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的农村,年味素来浓郁。离家在外的农村娃,纷纷赶回来,携儿带女,赴一场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贴对子是大年三十最重要是事之一,有的是自己写。尤其是家里有上学的熊孩子,一般裁红纸、买墨汁让孩子写。
(过年遇上喜事儿,对子写得也喜庆)
农村大集上也有现成的,字体好,画面好看,家里比较忙的,一般就买现成的了。至于贴对子,那可是极为重视的。
贴之前要放一挂鞭炮,大门、房门、以及院中小配房的门都要贴。甚至不住人的老屋,也是要贴上的。
贴对子的风俗,源于什么时期呢?很多农村的老人也是说不清。倒是为了哄孩子,还是寻得一些些说法的。
有一个叫年的怪兽,除夕夜里说要来的。为了把年兽瞎跑,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年兽怕响,一听鞭炮声便吓跑了。万一遇上不怕鞭炮的年兽怎么办呢?
那就是这对子了,这些红色的对子,就是驱怪兽的桃符,怪兽怕红色,所以对子都是大红色的。
所有的门都贴上,年兽也就不敢进来了。门楣上的,枣庄农村叫它纸挂子。风中翻飞着的,有的是家和万事兴,有的是恭喜发大财,都是老动人民最朴实的愿望。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切最真实的写照。忙碌着,忙碌着,这年味儿啊,愈来愈醇厚。
作者:心珠漫漫 发布于191农资人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中国文艺报道》将在13:31、15:45、18:05三个时段分别推出每期 20 分钟的二十四节气“大寒”特别节目,伴您过大寒、迎卯年。节目以古典的四合院为“家”,以“兔”为媒,邀请节气新老嘉宾一起说节气、谈民俗、聊文化,与大家共迎新春、同贺佳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在第一时段的节目里,节气老友和新友们相约到“节气小屋”做客,他们兴致勃勃地畅谈着大寒里的健康密码、文化艺术、民俗活动……
“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今天是腊月二十九,大家在节目中就蒸上了“花样”馒头——花饽饽!
还有老熟人化身快递小哥做客“节气小屋”,将祝福送货上门!听说是有讲究的兔年贺卡与二十四节气邮票!这份祝福礼物背后都有哪些玄机?1月20日13:31,锁定CCTV-3《中国文艺报道》为您揭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明朝换新律 梅柳待阳春”。大寒一过,世界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第二时段的飞行嘉宾——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高级工程师杨丹,将透露过年时全国总体的天气情况,并为大家介绍大寒的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大寒究竟有多冷?答案藏在古人的诗篇中。古人说“冷”往往不直说,叫说冷不露冷,比如“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您还知道哪些相关诗句呢?
冬日寒冷,用美食来御寒的手段自古都少不了。第二时段的节目中民俗美食学者姜波和杨丹做了一张除夕年夜饭的全国美食地图。这张“特殊”地图中的美食既可以帮助我们御寒,还可以为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增添菜谱。那这张地图会是什么样子呢?15:45第二时段节目带您一探究竟。
大寒迎年,文化赏节
大寒节气常与岁末重合。因此,大家除了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做好准备。这不,第三时段的节目中嘉宾们就已经准备起来啦——贴春联、写福字、编织中国结……
您知道为什么春节要挂中国结吗?中国结艺传承人、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倪巧凤将为我们答疑解惑。
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拿着瓶子去酒家买酒,用来招待客人或是供奉祖先。在第三时段节目中,嘉宾们以茶代酒,玩起了古人饮酒助兴的游戏——飞花令。游戏以“声音”为令,要求诗句与大寒、春节、冬季密切相关,那究竟会“花”落谁家呢?此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传承人张建平还表演出了藏在诗句里的声音,不得不说,惟妙惟肖的声音真令嘉宾瞠目结舌,大呼过瘾!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中国文艺报道》二十四节气“大寒”特别节目
13:31、15:45、18:05三个时段
与您聊大寒,迎卯年
来源: 央视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