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短短几天时间
青岛崂山至少来了两拨狐狸
数量还不少
敢问你们是
苏妲己的门下
还是
白浅那一支的?
近日,南北岭滴水崖附近
有一群小狐狸突然造访
算下来有十几只
它们穿梭在山坡草地里
行动没那么敏捷
但也不怕生人
市民孙女士是最先发现这些小家伙的。“当时我看见3只,1只大的,2只小的,在那找东西吃,我们从家里拿出饭来喂它们。
如果碰不到好心人投喂
狐狸们只有自力更生
目击者纪先生说
他骑着车跟着狐狸上山
发现它居然偷蜂蜜吃
就在记者采访时
又有六七只狐狸中跑了出来
向人多的地方靠近
社区第一时间
联系当地自然资源局等部门
崂山区自然资源局森管中心主任张培告诉记者:
这是北极狐,也称蓝狐,经过现场观察,发现这些狐狸身体有些虚弱,多数有残疾,有的断腿,有的耳朵少了一块 。
根据现场情况分析
初步判断这些狐狸
可能是有人特意放生
它们并没有野外生存的能力
放生,看似是一种善举
但有时也会好心办坏事
甚至触犯法律
张培:“如果放生对周围环境破坏了,或者对野生动物生存造成影响的话,原则上让放生人限期捕回,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7月29日下午两点
在崂山劈石口
市民王先生也碰到了狐狸
而且样子不多见
这只狐狸腿受伤了
很怕人,在周围走来走去
这是只什么狐狸?专家于涛老师经多方求证调查后,告诉记者:这是银黑狐,赤狐的变种,起源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现在可以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人工饲养。在崂山发现的银黑狐,应该是人工饲养后逃走或是饲养者违法放生的。这只银黑狐只有少量白毛,从色泽来看,也不是非常理想。珍贵的银黑狐一般在嘴角、眼睛周围有银色毛,尾尖为纯白色,给人一种肃穆典雅的感觉。不过,于涛老师补充道:这种情况在青岛还是很少见的。目前,中山公园的动物园内都没有饲养过银黑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心想当建筑设计师,却一路开挂成了计算机系的学霸,如今作为人工智能领域资深专家参加本届智博会第三场“滔客约会”,微软小冰首席科学家宋睿华是个十足的黑科技爱好者。
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机器人记者小冰,也是由宋睿华所在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的。小冰背后有哪些你不知道的黑科技?未来人工智能会否代替人类的工作?黑科技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两天,我们征集到很多想要提问科学家的读者,作为回馈,在“滔客约会”正式开始前,我们先送上一波剧透福利吧。
【about滔客】
从《建筑学概论》到《机械姬》
热爱艺术的学霸开发出会写诗的机器人
宋睿华是微软小冰的首席科学家,也是我们常说的学霸。她的本科和硕士都是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读的,现在一边在微软工作,一边还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
其实,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宋睿华还差点与计算机擦肩而过。学霸也有学霸的烦恼,建筑系与计算机系是清华大学的两大高分专业,当时热爱画画的宋睿华一度想报考建筑系,但无线电专业出身的父亲认为计算机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
听从父亲的建议,宋睿华最终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宋睿华于2003年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和数据挖掘。2017年,她加入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担任微软小冰首席科学家,主攻方向为文本生成和人工智能。
宋睿华在人工智能研发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当年那个热爱艺术的“分身”依旧藏在她的身体里。于是,她赋予了小冰这个人工智能的“分身”学会写诗、学会画画、学会唱歌。当其他机器人选择如何下棋这条路的时候,小冰另辟蹊径规划了艺术生涯。
也正是小冰的写诗天赋,让宋睿华看到了人工智能的神奇之处。2017年,她带着诗人小冰登上了央视《机智过人》。节目里,小冰与人类诗人进行了三轮即兴写诗PK,最后赢得了比赛,观众无不感叹小冰能写出如此富有感情的诗句。
同年,在她主导研发的技术下,人类历史上首个完全由人工智能创造的小冰诗集出版,叫作《阳光失了玻璃窗》,一个颇为文艺的名字。截至2018年8月,小冰已经为上万张图片,看图写作配写了现代诗。这些都是宋睿华和她的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研发努力的成果。
“人工智能是一个奇妙的学科,它给人的感觉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和人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睿华说。
【about小冰】
从《阳光失了玻璃窗》到《24小时之歌》
小冰AI技能跨界多个领域
从第一代到第六代,小冰已经经历了多次成长。据宋睿华透露,原本微软想把小冰打造成一个对话式的百科产品,让小冰用语音去解答大家的疑问,但产品上线之后发现,用户对小冰感兴趣的并不是她能回答问题,而是她的聊天能力。
于是,微软小冰的创始人之一李笛决定在小冰的身上加入人设,将她打造成一个有情商、有性格、有独立想法的机器人,她不仅能执行你的命令,她还能像人一样主动跟你互动,甚至还能逗乐你,影响你的情绪。
这也是小冰区别于其他机器人产品的核心技能。
随着每一次升级,现在的小冰已经身怀各项绝技,除了上面提到的写诗,小冰还会唱歌、画画、播新闻等,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
2017年底,小冰给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客户端作词、作曲并演唱了主题曲《24小时之歌》,发布后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羽泉还曾翻唱过其中一段。这是小冰第一次尝试独立作词、作曲并演唱歌曲,而小冰也是第一个同时掌握上述多项音乐技能的机器人。
大家熟知的会唱歌的机器人,除了小冰还有日本的初音未来。将两者对比,你会发现小冰的歌声更加自然,更接近人类。“因为我们在新模型里加入了呼吸。”宋睿华说,让小冰学会像人类一样用呼吸去唱歌,去掌握节奏,才能让她的声音更加自然。
从《阳光失了玻璃窗》到《24小时之歌》,跨界发展的小冰,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
【about未来】
从机器人到无人驾驶
AI替代枯燥无聊的人类工作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让人工智能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从AI机器人到无人驾驶的汽车,这些人工智能产品的不断研发,不禁让大家产生疑问:未来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的工作吗?它又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对于这些疑问,宋睿华也表达了她的观点。在她看来,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人类的工作,但是它代替的只是人类工作中枯燥无聊的部分。就拿微软小冰来说,它在金融交易机构当交易员,做的只是重复性的摘要制作工作,她可以帮助大家解放劳动力,却不能完全代替人类。
所以,宋睿华认为,人们无需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恐慌,反而它能帮我们解决更多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果你对人工智能还有更多想法,2018杭州智博会暨黑科技展“滔客约会”微软专场,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聊聊黑科技。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