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横行天下全文还有横行三国网页

我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社会,自古以来从帝王到士大夫阶层都十分注重对子孙后代的训诫,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家训文献。

一般讲来,中国文化中父子是家庭的主轴,父子关系是封建等级制的基础,因此传诸于后世的家训多数是当爹的苦口婆心教育儿子的。

略有薄田的农夫平时都要苦口婆心的教育儿孙,富有四海的帝王更得耳提面命了。

我国最早的帝王家训可以追溯到周王朝,《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载了周公叮嘱儿子伯禽的话:“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武王灭商后,大封功臣,周公旦封地在鲁国,可是他要留在镐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只好让儿子伯禽代自己前往。临行之际,周公千叮咛、万嘱咐,谆谆告诫他在鲁地施政不能轻忽怠慢了贤人。

周公对儿子伯禽的训诫,史称《周公训子》,对后世影响极大。

曹操著名的求贤曲《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说得正是这一段历史。周公日理万机,忙到洗一次头发得被打断三次,连一顿饭都不能顺顺利利的吃。正因为他的谨小慎微,才有周王朝长盛不衰。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仍,不但是诸侯王的家训少得可怜,就连有文献记载的士大夫家训也寥寥无几。秦王朝二世而亡,无论帝王家训还是士大夫家训都是毫无建树。

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封建社会步入短暂的安定繁荣时期,加上刘汉统治者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儒家的伦理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更由于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前车之鉴不远,汉代帝王的家训有所发展。

但不管文体形式、语言风格如何发展,在内容上都受《周公训子》的影响至深,多是围绕勤政爱民、个人道德修养上做文章。

严格讲来,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家训应该是汉高祖刘邦的《手敕太子》。

刘邦,基本上算是个文盲,自身素质、文化修养都不高,因此他写的家训就是勉强看,除了罗里啰唆的自我反省,说明立刘盈为嗣的理由之外,还有就是叮嘱儿子如何与老臣相处,如何善待如意母子的具体指导,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帝王的修身养性反而缺乏理性之思考。

刘邦的后世儿孙虽然有所进步,但家训也都是劝勉后代勤读书、提倡薄葬的思想观念。

汉末三国时期,战乱不断瘟疫横行,政权更迭频繁,大量帝王家训问世,事实上形成了我国家训史上的一个高峰。

相较而言,曹魏政权家训最多,蜀汉次之,东吴则几乎无家训存世。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曹操的《诸儿令》与刘备的《遗诏敕后主》了。

建安年间,曹操曾与刘备纵论天下英雄,说过“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的话。毫无疑问,刘备是足可以与曹操比肩的枭雄,二人智谋权术各有所长,应该在伯仲之间,倘若从二人家训如何教育后代分析比较的话,又似乎很容易分出高低上下了。

历史上的曹操以执法严峻著称,以法治军,同样也以法治家,他的家训《诸儿令》体现了鲜明的法家思想。

《诸儿令》作于建安二十年(215),这一年刘备夺得益州,实现了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走向人生巅峰。担心刘备进窥汉中、威胁关中,志在千里的曹操不顾年迈,亲自统军十万进攻汉中张鲁。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攻破险隘阳平关城,夺得汉中。

汉中,是我国西部沟通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的纽带,是进取蜀地的咽喉要道,历代兵家必争之要津。

曹操捷足先登夺取了汉中,却惟恐得而复失,于是写下了《诸儿令》:“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命,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却始终关心后代的教育,他的几个儿子允文允武,很是优秀,作《诸儿令》,意在告诫几个儿子,在儿子们小的时候,他都十分喜欢,但只有长大能成材的,真正能独当一面的,才会得到重用。

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始终面临着来自孙权、刘备集团的军事压力,不敢有丝毫怠惰之心,寿春、汉中、长安三地,是曹魏政权掌控下的战略要地,曹操一来年迈精力不济,二来分身乏术,希望儿子可以替自己分担一些。

其实,《诸儿令》完全可以视为曹操选择接班人的心声。曹操选择继承人的标准,首先是“慈孝不违吾命”,其次是“能善”。在寿春、汉中这样的地方任职,必须坚决服从、坚定不移的执行命令,遵规守纪,努力实现战略目标。

曹操虽然提倡唯才是举,但在对接班人的选择上却是能力第二、听话第一。

这里说的听话,并不是寻常意义的听话,在与刘备、孙权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曹操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同时,也琢磨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抗衡对策。他不希望儿子们自以为是,轻易更改自己制定的战略战策。

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曹操以《令》的形式公诸于众,明确表达了选人用人公正无私的态度,即便是儿子,也是竞争上岗,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获取机会,只有德才兼备者,才有机会胜出。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曹丕韬光养晦深自砥砺,在孝道上做足了文章,两年后终于被确定为接班人。反观曹植,将曹操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失去乃父欢心,也就基本与继承者无缘了。

与曹操的《诸儿令》相比,刘备《遗诏敕后主》显然知之者众。所以如此,与其中金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广为流传有关。

多数人看到的刘备写给儿子的遗诏是《资治通鉴》中的删节版,内容为:“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而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遗诏全文为:“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射援)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很显然,《三国志》中的记载远较《资治通鉴》的信息量大,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话题,还得从陈寿、司马光各自所处的时代寻找原因了。《三国志》一书,陈寿以魏为正统,历来争议不断。然而在北宋一朝,对陈寿帝魏的做法深以为然。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与曹丕代汉的一幕极为相似,既有欺负“孤儿寡母”的嫌疑,且都扯了块“禅代”的遮羞布。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时,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厘清正统嬗递问题。

虽然司马光认同陈寿帝魏的观点,但在曹魏、蜀汉哪个才是正统的问题上闪烁其词,说什么“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借口“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故意回避谈论这个话题。表面上这样,但仅从其删节刘备遗诏一事就可以看得出来内心深处的想法。

本来,就象人很难用好坏一言以蔽之,政治家的道德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但刘备偏偏是个例外,不但头顶上有“君子”的光环加持,身上还披着“仁德”的外衣。

明明自己都承认了“德薄”,却有人不顾史实,极力将其描摹成仁德厚道之人。众所周知,东汉的覆亡是必然的,刘备当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又怎么会逆势而为,割据一隅?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实现了跨有荆、益的战略企图,荆州、益州的易主明明就是巧取豪夺,“厚道”的人怎么会借别人的巢下自己的蛋?

刘备的虚伪,在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打着仁义道德的旗帜,这一手,蒙蔽了许多吃瓜群众的眼睛。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刘备临终交待儿子的话也是虚头巴脑的东西居多。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听着冠冕堂皇,其实等同鸡肋,何为“恶”,何为“善”?所谓善恶混沌一片,根本就没有界定的标准,历史证明,大奸大恶之徒往往都是满口的仁义道德。

知子莫若父,后主刘禅“庸弱”,刘备心中最清楚。其实,他想要告诉儿子的是:比智力,诸葛亮可以甩你一条长安街,对付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只管祭出仁义道德这个利器,加上“父事之”的办法。用君臣名分制约、用道德绑架的方法来驾驭,这一招百试不爽!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刘备临终,还絮絮叨叨的关心儿子读什么书?

敲黑板,重点在这里:

一个“可”字告诉阿斗,《汉书》《礼记》这类的书可以读,但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有“益”治道的书是《六韬》《商君书》这样的,诸葛亮对《申》《韩》《管子》有心得,你也得好好学习一下,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才好。

在此之前,刘备早就为刘禅接班做足了功课,先是虚情假意的对诸葛亮表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一番诛心之语,逼得诸葛亮不得不表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紧接着又安排了李严同为托孤重臣,此举正是为了制衡诸葛亮。

刘备临终,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将诸葛亮深度套牢。至于谁来接班,他早已经未雨绸缪布好了局。

赐死养子刘封的理由很奇葩,竟然是担心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刘备心中也明白刘封罪不至死,并为之流下了鳄鱼的眼泪。杀刘封,正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如果选择刘封为继承人,必然与诸葛亮势同水火,那样的话,蜀汉政权很可能会速亡。

都说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其实这是对后主的误解。很显然,阿斗领会到了父亲的意思,始终摆得正自己的位置,将军国重事一概交给诸葛亮处理,自己乐得清闲。能让“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过劳死,刘禅会是个蠢货吗?

被划入法家人物的曹操,他的家训多是弘扬孝道的儒家范;而满口义道德的刘备,临终却要儿子学习申、韩之术。

历史,还真的经不起细琢磨。

作为2023年本来最被看好的游戏之一,《卧龙:苍天陨落》在上市之前就被誉为三国RPG巅峰,超越只狼的类魂游戏。但是因为优化的关系,导致了PC平台的评价出现「大多差评」,玩家们更是骂声一片。但也不得不说这次作品将亚洲玩家熟知的「三国历史」和「妖邪乱世」的结合,再加上过去《仁王》系列所累积的经验,带来一款节奏快速的特别体验。

而这次的评测我将会在排除优化的方式下进行,主要以游戏本身的战斗玩法作讨论,剧情方面除了 BOSS 截图外并不会透露太多。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款游戏的表现到底如何。

三国历史+《只狼》

这次的《卧龙》明显和过去《仁王》有了很大的区别,要说起来最大的参考对象肯定就是FS社的《只狼》,同样取消了过去在《黑暗之魂》和《仁王》限制防御和攻击的体力条,改成了「气势」,设计上更加鼓励玩家勇往直前的面对敌人,而不是打几下滚几下的玩法。

会说游戏像《只狼》,主因是「气势」是一个空白的计量表,玩家成功命中敌人或化解(格挡)就会往右边「正」增加,可以消耗来闪避、化解、施展绝技和奇术,只要量表为正施展任何招式都会增加攻击。然而假如量表为「负」向左增加,玩家依然可以攻击和施放各种奇术,但达到最左边时只要被敌人攻击到,就会进入气势受挫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超长时间的硬直,只能乖乖被打。

气势表只要一段时间没增加或减少就会自动归零,该系统看上去就是玩家只要被攻击就会往负累积,它其实更加鼓励的是玩家善用「化解」来进行攻击。没错,除了一些无法化解的大范围招式外,化解可以说是近乎无敌的存在,只要抓准敌人的攻击时机,游戏中的判断其实比起《只狼》的看破和反弹更加宽松,可以连续架开敌人攻击给予反击,只要敌人的气势表到负值,就能在对方气势受挫下进行 QTE,或通过累积的正气势来施展强大的绝技。

可以说只要化解节奏掌握得好,玩家不需要躲躲藏藏闪来闪去,而是可以正面进攻,来一个砍一个来两个砍两个,除非是持续性或大范围攻击,不然就连飞行的火球或箭矢都能够帅气的档下,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反击转守为攻,加快了游戏本身的节奏。

同时《卧龙》也走出了自己的路线,靠气势正负两方向所带来的奖励与惩罚,更加鼓励玩家勇往直前进攻,并且使用游戏中可以学习到的奇术(类似魔法,有金木水火土,共五行),以及武器本身自带的绝技,施展威力强大的攻击或是辅助能力,在角色的成长类型上会有更加丰富的搭配玩法。

这里我需要强调下,战斗时尤其是 BOSS 战,一定要使用化解+绝技或奇术,当然不靠它们也可以通关打赢,只是相比同类型的游戏设计,刚玩就会发现本作中的普通攻击威力非常非常的低,打起 BOSS 来除非是想要挑战或自虐,否则同等级下绝对会崩溃。

光是这点就能明显看出来开发团队想要鼓励玩家练习化解的决心,不过游戏中还是存在背刺的暗杀玩法,每个敌人头上都会显示各自的警觉程度,来看是否发现玩家,甚至可以从高处落下击杀,但要注意的是高处落下会发生巨大声响,让背对自己的敌人回头,变成一场大乱斗。

要挑战还是要简单?士气系统自由选择

《卧龙》就和许多魂类游戏相同,没有给予玩家难度选择,而是让依照玩家自行去判断想要走哪条路线,某一条路线可能很多敌人,某一条路线可能很简单,甚至是通过插「牙旗」提高来「士气」的方式,也是本作中除了角色等级以外可以肝的暂时强化系统,能让玩家在必要时通过战斗的方式来选择游戏本身的难度。

这个士气的级别决定了你在当前关卡的强度,部分奇术也需要有一定的士气等级才能受施放,而敌人的同样也会有士气等级来象征他们的强大。而士气的级别是需要杀敌来提升的,甚至是立起隐藏在地图中各处的牙旗和旌旗(比较小的旗帜,除了不屈级别外只能回血),就可以提升士气的「不屈级别」。

这表示对于 BOSS 感到苦手的玩家,探索地图进行插旗就非常重要,寻找越多的旗帜就可以提升在该地图的等级,即便死亡了也不会归零,同时也起到了引导玩家的作用,因为通常来说看到敌人头上士气比你高,就代表还有其他路线可以走,或是旗帜可以插,不需要急着跑过来这边,对于新手来说非常友善。

并且游戏本身的难度虽然化解初期会让玩家堆尸学习,但不得不说掌握之后就是一个强大的无脑招式,只要抓时机反击看帅气动画就好,觉得还是不够强可以去肝等级肝士气,或是使用游戏中在主线剧情获得的「神兽」Buff 和绝招,有点像是《仁王2》中的妖怪化系统,每只神兽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加上相比《仁王2》,一定到现在还有人完全搞不懂上中下段系统的复杂,《卧龙》简单明了就是一款动作 RPG,拥有完整的技能和装备词条等设计,搭配上「气势」「士气」的辅助,不需要去了解太多的东西,只要去学习敌人的攻击,就可以快速上手,而很大的原因同样还是来自《仁王2》的开发经验,很多系统都能发现是从前辈身上所继承下来的。

不过这虽然是优点却也是缺点,这里肯定还是要提起《仁王》,因为它的初期系统虽然看起来复杂,但确实虽然鼓励角色进行不同的搭配玩法,但少了武器本身的技能树发展、上中下段的丰富招式、无法快速切换武器等,自由度上就目前看来还是有差距,更别提奇树无限制使用,让道具看起来可有可无这点。

结语

《卧龙》我在游戏中绝对要称赞一下中文配音品质,可以说是 Team Ninja 在这款游戏上做出最正确的事情之一。当然论回游戏本身的内容,除了要骂一下一直在挡路的 NPC 伙伴,要往旁边闪避还会被自己人挡住,直接吃下敌人一招而死外,游戏中虽然多数是从头化解到尾,却也不得不说高速战斗搭配游戏中闪到不行动画,只能用「帅到炸」来形容。

速度感比起《仁王2》提升了许多,看似强大的敌人在后期真的化解闭着眼睛连按都能挡下连续攻击,因为这代的判定异常宽松,当然你也能选择挑战自己用不同方式去体验这妖魔横行的三国,毕竟这就是 RPG 的魅力,即便它们不是主流派系或是拥有强大的能力,只要你愿意的话没有事情是办不到的。

甚至这款游戏在通关一些主线后,还能招募像「赵云」之类的武将作为伙伴,每次可同时带着两名伙伴,每个武将都有各自的辅助能力,不过最棒的地方还是可以培养双方的感情,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什么结婚不结婚的,而是对方会给你他自己的招牌武器或是装备,讲到这里应该就不用说了吧。

此次心得主要针对战斗部分进行讲解,毕竟这就是魂系列本身的魅力来源,给人的感觉确实像是《只狼》三国版的旅程,只是这趟旅程《卧龙》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线。假如你愿意等PC优化,又或是选择游戏主机,那这款游戏将能为你充满乐趣的体验,尤其是熟悉三国武将的粉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