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梦想不负韶华逐梦心语绘画(名人的梦想与逐梦历程)

2023-12-01 07:33:35
369手游网 > 游戏攻略 > 怀抱梦想不负韶华逐梦心语绘画(名人的梦想与逐梦历程)

奋斗是青春的模样是以只争朝夕的姿态,不负韶华逐梦前行是将责任放在心间,将使命放在胸前有这么一群“90后”青年民警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他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建设平安和谐添砖加瓦;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睹他们的“最美青春”为充分展现全市公安机关新一代青年民警的精神风采,传承弘扬五四精神,持续奋进,干事创业,市公安局与共青团淄博市委、鲁中晨报社、淄博晚报社联合举办“正青春 当奋进”——90后民警风采展示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我们分期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诚挚邀请广大网友当评委,请大家积极参与留言、点赞、转发,我们将评选出“最佳点评奖”,有小礼物送出噢!

摄影组图

《流淌在训练场上的青春》

作者:张店公安分局指挥中心

青春是摩托车头盔下流淌的汗水,是训练场上反复重复的警犬鉴别训练,是每天无数次进行的无人机飞行操控练习……他们朝气蓬勃,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便肩负起对人民的重托,实践着对群众的承诺,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人生的多彩篇章。

图文美篇

《大山深处别样青春年华》

作者:森林警察支队 景特特

徐世硕,西南政法大学求学

徐世硕,原山派出所科员,防火巡逻

说起青春,总让人想起是年少时在阳光下的奔跑,或是为梦想追逐的激情燃烧。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尽相同的,那是五彩缤纷的时光,是个性张扬的奔放。可是有这么一群人,青春的记忆是在大山深处为守护绿色、为保护生态,他们的青春在孤寂中绽放。

褚健,南京森林警察学校求学

褚健,鲁山林区派出所科员,参加林区救援

森林公安的民警们虽然身在大山深处,但是他们的青春一样精彩。他们曾经也是少年,恍惚间仿佛还在西南政法的校园足球场上意气风发,肆意奔跑。在南森警校的教室里求知若渴,进行对抗训练。

李增波及鲁山所同事合影

李增波带病坚持工作

鲁山林区派出所所长李增波,身患癌症,坚守在基层派出所,领导怕他身体吃不消多次劝说让他注意休息,但是基层缺少警力,他义无反顾挑起重担。

刘明,从警三十年

刘明,原山派出所所长,带领年轻民警巡山

原山林区派出所所长刘明,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斑白,一直在原山派出所,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如今他们也快到了退休年龄,但是毅然坚持带领着年轻民警上山巡逻、案件侦破。

左长德,坚守基层林场

左长德荣休

张云龙,一直从事森林防火工作

张云龙荣休

已经退休的老民警,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奋斗了大半生,在荣休仪式上,他们几度哽咽,似乎想起了入警时的誓言。从第一次穿上警服到如今卸下警衔,中间经历了太多坎坷与困难。他们是一步步看着森林公安这只队伍发展壮大,到如今转隶后走向正规化,他们看到是欣慰与期盼。

青春就是一种传承,从年少青涩到独挡一面,回顾从警生涯,愿你洗尽铅华,初心不悔。希望我们正青春还有经历过青春的人们,以梦为马,执仗天涯,青春不散场。

短视频

《特警力量》

作者:沂源县公安局 王永洁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警营绽放的青春——澎湃的激情、无坚不摧的力量,年轻的特警迎着罪恶举起手中的枪,用忠诚捍卫正义,用生命诠释青春荣光。

    撰文 / 刘夕庆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飞行,是人类亘古的梦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个个梦想照进现实,也如影随形地诞生出一部“航天文化史”,它既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讴歌,也是对科学理性精神的颂扬,更是对航天人无私奉献的赞美。让我们跟随艺术家的画笔,一起回顾人类航天史的曲折进程。

    神话中的科技雏形

    科学是从神话、宗教、炼金术、占星术、幻想和游戏等其它文化中脱颖而出的罕见而高精尖的文化。从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19世纪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的科学幻想,再到美国20世纪中叶“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这一切都体现了航天文化从神话、幻想再到科技实现的历史演变。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钱学森科学肖像》这幅作品纪念了20世纪中叶克服重重困难、从美国回到祖国进行科学研究、最终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火箭的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开拓性人物——《钱学森科学肖像》(绘图/刘夕庆)

    人类的航天文化可以说是航天科技的基础,这一点从各个航天大国对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的命名上可见一斑。如中国航天系列的名称有“嫦娥”“天问”“天宫”“织女”“神舟”“北斗”等,凸显中国历史文化;美国航天局的“阿波罗”登月系列中“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与预言之神;欧洲空间局的“阿丽亚娜”火箭以古希腊一位美丽公主的名字而起,她帮助热恋中的雅典王子塞休斯逃出魔鬼把守的迷宫一起奔向自由,如今“阿丽亚娜”成为现代火箭的名字,以冲出太空而举世闻名。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的成功奔月,中国嫦娥工程系列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完成对接等——可见,中国众多航天科技工程系列都蕴含着从神话幻想到科技实现的文化进步历程。

    齐奥尔科夫斯基率先提出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绘图/刘夕庆)

    从模拟鸟类到冲上云霄

    中国春秋时期就有人试图制造能飞的木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关于飞翔的尝试。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试图模仿鸟的飞行机理,制造出扑翼机——这是人类想利用空气作为介质实现飞行目标的重大试验,虽然扑翼机有着仿生学道理,但由于自身过重并不能像鸟儿一样完成飞行。

    达·芬奇的扑翼机设计手稿

    1883年,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20世纪60年代初,加加林成为了地球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也是首位乘坐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看到地球全貌的人,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美好愿望。

    就在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不久,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还给”中国的厚礼——两枚P-1近程地对地导弹。因为在史书上记载着200年前,火箭故乡中国的皇帝康熙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200年后,苏联又将两枚现代火箭回送给了中国——成为为中国科学家建造中国人自己的火箭和航天器的学习样板。

    东方和西方的飞天梦

    中国的“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是东方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国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敦煌飞天”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天才而赋予幻想的创作。敦煌壁画绘就中国古人的飞天梦,铸就了华夏民族的飞天文化。敦煌藏经洞遗书中还保存了丰富的天文学资料,如《全天星图》《紫薇垣星图》等,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星图激发着后人无穷的想象,也激发着人类探索宇宙的热情。

    中国北魏时期敦煌壁画《飞天》

    两千多年前,面对苍茫未知的宇宙,中国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发出了著名的《天问》,提出172个问题,涉及天地生成、日月更替、历史兴衰、神仙鬼怪等,成为中国古代理性思考天地的伟大人物。

    屈原“天问”肖像(创意/刘夕庆)

    14世纪末期,中国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上椅子,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人类飞天的梦想在20世纪初叶才真正得以实现。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果园里,曾有过这样一个“异想天开”的男孩罗伯特·戈达德。一天,当他给一棵高高的樱桃树修剪枯枝、眺望天空时突发奇想,“人要是能飞到天上该有多好啊!这样就可以看看星星上面都有什么东西了”。1926年冬天,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田野上,戈达德发射了自己制作的第一枚火箭。这枚火箭高约1.2米,直径约15厘米。火箭上升高度是60米,时速100千米左右。

    戈达德“樱桃树上的梦想”得以实现(绘图/刘夕庆)

    曾经看似不可能的科学实验最终在20世纪内得以实现——卫星环绕、载人飞船、登上月球、飞向火星、实现航天器太空对接等都是基于前人对火箭的研究而实现的。

    如今,中国现代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科学家将古代爱国主义思想家和实践者的理想付诸实践、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航天成就。“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际……过去一年,中国航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梦星辰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中国学生肖郭屹笔下描绘的龙腾万里的中国航天壮景

    一起重温过去一年里,太空中的中国印记: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启探火之旅。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记。

    2021年5月29日、9月20日,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后成功发射,两次圆满完成太空快递派送任务,保障中国空间站物资供应。

    2021年6月17日、10月16日,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先后成功发射,我国一年中两次送航天员进入空间站。

    中国学生吴语宸原创科幻画:“中国航天飞机”飞离地球、前往地外行星——中国航天员面前发挥想象描绘了地外行星和外星人的形象

    2021年9月29日,玉兔二号月球车月背工作已突破1000天,行驶里程达到839.37米,持续探寻月球背面的奥秘。

    2021年10月14日,中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它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对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7月4日、2021年8月20日、2021年11月7日、2021年12月26日,截至目前,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已成功完成四次出舱任务,中国人“太空漫步”成为常态。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太空工作生活183天,不仅创造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也让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举办建国70周年画展活动展出的中国学生画: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升空成功(画中圆形放大特写了中国首位升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形象——作者称之为“中国的加加林”),表明中国已掌握载人航天的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相信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将中华民族的飞天文化发扬光大,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


    (责任编辑 / 王佳颖)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25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