:“上面並無題字,不知宣傳者於意云何。”

緣何(缘何),◆因何;為何。○[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王粧梳,忽見[玉],驚愕悲喜,問曰:‘爾緣何生?’”[宋][梅堯臣]《郭之美忽過雲往河北謁歐陽永叔沈子山》詩:“問我此蟠桃,緣何結子遲。”○《警世通言‧喬彥杰一妾破家》:“你船中是甚麼客人?緣何有宅眷在內?”[歐陽予倩]《搶傘》:“你是何人到此地,緣何將奴乳名提?”

原何,◆緣何;為什麼。○《水滸傳》第七回:“[智深]道:‘教頭今日原何到此?’”[廢名]《四火》:“當初塑神像的不知原何這樣胡鬧令人不起好感。”○[廢名]《四火》:“[四火]原何不去把他抓住?”

有何面目,◆反詰語。表示無顏,沒有臉面。○《戰國策‧秦策五》:“王召[姚賈]而問曰:‘吾聞子以寡人財交於諸侯,有諸?’對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復見寡人?’”○《後漢書‧獨行傳‧趙苞》:“食祿而避亂,非忠也;殺母以全義,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於天下?”○《水滸傳》第一一九回:“今日[宋江]雖存,有何面目再見[山東]父老、故鄉親戚?”

有何,◆有什麼。○[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幾日試來那幾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傳示、有何書信?”○《水滸傳》第五三回:“風過處,一尊黃巾力士出現,躬身稟復:‘我師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難哉。

陰何(阴何),◆[南朝][梁]詩人[何遜]和[陳]詩人[陰鏗]的並稱。○[唐][杜甫]《解悶》詩之七:“熟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唐][殷堯藩]《酬雍秀才》詩之二:“興來聊賦詠,清婉逼[陰][何]。”○[宋][辛棄疾]《西江月‧和趙晉臣敷數文賦秋水瀑泉》詞:“詩在[陰][何]側畔,字居[羅][趙]前頭。”

一何,◆為何;多麼。○《戰國策‧燕策一》:“[齊王]按戈而卻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三國志‧魏志‧劉放傳》:“[太祖]大悅,謂[放]曰:‘昔[班彪]依[竇融]而有[河西]之功,今一何相似也!’”[唐][杜甫]《石壕吏》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醒世恒言‧隋煬帝逸游召譴》:“仁主愛人,一何至此!”[清][顧炎武]《謁夷齊廟》詩:“可為百世師,風操一何勁!”

夜何其,◆猶言夜何時。其,助詞。語本《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漢][蘇武]《詩》之三:“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唐][皇甫曾]《建元寺晝公與崔秀才見過聯句與鄭奉禮說同作》詩:“筌忘心已默,磬發夜何其。”○[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五:“八月十五夜何其,[鵝湖]漾舟人未歸。”

無如之何(无如之何),◆猶言沒有什麼辦法來對付。○《禮記‧大學》:“菑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太平廣記》卷三三八引[唐][戴孚]《廣异記‧商順》:“[順]日暮與奴俱往。奴盜飲極醉,與[順]相失。不覺其城門已閉,無如之何,乃獨前行。”○[宋]徐鉉《稽神錄‧彭顒》:“百戲並作,朱紫炫目,[顒]視之移時,欣笑或憤懣;然無如之何,他人不見也。”○[明][李贄]《養生論》:“以此聰明出塵好漢,雖[向][阮]亦無如之何。”○[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後得[康君]函告,始知書賈又在玩此伎倆,但亦無如之何!”

無論如何(无论如何),◆不管怎樣。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產生同一的結果。○[魯迅]《書信集‧致宋崇義》:“要之,[中國]一切舊物,無論如何,定必崩潰。”○[茅盾]《色盲》三:“本來約[筠秋]來的,可是她知道有你在,便推托身子不好,無論如何不肯來了。”○[巴金]《中國人》:“他大概已經明白了這樣一個真理:‘人無論如何摔不掉自己的祖國。’”

無可如何(无可如何),◆沒有什麼辦法。○[明][李贄]《復鄧鼎石書》:“雖知情不容已,然亦無可如何。”○[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二:“乃大悔,然無可如何矣。”○[巴金]《春》七:“這只是無可如何的絕望的哀訴。”

無何有之鄉(无何有之乡),◆1.指空無所有的地方。○《莊子‧逍遙游》:“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成玄英]疏:“無何有,猶無有也。莫,無也。謂寬曠無人之處,不問何物,悉皆無有,故曰無何有之鄉也。”◆2.多用以指空洞而虛幻的境界或夢境。○[宋][蘇軾]《<樂全先生文集>敘》:“公今年八十一,杜門卻掃,終日危坐,將與造物者游於無何有之鄉。”○[明][何景明]《贈蕭文彧號古峰序》:“凌太虛,入廣漠,而求之無何有之鄉,奚俟吾言?”[郁達夫]《文學上的階級鬥爭》:“古今來這些藝術家所以要建設這無何有之鄉,追尋那夢裏的青花的原因,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無何有鄉(无何有乡),◆無何有之鄉。○[郭沫若]《文藝論集‧讀梁任公<墨子新社會之組織法>》:“我們小小一點沉悶會被它蕩到無何有鄉去了。”參見“無何有之鄉-無何有之鄉”。

無何有(无何有),◆“無何有之鄉”之省稱。○[唐][盧僎]《奉和李令扈從溫泉宮賜游驪山韋侍郎別業》:“鄉入無何有,時還上古初。”○[宋][蘇軾]《和擬古》之一:“問我何處來,我來無何有。”

無何鄉(无何乡),◆“無何有之鄉”之省稱。○[唐][岑參]《林臥》詩:“惟愛隱几時,獨遊無何鄉。”○[唐][竇參]《登潛山觀》詩:“既入無何鄉,轉嫌人事難。”○[宋][蘇舜欽]《依韻和勝之暑飲》:“逕趨無何鄉,回覺萬事錯。”

無何(无何),◆1.沒有什麼。多指沒有什麼事。○《荀子‧天論》:“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漢]中尉至,王視其顏色和……王自度無何,不發。”○[裴駰]集解引[如淳]曰:“無何罪。”○[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一:“[東坡]笑曰:‘吾嘗贈[雷勝]將軍詩,曰:太守無何唯日飲,將軍競病自詩鳴。’”[陳三立]《次韻答金大潤培》:“日飲無何醉鄉在,探丸起死眼中誰?”◆2.不多時;不久。○《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唐][吳筠]《建業懷古》詩:“銜璧入[洛陽],委躬為[晉]臣。無何覆社稷,為爾含悲辛。”○[清][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山東篇》:“無何,﹝[倭]﹞以四巨艦猛進,至口外十餘里。”◆3.“無何有之鄉”之省稱。○[唐][白居易]《讀莊子》詩:“為尋《莊子》知歸處,認得無何是本鄉。”○[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廣陵][陽羨]何足較,只有無何真我里。”○[元][耶律楚材]《醉義歌》:“遙望無何風色好,飄飄漸遠塵寰中。”◆补义条目■无奈;没奈何。○唐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無何困窮耕,且欲馳永路。”○《太平广记》卷二八六引唐于逖《闻奇录·画工》:“真真乃泣曰:‘妾南嶽地仙也。無何爲人畫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奪君願,君今疑妾,妾不可住。’”○宋洪迈《夷坚志三补·负御容赴水死》:“及至城陷,禀引疲乏之兵欲出西門,無何西門插板索斷,不能出。”

為何(为何),◆I是什麼。○《漢書‧儒林傳‧轅固》:“[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唐][張讀]《宣室志》卷三:“今明公既已誅之,宜矣。竊有所未曉,敢問[李某]之罪為何者,願得明公教之。”◆II為什麼。○《史記‧晉世家》:“[楚][得臣]怒,擊[晉]師,[晉]師退。軍吏曰:‘為何退?’”[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冤家為何近日精神直恁的消磨。”○[清][李漁]《奈何天‧助邊》:“你做朝廷之官,就該幹朝廷之事,為何把皇家功令視若弁髦。”◆2.叫什麼。《史記‧孟嘗君列傳》:“久之,[文]承閒問其父[嬰]曰:‘子之子為何?’曰:‘為孫。’”

王何,◆1.[晉][王愷]與[何曾]的並稱。二人皆以奢侈名世。○《晉書‧五行志中》:“[武帝]初,[何曾]薄太官御膳,自取私食,子[劭]又過之,[王愷]又過[劭]……[石崇]之侈,遂兼[王][何],而儷人主矣。”◆2.[三國][魏][王弼]與[何晏]的並稱。○《晉書‧范寧傳》:“[王][何]蔑棄典文,不遵禮度,游辭浮說,波蕩後生。”○[唐][楊炯]《<王勃集>序》:“蹈前賢之未識,探先聖之不言。經籍為心,得[王][何]於逸契;風雲入思,叶[張][左]於神交。”

亡何,◆1.不久。○《漢書‧翟方進傳》:“[子夏]既過[方進],揣知其指,不敢發言。居亡何,[方進]奏[咸]與[逢信]‘邪枉貪汙,營私多欲’。”○[顏師古]注:“無何猶言無幾,謂少時。”○《元史‧太祖紀》:“居亡何,[汪罕]自以其勢足以有為,不告於帝,獨率兵復攻[蔑里乞部]。”○《明史‧張士誠傳》:“亡何,[徐達]兵徇[宜興],攻[常熟]。”○[葉聖陶]《窮愁》:“母唯唯應,其音模糊,亡何而[邯鄲]重步矣。”◆2.謂不問他事。○《漢書‧爰盎傳》:“南方卑溼,[絲]能日飲,亡何,說王毋反而已。”○[顏師古]注:“無何,言更無餘事。”○[宋][辛棄疾]《玉蝴蝶‧叔高書來戒酒》詞:“算從來人生行樂,休更說日飲亡何。”○[清][曹寅]《方園梅殘樓前小酌》詩:“西齋飲亡何,景會猝難遇。”◆3.無故。○《漢書‧金日磾傳》:“明旦,上未起,[何羅]亡何從外入。”○[顏師古]注:“無何,猶言無故也。”◆4.猶言無可奈何。○[宋][辛棄疾]《減字木蘭花‧宿僧房有作》詞:“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我到亡何,卻聽儂家《陌上歌》。”

徒何,◆複姓。○[北周]有[徒何弼]。見《舊唐書‧李泌傳》。○《周書‧李弼傳》作“徒河”。

談何容易(谈何容易),◆本謂在君王面前談說論議、指陳得失不可輕易從事。何容,豈可,怎能容許。○《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先生曰: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張銑]注:“再言之者,所以言談之辭,何得輕易而為之。”○[漢][桓寬]《鹽鐵論‧箴石》:“[賈生]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故曰:‘談何容易。’談且不易,而況行之乎?”[馬非百]簡注:“談,說話。何容,怎能容許。易,輕易。”後以“容易”連讀,意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並不那麼容易。○《文明小史》第十回:“[周師韓]聽了,鼻子裏撲嗤一笑道:‘說的,談何容易!’”[孫犁]《澹定集‧讀冉淮舟近作散文》:“我們常說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談何容易!”

三何,◆[南朝][梁][何遜]、[何思澄]、[何子朗]的合稱。○《梁書‧文學傳下‧何思澄》:“初,[思澄]與宗人[遜]、及[子朗]俱擅文名,時人語曰:‘[東海]三[何]、[子朗]最多。’[思澄]聞之,曰:‘此言誤耳。如其不然,故當歸[遜]。’”[唐][李嘉祐]《送舍弟》詩:“諸[謝]偏推[永嘉]守,三[何]獨許水曹郎。”按:[何遜]曾遷[建安王]水曹參軍。

如之何,◆1.怎麼;為什麼。○《詩‧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孟子‧梁惠王上》:“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禮記‧檀弓上》:“[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2.怎麼樣;怎麼辦。○《詩‧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唐][柳宗元]《師友箴》:“不師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摺:“如若此子至,其事將如之何?”

如何向,◆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宋柳永《鹤冲天》词:“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争不恣狂蕩。”○宋赵长卿《点绛唇》词:“好事因循,寂寞閒惆悵。如何向,又來心上,空向高亭望。”

如何,◆1.怎樣。○《書‧堯典》:“帝曰:‘俞,予聞,如何?’”[宋][蘇軾]《贈包安靜先生》詩之二:“[建]茶三十斤,不審味如何。”○[明][唐順之]《游塘侯巡公》詩:“[禰生]狂態復如何?一刺懷中半滅磨。”○[劉大白]《割麥插禾》詩:“插禾雖多,割禾如何?”◆2.奈何。怎麼辦。○《詩‧秦風‧晨風》:“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漢書‧霍光傳》:“[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唐][白居易]《上陽白髮人》詩:“[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3.奈何。對付,處置。○《易‧小過》:“‘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高亨]注:“不可如何,無可奈何。”○[郭沫若]《如何研究詩歌與文藝》:“母親要這樣教我們,當然不是我們主觀上所能如何的事。”◆4.奈何。亦指對付、處置的辦法。○《漢書‧曹參傳》:“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患之,無如何,乃請[參]遊後園。”○[清][魏源]《聖武記》卷六:“[阮惠]自為[泰德王],[鄭棟]自為[鄭靖王],兩並抗,[黎王]無如何也。”◆5.怎麼;為什麼。○《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唐][韓愈]《宿龍宮灘》詩:“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宋][歐陽修]《荷葉》詩:“如何江上思,偏動[越]人悲?”◆6.表反詰。猶言那又是什麼。○《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今君聞[晉]之亂而後作焉。寧將事之,非鼠如何?”○《公羊傳‧宣公六年》:“爾為仁為義,人弒爾君,而復國不討賊,此非弒君如何?”◆7.傳說中的樹名。○《神异經‧南方經》:“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三百歲作華,九百歲作實……金刀剖之則酸,籚刀剖之則辛。”○《太平御覽》卷九六一引[晉][顧愷之]《啟蒙記》:“如何隨刀而改味。”

任何,◆隨便什麼,無論什麼。○[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十節:“[魏][晉]注經家的成就超過經師,[鄭玄]一人的成就超過任何注經家。”○[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他的妒心使他不能和任何人合作。”○[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她的愛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兒。”

末如之何,◆猶言無法對付,莫可奈何。○《論語‧子罕》:“子曰:‘……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而已矣。’”[晉][葛洪]《抱樸子‧塞難》:“若待俗人之息妄言,則俟[河]之清,末為久也。吾所以不能默者,冀夫可上可下者可引致耳。其不移者,古人已末如之何矣。”○[宋][周密]《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九月十日,聞[王旻]帶所納叛軍來[襄],人疑其反復不常,而末如之何。”

解何,◆如何解釋。○[西漢]公牘中長官責問屬吏的習慣語。○《漢書‧匡衡傳》:“案故圖,[樂安鄉]南以[平陵佰]為界,不從故而以[閩佰]為界,解何”[顏師古]注:“解何者,以分解此時意,猶今言分疏也。”

何足,◆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百里傒]﹞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晉][干寶]《搜神記》卷一六:“[穎]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明][李贄]《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着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中國]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何自,◆何以,因何。○《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何在?’”○《漢書‧張良傳》:“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公以文章名於世而以忠信自結人主,朝廷知之可也,四方之人,何自知之?”

何至,◆何至於;豈有。○《史記‧汲鄭列傳》:“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漢],[漢]徐以縣次傳之,何至令天下騷動,罷獘中國而以事夷狄之人乎!”○《宋書‧江夏王義恭傳》:“性之所滯,其欲必行,意所不在,從物回改,此最弊事。宜應慨然立志,念自裁抑。何至丈夫方欲贊世成名而無斷者哉!”[金][王若虛]《論語辨惑四》:“[子貢]雖惡稱人之惡者,亦何至湔洗[桀][紂]以為忠厚哉?”

何止,◆1.哪裡止。以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止。○[宋][柳永]《柳腰輕》詞:“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腸斷。”○《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那日觀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楊朔]《百花山》:“回想起來,拿鞋底,甚而拿生命,為我們磨平道路的人,何止千千萬萬?”◆2.呵止。何,通“呵”。○《新唐書‧劉瑑傳》:“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內以安。”

何者,◆1.為什麼。用於設問。○《公羊傳‧桓公二年》:“然則為取可以為其有乎?曰:否。何者?若[楚王]之妻媦,無時焉可也。”○[何休]注:“何者,將設事類之辭。”○《史記‧儒林列傳》:“[黃生]曰:‘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新唐書‧突厥傳上》:“[班固]謂‘其來慕義,則接之以禮讓。’何者?禮讓以交君子,非所以接禽獸夷狄也。”◆2.哪一個。用於疑問。○《後漢書‧鮮卑傳》:“夫萬民之飢與遠蠻之不討,何者為大?”[唐][顧況]《送行歌》:“送行人,歌一曲,何者為泥何者玉?”[宋][曹豳]《西河》詞:“戰和何者是良籌?扶危但看天意。”◆3.哪一個。用於陳述。○[明][劉基]《郁離子‧公孫無人》:“人之於事也,能辨識其何者為主,何者為客,而不失其權度,則亦庶幾乎寡悔矣夫。”

何在,◆1.在何處,在哪裡。○[唐][杜甫]《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西游補》第二回:“行者又叫功曹:‘兄弟們何在?’”◆2.哪在,哪裡在於。○[明][宋濂]《釋氏護教編後記》:“苟涉思惟,即非真諦,又何在分教與禪之異哉!”參見“何在乎”。

何樂不為(何樂不爲何乐不为),◆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很可以做或很願意做。○《再生緣》第七九回:“講到[江三嫂]原本算小,今見郡主出銀,買他體面,何樂不為?”○《十月》1981年第6期:“只要把我們在[T城]大地震的損失拿出萬分之一來搞科研,就綽綽有餘,就能大大減免今後的損失,這又何樂而不為呢?!”◆补证条目■用反问语气表示很可以做或很愿意做。○《镜花缘》第三六回:“此地河道,爲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聞貴人修治河道,雖士商人等亦必樂于從事;况又發給工錢飯食,那些小民何樂不爲?”

何緣(何缘),◆怎麼;為什麼。○《晉書‧桓沖傳》:“[沖]性儉素,而謙虛愛士。嘗浴後,其妻送以新衣,[沖]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復送之,而謂曰:‘衣不經新,何緣得故!’[沖]笑而服之。”○[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不然,則[山]東之盜,[二世]何緣不覺?[南詔]之敗,[明皇]何緣不知?”[章炳麟]《文學總略》:“必以儷辭為文,何緣《十翼》不能一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

何有鄉(何有乡),◆即無何有之鄉。原指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後謂靜寂無為,逍遙自得之地。○[宋][范仲淹]《上漢謠》:“天人兩相忘,逍遙何有鄉。”○[宋][蘇轍]《病退》詩:“病根欲去真元在,昨夜夢遊何有鄉。”

何有,◆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鄭玄]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晉][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崑山]何有?有瑤有玟。”◆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何晏]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漢][袁康]《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晉][陶潛]《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楊伯峻]注:“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清][侯方域]《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祁氏]私有討,國何有焉?”[杜預]注:“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瑤]何有焉?”[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吉]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游]?”[楊伯峻]注:“言不必顧慮[游氏]諸人。”○[明][李贄]《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魯迅]《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凈;倘竟如此不凈,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金瓶梅》了,又何有於《蕙的風》?”◆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杜預]注:“何有猶何得。”◆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李善]注:“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8.哪裡有,豈有。○[漢][張衡]《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明][吳承恩]《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何用,◆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孔穎達]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絕之也。”◆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齊侯]與?[齊侯]也。何用見其是[齊侯]也?”[漢][王充]《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唐][韓愈]《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文舉]捨我死,吾何用生為?”[唐][王泠然]《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鑒‧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景小姐]﹞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魯迅]《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何意,◆1.為什麼,何故。○[宋玉]《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南朝][梁][任昉]《奏彈劉整》:“[整]聞聲仍打[逡],[范]喚問:‘何意打我兒?’”◆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三國][魏][吳質]《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秋公]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清][顧炎武]《王徵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何異(何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漢][賈誼]《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晉][張協]《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明][劉基]《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异一黨專制。”

何以,◆1.用什麼;怎麼。○《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陳後主紀》:“監者又言:‘[叔寶]常耽醉,罕有醒時。’[隋文帝]使節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爾何以過日?’”[明][高啟]《臥東館簡諸友生》詩:“何以度茲運?相勗蹈其常。”○[冰心]《寄小讀者》八:“為着人生,不得不別離,卻又禁不起別離,你們何以慰我?”◆2.為什麼。○《詩‧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唐][韓愈]《秋懷》詩之七:“我無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續資治通鑒‧宋孝宗隆興元年》:“[琚]固辭,[金]主曰:‘卿之才望,無不可者,何以辭為!’”[巴金]《滅亡》第八章:“大家有點愕然,不明白他何以會這樣不高興。”◆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沒有或不能。○[漢][劉向]《列女傳‧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盜賊公行,是故使盜得盜妾之布,是與使人盜何以異也?”[金][王若虛]《論語辯惑總論》:“凡人有好則有惡,有喜則有怒,有譽則有毀,聖人亦何以異哉?”[明][劉基]《襲封誠意伯誥券》:“古稱名世,何以過之?”

何言,◆岂料;哪料。○唐司空曙《哭麹山人》诗:“憶昔秋風起,君曾歎逐臣。何言芳草日,自作九泉人。”○唐白居易《归田》诗:“三十爲近臣,腰間鳴佩玉。四十爲野夫,田中學鋤穀。何言十年内,變化如此速。”

何校,◆猶戴枷。校,枷械。○《易‧噬嗑》:“何校滅耳,凶。”○[孔穎達]疏:“何,謂擔何。”○[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上:“督役稍稽,則皆何校,甚者劾罪,以次被罰。”

何消,◆猶何須。意謂用不着。○《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那人慌忙扶住道:‘小姐何消行此大禮?有話請起來說。’”○《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何消如此多疑!使得,使得,一唯尊命,只求快些。”○[艾蕪]《我的旅伴》三:“老女人笑着揶揄道:‘那你占便宜,是專占人家生人的了?’[老何]承認地說:‘那何消你問!’”

何向,◆猶言如何,怎樣。○[南朝][陳]徐陵《報尹義尚書》:“執筆潸然,不知何向?”[宋][陳師道]《寄張大夫》詩:“一別今何向?三年信不通。”

何相,◆何处;什么地方。○唐寒山《三字诗》之一:“石磊磊,山隩隩。我獨居,名善導。子細看,何相好。”○唐王梵志《年老造新舍》诗:“前死後人坐,本主何相在?”

何限,◆1.多少,幾何。○[前蜀][韋莊]《和人春暮書事寄崔秀才》詩:“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遊人思易傷。”○[宋][范成大]《次韻陸務觀編修新津遇雨》之一:“平生飄泊知何限?少似[新津]風雨時。”○[清][余懷]《<板橋雜記>序》:“一代之興衰,千秋之感慨,其可歌可錄者何限?”[魯迅]《花邊文學‧論秦理齋夫人事》:“窮鄉僻壤或都會中,孤兒寡婦,貧女勞人之順命而死,或雖然抗命,而終於不得不死者何限,但曾經上誰的口,動誰的心呢?”◆2.無限,無邊。○[唐][韓愈]《郴口又贈》詩之二:“沿涯宛轉到深處,何限青天無片雲。”

何物,◆亦作“何勿”。◆1.什麼東西;什麼人。○《管子‧小問》:“[桓公]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帝問曰:‘[夏侯湛]作《羊秉敘》,絕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志》:“[盧志]於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2.什麼,哪一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潮水至,[沈令]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人?’”○《晉書‧王衍傳》:“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後漢書‧文苑傳‧禰衡》“死公!云等道”[唐][李賢]注:“等道,猶今言何勿語也。”○[宋][岳珂]《桯史‧天子門生》:“[檜]大怒曰:‘我殺[趙逵],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爾耶!’”

何問(何问),◆大聲斥問。何,通“呵”。○[唐][韓愈]《唐故檢校尚書左僕射劉公墓志銘》:“兩界耕桑交跡,吏不何問。”

何為(何为),◆I1.幹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劉稷]﹞聞[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邪?’”[唐][韓愈]《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明][馮夢龍]《智囊補‧上智‧子產》:“[子產]立[公孫洩]及[辰止]……[太叔]曰:‘[公孫]何為?’[子產]曰:‘說也。’”◆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唐]徐夤《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II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谷,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唐][韓愈]《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清][侯方域]《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司馬相如]賣酒[成都]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何圖(何图),◆哪裡想到。○[漢][李陵]《答蘇武書》:“然[陵]不死,有所為也……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已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一》:“況當強種鱗鱗,蔓我四周……非左操刃右握算,吾不知將何以生活也,而何圖風水宅相之說,猶深刻人心,力杜富源,自就阿鼻。”

何太,◆何其;多么。○三国魏曹植《七步诗》:“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唐李白《九月龙山饮》诗:“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唐杜甫《寄张十二》诗:“草書何太苦,詩興不無神。”

何所不至,◆1.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至。指沒有達不到的地方。○《北史‧斛斯椿傳》:“黃門侍郎[楊寬]說帝曰:‘[高歡]以臣伐君,何所不至?今假兵於人,恐生他變。’”◆2.指什麼壞事都幹。○[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則不得者,必皆以沉淪為恨,使天下常調,舉生妄心,恥不若人,何所不至。”

何所不有,◆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宋][葉適]《辯兵部尚書朱元晦狀》:“自此游辭無實,讒口橫生,善良受禍,何所不有!”[明][胡應麟]《詩藪‧宋》:“[工部]詩盡得古今體勢,其中何所不有。”

何所不為(何所不爲何所不为),◆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為。○《南史‧孔琇之傳》:“有小兒年十歲,偷刈鄰家稻一束,[琇之]付獄案罪。或諫之,[琇之]曰:‘十歲便能為盜,長大何所不為?’”◆补证条目■用反问语气表示无所不为。○宋刘安世《论胡宗愈除右丞不当奏》之三:“陛下察宗愈之行義如此,苟充其無耻之心,則奸邪趨利,何所不爲,尚安足以輔佐人主,參斷國論,委之以綱轄,置之於廟堂乎!”

何所,◆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唐][韓愈]《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處處。”○[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补义条目■什么;为何,怎么。○《太平经·洞极上平气无虫重复字诀》:“請問重復之字何所主,主導正,導正開神爲思之也。”○又《大功益年书出岁月戒》:“人何爲不欲生乎?人無所照見乃如是,何所怨咎乎?”○北朝乐府《木兰诗》:“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唐王维《夷门歌》:“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何算,◆亦作“何筭”。◆猶何別。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沒有區別。○《儀禮‧喪服》:“野人曰:‘父母何筭焉?’”[段玉裁]《經韻樓集‧野人曰父母何算焉》:“此謂野人言父與母何別也。何算,猶何別也。”○[南朝][宋][顏延年]《陶徵士誄》:“夫實以誄華,名由謚高,苟允德義,貴賤何算焉?”○《南齊書‧周顒傳》:“無馨無臭,與瓦礫其何算?”

何水部,◆即[南朝][梁]詩人[何遜]。因其曾兼任尚書水部郎,後世因稱之為[何水部]。見《南史‧何遜傳》。○[清][孫枝蔚]《同孝威仙裳田授飲趙乾符郡丞署中》詩:“且和吟梅[何水部],休歌行路[鮑參軍]。”

何樹(何树),◆即木荷。山茶科常綠小喬木。木材堅硬緻密,可作傢具、枕木等。○[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木類‧何樹》:“何樹,[江西]多有之。材中棟梁……[雩婁農]曰:‘何樹,巨木也。宮室器具之用,益於民大矣。’”

何首烏(何首乌),◆植物名。蓼科,多年生纏繞草本,本名交藤,根莖俱可入藥。○[宋][高承]《事物紀原‧草木花果‧何首烏》:“﹝何首烏﹞本曰夜合藤。昔有姓[何]人,見其葉夜交,異於餘草,意其有靈,採服其根,老而不衰,頭髮愈黑,即因之名曰‘何首烏’也。一曰即其人姓名。”○[魯迅]《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參閱[唐][李翱]《何首烏方錄》、[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何首烏》。

何事,◆1.什麼事;哪件事。○[南朝][齊][謝朓]《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唐][方干]《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2.為何,何故。○[晉][左思]《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沈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宋][劉過]《水調歌頭》詞:“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來?”[清][李漁]《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癡呆漢,到處逢佳麗?”◆补义条目■何须;毋须。○唐王维《赠东岳焦炼师》诗:“不能師孔墨,何事問長沮。”○唐高適《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閉門無不可,何事更登高。”

何時(何时),◆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龍城]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劉大白]《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着一塊大石。”

何省,◆何曾。猶言未曾。○《敦煌變文集‧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經文變文》:“要飯未曾燒火燭,須衣何省用金錢?”[蔣禮鴻]通釋:“‘何省’就是何曾,就是未曾。”

何傷(何伤),◆何妨,何害。意謂沒有妨害。○《論語‧先進》:“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楚辭‧九章》:“苟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漢][張衡]《思玄賦》:“感鸞鷖之特棲兮,悲淑人之希合。彼無合而何傷兮,患眾偽之冒真。”○《水滸傳》第二回:“[端王]道:‘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但踢何傷。’”

何如,◆1.如何,怎麼樣。用於詢問。○《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子木]問於[趙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新唐書‧哥舒翰傳》:“[祿山]見[翰]責曰:‘汝常易我,今何如?’”[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先生如南來,就印[陳老蓮]畫集何如?”◆2.如何,怎麼樣。又指怎麼辦。○《左傳‧僖公九年》:“及[里克]將殺[奚齊],先告[荀息]曰:‘三怨將作,[秦][晉]輔之,子將何如?’”○《漢書‧叔孫通傳》:“數歲,[陳勝]起,[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於公何如?’”◆3.如何,怎麼樣。用於陳述或設問。○《史記‧儒林列傳》:“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金][王若虛]《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職,必先審問其同僚者何如人。”○《老殘游記》第十回:“單彈沒有什麼意味。我看時候何如,再請一個客來,就行了。”○[魯迅]《書信集補遺‧致江紹原》:“聞[廣東]中大英語係主任為[劉奇峰],不知何如人也。”◆4.何似,比……怎麼樣。○[晉][葛洪]《抱樸子‧逸民》:“子謂[呂尚]何如[周公]乎?”[唐][王昌齡]《采蓮》詩:“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新唐書‧李石傳》:“[石]曰:‘陛下罪己當然,然責治太早……今自視何如即位時?’”◆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北史‧盧昶傳》:“卿若殺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宋][蘇軾]《諫買浙燈狀》:“如知其無用,何以更索?惡其厚費,何如勿買?”[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二:“吾貴為尚書,何如[秀水][朱十],以七品官歸田,飯疏飲水,多讀萬卷書也?”[劉大白]《舊夢》詩:“與其向夢裏尋詩做,何如向詩中尋夢做呢?”◆6.猶何故。○《史記‧魏公子列傳》:“今吾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元][無名氏]《桃花女》楔子:“待孩兒去問他,要這個銀子何如?”[元][劉祁]《歸潛志》卷八:“久聞先生作詩,不喜[蘇][黃],何如?”

何容,◆豈可;豈容。○《漢書‧東方朔傳》:“談何容易!夫談有悖於目拂於耳謬於心而便於身者……非有明王聖主,孰能聽之?”[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五:“《漢書》《東方朔傳》:‘談何容易。’何容,猶言豈可也。則‘容’字不連‘易’字讀矣。”○[葉聖陶]《窮愁》:“警吏怒以目,叱曰:‘爾出入茲地,亦豈善類?既為所執,何容多辯?’”

何日,◆哪一天;什麼時候。○[清][吳騫]《扶風傳信錄》:“﹝[仲仙]﹞又吟曰:‘儂別去,淚雙流,使我揉斷離腸何日休。’”[劉大白]《各各作工》詩:“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麼財東,什麼雇傭,一樣的人,階級重重!無人不工,何日成功!”◆补证条目■哪一天;什么时候。○《诗·小雅·隰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又《何草不黄》:“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營四方。”○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词:“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何去何從(何去何从),◆指在重大問題上選擇去取。○《楚辭‧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晉][潘岳]《夏侯常侍誄》:“為仁由己,匪我求蒙。誰毀誰譽?何去何從?”徐遲《牡丹》:“他考慮了好久,何去何從。○[臺北]?[香港]?[里約熱內廬]?[紐約]?長嘆短吁了好幾月。”

何取,◆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足稱許。○[宋][秦觀]《王儉論》:“至於該洽經史,明習故事,工詞令,妙威儀,動為名流之所稱,所謂一時之美,一日之長,誇污世而矯流俗者也,君子何取焉?”

何窮(何穷),◆無窮,無數。○[唐][杜牧]《柳》詩:“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唐][李郢]《鵝兒》:“臘後閒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何窮散亂隨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何起,◆謂起於何因。○[漢][王充]《論衡‧謝短》:“[秦]何起而燔‘五經’?何感而坑儒生?”

何其,◆1.怎麼那樣;為什麼那樣。用於疑問句。○《詩‧邶風‧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宋][蘇軾]《乞不分差經義詩賦試官》:“經義詩賦,等是文詞,而議者便謂治經之人不可使考詩賦,何其待天下士大夫之薄也?”[清][李漁]《閑情偶寄‧飲饌》:“然使竟日窮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膠柱口腹,而不肯兼愛心脾乎?”◆2.多麼,何等。用於感嘆句。○《左傳‧僖公十五年》:“二三子何其慼也!”[唐][杜甫]《義鶻行》:“功成失所往,用捨何其賢!”[宋][郭祥正]《金山行》:“一朝登臨重太息,四時想像何其雄!”[魯迅]《華蓋集‧這個和那個》:“但先前說過,倘若還不能忘情於咿唔,倒也可以翻翻,知道我們現在的情形,和那時的何其神似!”

何期,◆猶言豈料。表示沒有想到。○[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卷二:“凡庸下賤,少樂正法,幸藉緣會,得在山宅,何期真聖,曲垂啟降。”○[明太祖]《御賜歸老青田詔書》:“何期禍生於有隙,致使不安。”○《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千里獨行,方悲寂寞,何期旅邸,得遇故人。”○[魯迅]《悼楊銓》詩:“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何滿子(何满子),◆1.[唐玄宗]時著名歌者。又名[何滿]。○[唐][白居易]《何滿子》詩序:“[開元]中,[滄州]有歌者[何滿子],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竟不免。”○[唐][元稹]《何滿子歌》所敘與[白]說稍有不同。參見“何滿”。2.舞曲名。何,也寫作“河”。以歌者[何滿子]而得名。○[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中:“﹝[文宗]時﹞宮人[沈阿翹]為上舞《何滿子》,調聲風態,率皆宛暢。”◆3.詞牌名。單調六言六句,共三十六字,或第三句多一字;又雙調七十四字。均平韻。見[清][萬樹]《詞律》卷二。

何滿(何满),◆即[何滿子]。○[唐][元稹]《何滿子歌》:“[何滿]能歌聲宛轉,[天寶]年中世稱罕。嬰刑繫在囹圄間,下調哀音歌憤懣。梨園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羈網緩。便將《何滿》為曲名,御譜親題樂府纂。”參見“何滿子”。

何羅(何罗),◆1.傳說中魚名。○《山海經‧北山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2.泛指魚。○[宋][孔平仲]《續世說‧直諫》:“若[荊軻]詭動,何羅竊發,暫逼嚴蹕,仰犯清塵,縱殪元方、墟[幽]土……何塞過責?”

何論(何论),◆[唐][宋]進士應試的一種文體名。○[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國初,《韻略》載進士所習有何論一首。○[施肩吾]《及第敕》亦列其所習何論一首。何論蓋如‘三傑佐[漢]孰優’,‘四科取士何先’之類。”

何樓(何楼),◆1.[宋]代民間俗語。謂虛偽欺詐。○[宋][劉攽]《中山詩話》:“世語虛偽為何樓。蓋國初京師有[何家樓],其下賣物,皆行濫者非沽濫稱也。”◆2.指粗陋之物或贗品。○[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市肆》:“物不精好曰何樓。”○[清][毛祥麟]《墨餘錄‧好奇售偽》:“今之收藏家,癖好奇書古物,而胸無卓識,目炫何樓,每出示人,言且鑿鑿,自矜博雅。”

何勞(何劳),◆I猶言何須煩勞,用不着。○《三國演義》第九六回:“[趙雲]慌忙下馬伏地曰:‘敗軍之將,何勞丞相遠接?’”[清][李漁]《奈何天‧鬧封》:“收拾殘經別法王,袈裟脫去換霓裳。初來不為求超脫,臨去何勞懺罪殃。”◆II承受煩勞。○《敦煌變文集‧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舉何勞餧飼濃。”○[蔣禮鴻]通釋:“何勞,同‘荷勞’,承荷煩勞的意思。”

何郎面,◆同“何郎粉面”。○唐杨巨源《独不见》诗:“香傳賈娘手,粉離何郎面。”○唐元稹《寄吴士炬端公五十韵》:“可憐何郎面,二十纔冠飾。”

何郎,◆1.[三國][魏]駙馬[何晏]儀容俊美,平日喜修飾,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人稱“傅粉[何郎]”。後即以“何郎”稱喜歡修飾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見《世說新語‧容止》、《三國志‧魏志‧曹爽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唐][宋璟]《梅花賦》:“儼如傅粉,是謂[何郎]。”○[唐][許渾]《夏日戲題郭別駕東堂》詩:“猶恐[何郎]熱,冰生白玉盤。”◆2.借作駙馬的美稱。○[唐][劉禹錫]《題于家公主舊宅》詩:“[何郎]獨在無恩澤,不似當初傅粉時。”◆3.指[南朝][梁]詩人[何遜]。○[何遜]青年時即以文學著稱,為當時名流所稱道。○[唐][李商隱]《漫成》詩之三:“霧夕詠芙蕖,[何郎]得意初。”○[宋][劉克莊]《沁園春‧維揚作》詞:“甚都無人誦,[何郎]詩句,也無人報,書記平安。”○[明][高啟]《梅花》詩之一:“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4.借指才高的年輕男子。○[明][葉憲祖]《丹桂鈿合》第七摺:“[何郎]俊才調凌雲,[謝女]豔容華濯露。”

何苦,◆1.有何苦衷,有什麼不得已的理由。○《史記‧黥布列傳》:“﹝上﹞與[布]相望見,遙謂[布]曰:‘何苦而反?’”[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罷之而天下悅,人心安,興利除害,無所不可,則何苦而不罷!”[陳天華]《猛回頭》:“你們有子弟的,何不趕緊送出外洋學習實業,不過費一二千金,立刻可以大富,並且有大利於國,何苦而不為呢?”◆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值得。○《史記‧高祖本紀》:“吾以義兵從諸侯誅殘賊,使刑餘罪人擊殺[項羽],何苦乃與公挑戰!”○《西游記》第五七回:“似你有無量神通,何苦打殺許多草寇?”[巴金]《家》十四:“你的身體並不太好,何苦這樣拼命吃酒,吃酒並沒有什麼好處!”◆3.猶何妨,何害。○《南史‧陳伯之傳》:“[伯之]曰:‘君稻幸多,取一擔何苦。’”

何居,◆I猶何在,在哪兒。○[漢][王充]《論衡‧自然》:“如天瑞為故,自然焉在?無為何居?”[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爭相誇尚,以豔麗為美。然於忌辰之義何居?於臣子之心何安乎?”[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施耐菴]之《水滸》,[王實甫]之《西廂》,世人盡作戲文小說看,[金聖嘆]特標其名曰‘五才子書’‘六才子書’者,其意何居?”◆II何故。居,助詞。○《禮記‧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聞也。”○[鄭玄]注:“居讀為[姬]姓之姬,[齊][魯]之間語助也。”○[隋][王通]《中說‧事君》:“子游[河間]之渚,[河上丈人]曰:‘心若醉六經,目若營四海,何居乎,斯人也。’”[清][龔自珍]《邵子顯校刊婁東雜著序》:“若[徽州],若吾[浙西]三府,若[揚州],若[常州],愛其鄉先輩,而樂以其言餉天下者,豈乏其人,何居乎不效[子顯]之所為?”

何假,◆何须;何必。○唐崔颢《相逢行》诗:“使君何假問,夫壻大長秋。”○《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貧賤不相顧眄,富貴何假提攜?”

何家紅(何家红),◆荔枝樹的一種。○[宋][蔡襄]《荔枝譜》:“何家紅出[漳州],[何氏]世為牙校,嘗有郡,將全樹買之。”

何極(何极),◆1.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沒有窮盡、終極。○《楚辭‧九辯》:“中瞀亂兮迷惑,私自憐兮何極?”[晉][潘岳]《寡婦賦》:“仰皇穹兮歎息,私自憐兮何極?”[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士感知己,懷此何極?”◆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是出於。○[唐][韓愈]《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狀》:“感自皇恩,微莖何極於造化;親逢嘉瑞,小臣喜遇於休明。”

何何,◆古代[杭州]地區賣芝麻者的吆喝聲。○[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武林俗呼》:“土俗多南渡遺風……糶芝麻者叫何何,舊姓[何]者曾鬻此故也。”

何國(何国),◆古代西域國名。○《北史‧西域傳‧何國》:“[何國],都[那密水]南數里,舊是[康居]地也……東去[瓜州]六千七百五十里。○[大業]中,遣使貢方物。”○[宋][蘇軾]《東坡志林‧僧伽何國人》:“[泗洲大聖]《僧伽傳》云:‘和尚[何國]人也……近讀《隋史》《西域傳》,乃有[何國]。’”

何故,◆什麼緣故;為什麼。○《左傳‧宣公十一年》:“[夏徵舒]為不道,弒其君,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諸侯、縣公皆慶寡人,女獨不慶寡人,何故?”[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夫人從何所來?車上所載何物?丈夫安在?何故獨行?”[唐][盧仝]《月蝕》詩:“何故中道廢?自遺今日殃。”○[宋][葉適]《<梁父吟>序》:“使[亮]終已不遇而抱孫長息以老於[隆中]者,其躬耕之獲,豈少此哉?何故自親[漢][魏]之勞,至今遺恨以死?”

何鼓,◆星名。即河鼓。○《爾雅‧釋天》:“何鼓謂之牽牛。”○[郭璞]注:“今[荊楚]人呼牽牛星為擔鼓,擔者荷也。”○[郝懿行]義疏:“何鼓亦名黃姑,聲相轉耳。○[郭]云:‘擔鼓,擔者荷也。’,‘擔荷’《說文》作‘擔何’,今南方農語猶呼此星為扁擔。蓋因何鼓三星中豐而兩頭銳下,有儋何之象,故因名焉。”

何幹(何幹),◆為何事,幹什麼。○[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胡紘》:“[絃]又詰之曰:‘足下何幹至此?’先生對曰:‘親病求醫。’”○《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楊僉事]﹞忽聽得知縣來到正廳上,想道:‘這時候到此何幹?必有蹺蹊,莫非前事有人告發了?’”[清][李漁]《憐香伴‧聞試》:“九門都閉,青鸞有信憑誰寄?不如回去,立在這裡何幹?”

何干(\何幹),◆猶言有什麼相干。用反問語氣表示不相干。○《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五卷:“[徽]商道:‘既然如此,與小兒何干?’”[清][李漁]《蜃中樓‧獻壽》:“他們孩子家,在閨中悶不過,要出去走走,與你何干?”

何獨(何独),◆猶何誰,誰人。獨,猶孰。○[明][李東陽]《題徐都憲椒園》詩:“人家何獨無此堂,豈有喬木參天長?”[明][李東陽]《和王直古》:“俯仰天地間,何獨無父子?”

何等,◆1.什麼樣的。用於表示疑問。○[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三》:“或問溫室中樹皆何等木?[光]默然不應。”○[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且猜他是何等女子?”[瞿秋白]《餓鄉紀程》十一:“[陳領事]去[莫],將行使何種職務,負何等外交上的責任?”◆2.什麼樣的。用以指不能確定的事物。○《太平廣記》卷一一八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東方朔》:“帝駭愕,不知何等,乃曰:‘[東方朔]必識之。’”[宋][何薳]《春渚紀聞‧金龍硯》:“細視之,則石面脈理深青色,盤絡如柏枝狀,漫不曉其為何等物也。”○《老殘游記》第三回:“並且風聞[玉守]的政聲,也要去參考參考,究竟是個何等樣人。”◆3.什麼樣的。表示不滿或鄙視。○《後漢書‧宦者傳‧孫程》:“[鎮]即下車,持節詔之。○[景]曰:‘何等詔!’因斫[鎮],不中。”○《資治通鑒‧後唐莊宗同光元年》:“[程]罵曰:‘公何等蟲豸,欲倚婦力邪!’”○《三國志‧魏志‧呂布傳》“[布]欲降”[裴松之]注引[三國][吳][袁曄]《獻帝春秋》:“﹝[布]﹞曰:‘卿曹無相困,我當自首明公。’[陳宮]曰:‘逆賊[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豈可得全也!’”◆4.多麼。用感嘆的語氣表示不同尋常。○[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此卻是何等緊切着實的工夫。”○[清][嚴有禧]《漱華隨筆‧明末加派》:“夫國計民生,何等重大。”○[巴金]《滅亡》第六章:“在從前她一點也不覺得,現在猛省起來才覺得從前的生活是何等危險的了。”

何得,◆怎能;怎會。○[三國][魏][嵇康]《答難養生論》:“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唐][杜甫]《最能行》:“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明][胡應麟]《詩藪外編‧周漢》:“四人東南西北,原非同氣弟昆,何得懸合若此?”

何道,◆1.什麼方法。○《楚辭‧天問》:“覆舟[斟尋],何道取之?”[聞一多]疏證:“言[少康]滅[斟尋氏],奄若覆舟,獨以何道取之乎?”◆2.什麼緣故。○[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耒水》:“眾兒曰:‘汝直,牛何道不走耶?’”

何當行,◆乐府杂曲歌辞名。晋傅玄作有《何当行》。见《乐府诗集》卷七六。

何當(何当),◆1.猶何日,何時。○《玉臺新詠‧古絕句一》:“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郁達夫]《奉懷》詩:“何當剪燭[江]南墅,重試清談到夜分。”◆2.猶何妨;何如。○[唐][武元衡]《長安敘懷寄崔十五》詩:“聞說[唐生]子孫在,何當一為問窮通?”[宋][蘇軾]《龜山辯才師》詩:“何當來世結香火,永與名山供井磑。”◆3.猶安得,怎能。○[唐][岑參]《阻戎瀘間群盜》詩:“帝鄉北近日,[瀘口]南連蠻。何當遇[長房],縮地到京關。”○[宋][王安石]《次韻答陳正叔》之二:“何當水石他年住,更把韋編靜處開。”○[清][錢謙益]《玉堂雙燕行送劉晉卿趙景之兩太史謫官》詩:“何當鳴梧比丹鳳,且願銜花效黃雀。”◆4.猶何況。○[唐][王昌齡]《江上聞笛》詩:“不知誰家子,復奏[邯鄲]音,水客皆擁棹,空霜遂盈襟。羸馬望北走,遷人悲[越]吟。何當邊草白,旌節[隴]城陰。”○[宋][蘇軾]《無題》詩:“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明][陳所聞]《金落索‧閨怨》套曲:“[姮娥]尚悔偷靈藥,風雨何當憶故人?”◆5.猶合當,應當。○[唐][杜甫]《畫鷹》詩:“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宋][王安石]《送潘景純》詩:“明時正欲精蒐選,榮路何當力薦延。”京劇《雁門關》第一場:“決勝千里辨輸贏,單注着[黃巢]今日何當敗。”◆6.猶何嘗。○[晉][傅玄]《秦女休行》:“百男何當益,不如一女良。”

何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須、用不着。○[蕭三]《血書》詩:“只聽說,你工作努力,你常常站在鬥爭的最前線。這何待說?你已久是鋼鐵煉成的戰鬥員。”

何從(何从),◆1.猶怎麼辦。多用於對問題的抉擇。○《史記‧大宛列傳》:“﹝[宛]貴人﹞約曰:‘[漢]毋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漢]軍食。即不聽,我盡殺善馬,而[康居]之救且至……[漢]軍熟計之,何從?’”◆2.從何處,從哪兒。○[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金][王若虛]《論語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見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亂者,何從而得之?”[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中國]文字如此之難,工農何從看起?”◆3.猶何嘗,何曾。○《白雪遺音‧馬頭調‧又是想來》:“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從有真心。”○《紅樓夢》第一百回:“我這個丫頭,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

何處邊,◆犹哪里;什么地方。边,后缀。○唐张旭《桃花溪》诗:“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唐蒋冽《古意》诗:“妾意空相感,君心何處邊?”

何處(何处),◆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唐][王昌齡]《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脩]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獎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歐陽脩]者,何處得來?’”[茅盾]《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补义条目■何曾;什么时候。○唐杜甫《诸将》诗之三:“滄海未全歸禹貢,薊門何處盡堯封?”○唐李白《秋浦歌》诗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个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唐杜牧《旅怀作》诗:“往事只因隨夢裏,勞生何處是閒時?”◆为何;为什么。○《太平广记》卷四五八引唐谷神子《博异志·李黄》:“遂歸宅,問何處許日不見,以他語對。”■处处。○宋晁补之《临江仙·用韵和韩求仁南都留别》词之二:“春城何處滿絲桐。綸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風。”○宋王庭珪《江城子·辰州上元》词:“燈火銀花,何處是星橋。鬨得滿城春不夜,三妓女,五溪徭。”■何必。○《论语·先进》“曰:未知生,焉知死”南朝梁皇侃义疏:“苟未能此,問之無益,何處問彼耶?”

何常,◆見“何嘗”。

何察,◆查問檢察。何,通“呵”。○《新唐書‧王重榮傳》:“[重榮]以父任為列校,與兄[重盈]皆以毅武冠軍擢[河]中牙將,主何察。”

何不,◆猶言為什麼不。表示反問。○《詩‧唐風‧山有樞》:“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晉書‧惠帝紀》:“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王奉]忽起一個不良之心,想道:‘……何不把[瓊英]、[瓊真]暗地兌轉,誰人知道?’”[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一:“你有算八字的錢,何不給我打酒吃?”

公何,◆複姓。○[春秋]時[魯國]有[公何藐]。見《左傳‧定公五年》。

二何,◆指[晉][何充]與弟[準]。○《晉書‧何充傳》:“[郤愔]及弟[曇],奉天師道,而[充]與弟[準]崇信[釋氏],[謝萬]譏之云:‘二[郤]諂於道,二[何]佞於佛。’”

而何,◆1.猶如何。怎樣。○《左傳‧昭公四年》:“[牛]謂[叔孫]:‘見[仲]而何?’”[杜預]注:“而何,如何。”◆2.猶如何。怎麼。○《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謂我敝邑,邇在[晉國],譬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盡心下》:“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漢][王充]《論衡‧順鼓》:“久雨湛水溢,誰致之者……擊鼓攻社,而何救止?”

出何經典(出何经典),◆謂不知所說出自何書,有無根據。○《後漢書‧孔融傳》:“[融]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不悟其嘲己,問:‘出何經典?’”

出何典記(出何典记),◆詰問見於何書,有何根據。○《後漢書‧文苑傳上‧邊韶》:“[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嬾讀書,但欲眠。’[韶]潛聞之,應時對曰:‘[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按,此有指斥所言荒唐無稽之意。

成何濟,◆有什么用处;无用场。○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你道俺老而不死是爲賊,俺若不死成何濟!”○元关汉卿《乔牌儿》套曲:“落花滿院春又歸,晚景成何濟!”

何「荷」100

2022-04-10 00:19·超百科s

紫荷囊,◆即紫荷。○[宋][范成大]《耶律侍郎不識字如提刑運使等字亦指以問》詩:“乍見[華]書眼似獐,低頭慚愧紫荷囊。”參見“紫荷”。

紫荷,◆古時尚書令、僕射、尚書等高官朝服外負於左肩上的紫色囊。○《宋書‧禮志五》:“尚書令、僕射、尚書手板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綴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或云[漢]代以盛奏事,負荷以行,未詳也。”○《南齊書‧輿服志》:“﹝尚書令、僕射、尚書﹞其肩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曰紫荷。”○[元][馬祖常]《送華山隱之宗陽宮詩》:“香灺沉銀葉,衣裾佩紫荷。”

重荷,◆1.負荷重物。○《新唐書‧張建封傳》:“是時宦者主宮市……大率與直十不償一,又邀閽闥所奉及腳傭,至有重荷趨肆而徒返者。”◆2.沉重的負荷。○[巴金]《沉默集‧丹東的悲哀》:“充滿了活力的巨大身軀,居然負載了這樣的重荷。”

稚荷,◆新長出的荷花;幼蓮。○[宋][陸游]《春晴出游》詩:“稚荷出溝港,芳杜滿河洲。”

至荷,◆書信用語。表示受人之惠,甚為感激。

珍荷,◆謂承蒙厚愛。○[唐][盧延讓]《謝楊尚書惠櫻桃》詩:“春來老病尤珍荷,併食中腸似火燒。”

戰荷(战荷),◆惶恐感激。○[唐][張九齡]《謝中書侍郎狀》:“但中書近密,參掌不易,豈臣微賤所堪忝竊。拜命之日,伏用慚惶,不勝戰荷之至。”○[唐][劉禹錫]《為杜相公謝就宅賜食狀》:“舉其匕箸,若負丘山。無任戰荷踴躍之至。”

載荷(载荷),◆負荷。建築物、電力設備、機械設備以及生理組織所擔負的工作量。◆补证条目■负荷。建筑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以及生理组织所担负的工作量。○《文汇报》2008.9.24:“据介绍,由于轨道舱相关载荷的增加,‘神七’飞船的‘躯干’部分,也比‘神六’有所拉长。”

玉荷,◆喻燈檠。○[宋][石延年]《燈》詩:“燼垂金藕細,影透玉荷清。”

銀荷(银荷),◆指銀質荷形的燈盞或燭臺。○[明]徐遵誨《折桂令‧臨床》曲:“聽樓頭,鼓將過,香燼金猊,獨暗銀荷。”○[清][陳維崧]《金盞子‧詠燈》詞:“便教煎盡銀荷,奈芳心耿耿。”

依荷,◆依靠。○《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姐妹伶仃,孑無依荷。摽梅已過,紅葉無憑。”

仰荷,◆敬領,承受。○[宋][蘇軾]《和王鞏並次韻》之一:“吉人終不死,仰荷天地德。”○《清史稿‧刑法志一》:“朕仰荷天休,撫臨中夏,人民既眾,情偽多端。”

楊荷(杨荷),◆古代[楚]地流行的歌曲名。

揚荷(扬荷),◆同“揚阿”。◆《楚辭‧招魂》:“《涉江》《采菱》,發《揚荷》些。”○[王逸]注:“[楚]人歌曲也。”一本作“陽阿”。

煙荷包(烟荷包),◆裝煙絲用的小袋子。○《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張姑娘]同母親這才在窗臺兒上各人找着自己的煙荷包、煙袋,吃了一袋煙。”○[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一:“他坐正了一下自己,伸手到屁股後邊掏出煙荷包來。”

煙袋荷包(烟袋荷包),◆繫在煙管上用以盛放煙絲的袋子。○《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這個當兒,又聽老爺叫取師老爺的煙袋荷包去。”◆补证条目■亦作“烟袋荷包”。系在烟管上用以盛放烟丝的袋子。○《黑龙江日报》2006.5.11:“吸烟者都有烟具,在外有烟袋荷包,在家还有烟笸箩,遇到熟人装上一袋烟递过去,家里来了客人要把烟笸箩送到客人的身边来,会吸烟者往往是先装上一袋烟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謝荷(谢荷),◆猶感謝。○[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齣:“謝荷先生!”

銜荷(衔荷),◆感恩戴德。○《晉書‧慕容德載記》:“若使彼而有知,寧不銜荷矣。”

為荷(为荷),◆書信及公文慣用語。表示承情感謝之意。○[魯迅]《書信集‧致楊霽雲》:“現在略加改動,希照此次序排列為荷。”○[茅盾]《子夜》十六:“茲將本會呈稿及[廣東]土造火柴行商業公會呈稿分別抄錄附上,並希查照為荷!”

望舒荷,◆相傳一種月出葉展的蓮花。○[晉][王嘉]《拾遺記‧後漢》:“﹝[靈帝]西園﹞渠中植蓮大如蓋,長一丈,南國所獻,其葉夜舒晝卷,一莖有四蓮叢生,名曰夜舒荷。亦云月出則舒也,故曰望舒荷。”

銅荷(铜荷),◆1.銅製的呈荷葉狀的燭臺。○[北周][庾信]《對燭賦》:“銅荷承淚蠟,鐵鋏染浮煙。”◆2.古代銅製的計時儀器上的荷葉狀容器。○《宋史‧律曆志十三》:“又為燭龍,承以銅荷,時正吐珠振荷,循環自運。”

所荷,◆指擔任的職務。○《文選‧潘岳<河陽縣作>詩之二》:“豈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呂延濟]注:“但恐辱負荷之任也。”

是荷,◆猶言為荷。意謂對你的幫助或恩惠表示感謝。多用於書信的末尾。○《花月痕》第三回:“席設[寶髻坊][荔香仙院],務望便衣早臨,是荷。”

辱荷,◆猶承蒙。○[許葭村]《秋水軒尺牘‧與家芳谷》:“辱荷先施之雅,益增疏慢之愆。”

榮荷(荣荷),◆謂受恩承惠。○《宋書‧王僧達傳》:“及為護軍,不得志,乃啟求[徐州],曰:‘……願垂鑑恕,特賜申獎,則內外榮荷,存沒銘分。’”

曲荷,◆敬詞。猶承受;承蒙。○《周書‧藝術傳‧姚僧垣》:“臣曲荷殊私,實如聖旨。”○[明]徐渭《代賀嚴公生日啟》:“自叨節鎮,幾動浮言;曲荷保全,尚充任使。”

慶荷(庆荷),◆謂身受福惠。○[唐][符載]《奇南海王尚書書》:“爾後榮遷亞尹,承[江陵]之歡好;超拜容府,展[襄陽]之慶荷。”

輕荷(轻荷),◆輕倩艷麗的荷花。○[南朝][宋][傅亮]《芙蓉賦》:“泛輕荷以冒沼,列紅葩而曜除。”○[唐][白居易]《荷珠賦》:“迸水所集,輕荷正敷。”

青荷,◆綠色的荷葉。○[漢靈帝]《招商歌》:“涼風起兮日照渠,青荷晝偃葉夜舒。”○《樂府詩集‧清商辭曲一‧夏歌之十四》:“青荷蓋淥水,芙蓉葩紅鮮。”○[唐][李頎]《漁父歌》:“綠水飯香稻,青荷包紫鱗。”

蒲荷,◆香蒲與荷的合稱。○[唐][王維]《京兆尹張公德政碑》:“舟鮫衡麓之守廢,蒲荷薪蒸之產入。”○[元]《秋江》詩:“秋生洲渚靜,露下蒲荷晚。”

綠荷包(绿荷包),◆一種荔枝的名稱。色綠微紫,產於[福建][漳州]。○[清][沈初]《西清筆記‧紀庶品》:“[漳州]有綠荷包,味為最勝。苞綠微紫,異於他種。舊譜所未載,過于[仙遊]之狀元紅。”

龍腦薄荷(龙脑薄荷),◆水蘇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水蘇》。

令箭荷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生於扁枝邊緣凹口處,短漏斗形,花被開張,翻捲,花絲及花柱均彎曲,有深紅、粉紅、紫、黃、粉、白等色,白天開放,極美麗。本品與曇花均屬仙人掌科植物,外形相似,都是珍貴名花。

兩肩荷口(两肩荷口),◆猶言兩個肩膀扛張嘴,比喻只會吃飯不會幹事。○[郭沫若]《創造十年續編》六:“我自己對於募款是絲毫也不能盡力的,只是兩肩荷口地吃了不少次的中餐、西餐乃至日本餐。”

枯荷,◆指枯萎的荷葉。○[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宋][梅堯臣]《河南張應之東齋》詩:“至今寒窗風,靜送枯荷雨。”○[明][劉基]《郁離子‧枯荷履雪》:“[郁離子]見披枯荷而履雪者,惻然而悲,涓然而泣之沾其袖。”

克荷,◆能夠承當。○《陳書‧程文季傳》:“故散騎常侍、前[重安縣][開國公][文季],纂承門緒,克荷家聲。”○[宋][王禹偁]《濟州眾等寺新修大殿碑並序》:“天不遺憖,師之云亡,徒弟五人,今院主大德無相,克荷先願,用伸孝思。”○[李叔同]《與曇昕法師書》之三:“萬萬珍重愛護,養德,充學,以克荷之。”

眷荷,◆寵愛信任。○[宋][蘇軾]《德威堂銘》序:“公惟[仁宗]、[英宗]、[神考]三聖眷荷之重,不敢以既老為辭。”

卷荷,◆含苞欲放的荷花。○[五代][鹿虔扆]《虞美人》詞:“卷荷香澹浮煙渚,綠嫩擎新雨。”○[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十:“今人謂卷荷為伎荷。伎,立也。卷荷出水面,亭亭植立,故謂之伎荷。”

金荷葉(金荷叶),◆金製蓮葉形的杯皿。○[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上》:“[山谷]云:‘八月十七日,與諸生步自[永安]城,入[張寬夫]園待月,以金荷葉酌客。’”○《剪燈餘話‧賈雲華還魂記》:“生大喜,就坐。○[娉]呼[福]出佳肴薦酒,親持金荷葉杯,酌以勸生。”亦省稱“金荷”。○[宋][黃庭堅]《念奴嬌》詞序:“八月十七日,同諸甥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眾客。”○[宋][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詞之一:“明畫燭,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齊歌。”○[明][湯顯祖]《牡丹亭‧歡撓》:“金荷,斟香糯。你醞釀春心玉液波。”

金荷,◆1.見“金荷葉”。◆2.燭臺上承燭淚的器皿。形如蓮葉,用金、銀或銅製成,亦借指燭。○[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摺:“絳臺高,金荷小,銀釭猶燦。”○[元][張可久]《滿庭芳‧春日閨思》曲:“鉛華淚洗,金荷燼冷,銀蒜簾垂。”○[清][陳維崧]《換巢鸞鳳‧詠燭》詞:“暝色初臨,正金荷灼灼,鳳脛沉沉。”

剪荷包,◆謂竊取錢物。○[明][無名氏]《臨潼鬥寶》楔子:“我如今燒了山寨,散了賊兵,我也不做賊了,我去羊市角頭學剪荷包去也。”參見“剪綹”。

肩荷,◆1.肩挑或肩扛。○[清][龔自珍]《明良論二》:“農工之人、肩荷背負之子則無恥,則辱其身而已。”◆2.擔負。○[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五章第四節:“誠以國民軍者,以國民組織而成,發表國民之心理,肩荷國民之責任,以主義集合,非以私人號召。”○[郭沫若]《反正前後》發端:“所以[中國]的幼稚的資產階級便只能做帝國主義者的買辦,而[中國]便永遠肩荷着一個半殖民地的命運。”

荷紫,◆古代官員服飾。佩帶作為衣飾的紫色的囊。○《晉書‧輿服志》:“八坐尚書荷紫。以生紫為袷囊,綴之服外,加於左肩……或云[漢]世用盛奏事,負之以行。”◆补证条目■古代官员服饰。佩带作为衣饰的紫色的囊。○《隋书·礼仪志六》:“荷紫者,以紫生爲裌囊,綴之服外,加於左肩。周遷云:‘昔周公負成王,制此衣,至今以爲朝服。’”

荷珠,◆荷葉上的水珠、露珠。○[唐][溫庭筠]《薛氏池垂釣》詩:“池塘經雨更蒼蒼,萬點荷珠曉氣涼。”○《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劍氣分還合,荷珠碎復圓。”○《花月痕》第十一回:“清露點荷珠。”

荷責,◆受责备;遭谴责。○《魏书·彭城王勰传》:“高祖曰:‘汝所爲者,人謂吾製,非兄則弟,誰能辨之?’勰對曰:‘子夏被蚩於先聖,臣又荷責於來今。’”

荷載(荷载),◆承擔;擔當。○[宋][陳亮]《辛稼軒畫像贊》:“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

荷遇,◆被遇;蒙受恩遇。○《北史·魏道武七王明元六王等传论》:“霄、繼荷遇太和之日,名位豈妄及哉!”

荷衣,◆1.傳說中用荷葉製成的衣裳。亦指高人、隱士之服。○《楚辭‧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呂延濟]注:“芰製、荷衣,隱者之服。”○[唐][錢起]《送鄔三落第還鄉》詩:“荷衣垂釣且安命,[金馬]招賢會有時。”○[明][高啟]《歸吳至楓橋》詩:“寄語里閭休復羡,錦衣今已作荷衣。”○[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八五:“白頭相見[山東]路,誰惜荷衣兩少年?”◆2.指舊時中進士後所穿的綠袍。○[明][高明]《琵琶記‧杏園春宴》:“荷衣新染御香歸,引領群仙下翠微。”○[明][王錂]《尋親記‧報捷》:“一別後杳無音信,知他有着荷衣分。”

荷葉杯(荷叶杯),◆1.本為[唐]教坊曲名。取[隋][殷英童]《采蓮曲》中“荷葉捧成杯”句以為名。後用作詞牌。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三字,雙調五十字,皆平韻仄韻互用。◆2.荷葉中心凹處下連莖,可刺穿莖作酒器飲用。○[唐][白居易]《酒熟憶皇甫十》詩:“疏索柳花碗,寂寥荷葉杯。”按,[宋][王讜]《唐語林‧雅量》載:“﹝[李宗閔]﹞喜飲酒,暑月臨池,以荷為盃,滿酌酒密繫,持近口,以箸刺而飲。”

荷校,◆以肩荷枷。即頸上帶枷。校,枷。○《資治通鑒‧後梁均王乾化三年》:“庚辰,[晉王]發[幽州],[劉仁恭]父子皆荷校於露布之下。”○[明][劉元卿]《賢奕編‧方正》:“﹝[吳廷舉]﹞又以事忤逆[瑾],被逮荷校九日,死而復甦。”○[清][魏源]《聖武記》卷四:“兼以[蘇成]激變、[高樸]敗檢之後,宗室侍衛騷擾荷校之餘,朝廷常慎選邊臣。”

荷屋,◆傳說中用荷葉做屋頂的房子。亦指隱者之屋。○《楚辭‧九歌‧湘夫人》:“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明][何景明]《明山草堂賦》:“山有楓兮江有竹,構蓀楣兮葺荷屋。”

荷絲(荷丝),◆即藕絲。○[南朝][梁簡文帝]《采蓮曲》:“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唐][崔國輔]《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詩:“折花贈歸客,離緒斷荷絲。”○《花月痕》第六回:“聽說舊情那些,似荷絲劈開未絕,生前死後無休歇;萬重深,萬重結。”參見“藕絲”。

荷扇,◆荷葉。荷葉形似扇,故稱。○[唐][陸龜蒙]《漁具詩‧射魚》:“抨弦斷荷扇,濺血殷菱蕊。”

荷潤(荷润),◆承受恩澤。○《南齊書‧王僧虔傳》:“遂不荷潤,反更曝鰓。”

荷任,◆担任;承担重任。○《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臣伏自三省,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高位以重罪謗。”○《梁书·袁昂传》:“吾荷任前驅,掃除京邑,方撥亂反正,伐罪弔民,至止以來,前無横陣。”○《魏书·伊馛传》:“真君初,世祖欲拜馛爲尚書,封郡公。馛辭曰:‘尚書務殷,公爵至重,非臣年少愚近所宜荷任,請收過恩。’”

荷擾(荷扰),◆紛擾;侵擾。○《隸釋‧漢都鄉正衛彈碑》:“吏無荷擾之煩。”○[洪适]釋:“碑以荷為苛。”

荷槍實彈(荷枪实弹),◆扛着槍,子彈上了膛。指全副武裝。○《解放日報》1946.4.6:“國民黨當局竟然命令大批軍警憲兵特務便衣,荷槍實彈,於深夜之時,搜查中共新聞機關《解放報》和新華分社。”○[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沖要的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槍實彈的武裝崗哨。”

荷錢(荷钱),◆指初生的小荷葉。因其形如錢,故名。○[宋][趙長卿]《朝中措‧首夏》詞:“荷錢浮翠點前溪,梅雨日長時。”○[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六‧蓮藕》:“﹝荷葉﹞嫩者,荷錢,貼水者,藕荷。”○[汪洋]《西湖即事》詩:“石欄繞水自凄清,幾點荷錢任意生。”

荷佩(\荷珮),◆1.承受。○《三國志‧魏志‧田疇傳》:“[疇]以為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2.亦作“荷珮”。感荷;感激。○[南朝][宋][鮑照]《謝隨恩被原疏》:“不勝荷佩之誠,謹上疏以聞。”○[南朝][梁][江淹]《為蕭太傅謝追贈父祖表》:“不任鯁泗荷珮之誠。”

荷盤(荷盘),◆指荷葉。荷葉形圓,似盤,故名。○[元][趙孟頫]《雨》詩:“蛛網懸珠絡,荷盤瀉汞銀。”○[元][馬祖常]《用樂天韻因效其題詠閑意》:“青憐藤蔓春牽屋,綠愛荷盤夏剪衣。”

荷蒙,◆猶承蒙;承受。○[明][唐順之]《條陳海防經略事疏》:“至[嘉靖]十八年,正使[碩鼎]等齎獻貢物,并進表文伏罪,荷蒙皇上擴天地之仁,雖非朝期,復准入貢。”○[清][朱仕琇]《答鄧副使悔庵書》:“荷蒙執事念其讀書,略識數字,辱收諸教誨之末。”

荷糧(荷粮),◆舊時苛捐雜稅的一種。○[高玉寶]《高玉寶》第十一章:“出的荷糧一回比一回重!”

荷禮(荷礼),◆苛細的禮節。○《漢書‧酈食其傳》:“[食其]聞其將皆握齱好荷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顏師古]注:“荷與苛同。苛,細也。”

荷累,◆負累;牽累。○[晉][皇甫謐]《高士傳‧摯峻》:“[伯陵]材能絕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荷累其名。”

荷賴(荷赖),◆倚賴。○《晉書‧盧志傳》:“四海之人,莫不荷賴。”

荷眷,◆亦作“荷睠”。◆承受恩寵;承蒙關注。○《周書‧尉遲迥傳論》:“[尉遲迥]地則舅甥,職惟台袞,沐恩累葉,荷睠一時。”○《北史‧高允傳》:“沙門[道登]過[遵]。○[遵]以[道登]荷眷於[孝文],多奉以貨,深託仗之。”

荷花大少,◆喻冶游人夏時衣着華美,冬季卻無力置辦冬裝者(因冬裝價昂)。大少,大少爺。○《冷眼觀》第十四回:“你不曉得他們那班荷花大少的利害呢,到堂子裏來白相,身邊是奉旨不帶分文的。”

荷花,◆蓮的花。夏天開放,為紅色或白色,有清香。○[宋][歐陽修]《采桑子》詞之七:“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紅樓夢》第三一回:“[翠縷]道:‘這荷花怎麼還不開?’”[茅盾]《煙雲》十一:“這時候,荷花已經開殘,有了小蓮蓬兒了。”

荷荷,◆1.象聲詞。怨恨聲。○《南史‧梁紀中‧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清][呂守曾]《經史法戒詩》:“貪嗔至竟未能除,荷荷空悲凈居殿。”◆2.象聲詞。歌唱聲。○[清][黃遵憲]《都踊歌》:“聽我歌荷荷。”◆3.象聲詞。催眠聲。○[清][黃遵憲]《己亥雜詩》之三九:“荷荷引睡施施溺,竟夕聞娘喚女聲。”◆4.象聲詞。狀其他聲音。○[茅盾]《子夜》一:“小風扇渾圓的金臉孔依然荷荷地響着,徐徐轉動,把涼風送到各人身上。”○[巴金]《從鎌倉帶回的照片》:“雨越下越大,不到一個鐘點,窗前廊上居然有了荷荷的流水聲。”○[沈從文]《蕭蕭》:“轎中人被銅鎖鎖在裏面,雖穿了平時不上過身的體面紅綠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

荷感,◆感謝;感激。○《再生緣》卷一:“荷感一言留薄面,拜辭好復督臺情。”○《再生緣》卷十三:“荷感九重相庇護,全不以,生親情面遍於人。”

荷蓋(荷盖),◆1.傳說中用荷葉做的房頂。○《楚辭‧九歌‧湘夫人》:“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宋][楊萬里]《雪巢賦》:“蘭橑椒其有芬,荷蓋岌其不動。”◆2.傳說中用荷葉做的車蓋。○《楚辭‧九歌‧河伯》:“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3.荷葉。○[宋][陸游]《憑欄》詩:“露重傾荷蓋,風尖蹙芡盤。”○[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狐夢》:“大姊見[畢]善飲,乃摘髻子貯酒以勸。視髻僅容升許,然飲之,覺有數斗之多。比乾視之,則荷蓋也。”○[清][查慎行]《過蝀橋》詩:“鷗鷺不爭車馬道,自遮荷蓋領雛眠。”

荷負(荷负),◆擔負;擔任。○[漢][桓寬]《鹽鐵論‧殊路》:“今齊世庸士之人,不好學問,專以己之愚而荷負巨任。”○[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序:“以百姓之心為心。非關諸己,荷負無倦。”○[宋][葉適]《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陳公墓志銘》:“視昔人之致其君,非止以氣力荷負之,華藻潤色之而已也。”

荷爾蒙(荷尔蒙),◆英文hormone的音譯。即激素。

荷恩,◆蒙受恩惠。○[宋][蘇轍]《謝除中書舍人表》:“譬如木之在山,生則荷恩,而死無所怨。”○[葉聖陶]《窮愁》:“則吾之荷恩鄉里,非悲慘中之大愉樂耶?”

荷的,◆即蓮子。○[宋][歐陽修]《漁家傲》詞:“秋氣逼,盤中已見新荷的。”

荷得,◆承蒙;虧得。○《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荷得[尹宗]救我,便是我重生父母。”○《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妾荷得哥哥相救。”

荷蕩(荷荡),◆生長荷花的湖。○[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荷花三娘子》:“至[南湖],見荷蕩佳麗頗多。”

荷擔(荷担),◆1.用肩負物;挑擔。○《列子‧湯問》:“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後漢書‧丁鴻傳》:“布衣荷擔,不遠千里。”○《舊五代史‧晉書‧張彥澤傳》:“百姓荷擔,纍纍於路。”○[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書》:“遠近為之荷擔,宗社幾於綴旒。天下之人追咎其失,以為聚歛之過。”◆2.承擔生活、工作、責任、事業等。○[清][劉大櫆]《祭吳忠恪公文》:“公之知余,在於旅舍,一見其文,許以荷擔。”○[郭沫若]《天地玄黃‧歷史的轉變》:“多麼令人興奮的世紀啊,這個非以全民的規模不能荷擔的偉大的世紀。”

荷戴,◆荷恩戴德。○[南朝][梁簡文帝]《謝敕賚錢並白檀香充法會啟》:“不任荷戴!謹啟事以聞。”○[南朝][梁][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箋》:“不勝荷戴屏營之情!”

荷寵(荷宠),◆蒙受恩寵。○《三國志‧魏志‧和洽傳》:“﹝[毛玠]﹞歷年荷寵,剛直忠公,為眾所憚。”◆补证条目■蒙受恩宠。○宋宗泽《谢除资政殿学士进阶朝奉大夫表》:“荷寵若驚,撫躬增愧。”

荷鼻,◆荷葉的蒂。○[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六‧蓮藕》:“﹝荷葉﹞出水者芰荷,蒂名荷鼻。”

荷杯,◆即荷葉杯。○[唐][戴叔倫]《南野》詩:“茶烹松火紅,酒吸荷杯綠。”參見“荷葉杯”。

荷包,◆1.隨身佩帶或綴於袍上裝盛零星物品的小囊。○[明][葉子奇]《草木子‧雜制》:“[元]路、州、縣各立長官曰達魯花赤,掌印信以總一府一縣之治……達魯花猶華言荷包上壓口捺子也,亦由古言總轄之比。”○《紅樓夢》第十七回:“﹝[寶玉]﹞因忙把衣領解了,從裏面衣襟上將所繫荷包解下來了。”○[沙汀]《航線》:“而且他們的荷包已經空了,沒有錢再買票了。”◆2.食品名。○[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更外賣軟羊諸色包子、豬羊荷包、燒肉乾脯……每分不過十五錢。”

寒荷,◆傳說中一種耐寒的荷花。○[漢][郭憲]《洞冥記》卷一:“﹝[鉤影山]﹞有[紫河]萬里,深十丈,中有寒荷,霜下方香盛。”

過負荷,◆指超出动力设备、机械设备以及生理组织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卢达溶《工业系统概论·能源工业》:“由于长期过负荷、超温运行,使绝缘材料加速老化,造成发电机或主变压器烧坏事故。”

感荷,◆感謝。○[南朝][宋][鮑照]《拜侍郎上疏》:“祇奉恩命,憂愧增灼,不勝感荷屏營之情。”○[唐][盧仝]《月蝕詩》:“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明][方孝孺]《與邵真齋書》之四:“遠貽藥物,感荷厚意,曷日而忘。”○[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喬峰]事蒙如此鄭重保證,不勝感荷。”

負荷(负荷),◆1.背負肩擔。○《左傳‧昭公七年》:“[子產]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杜預]注:“荷,擔也。”○[漢][桓寬]《鹽鐵論‧復古》:“負荷之商,不知[猗頓]之富。”○[宋][歐陽修]《吉州學記》:“行於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壯者代其負荷於道路。”○[郭沫若]《北伐途次》十五:“[賓陽門]一帶的附郭居民,為避免前線上的炮火,負荷着家財向鄉下逃難。”◆2.繼承。○《後漢書‧班超梁慬傳論》:“[慬]亦抗憤,[勇]乃負荷。”○[李賢]注:“言[勇]能繼[超]之功業。”○《三國志‧吳志‧張昭傳》:“夫為人後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勳業也。”○[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十三章:“蓋以大地為一家,而鞠育後進以負荷家業也,其疇不勉焉。”◆3.擔負;承擔。○《後漢書‧公孫瓚傳》:“臣雖闒茸,名非先賢,蒙被朝恩,負荷重任。”○[宋][劉子翬]《夜飲》詩:“沉沉玉卮酒,量淺難負荷。”○[清][顧炎武]《酬史庶常可程》詩:“願君無受惠,受惠難負荷。”○[宗璞]《紅豆》:“[江玫]睡在床上看見[耶穌]的像,總覺得他太累,因為他負荷着那麼多人世間的痛苦。”◆4.指承擔的壓力和痛苦。○[明][梁辰魚]《浣紗記‧送餞》:“扁舟北濟,痛黎民負荷有誰?”◆5.亦稱“負載”。動力設備、機械設備以及生理組織等在單位時間內所擔負的工作量。也指建築構件承受的重量。○[陸文夫]《一路平安》四:“覺得這個城市像一架超負荷的老機器,到處軋軋作響。”○[水運憲]《禍起蕭墻》:“發電廠裏傳出‘叭’的一聲,事故光電排亮了一片!負荷……大大超過定額定值。”

風荷(风荷),◆風中的蓮花或蓮葉。○[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上陽白髮人》:“月夜閑聞[洛]水聲,秋池暗度風荷氣。”○[唐][白居易]《南塘暝興》詩:“風荷搖破扇,波月動連珠。”○[唐][李群玉]《池塘晚景》詩:“風荷珠露傾,驚起睡鵁鶄。”

獨荷草(独荷草),◆草名。鬼臼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鬼臼》。

電荷(电荷),◆物體或構成物體的質點所帶的正電或負電。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吸引,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排斥。電荷的移動形成電流。

低光荷,◆荷的一種。○[晉][王嘉]《拾遺記‧前漢下》:“[昭帝][始元]元年,穿淋池,廣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莖四葉,狀如駢蓋,日照則葉低蔭根莖,若葵之衛足,名‘低光荷’。實如玄珠,可以飾佩。花葉難萎,芬馥之氣,徹十餘里。食之令人口氣常香,益脈理病。”參閱《三輔黃圖‧池沼》。

擔荷(担荷),◆1.肩挑背負。○《管子‧小匡》:“今夫商群萃而州處,觀凶饑,審國變,察其四時,而監其鄉之貨,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服牛輅馬,以周四方。”◆2.引申為擔負的重物。○[漢][嚴忌]《哀時命》:“負擔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3.承當。○[康有為]《大同書》戊部第一章:“女子為天生之人,即當同擔荷天下之事者也。”◆4.承受的壓力或擔負的責任。○[明][李贄]《復周柳塘書》:“若特地出來,要扶綱常,立人極,繼往古,開群蒙,有如許擔荷,則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觀聽,一行之謬,乃後生小子之所效尤,豈易放過乎?”[郭沫若]《今昔集‧致木刻工作者》:“木刻工作者的擔荷和責任是多麼地加重了呀!”

出荷糧(出荷粮),◆偽[滿]時期,官府向農民低價徵購的糧食。○[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九:“他在偽[滿]時,交了出荷糧,家裏不剩啥,缺吃又缺穿。”

出荷,◆指出荷糧。○[朱學範]《新東北的新氣象》:“一個農民對我說:‘共產黨分了地給我們,還要幫我們來種地,從前偽[滿]時,官家只有壓迫我們,向我們要出荷。’”

承荷,◆猶秉承。○[唐][柳宗元]《碑陰文》:“令[裴]府君諱[均],承荷君公之命,督就祠宇,蒞事謹甚。”

超負荷運轉,◆指机器等超出规定的功率转动做工。常比喻超出承受能力进行工作。○《中国青年》1985年第3期:“他的部下工作常常超负荷运转,还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南方都市报》2006.6.10:“浙江省瑞安市从2003年开始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同城待遇政策’,但是自实施以来,外来民工孩子以每年4000人的速度递增,一些学校超负荷运转,而前来就学的孩子仍然络绎不绝。”

播荷,◆源於印地語,原意為重量,負荷。亦用作重量單位,舊時通行於[印度]、[中國]沿海和南洋一帶。○[明][費信]《星槎勝覽‧蘇門答剌國》:“只番秤一播荷,抵我官秤三百二十觔。”○[明][馬歡]《瀛涯勝覽‧柯枝國》:“土無他產,祇出胡椒,人多置園圃種椒為業。每年椒熟,本處自有收椒大戶收買,置倉盛貯,待各處番商來買,論播荷說價。”

碧荷,◆碧蓮;綠荷。○[唐][李白]《古風》之二六:“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唐][李群玉]《晚蓮》詩:“露冷芳意盡,稀疏空碧荷。”○[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連城》:“慵鬟高髻綠婆娑,早向蘭窗繡碧荷。”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有四棱,葉子對生,花呈紅、白或淡紫色,莖和葉子有清涼的香味,可以入藥,或用於食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薄荷》:“薄荷,人多栽蒔。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後分之。方莖赤色,其葉對生,初時形長而頭圓,及長則尖。○[吳]、[越]、[川]、[湖]人多以代茶……入藥以[蘇]產為勝。”

拜荷,◆猶拜謝。○[唐][裴鉶]《傳奇‧陶尹二君》:“二公捧受拜荷,以酒吞之。”

可「阿」002

2022-03-31 13:19·超百科s

阿你,◆你。阿,前缀。○《敦煌变文集·茶酒论》:“茶爲酒曰:‘阿你不見道,男兒十四五,莫與酒家親。’”

阿阿,◆垂長柔美貌。阿,通“婀”。○《詩‧小雅‧隰桑》“隰桑有阿”[漢][鄭玄]箋:“隰中之桑,枝條阿阿然長美,其葉又茂盛,可以庇蔭人。”

阿「啊」002

2022-04-20 08:59·超百科s

嗯啊,◆語氣詞。含糊其辭的應答。○[白刃]《激流》:“[丁云貴]咕嘟咕嘟喝了兩碗水,嗯啊嗯啊地答了幾句。他不願別人分擔自己的煩惱。”

啊哈,◆嘆詞。○[蔣光慈]《田野的風》:“啊哈!怪不得現在借了債的人都不想償還了。”○[茅盾]《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啊哈,好太太!因為我的時間是寶貴的。”

阿「屙」007

2021-11-25 08:40·超百科s

屙痢,◆指患痢疾时频繁大便。○流沙河《锯齿啮痕录·大锯生涯》:“我家的巴白鸡生了个双黄蛋啦,他家的幺女子吃多了屙痢啦,等等等等,都能触发我们的联想,引绎出一大堆废话来,够我们咀嚼半天。”

吃家飯屙野屎(吃家饭屙野屎),◆同“吃家飯撤野矢”。亦作“喫家飯屙野屎”。◆[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飲食》:“喫家飯屙野屎。○《通俗編‧俚語集對》:‘著冬衣搖夏扇,喫家飯撤野矢。’按矢與屎通,今人云‘喫家飯屙野屎’,言幫他人作事也。”◆补证条目■谓吃自家的饭,却帮别人做事。○高晓声《泥脚》七:“另外还有几个人,也吃家饭屙野屎,对朱坤荣比队长还服贴。”

屙金溺銀(屙金溺银),◆喻生財有術。○《金瓶梅詞話》第三二回:“常言道:養兒不要屙金溺銀,只要見景生情。”

屙屎,◆排泄大便。○[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上:“飯遲屙屎疾,睡易著衣難。”○《古尊宿語錄‧臨濟義玄》:“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飯,困來即臥。”

屙血事,◆壞良心的事。○[姚雪垠]《長夜》三二:“事前你瞞住我,大年下你作了一件屙血事。你自己不說啦,難道就不往兒女身上想一想!”原注:“屙血事即壞良心的事。”

喝風屙煙(喝风屙烟),◆猶言喝西北風。○《儒林外史》第五十回:“要說是個秀才,只好喝風屙煙;說是個中書,那些商家同鄉紳財主們才肯有些照應。”

遺屙(遗屙),◆猶言排泄屎尿。○[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道士》:“急視[徐],[徐]尚未醒;見其枕遺屙之石,酣寢敗廁中。”按,“遺屙之石”謂舊時擱在糞坑上面的踏腳石。○[清][志剛]《初使泰西記》卷一:“器而至於遺屙之具,則尤其下者矣。”

阿「婀」004

2021-11-14 01:32·超百科s

娜婀,◆猶婀娜。纖長柔美貌。○[漢][陳琳]《迷迭賦》:“立碧莖之娜婀,鋪綵條之蜿蟺。”○[唐][元稹]《紅芍藥》詩:“受露色低迷,向人嬌娜婀。”○[清][王韜]《瓮牖餘談‧賊中悍酋記》:“[黃開元],[湖北]人,本優伶也,頗娜婀有姿態。”

婀趖,◆柔软下垂貌。○清赵庆熺《香遍满·春晓》套曲:“婀趖楊柳紅樓靠,摺疊闌干赤石雕。”

媕婀,◆1.依違阿曲,無主見。○[唐][韓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於事,詎肯感激徒媕婀。”○[錢仲聯]集釋引[祝充]曰:“媕婀,《廣韻》:‘不決也。’”[宋][梅堯臣]《雷逸老遺石鼓文》詩:“欲以氈衣歸上庠,天官媕阿馳肯將。”○[明][歸有光]《王府君墓志銘》:“平生不媕阿隨人是非。”○[白采]《被擯棄者》:“盡變成了一個媕婀之徒,正如俗話說的:‘便死在水裏,也不生泡沫。’”◆2.指依違阿曲,無主見的人。○[宋][洪邁]《容齋四筆‧會合聯句》:“媕婀當位,左掣右壅。”○[清][高其倬]《薊州新城》詩:“剛鯁靡孑遺,媕婀忌忠誠。”

梵婀玲,◆[英violin]西洋樂器。小提琴。○[朱自清]《荷塘月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阿「痾」031

2022-05-15 08:44·超百科s

百痾,◆1.各種疾病。○[晉][葛洪]《抱樸子‧道意》:“若養之失和,伐之不解,百痾緣隙而結,榮衛竭而不悟。”○[晉][葛洪]《酒誡》:“起眾患於須臾,結百痾於膏肓。”◆2.比喻各種宿怨。○《後漢書‧袁紹傳》:“願捐棄百痾,追攝舊義,復為母子昆弟如初。”

抱痾,◆1.[宋][梅堯臣]《謝王汝州復勸飲》詩:“不死常抱痾,於身寧自貴。”○[清][吳嘉紀]《七歌》之二:“我昔抱痾母在時,千里就醫不相離。”○[清][黃周星]《補張靈<崔瑩合傳>》:“忽抱痾,數日不起。”◆2.抱病。○[宋][梅堯臣]《謝王汝州復勸飲》詩:“不死常抱痾,於身寧自貴。”○[清][吳嘉紀]《七歌》之二:“我昔抱痾母在時,千里就醫不相離。”○[清][黃周星]《補張靈<崔瑩合傳>》:“忽抱痾,數日不起。”

陳痾(陈痾),◆積久不愈的疾病。○《南齊書‧王晏傳》:“既內愧于心,外懼憲牘,掩跡陳痾,多歷年載。”

吃烏飯痾黑屎(吃乌饭痾黑屎),◆亦作“喫烏飯痾黑屎”。◆比喻吃誰的飯,為誰做事。○[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二摺:“常言道:喫烏飯,痾黑屎;我只是依隨着你便了。”

篤痾(笃痾),◆重病。○《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寧]﹞沈委篤痾,寢疾彌留。”

煩痾(烦痾),◆擾人的疾病。○[唐][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煩痾近消散,嘉賓復滿堂。”○[明][劉基]《贈醫士黃元之》詩:“更向[蓬萊]下神水,併與人世清煩痾。”

負痾(负痾),◆抱病。○[宋][曾鞏]《讀書》詩:“驅之久如此,負痾固宜長。”○[晉][陶潛]《贈羊長史》詩:“聞君當先邁,負痾不獲俱。”○[宋][陸游]《排悶》詩:“負痾不即死,遂作諸老殿。”

懷痾(怀痾),◆抱病。○[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王微<養疾>》:“悵然山中暮,懷痾屬此詩。”

積痾(积痾),◆1.久病。○[南朝][宋][謝靈運]《鄰里相送至方山》詩:“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積痾[謝生]慮,寡欲罕所闕。”○《後漢書‧竇融傳》:“大將軍復重於難,是使積痾不得遂瘳,幼孤將復流離,其為悲痛,尤足愍傷。”◆2.宿疾;舊病。○[南朝][宋][謝靈運]《鄰里相送至方山》詩:“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積痾[謝生]慮,寡欲罕所闕。”○《後漢書‧竇融傳》:“大將軍復重於難,是使積痾不得遂瘳,幼孤將復流離,其為悲痛,尤足愍傷。”

疾痾,◆疾病。比喻禍害。○《後漢書‧西羌傳論》:“[羌]雖外患,實深內疾,若攻之不根,是養疾痾於心腹也。”

賤痾(贱痾),◆猶賤恙。○[清][朱之瑜]《與片山益庵書》:“數日後少暇,賤痾稍可,即當趨候。”

蠲痾,◆治愈疾病。○[晉][郭璞]《丹木贊》:“爰有丹木,生彼淆盤,厥實如瓜,其味甘酸,蠲痾辟火,用奇桂蘭。”○[宋][龔鼎臣]《東原錄》:“[真廟]朝,[汝州]進茯苓一顆,重三十斤,宣示宰臣而下,遂表謝。其表[王沂公]代為之,有云:事將符於難老,效豈止於蠲痾。”

痾禍(痾祸),◆人畜生長畸形。○《後漢書‧律曆志中》:“[哀平]之際,同承[太初],而妖孽累仍,痾禍非一。”

痾痒(\痾癢),◆見“痾癢”。

目痾,◆眼病。○《漢書‧五行志中之下》:“及人,則多病目者,故有目痾。”

疲痾,◆病而體弱。○[唐][李百藥]《春眺》詩:“疲痾荷拙患,淪躓合幽襟。”○[明][劉基]《送普顏子壽赴廣西憲幕》詩:“羈縻非本情,疲痾復誰療。”○[清][方苞]《劉北固哀辭》:“余疲痾困憊,恒先就寢。”

起痾,◆猶起病。○[柴萼]《梵天廬叢錄‧祝由科》:“以其術考之,又渾似催眠起痾,屢中者,無他,略誘心理變動生理耳。”參見“起病”。

牽痾,◆即牵疾。久治不愈的病。○《魏书·彭城王勰传》:“高祖曰:‘戎務、侍疾,皆憑於汝。牽痾如此,吾深慮不濟。安六軍、保社稷者,捨汝而誰?’”

愆痾,◆謂疫癘等流行性疾病。○[南朝][梁][陶弘景]《真誥‧甄命授三》:“復使愆痾填籍,憂哀塞抱。”

人痾,◆舊謂生理變態或人事災異。古稱妖異影響六畜者為禍,影響人者為痾。見《漢書‧五行志中之上》。○[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漢書‧五行志》以一產三男列於人痾。其說以為母氣盛也,故謂之咎徵。”○《清史稿‧災异志一》:“凡恆寒、恆陰、雪霜……人痾、疾疫……皆屬之於水。”

沈痾,◆亦作“沉痾”。◆重病;久治不愈的病。○[南朝][宋][鮑照]《自礪山東望震澤》詩:“以此藉沈痾,棲跡別人群。”○[唐][權德輿]《臥病喜惠上人李煉師茅處士見訪以贈》詩:“沈痾結繁慮,臥見書窗曙。”○[明][歸有光]《與吳三泉書》之八:“彌年沉痾,無一日強健。”○[清][龔玉晨]《紫姬小傳》:“矧余沉痾委頓十餘年,需人娛侍,得此賢孝之媛,而復失之。”○[廬隱]《海濱故人‧或人的悲哀》:“我的姑媽在[杭州]住,我打算到她家去,或者能借天然的美景,療治我的沉痾。”

微痾,◆小病。○[三國][魏][應璩]《與陰中夏書》:“乃知郎君頓微痾,告祠社神。將有祈福,聞之悵然。”○[宋][陸游]《病中絕句》:“造物今年憫我勞,微痾得遂閉門高。”

臥痾(卧痾),◆臥病。○[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詩:“徇祿及窮海,臥痾對空林。”○[唐][慧凈]《冬日普光寺臥疾值雪簡諸舊友游》詩:“臥痾苦留滯,闢戶望遙天。”○[明][楊慎]《流螢篇》:“癸巳之夏,臥痾[三塔寺],地多榛莽,螢飛緯夕。”○[清][曹寅]《桃花泉》詩序:“五月從駕返署,臥痾移日,姑試此泉。”

小痾,◆小病。○《宋書‧索虜傳》:“譬猶蚤虱疥癬,雖為小痾,令人終歲不安。”○[宋][陳亮]《祭凌存仲母夫人文》:“胡不百年究此大數,無寧一夕困於小痾。”

宿痾,◆1.舊病。○[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公方臥疾,聞命束裝,星夜兼程,宿痾益劇。”○[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序》:“骨肉凋零,老懷索寞,宿痾時作,精力益衰。”○[宋][王安石]《賀生皇子表》:“臣嘗污近司,備叨殊獎,以宿痾而自困,欲旅進以無階。”○[宋][陸游]《北窗》詩:“宿痾走二豎,美睡造三昧。”○[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引[陸文裕]《藏書目序》:“[正德]戊辰夏六月,寓[安福里],宿痾新起。”◆2.久病;宿疾。○[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公方臥疾,聞命束裝,星夜兼程,宿痾益劇。”○[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序》:“骨肉凋零,老懷索寞,宿痾時作,精力益衰。”○[宋][王安石]《賀生皇子表》:“臣嘗污近司,備叨殊獎,以宿痾而自困,欲旅進以無階。”○[宋][陸游]《北窗》詩:“宿痾走二豎,美睡造三昧。”○[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引[陸文裕]《藏書目序》:“[正德]戊辰夏六月,寓[安福里],宿痾新起。”

養痾(养痾),◆養病。○《後漢書‧文苑傳下‧高彪》:“公今養痾傲士,故其宜也。”○[南朝][宋][謝靈運]《田南樹園激流植援》詩:“不同非一事,養痾亦園中。”○[明][葉盛]《水東日記‧兩術士兩弁退讓》:“[顏總戎]養痾[廣州]。”○[續范亭]《鶉鴿與饞貓》:“一九四二年餘養痾[延園],五月八日[賀龍]將軍與七位同志來訪。”

痒痾,◆I泛指病痛。○[明][宋濂]《故仙居陳府君墓志銘》:“身且不敢有,則凡癢痾疾痛,舉切于心,生養死藏,必誠必信,而無錙銖之不盡焉。”○[宋][葉適]《同安縣學朱先生祠堂記》:“夷佛,疾疢也;科舉,癢痾也:公所甚懼也。”◆2.喻有害的事物。[明][宋濂]《故仙居陳府君墓志銘》:“身且不敢有,則凡癢痾疾痛,舉切于心,生養死藏,必誠必信,而無錙銖之不盡焉。”○[宋][葉適]《同安縣學朱先生祠堂記》:“夷佛,疾疢也;科舉,癢痾也:公所甚懼也。”◆II作癢之疾。○[明][高啟]《安晚堂記》:“縣衾篋枕,癢痾抑搔以事之,親之體安矣。”

嬰痾(婴痾),◆猶嬰病。○《後漢書‧孝明八王傳贊》:“[下邳]嬰痾,[梁節]邪惑。”

幽痾,◆猶沉痾。○[南朝][梁][何遜]《望廨前水竹答崔錄事》詩:“幽痾與歲積,賞心隨事屏。”

枕痾,◆謂臥病。○[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慧永》:“[晉][廬山]釋[慧永],厲行精苦……雖枕痾懷苦,顏色怡悅。”

痾癢(痾癢),◆亦作“痾痒”。◆猶痛癢。泛指病痛。○[明]徐渭《蜀漢關侯祠記》:“予家世受國恩,為國備亭障,正如孝子之奉慈親,即有痾癢,宜無所不至。”○[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試》:“凡為人子者,冬溫夏凊,昏定晨省,問其燠寒,搔其痾癢,出入則扶持之,問所欲則敬進之。”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22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