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正经游戏,我是正经小弟。
2018年3月16日《古墓丽影:源起之战》在中国上映,时隔17年后劳拉·克劳馥再度出现在荧幕中。而《古墓丽影》这个IP也已经有22年的历史了。22年的历程中,劳拉·克劳馥也成为游戏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女性角色,《古墓丽影》也造就了无数的成就。今天小弟就借着影片上映的热度,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劳拉的胸部进……不对,来回顾下历代古墓丽影系列。
初代《古墓丽影》——诞生即巅峰 成就了安吉丽娜朱莉说游戏之前就要先讲到《古墓丽影》游戏的开发商Eidos Technologies。当时这家英国的电脑游戏制作公司首席图像设计师已经厌烦了硬汉射击风格的游戏,他提出创作一个女性冒险英雄的概念,再加上英国贵族的风格,劳拉这个身材火辣充满活力的角色就诞生了。1996年《古墓丽影》一经推出就备受好评。
1代是一个具有完全划时代意义的3D游戏。美式风格的女英雄,印第安纳琼斯的历险,加上在当时可谓是极为优秀的3D画面和操作,初代古墓丽影创造性地将动作、解迷与探索要素相结合,不仅给当时的玩家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游戏乐趣,甚至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新的游戏流派,三次打破英国游戏销量排行榜的记录。
游戏的成功也直接让劳拉·克劳馥火了。作为PC电子游戏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冒险者,劳拉俘虏了现实世界中不计其数的男性玩家,其形象甚至超过了众多知名人物,曾被评为美国年度人物前五名之一。并开始亮相杂志封面,进入漫画和电影领域,2001年由好莱坞改改编为电影,由当时颜值和身材都处于巅峰的安吉丽娜·朱莉本色出演,成就了劳拉的女神形象。也让古墓丽影成为那个年代最卖座的“游戏改编成电影”的IP。
2代《古墓丽影2:西安匕首》——劳拉首次来到中国由于1代的火爆直接让2代成为1997年最受期待的游戏之一。《古墓丽影2:西安匕首》剧情围绕着神秘的西安匕首展开,讲述拜火教派与中国龙匕首的故事,劳拉涉足威尼斯、西安长城、西藏,上到天界,下到深海沉船,场景设置十分丰富,威尼斯水城地域文化特色、中国风刻画得非常鲜明,线索明晰,关卡挑战丰富。不仅剧情故事优秀,游戏画面整体上升了一大截。
西安匕首高清重制版↑↑↑
1代是基于DOS系统开发,画面全是密密麻麻的马赛克,主角劳拉的胸部也变成了锥子。2代游戏已经升级为windows游戏,画面清晰度已上升一个档次,基本没有明显的马赛克,甚至可最大支持1920像素的16:9宽屏。
三角胸就是初代的锅,现在仍有无数玩家爱调侃这个梗↑↑↑
在游戏内容上,2代加入了更多的战斗元素,这样然该作受到了部分玩家的不满,其认为缺乏了初代的探险氛围。不过这都不影响2代的成功。劳拉这一形象彻底火爆全球从古墓丽影2到古墓丽影3发售期间,劳拉多次参与不同品牌的广告,包括 SEAT以及Lucozade,甚至参与了U2乐队在1997年的巡回演出。
3代《古墓丽影3:劳拉的冒险》——画面虽好,却变成了一款“无双”游戏3代故事紧接着劳拉在上一次冒险后,重新探索四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陨石碎片。游戏的贴图相比上一代没有明显变化,但在光照以及天气系统上下足了功夫。游戏采用了真实的环境光及场景灯光,可做到明暗效果比较真实,空间感更强,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主要依靠贴图的明暗来模拟光效,同时也模拟了下雨、下雪特效。游戏难度大大增加,许多谜题需考验玩家对地图的记忆,动作上增加了爬行、猴式悬荡和加速冲刺。游戏增加了突然死亡机制,很多险峻地形都容易造成失误。
游戏在交通工具上诚意满满,包括越野卡丁车、冰川快艇、木筏、水下推进器、矿车,且很多使用交通工具时会有动听的音乐。但是游戏中大量的暴力场景也遭到广泛的批评。很多玩家认为,3代中的许多战斗甚至比2代还没有意义。3代设计了太多的敌人,从博物馆看守到美国士兵,似乎变成了一款“无双”式的砍人游戏,缺乏了大量古墓中的探险乐趣。虽然游戏褒贬不一,可还是成为当年的大卖游戏之一,游戏在世界范围内售出650万份。
4代《古墓丽影:最后的启示》——回归初代的解谜探索玩法1999年圣诞节前推出《古墓丽影:最后的启示》,此作以后古墓丽影系列摒弃了过去的“古墓丽影X”的做法,这个游戏不是被叫做《古墓丽影IV》,而是《古墓丽影:最后的启示》。剧情上游戏回归到埃及遗迹等相关的古墓探险,并渗透着各种埃及神话角色的传说,讲的是劳拉无意释放邪恶赛特并将它再次封印,最后葬身金字塔的故事,从帝王谷、死亡之城到沙漠列车等场景,将埃及的地域特色刻画的十分完美。
画面变得更加精致之外,游戏的最大特色就是减少了战斗成分,完全回归到初代的解谜探索玩法。甚至有些谜题是真实传说中的题目(如七灯连星、羽毛量心、不看不听不闻等)。动作系统增加了诸多新元素,如拐角荡壁、吊绳系列、诸多开动机关的动作、冲刺体力恢复部分即可再次冲刺等等。
绘图引擎的较大幅度改良、完善的故事情节、神秘的埃及神话、古老的国王墓地、精巧的谜题设计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将游戏回归到“古墓”题材这个游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第四代《古墓丽影:最后的启示》也被誉为古墓丽影系列的颠峰之作。
5代《古墓丽影:历代记》——4代番外篇 Bug逐渐增多为了弥补下一个作品的真空期,《古墓丽影:历代记》推出了。相当于4代取得巨大成功后的一个番外篇,是前作的延伸版,基本引擎依然沿用4代引擎,画面、模型都和前作大体相同。 在《历代记》的序幕中,劳拉被认为已经撒手人寰了,她的几个至亲近友为纪念她举行了一个追悼会。
此次追悼会最终成为了一个不眠之夜,聚会的人们畅忆了劳拉过去的赫赫战功。这些故事组成了一次次冒险之旅,游戏共分四大互不相关的篇章。每一篇章都描述了劳拉与来自欧洲的恶敌较量。该作Bug偏多,一些致命的Bug会使游戏无法继续进行甚至造成死循环存档,当游戏通关后,4代劳拉在埃及金字塔下的背包被找到,给玩家们留下了劳拉是否死亡的疑点。也为6代劳拉做铺垫
6代《古墓丽影:黑暗天使》——劳拉身手不在凌厉?走下神坛
2003年6月17日系列的第六部作品《古墓丽影:黑暗天使》发布了。这是第一款登陆PS2主机的“古墓丽影”,所以必须要为玩家展现这个全新主机平台的优越性能;发行方Eidos也希望本作能有一个区别于以往所有系列作品的崭新面貌。看的出来6代是历代中最努力想做出改变的版本,但却受到了大量差评。
劳拉不再拥有以往的敏捷,跑步、爬梯都显得笨手笨脚,操作还有一定的延迟,诸多动作操作都显得过于复杂。大量的城市地图让游戏没有了户外探险的豪迈霸气,剧情对话又臭又长,简简单单的情节硬被拉长到让人厌烦的地步,这无疑对系列老玩家的游戏体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游戏虽然做出了大量改变,但大量玩家没有买账,Eidos公司最终做出剥夺Core Design小组古墓系列开发权的决定,后续的古墓丽影交给了美国的晶体动力小组开发。此举激起当时中文界影响力最大的古墓丽影网站:梦-古墓丽影站长风梦秋的强烈反对,并在国内发起了一场拯救古墓丽影,拯救Core Design的活动。
7代《古墓丽影:传奇》——新的开始
无论6代造成了多坏的负面影响,《古墓丽影》的金字招牌依旧承载着世界各地劳拉迷的厚重希望。2006年第七部作品《古墓丽影:传奇》发布了。首先是画质的飞跃性提升,场景内不再是以前大量重复性的贴图,而是更加真实的模拟,更繁杂的场景模型量、更先进的光子系统、更精致的材质体现。游戏基本以一条路走到通关的模式,减少了岔路谜题带来的难度,同时也减少了其他谜题的比重,增加了枪战比重。当然也不能忘记“古墓”这个根本环节,神庙和废墟类场景依然必不可少,工作室利用最新的图像技术创造了这一个个充满动态光影的逼真环境。
游戏设计了丰富的动作系统增加了投掷炸弹、铲腿滑行、子弹时间攻击概念,还新增的强力新工具抓钩,增加了一些绳索摆荡的几率,也增加了移动某些物体或使自己被移动的可能性,甚至可以将敌人勾住拽过来攻击。总之游戏在各方面表现上都有区别于老古墓的感觉,整个游戏在画面、操作、故事、难度上都使人耳目一新。
游戏推出后迅速登上英国游戏销量榜榜首,在德国,PS2, Xbox, Xbox 360和PC平台全部位居销量第一。在法国,《传说》则是PS2, Xbox和Xbox 360平台销量第一的游戏。2006年4月底,劳拉就以“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子游戏女主角”的身份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5月初,《传说》中的劳拉当选为“皮肤癌基金会形象大使”。
8代《古墓丽影:地下世界》——没有Boss战斗,天气系统会对劳拉产生影响
8代《古墓丽影:地下世界》可以说是前作的全面升级版。游戏最大特点是宏大的场景、更丰富更流畅的动作系统。游戏中设置了天气系统。制作小组还对劳拉的动作做了改进,使动作更为流畅。劳拉与环境的互动性达到极高的水准。她会在泥地上留下脚印。但之后的雨水会将它们洗刷干净。而雨水同样会对劳拉造成麻烦——她可能会因为石块表面的水渍而滑倒。敌人的尸体和所有碎片都会保留下来。画面细节,光照(体积光)、阴影、倒影效果几近真实,以及增加的景深特效让玩家们直呼过瘾。
动作上的新要素亦非常之多,例如重新加了入的加速冲刺、走横杆,还有墙壁摆荡系列、操作木棍系列、折叠反弹跳、同时射击瞄准2个目标等,是新古墓中动作最多的版本。但是在战斗方面8代表现稍差动作部分弱化了不少。战斗过于简单,子弹时间用处也不大,而且没有BOSS战,没有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
《古墓丽影9》——越来越有女人味的劳拉,从3D到36D的转变
这一部作品也是游戏系列的转型之作,之前劳拉的形象也已经摒弃不用,彻底从3D进化到36D(老司机都懂的)。劳拉不再像是从前印象中的女强人形象,甚至在第一次遇到敌人、第一次使用手枪时被吓哭。画面大幅度提升,皮肤、衣物润湿、沾满灰尘的效果,浓烟、火焰、爆炸、暴风、雨雪、血腥效果异常逼真,动作表现的十分真实。
最大的特点便是游戏沙盒化,整个岛屿分为若干区域,并完全开放,劳拉可随时自由去往任意区域,每个区域均有1-2个营地,岛上的各个营地之间可快捷传送,玩家无需长途跋涉便可反复探索已去过的区域。战斗方面更加真实,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动瞄准敌人,而采用手动瞄准,若能爆头,得分更高,也可进行暗杀,提升刺激,降低战斗难度。游戏渐渐的减少了初代古墓那样复杂丰富的解谜探索元素,每代都再不同的完善战斗系统,让游戏更偏向战斗风格。
10代《古墓丽影:崛起》——堪称完美的3A大作
《古墓丽影:崛起》的画面给人感觉是惊艳的,游戏刚开始的雪山场景就足够震撼,水面质感、厚厚积雪质感都是十分的真实,积雪在经过时会留下深深的痕迹,回归了《古墓》系列的传统,把故事设定在了多个地点。差别极大的景色能够让探索显得不那么枯燥,而更大的地图也能容纳更多可以被探索的地方。支线任务的加入进一步加强了开放世界的感觉。通过NPC委托给你的任务,你不仅能探索地图,更可以得到可观的回报。
对于国内玩家来说最惊喜的就是普通话配音的加入。终于我们使用简体中文和普通话的玩家终于获得了重视,而且有了《崛起》开先河,说不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大作开始加入中文语音。动物元素也极大的丰富了游戏世界,如鹿、野猪、鸡、兔子、松鼠、鸟类,杀死不同的动物,会从其尸体上得到不同的相关资源,还有熊、狮子等稀有动物的资源,在升级装备中是非常重要的。
小弟有话说:20多年来古墓不断的完善并创新游戏内容,这个世界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古墓迷们,各位玩家又是从第几代开始玩古墓的呢?从1996年的第一代到2016年的《崛起》期间也发布了许多番外版本,劳拉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下一个20年,古墓丽影又将会是怎样新的华丽呢?
那么问题来了:新的古墓丽影电影——《古墓丽影:源起之战》,在你的心中打几分呢?
暂停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新华网 黄俊辉 摄
新华网重庆8月5日电(李元元 李海岚)你眼里的苏轼是什么身份?相信不少人的第一回答是:伟大的文学家。其实,在文学家身份之外,苏轼也是一位“耀眼的书法家”。
为了让躺在博物馆里的苏轼书法“活起来”,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与西南大学联合启动《苏轼书法全集》编纂项目,三年时间过去,该项目进展如何?新华网独家专访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并为大家讲述书法世界里的苏东坡。
曹建展示《苏轼书法全集》样书。新华网 黄俊辉 摄
苏轼与王羲之、颜真卿是一个水平的书法大家
曹建介绍,苏轼是文学界的泰山北斗,诗词文赋水平都很高,有很多经典性的代表作品。而在书法史上,苏轼也是很有地位的,他的代表性作品《寒食帖》,跟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不是因为苏东坡是老三,王羲之在东晋,颜真卿在唐代,苏东坡在宋代,实际上他们三个是一个水平,他可以跟王羲之媲美,和王羲之是一样的书法大家。”曹建表示。
碑刻《宸奎阁碑》(局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藏。新华网发(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供图)
苏轼的书法是“抄”出来的
在很多人眼里,书法自然是一笔一划练出来的,然而苏轼的“练”可能与大多数人的练习有所不同,因为他的书法是“抄”出来的。
曹建介绍,苏轼小时候学书法就是从抄书开始的。家里的汉书、以及读过的文学作品,直接用毛笔抄写,然后再去学习一些名人的书法作品。
“我们今天在东坡的字里面还能够看到一些书法家的影响,他年轻时候的字可以看到王羲之的影子,到了中年字里面可以看到唐代李邕、徐浩这些人的影子,楷书里面好多也有颜真卿的味道,到了晚年他的书法就是把几家融合到一起了。”曹建介绍。
不过,对于苏轼“抄学”其他书法家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曹建说,比如说苏轼的学生黄庭坚认为他是学过徐浩的,有徐浩的那个味道,但苏轼自己却不认同。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叔弼告诉东坡说“你的字一看就是有李邕的味道”,苏东坡认为这个是对的。此外,在《寒食帖》的后面,黄庭坚题跋说他的书有李西台笔意,可见他也学过五代时期的李建中的书法。
法帖《玉烟堂帖》(局部),广州博物馆藏。新华网发(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供图)
苏轼“石压蛤蟆”的字体跟执笔有关
曹建介绍,苏轼四十多岁以后的书法作品已经很成熟了,有非常明显的风格特征。“他跟黄庭坚两个人开玩笑,黄山谷调侃他的字写得真不错,有点像石压蛤蟆;苏东坡调侃黄山谷说你的字也不错,有点像树梢挂蛇。”由此可见其字的特征。
“东坡写字的风格跟执笔有关系。”曹建说。苏轼是三指执笔,他右边手腕不抬起来,摆动幅度不大,所以他写字左边的笔画写得足一点,右边就点到即止。比如写一个“漢”字,他可能左边三点占的距离还宽一点,右边最后一点点一下就到了。再比如苏轼的“轼”字,那个勾就不会写得很长,他点到即止,这就是他的特点。
自信的苏轼“一下笔便做千秋想”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都是行云流水般一挥而就的千古名作。在曹建看来,这些书法作品并非“有备而来”,而是具有一定偶然性,而这偶然性里,也正体现了这些大家的书法之畅。
曹建介绍,这“天下三大行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的涂改。王羲之的《兰亭序》前半段都是没有涂改的,到后半段“岂不痛哉”甚至到最后“有感于诗文”那个“文”字都涂改了。颜真卿是涂改更多,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前面几行涂改比较少一点,比如前六行只涂改了一个“叔父”,把“叔父”两个字涂改成“第十三叔”,到第七行他回忆起和他侄子经历的时候,那里触动了他的心弦,就有很多涂改。
“可以说颜真卿与王羲之是一样的,他们涂改的地方就是心绪波动的地方。”曹建认为。苏东坡的《寒食帖》里面也有两处涂改,但他不像王羲之、颜真卿这样直接涂圈,而是在旁边点了几点以示这两个字不要了。
为何涂改方式不同?曹建释疑,“有人认为苏东坡的文采可能比颜真卿、王羲之好,所以他不涂改。”另外的解释是苏东坡的个人想法——“一下笔便做千秋想”,他认为自己写下的作品是给五百年以后的人看的,希望自己一下笔就写成经典作品,所以不作涂改。
墨迹《黄州寒食诗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新华网发(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供图)
苏轼字的大小、轻重可以看到情绪变化
“从苏轼《寒食帖》里面的字的大小、轻重可以看到他的情绪变化。”曹建说,这个波动不像颜真卿那样外化,把它外化成圈、删改痕迹,苏轼是用字的大小、笔画的轻重、点画的长短来表达他的情绪的。
“所以,我们根据字的轻重,或者根据笔画的长短去朗诵苏轼的诗词,你就会很深刻地体会到苏东坡内心的情绪。”在这个意义上,苏轼的《寒食帖》也就成为了一个千古名作,非常真实的一种情绪变化在字里行间,这是他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欣赏苏轼书法要读懂其至刚至大之气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欣赏苏轼的书法呢?曹建认为,苏轼书法有天风海涛之气、至刚至大之气,欣赏苏轼的书法,应该与苏轼的境遇与内心相结合。对此,曹建分享了几个苏轼与笔墨纸砚之间的小故事。
与大家常说的“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不同,苏东坡是因为毛笔爱上一些地方。曹建介绍,苏东坡自己会做毛笔,也有很多会做毛笔的朋友。“苏东坡一生特别喜欢宜兴常州这一带,一心想在宜兴买田,想在常州居住。”为什么?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地方有很多做毛笔的人,他一回到这里就很快活。
“还有用到好的纸,他也很高兴。”曹建说,最近几年看到一些东坡的真迹,纸的花纹很漂亮,并不会因为被贬就没有好的纸张可以用,他在书法上还是会选用好的纸张。
苏东坡对墨也有很多讲究。曹建介绍,苏东坡用墨有两个特点,一要黑,二要光,光是黑不行,还要黑得发光发亮,要“黑得像小儿目睛”。因此,苏轼的字很黑很浓。
“苏东坡对砚台也很讲究,他跟米芾是好朋友,两个人视砚如命,一辈子就是玩砚台,收藏了很多砚台。”两个人玩砚台,在玩的过程当中,苏轼跟米芾约定这个砚台给自己了,后来苏轼去世以后米芾又从他儿子那儿把砚台又拿回去了。
“苏轼在世的时候认为蔡襄书法第一,但其学生黄庭坚认为东坡书法才是本朝第一。”曹建说,除了书法的技巧以外,苏轼书法的气象跟其他人是有区别的,有天风海涛之气,有至刚至大之气。
墨迹《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新华网发(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供图)
《苏轼书法全集》收录苏轼一门书法作品537件
据了解,《苏轼书法全集》是眉山市人民政府与西南大学校地合作的重大文化工程,是由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主持,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大学、重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多家单位相关专家参与,共同编撰的大型成果。
项目进展如何?曹建介绍,《苏轼书法全集》采用传统中式设计形式,分成墨迹卷、补编•墨迹卷、法帖卷、碑刻卷、释文卷五部分内容,共收录海内外20多家文博机构的苏轼一门书法作品537件,其中苏轼502件,苏洵、苏辙、苏迈、苏过、苏迟、苏峤等书法35件。
全集由高清图版近万张构成,大多直接购自相关收藏单位,几乎囊括了当前传世最重要的苏轼书法墨迹和历代刊刻拓本,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收录最全、材料最新、印制最精美、出版规模最大的苏轼书法全集。
《苏轼书法全集》样书。新华网 黄俊辉 摄
苏轼很多作品都能与《寒食帖》媲美
很多人都只知道苏轼的《寒食帖》,但除此之外,苏轼还有哪些书法作品呢?曹建介绍,其实苏轼的很多书法作品都是能与《寒食帖》媲美的。
“比如大阪美术馆的《游仙诗》。”曹建举例说,这两首诗是李白的风格,但究竟是李白的作品还是苏东坡的作品,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这个诗本身是苏东坡作的,但是用的是李白的名,但是《太白全集》里面已经把这两首诗收录了,也有研究专家认为这两首诗就应该是李白写的。
再比如《洞庭春色赋》。曹建说,东坡那个时候喜欢喝酒,他有很多种(酒)品牌,我们现在能看到东坡写的酒的酒名可能就是几十种,洞庭春色就是一种酒的名字。
再比如《新岁帖》。“这是苏轼写给他的朋友陈季常的书信,信的内容是他要造新房子,然后跟朋友聊聊这些细事,就是生活日常,写得很亲切,也很轻松。”
《与陈慥新岁帖》《与陈慥人来帖》,故宫博物院藏。新华网发(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供图)
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化符号 应当走向世界
“编纂《苏轼书法全集》是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弥补了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上的空白。”曹建表示,《苏东坡书法全集》可以弥补东坡文献,“在收录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原来的东坡文献相比,多出了好几万字。”
曹建同时认为,苏东坡书法是很好的传播内容,“苏东坡不光是我们四川人的苏东坡,也不光是中国的苏东坡,他是世界的苏东坡。”作为影响世界千年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化符号,应当走向民间,更应该走向世界。
今年是苏东坡逝世920年,明年是苏东坡诞辰985周年。“全集的出版将为苏轼以及宋代艺术和文化等诸多研究领域带来新的拓展与突破;因为苏轼的世界影响力,全集的编撰无疑也将为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做出重要的贡献。”曹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