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北京中创信测(中创信源)

2023-04-15 23:31分类:帐户交易 阅读:

近日,伴聚第三支柱消费养老白皮书暨嗨多购到店新模式全国战略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吕建设、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养老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红、前瞻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兼项目总监郭福星、伴聚消费养老合伙人、嗨多购CEO张世友,以及养老行业专家、学者、全国企业家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到场媒体:人民网、人民政协网、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北京电视台、法制日报、北京日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质量万里行、北京商报、鳌头财经。会后应媒体邀请组织了记者专访,参与专访的嘉宾有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养老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红,伴聚消费养老合伙人、嗨多购CEO张世友,卓越质胜副总经理李晓娜。

周红:现任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养老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曾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副司长级),会计师职称。从1986年开始从事社会保险工作,在多个岗位担任过领导职务。

张世友:现任伴聚消费养老合伙人、嗨多购CEO ,曾任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china.com研发负责人,A股上市公司北京中创信测技术总工程师。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具有丰富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系统集成、架构设计经验。

李晓娜:现任卓越质胜副总经理,曾服务过京东线下1000多家实体店的运营管理,教育和母婴连锁行业线下8000多家门店的运营管理。实战运营女神,十余年连锁企业运营管理。

此次,接受记者访谈的都是来自消费养老领域的顶级专家和领导。通过思维的碰撞,让我们一睹消费老深度内在,对我国第三支柱的建设和未来消费养老的发展运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下为访谈纪要:

伴聚初探消费养老模式

记者:张总您好,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因为您也讲到线上消费、场景消费是一个目前一个趋势,咱们是怎么样切入到消费养老这个模式里面?因为现在新零售这种模式挺多,我们是怎么切入这个模式的?

张世友:是这样的,就是切入到消费养老其实还算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我们之前就是伴聚公司成立比较早,2004年成立,一直在做一些SaaS项目,互联网的项目,然后一些政府的项目。所以我们有幸接触到和周总,然后她们做消费养老这样一个课题,我们就是加入进来最后发现这个趋势对整个国家的养老金的补充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就一起来做了,这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记者:我想请教一下周主任,您认为目前我们消费养老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未来有什么样的市场空间和价值?我们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周红:我是2018年开始接触消费养老,我主要是从国家养老保险体系要建立健全国家养老体系这个角度理解这个事。消费养老我觉得它是一个我们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一个资金来源渠道,第三支柱我不知道你们了解不了解,因为第三支柱是叫税优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刚才讲的时候提到了。目前还是在试点阶段,国家没有完全落地,在三个地方试点。

试点期间是叫产品加账户制度,所谓的产品制就是我推出一个产品,每个人税收优额度不超过1000块钱6%就是熟悉的政策。国家政策还没有出台,我们建立一个个人养老金的账户,我想是这样的,我们如果是这个制度落地以后这个消费养老可以搭载我们第三支柱平台上。比如说周红有一个第三支柱的账户,然后消费养老也假如说那个是A账户建一个B账户,将来这笔钱个人养老金逐渐扩大。我们国家养老金的形势你们也知道,每年财政补贴8000多亿,如果这个加进来8000亿不算什么了,我觉得这个是从这个角度看能够壮大我们资金来源,是我们一个很好的资金渠道。

破解消费养老合规问题

记者:我想补充一下,周主任刚才一直提到合规的问题,我们未来的运营怎么样保证合规,因为咱们好几个领导提到了法律合规是一个最基础的底线,这个我们想了解一下。

周红:这个事情我们还在探索和摸索阶段,最初我们提出来的现在包括叫合格计划,我们是按照企业年金的运行模式设计的,有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这些。因为我们企业年金是4种人,其实就是为了互相的监督、互相牵制。现在我们推出消费养老合格计划,比如说伴聚管账不能管钱,钱要存在银行。昨天我们开研讨会的时候有的商家两三年垮了,我个人消费养老金怎么办,消费者不信任。我们理想的模式就是你这商家不管你一年两年在不在,比如说我半年结算一次或者是一年结算一次,我得了一千积分,一千积分值100块钱,这100块钱就放在银行账户。

假如说周红在很多商家消费,但是我只有唯一的账户,这是一个银行存款。还有另外一个要建一个平台,就是其实做到做不到很难说,理想模式建一个全国的平台。比如说广州、上海在哪去消费都在这平台上体现。这个账户都汇在一起,另外上海还有一层是政府监管。我们现在对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我们都有一个监管平台。所以将来理想模式如果能做到这样是最好的,但是现在很难做到而且在探索阶段,但是现在伴聚按照合规计划是在走。

张世友:我们现在直接把钱存在公证处指定的国有商业银行,伴聚绝对不碰钱、不动钱、不用钱。

记者:我想问一下个人消费额和养老金的比例是多少?

张世友:我们是按照商家自愿的原则,我们设立了一个范围,大概1%到20%之间。因为我们覆盖的消费产品比较多,是付款额的1%到20%。因为这个覆盖比较广,有的金额比较高就可以多一点。

伴聚消费养老助商惠民

记者:有一个问题还想请教一下,如果是这样的,商家完全可以采取给予折扣或者是领优惠券的形式,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形式呢?商家为什么会被这种形式吸引参与我们这个事呢?

张世友:这个其实多方面来讲,第一个是说现在市面上平台很多,有折扣、返利、消费券,消费者和商家都麻木了。我们采用这种养老金的模式,就是反而起到一个比较新颖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来讲,你今天返给我一块两块我没有感觉,但是我返你养老金账户之后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我养老金多了很多钱,跟你平时一块两块的优惠感觉是不一样的。

李晓娜:这个基于两个点:第一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很多平台做补贴、消费券的很多,对于消费者来讲第一是麻木的。你返我多少钱我只是现在就花掉了,这是消费者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在产品里面加入养老金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无限积累的一个过程;第二个核心的点,因为这个钱是商家出的,我们如何让商家愿意去出这个钱和拿自己一部分收益让出来,最核心的点是我做了折扣也好,做了返利也好,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是一个一次性的购买。跟母婴店做纸尿裤的促销一样,哪家便宜我去哪家。商家让利是一次性的,没有复购的可能。有了养老金的积累,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无限积累养老金除了消费以外的收入和积累养老金的渠道。对于商家来说我们用这种新模式为商家进行了一个锁客和复购的模式,为商家进行一个增量。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中国证券报记者黄一灵 康曦)5月25日,沪深交易所对*ST鹏起、*ST富控、*ST信威、*ST欧浦四家公司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其中,*ST信威没有退市整理期,将在6月1日予以摘牌。

(小标题)适用退市旧规

根据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时的衔接安排,对于退市新规生效实施前已经被暂停上市的公司,后续适用旧规决定公司股票是否恢复上市或终止上市,并适用原配套业务规则实施恢复上市或终止上市相关程序。四家公司股票在退市新规发布前均已被暂停上市,退市指标和程序均适用旧规。

其中,*ST鹏起、*ST富控、*ST欧浦将于6月2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30个交易日。*ST信威根据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将在6月1日予以摘牌。

*ST鹏起因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20年7月17日起被暂停上市。*ST鹏起被暂停上市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同时触及净利润、审计意见类型2种终止上市情形。

*ST富控因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被暂停上市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同时触及净利润、净资产、审计意见类型3种终止上市情形。

*ST信威因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值、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被暂停上市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同时触及净利润、净资产、审计意见类型3种终止上市情形。

*ST欧浦因2018年、2019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且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自2020年5月15日起暂停上市。2021年4月30日,*ST欧浦披露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0年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期末净资产均为负值,且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小标题)退市前问题重重

在正式退市前,四家公司已经问题重重。

*ST鹏起前身为上海胶带总厂,后改制为上海胶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外合资公司,1992年同时发行A股及B股股票,在上交所上市。后经多次股权变动和资产重组,张朋起、其妻子宋雪云于2017年取得公司控制权,入主上市公司。

2018年以来,*ST鹏起实控人张朋起通过关联借款、虚构交易等方式,占用公司大额资金,公司还为实际控制人提供大量违规担保。截至目前,公司资金被实际控制人占用余额为7.47亿元,违规担保余额为15.75亿元。

*ST富控原名上海海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3月4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公司主营业务为网络游戏的研发和运营。公司目前控股股东为上海富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5.26%,实际控制人为颜静刚。

*ST富控2019年年度报告被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根据与某有限合伙企业签订债务兜底协议,冲回预计负债18.86亿元,冲回应付利息11.06亿元,确认投资收益29.92亿元,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ST信威前身为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2014年7月,公司向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东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构成借壳上市。其借壳上市主要采用买方信贷模式开展海外公网业务。2017年起,公司开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在经营及筹划重组的过程中,公司在信息披露、规范运作方面,相关责任人在职责履行时存在违规行为。

*ST欧浦成立于2005年12月,2014年1月27日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集智能化物流、综合电商平台和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实际控制人为陈礼豪家族。

2020年5月5日,*ST欧浦公告称,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证监会向公司实际控制人家族成员之一陈礼豪下达了《调查通知书》。同年11月20日,*ST欧浦发布公告称,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没有重整、和解的可能,公司控股股东被法院宣告破产。

(小标题)多元化退市成常态

上述公司被作出摘牌决定,意味着沪市6家暂停上市公司均已终止上市。其中,*ST工新、*ST秋林、*ST富控、*ST信威、*ST鹏起均为财务类强制退市,*ST航通选择主动终止上市。

具体来看,*ST航通于年初主动终止上市,其他5家暂停上市的公司均在披露2020年报后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其中,*ST工新、*ST秋林已于今年3月披露年报后被终止上市。

来源:Wind

至此,2021年以来沪市已有10家公司退市(以有关方面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为统计口径),其中8家强制退市、2家主动退市。强制退市案例中,交易类强制退市共有3家,分别为*ST金钰、*ST成城、*ST宜生,均触及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的指标。2家主动退市公司中,一家为前述*ST航通,另一家则是被大连港吸收合并而主动终止上市的营口港。

深市方面,除*ST欧浦外,天夏退和长城退分别于今年4月和5月退市,均为股价“1元退市”。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严格执行退市新规、应退尽退已成市场共识,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市已成市场常态,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在此大环境下,上市公司扎根主业、规范治理才是正道。投资者要尽快明确预期,警惕“炒差、炒壳”带来的退市风险。

此外,对于触及1元退市指标的公司,交易所问询力度不断加强,及时对违反信息披露规则的公司作出纪律处分。这既体现出交易所对问题公司的信息披露从严监管,也体现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完)

 

风语: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

风险早知道(2月20日)

1、上市公司股东扎堆减持

2、房企ABS融资倒春寒

3、多家新三板公司被违规占用资金

4、美女董秘为何频现离职

5、京东末位淘汰高管

头条

1、 陕西宝芝林医药有限公司的42名员工在上班期间同时失联。3天后,员工家属收到上海警方的拘留通知书,这批人因涉嫌诈骗被带到了上海。其中33人冒充“名医”售卖所谓“祖传特效药”,涉案金额已超过1000万,构成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澎湃新闻)

2、 监管三轮封堵难阻套利需求,券商助力投资者“绕标”依旧。据悉,部分券商仍然在悄然提供“绕标”服务,而此前三种绕标模式已经被监管层所封堵。一位提供绕标服务的券商人士表示,目前的绕标模式需要通过融券模式实现,加之规避监管的需求,因此该模式目前主要面向资金量较大的客户提供。注:绕标操作,是指投资者利用信用证券账户的交易方式,放大杠杆买入非融资融券口径下的标的股票。(21世纪经济报道)

3、 融资担保机构突然火起来,助贷平台急求牌照盼“捡漏”。不入主流金融机构“法眼”的融资担保机构,近期却被第三方助贷服务平台盯上了。记者昨日独家获悉,春节前夕就有助贷平台四处寻机购买融资担保牌照。其中的原因在于,现金贷监管新规要求,助贷机构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须有担保资质主体做增信。而融资担保机构几乎是这些助贷机构仅有的选择。(上证报)

4、 南京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戴娟失联,或涉债券市场反腐。南京银行相关人士回复称:“以公告信息为准。”在银行圈,南京银行的金融市场部和资管部是颇有名气的。2013年10月,64家中小银行以“资金联合投资项目”为基础,发起成立了“紫金山·鑫合金融家俱乐部”,南京银行担任俱乐部主席行。某资管业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称,这些中小银行会将一些资金委托南京银行做债券交易,“规模不小”。2016年,债市反腐的火烧到了银行间债市的中票、短融一级半市场的利益输送。工行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王华、恒丰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李晓强、上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冯坚被徐州公安部门带走调查。(界面新闻)

5、增长空间有限,结构性存款降温。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2018年年中多家银行大力推介结构性存款的情形已难见到,理财经理在向投资者介绍产品时,更多是推荐净值型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18年曾一度突破10万亿元大关,但在2018年末回落至9.61万亿元。专家认为,随着未来对结构性存款监管的进一步明确,许多中小银行将因为不具备衍生品交易资质而无法开展这一业务,预计未来结构性存款规模难现大幅增长。(中国证券报)

6、 不到两个月64家房企已发债融资6924亿,小房企压力最大。小房企杠杆水平最高、短期偿债压力最大且高度依赖短期债务,财务稳健性最弱;小房企剔除预收账款后的真实负债率为67.7%。(澎湃新闻)

7、 上市公司股东扎堆减持,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今年以来A股公司相关股东发布了445份减持计划,涉及241家上市公司。定向减持及清仓式减持频现。上述445份减持计划涉及241家公司,估算减持市值达364亿元。其中,69个属于清仓式减持计划,占比达15.5%。仅春节假期后首周,即2月11日以来,减持计划发布了56份。减持的原因各不相同,包括大股东资金压力、企业经营压力等,以及改善个人生活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等。(中国证券报)

8、 500ETF产品表现抢眼,创业板ETF遭明显赎回。A股火热反弹之际,去年展现出强大吸金能力的ETF再度席卷而来。从节后数据来看,无论是基金份额变化的绝对值,还是基金份额变化率,500ETF产品的表现都尤为抢眼,其中南方中证500ETF的最新规模超过400亿元,而诺安500ETF在春节后的六个交易日份额暴增了423.07%。与之相对的是,几大主要创业板ETF在节后遭到了明显赎回。(21世纪经济报道)

9、 房企ABS融资倒春寒,偏逢4000亿信用债集中到期。在房地产融资中火爆一时的房企资产证券化(ABS)产品,开年便遇“寒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8日,今年已有13家房企的ABS项目处于中止审核状态,涉及发行金额逾300亿元。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正值房企债务兑付高峰。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房地产业将有超过4000亿元信用债到期。(上海证券报)

10、两个多月大涨超30%,分级B风险隐现。2019年开年以来,具有杠杆属性的分级B基金收益亮眼,130只分级B基金去年底以来平均涨幅超30%,电子B涨幅甚至超过80%。多位业内人士强调,个人投资者对待分级基金要格外慎重。一方面,分级B基金机制复杂,风险较高;另一方面,监管层已启动了分级基金的清理。(上海证券报)

头条

1、 上海海关查获走私高档手表案,案值逾2亿。据上海海关19日透露,该海关日前成功破获系列走私进口高档品牌手表案,共查证涉案各类手表1500余块,合计案值2.1亿元,对1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这是上海口岸走私高档手表专项行动中破获的最大一宗案件。(中新网)

2、 市场监管总局:撤销同仁堂的中国质量奖称号,收回证书和奖杯。(界面)

监管

1、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前,在金融领域去杠杆和严监管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面全面收紧。面对调控继续从严和外贸不确定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未来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预计2019年中央房地产政策仍以从紧为主。

2、 李迅雷:建议减持房地产,增持债券、黄金和权益资产。中泰证券旗下齐鲁资管的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投资者可以减持房地产,如果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房价长期走L型,杠杆买房就意味着亏损。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可以考虑配置利率债和高等级的信用债。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也可以配置避险功能的黄金。此外,具有估值优势和成长性的股票也值得配置。(第一财经)

股市

向上滑动阅览

公告

减持转让

1、 森马服饰:多名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7%股份。

2、 华西证券:持股6.94%的股东都江堰蜀电投资拟在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5%。

3、 正海生物:持股3.75%的特定股东蓝基金拟6个月内清仓减持。

4、 南威软件:股东及董监高拟减持不超3.59%股份。

亏损下滑

1、 向日葵:2018年度业绩预亏11.329亿元。

2、 南风股份:2018年净利润-10.857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707.10%

3、 金新农:2018年度亏损2.84亿元,同比下降520%。

4、 普丽盛:2018年度业绩预亏2.15亿元。

5、 深冷股份:2018年度亏损1.138亿元,同比下降690.18%。

6、 赛摩电气:2018年度业绩预亏1.787亿元。

7、 维宏股份:2018年度业绩预亏2694.3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3.39%。

8、 八菱科技: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1783万元,同比下降86.79%。

9、 蓝黛传动:2018年度业绩同比下降97.86%。

10、田中精机:2018年度业绩预亏9708.65万元。

11、铭普光磁:预计2018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69.36%。

其他

1、 东方金钰:控股股东债务司法重整申请已被立案,如不能顺利实施,公司将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中国蓝田不能提供重组相关材料,暂时无法回复问询函。

2、 长方集团:计提2018年下半年度资产减值准备2.01亿元。

3、 冀中能源:补提资产减值损失4.6亿元。

4、 黑牡丹:终止收购南通路桥。

5、 七一二:26,643.68万股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51%)于2019年2月26日上市流通。

舆情

1、 庞大集团再出自救措施,对经营管理人员降薪。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庞大集团结合2018年实际任务完成情况,对经营管理人员岗位工资进行调整。此次调整范围涉及各大区经理、大区副经理、公司经理、公司副经理与公司负责人等。

2、 遭股东“打脸”的中原证券,经营现金流连续多年为负。对于以投资者身份进入的渤海公司而言,抽离已是刻不容缓。继1月末,中原证券宣布2018年全年业绩预计下滑八成后,2019年该公司仍旧开局不利,1月业绩同比下滑46%。除此之外,中原证券还在遭遇着一场信任危机,2018年该公司三次收到证监会的监管函,评级一次性被下调六级,从A直接下调到C。公司AH股溢价率过高,严重透支股价,影响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梳理发现,从上市之初到如今,中原证券的AH溢价率一直名列前茅,11家“A+H”上市券商中,AH股溢价率在100%以上的约4家,而中原证券溢价率为145%左右。(投资者网)

3、 兴源环境9亿商誉减值爆雷,控股权转让卡壳无效议案。2017年四季度以来股价下挫逾八成的兴源环境如今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巨亏。根据2月18日公告,兴源环境2018年因资金持续紧张,部分项目因资金短缺出现项目缩量、工程进度延缓现象,影响了收入及利润。业绩预告显示,其2018年预计亏损9.75亿元至9.8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4、 泰豪科技募资35亿“借新还旧” 应收账款与净利倍增被指业绩虚胖。(长江商报)

债市

1、 16庞大03:回售资金偿付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 一年期国开债收益率跌至2.28%,仍遭金融机构疯抢。1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从2017年底的4.68%,跌到了2.28%,大降240个基点,机构投资者还在积极抢购。据了解,充裕的资金市场是机构着急配置的主要原因。在产品端,最明显的数据是各家基金公司主打政策性金融债的短债品种,近半年来持续保持井喷之势。“政策刺激仍然是经济企稳的核心支撑,短端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认为,宽货币和宽财政仍是对冲债务通缩的必要手段,货币政策大概率继续维持宽松。(证券时报)

行业

1、 2月土地市场成交规模预计持续回落。春节过后,地方城市陆续启动土地市场,不过土地溢价率仍然维持低位区间。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春节后首周的土地成交数据,全国土地市场整体供应量增加近九成,多以二三线城市为主,一线城市当中仅上海有住宅地块入市。二线城市整体供应较春节前增加八成,成交方面量跌价涨,出让金总额减少近三成。(经济参考报)

2、 票据业务套利空间收窄,央行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市场预期。票据融资大增背后可能存在的票据套利引发市场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后了解到,目前部分银行已暂停结构性存款票据套利业务,票据套利空间收窄,票据套利对后续社融数据的影响将随之降低。(中国证券报)

3、 理财产品刚兑情结难消,银行变相刚兑操作频现。新年来,银行理财业务违规操作频现。建设银行周口分行用流动资金贷款承接本行不能到期兑付的理财产品,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银保监局处罚。在资管新规环境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严格禁止刚性兑付的承诺,因此,以流动资金贷款承接到期未能兑付的理财产品,属于违反相关监管规则的刚性兑付操作。在分析人士看来,虽然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但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多属于风险厌恶型,短期内银行理财还是会想方设法刚兑。(北京商报)

4、 延续去年的强力监管,2019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谓痛下狠手。今年开年以来,已有15家支付机构收到监管罚单,罚没金额合计691.14万元,其中包括中付支付、杉德支付、易生支付、银盛支付等在内的15家支付机构。值得关注的是,不足两月时间,杉德支付已领到年内第二张罚单。(北京商报)

5、 公募托管格局迎来“三国杀”。2月初,监管部门下发的《关于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转换有关事项的通知》称,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转换相关工作已由试点转入常规。业内人士表示,该政策将对公募基金、券商、银行等参与方的交易、风险管理带来深层次影响。(中证网)

6、 汽车销量跌幅超预期。今年1月乘用车的销量仅为202.11万辆,是中国汽车市场近五年来最糟糕的开局。尽管开局不利,但在不少汽车业内人士看来,在即将出台的汽车下乡政策的刺激下,今年的汽车市场仍然值得期待。“2019年春节因素和国家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方向以及‘国六’逐步实施,共同决定2019年车市将前低后高。”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整体来看,豪华品牌汽车跑赢大盘,但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21世纪经济报道)

7、在偿付能力披露要求之下,截至目前,非上市险企大多已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从这些未经审计的数据来看,幸福人寿以-68.28亿元的净利润成为2018年的亏损王。长城人寿则紧随其后,亏损额15.71亿元,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亏损10.96亿元。(时代周报)

8、 资管谋变:基金子公司出现撤销,投资门槛降至30万。上海地区某家2018年月均规模排名前20的基金子公司人士近日即对外称,该公司日前将所有资管产品的门槛降低至30万元。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的资管产品总规模大多集中在1亿-2亿,个人投资规模多为100万-300万。一位保险资管人士对记者分析道,从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看,按照200人的限制、30万的门槛,规模算6000万,按1%的管理费计也就60万,“只能说现在业务不好做,连60万也要赚了。”(21世纪经济报道)

9、 2019年以来,多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因违规销售受监管处罚,其中不乏知名机构。上述情况不仅与业内一味追逐销量及佣金导向的做法有关,更与部分基金销售机构在拿到牌照后“不务正业”密不可分。有关部门若在准入门槛、展业条件及延续资格上提出更高要求,将加速基金销售市场出清,使其真正发挥引导投资者科学、理性投资的作用。(中国基金报)

10、多家新三板公司被违规占用资金。截至2月19日,今年以来近20家新三板公司披露了资金占用情况,另有5家挂牌公司遭主办券商提示资金占用风险。全国股转公司加大对违规占用资金行为的监管力度,多家挂牌公司及相关方收到警示函。同时,资金占用事项被列入挂牌公司2018年年报需披露的重要事项范畴。(中国证券报)

11、截至2月19日,数十家公司收到2018年度业绩问询函。其中,对上市公司资金短缺情况的问询较为突出。(中国证券报)

12、美女董秘为何离职?一周内5位,3位是80后己亥猪年开工已经一周多了。小编梳理了一下,就在开工大吉的日子里,有6位上市公司董秘离职了。在这6位当中,竟然有5位是女董秘,其中3位是80后美女。要知道,A股上市公司的女董秘并不多,仅占两成左右。(上海证券报)

13、各国囤金,金价创阶段新高。前天,国际金价站上1324美元/盎司的阶段性高点,相比半年前的1160美元/盎司,涨幅已达一成多。除了消费者疯狂“买买买”,各国央行也纷纷增持黄金。(北京日报)

公司

1、 神操作?跟踪的指数大涨16%,指数基金却亏了。跟踪中创100的指数型基金——华润元大中创100,在中创100指数涨幅达到16.8%的情况下,今年以来的收益竟然为-0.82%(截至2月18日)。根据招募说明书的信息显示,该基金为指数基金,采用完全复制法跟踪标的指数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公司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对于一只截至去年年底,总份额仅有533.6万份,净资产不到400万元的指数型基金来说,建仓跟上指数需要多长时间?这样的操作应该给投资者一个解释。

2、 滴滴外卖裁员、出海,国内业务或关停。在2月15日滴滴宣布要对非主要业务“关停并转”后,最先受到影响的很有可能就是滴滴外卖业务。从多个信源处了解到,滴滴目前对这项业务的策略是,裁员、出海,以及国内业务面临可能关停的处境。知情人士称,外卖裁员是滴滴这次减员瘦身的一部分,属于正常调整。 (36氪)

3、京东回应末位淘汰高管 :消息属实。针对早些时候媒体报道的关于京东宣布2019年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一事 。 京东回应称 , “末位淘汰10%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的消息属实 。 (新浪科技)

4、 比特大陆刚刚完成一轮大规模裁员。多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比特大陆刚刚完成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范围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芯片等多条业务线,其中被寄予厚望的人工智能业务成为此轮裁员重灾区。(界面)

5、 韬蕴资本无力支撑团队运营,暂停绩效工资发放并让员工回家办公。易到用车的大股东19日发布内部通知称,公司因耗费大量资金挽救易到,融资自救难以到位,目前已无法支撑现有团队继续运营。即日起,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将安排员工在家办公,期间暂停绩效工资发放,只做基本生活保障,恢复上岗时间将另行通知。1月21日,韬蕴资本曾发布声明称,公司难以再对易到进行持续性投入,愿意半价出让所持有的易到33%股权。(界面)

6、 特斯拉2018年在华销售额17.57亿美元,同比下降15.4%。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18年年报显示,当年特斯拉实现营收214.6亿美元。中国作为特斯拉第二大消费市场,销售收入较2017年有所下降,2018年中国地区的收入为17.57亿美元,同比下降15.4%。

7、 斗鱼主体公司多项变更:三董事退出。数据显示,斗鱼主体公司1月9日发生多项变更:奥飞动漫董事长蔡东青、微影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肖明、招银国际余国铮均退出董事行列。同日,湖北长江招银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余金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招银共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退出股东行列,变更后最大股东为斗鱼CEO陈少杰,持股35.15%。(36氪)

8、 近百名人人车员工总部维权,爆料者称战略升级导致“裁员”500人。(经济观察报)

9、 粤运交通回归A股受阻:证监会已中止其发行申请审查过程。粤运交通称与证监会对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公司所进行的若干持续调查有关。(经济观察报)

10、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四类违法行为共被罚没190万元。(界面)

11、山东海洋金融控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因公示信息弄虚作假。(鲁网)

国际

1、 高盛:苹果和美光科技四季度业绩拖累标普500指数企业整体收益。高盛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称,如果没有几家公司业绩不佳,标普500指数企业整体收益可能会出现强劲增长。其中,苹果和美光科技对标普500指数企业收益的负面影响最大。这两家科技公司对标普500指数企业全年预期盈利增长率目标(4%)拖累程度达20%,美光公司的影响为-13%,苹果的影响为-7%。美港电讯获悉,苹果在四季度业绩报告出炉前告知投资者,可能达不到之前的收入预期,部分地区销售疲软。美光科技的四季度盈利低于分析师预期,下调了资本支出指引,并提及芯片市场供过于求。摩根大通和亚马逊为标普500指数企业整体 盈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分别对标普500指数企业2019年盈利预期造成6%的影响。

2、 菲律宾突击博彩公司 逮捕超200名非法务工中国人。(观察者网)

3、 全球放缓导致经济出现金融危机以来最为疲软的增长。据彭博报道,瑞银模型显示,2018年底,世界经济增长折合年率放缓至2.1%,瑞银称这将是自2008-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本季度的早期读数略有改善,但数据仍然显示需要有显著的改善,才能达到瑞银所提季度整体增长3.2%的预估。(新浪财经)

4、 CFTC:对冲基金截至1月29日当周连续五周减持美元多仓。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截至1月29日当周,对冲基金和投机客把美元净多仓削减了27,445份合约至154,970份,为连续第五周减持,为一年来的最长连续减持周数;美元多仓跌至6月底以来的最低水平。

 

相比火电,其他七大高耗能行业精准核算碳排放数据的难度更大。但扩容过慢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还会削弱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文 | 《财经》记者 徐沛宇 《财经》研究员 郑慧

编辑 | 马克

 

由于碳排放数据质量问题待解,其他高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时间将推迟一到两年。

 

《财经》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火电企业前两年的碳排放数据质量调查仍未完结,其他高耗能行业精准核算碳排放数据的挑战更大,推迟纳入全国碳市场有利于其夯实数据核算基础。

 

碳市场是交易碳排放权的市场,中国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启动交易,火电行业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全国碳市场扩容的速度不宜太慢,否则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还会削弱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国碳市场扩容推迟

 

纳入全国碳市场,意味着企业的碳排放量受到管控。企业每年会获得一定量的免费碳排放配额,管控企业实际碳排放量若超出其获得的配额量,就需在碳市场购入差额以完成履约;实际碳排放量少于配额的部分则可出售,该企业完成履约的同时获得收益。

 

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对全国碳市场新增管控行业的宗旨是:“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相关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的国家标准,以及配额分配方案成熟后,即可纳入全国碳市场。

 

2021年,曾有多位权威人士表示,2022年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的行业将增加2个到3个。根据此前的准备工作来看,业内普遍预期建材、有色和钢铁三个行业有望在2022年纳入全国碳市场。

 

不过,火电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质量问题在去年暴露之后,主管部门的调查整改工作仍在进行中。多个信源近日对《财经》记者表示,全国碳市场新增其他行业的时间将推迟一年到两年,最快在2023年纳入建材领域的水泥和有色领域的电解铝。

 

火电企业在高耗能行业里碳排放数据核算最简单,但数据质量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他高耗能行业的精准核算碳排放数据的挑战更大。比如,同一个化工产品可能存在多种原材料和工艺流程,这意味着该产品就得有多种碳排放核算方法。

 

从主管部门的角度看,纳入碳市场管控的企业不仅需要核算清楚实际碳排放数据,还需要计算其应获得的碳排放配额。全国碳市场现阶段为碳排放强度控制市场,并非总量控制市场,这意味着每家管控企业获得的碳排放配额与其产品数量、生产方式密切相关,这就增大了精准计算配额发放量的难度。

 

金融数据科技公司路孚特首席中国电力与碳分析师蔺苑对《财经》记者表示,参考火电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进程,明年预计将纳入第二批管控行业。今年把火电行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夯实的同时,还应该制定出两个到三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为全国碳市场扩容做准备。否则,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进度会滞后,这将削弱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蔺苑说,按照全国碳市场目前的政策,2023年纳入管控的行业,预计2025年才会在碳市场履约,相关企业届时才会参与碳交易。

 

火电行业暴露了哪些问题

 

在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2000多家火电企业的碳排放报告质量良莠不齐。除了极少数恶意造假的情况,不少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质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021年10月-12月,生态环境部组织31个工作组在全国各地调查管控企业的碳排放报告。《财经》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上述工作组把调查发现的火电企业碳排放报告数据问题分为四类:一是涉嫌主观故意弄虚作假,造成碳排放核算结果严重失实;二是涉嫌违规修改参数和数据,造成碳排放核算结果不准确;三是涉嫌参数选用和统计计算不正确、质量控制不规范;四是核算边界合规性方面的问题。

 

以安徽省为例,调查组在该省2020年的碳排放报告里共发现了12家企业共21项问题,其中,第二类问题占10项,其余为第三类、第四类问题。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在2022年4月底之前完成整改。

 

火电企业的数据质量问题还引起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的关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2年4月8日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全国碳市场数据造假有关问题,强调要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并提出要建立长效机制,健全碳市场数据监管机制。

 

《财经》记者综合多方信息了解到,去年火电企业碳排放数据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源于三方面:碳排放数据核算指南的模糊性,数据获取流程的监管难题,以及燃煤元素碳含量高限值规定诱发的数据造假。

 

目前,核算指南的模糊性问题已得到改善。生态环境部2022年3月15日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更新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下称2022年版指南)。自2022年4月起,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的发电企业按2022年版指南核算。

 

2022年版指南细化了一些数据核算的流程,例如,在元素碳检测方面,从样品采样、制样、化验、基准换算各个环节都给出了规范。还规定了更加明晰的核算方法,如元素碳不同基换算采用的水分的选取、供热量、供热煤耗计算等,确保企业报送以及核查机构核查时统一核算方法和尺度。同时,2022年版指南还增加了检测内容,用于数据真实性的交叉验证。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版指南对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要求过于理想化。比如,指南要求,燃煤元素碳含量需每月缩分样检测,每日采集入炉煤缩分样品,每月将获得的日缩分样品合并混合。合并后的入炉煤缩分样品混合样相关参数值,需与各入炉煤相关参数的加权平均值一致。某电力集团碳资产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混合样相关参数为检测值,后者为加权平均值,要两项数据保持一致,不太符合实际情况。

 

在数据获取流程的监管上,目前仍面临挑战。去年出现数据问题的火电企业里有不少在样品选取、送检等过程中不规范,甚至弄虚作假。例如,生态环境部通报的江苏省2020年碳排放报告质量问题清单里,13家出现问题的企业中有6家企业的碳排放报告数据质量保障体系未建立或不规范,缺少采样、制样和化验、保存样品、送检等流程方面的监管制度。

 

“即使要求更加严格了,企业想要造假仍然难以察觉。”资深碳市场研究人士、《碳中和时代》作者汪军对《财经》记者说,含碳量数据无法实现连续监测且数据间隔过长,因此过程监管始终是个难题,核查机构、主管部门不可能24小时全程监管。碳市场的初衷是为了以更经济的方式推动全社会减排,具体到每家高耗能企业来说,主管部门应督促其在能减排的方面加快减排。一些不影响企业减排成效的数据如果监督成本过高,可以无需实测,用行业平均值或默认值就可以了,这不影响公平,而且更有利于提高效率。

 

燃煤元素碳含量高限值政策是指,在企业没有实测该数值的情况下,需采用比实测值高20%-30%左右的惩罚性数值。全国碳市场披露的首例数据造假企业就是为了避免该政策。业界对该政策的争议一直较大。

 

碳中和综合服务机构中创碳投的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说,元素碳含量高限值高估了企业的碳排放量,偏离了碳排放核算真实、准确的原则。而且实测元素碳含量各个环节都容易被人为干扰,大幅增加了核查和监管难度及成本,埋下了碳排放数据造假的隐患。中创碳投已于2022年4月向相关部门提交了重估该政策的建议,后续对该政策的修改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该负责人建议,用一个更接近真实值的数值代替高限值,且今后根据情况可对其更新。待技术、标准规范等各方面条件具备后,不实测的企业也可以直接以在线监测的方式计算出碳排放量。核算法和在线监测法可共存和互补,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

 

在主管部门加大对数据质量问题的督查力度的情况下,总的来说,业内人士对火电企业今后的数据质量更加乐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生态环境部以及各地生态环境部门,都在加强监管的频率和强度,多地还推出了举报碳排放数据造假的高额奖励措施,对数据质量出现问题的企业将加大惩罚力度。

 

其他七大高耗能行业的核算难点

 

碳市场管控企业的碳数据核算分为配额和实际排放量两方面。与火电行业相比,其他高耗能行业的数据核算更加复杂。

 

全国碳市场以基准线法分配碳排放配额,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是计算企业应获配额的基础。发电行业的产品是标准化的一度电,其配额核算较为容易,而其他行业的产品更加多元。

 

企业实际碳排放量的核算需要综合企业的原材料、生产工艺、用电量等全流程的信息和数据。火电企业的原材料相对简单,就是煤,生产过程也相对统一,其他行业则不同。

 

比如,钢铁生产涉及六七道工序,需要将每个工序的排放计算清楚;化工行业生产同一种产品,往往需要截然不同的原材料、工艺流程,碳排放量也就不同;水泥行业需要每天监测熟料中氧化镁和氧化钙的含量,不仅测量过程复杂,数据量也较为庞大。来自钢铁、化工、水泥等多个行业的人士曾向《财经》记者表示,所属行业碳排放的核算标准不太明确,给数据核算工作造成了困难。

 

为了将高耗能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部门为此已筹备了八年多。早在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印发了钢铁、化工、电解铝、发电、电网、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这十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201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全国碳市场将纳入八大重点排放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全国碳市场主管部门2018年调改为生态环境部之后,这八大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也一直在持续进行。

 

将发电行业外的其他七个行业纳入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将从目前的 45 亿吨扩容到 70 亿吨,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

 

据《财经》记者了解,建材行业里的水泥和有色行业里的电解铝是其他七大行业里相对容易核算的,目前已经制定了的新版数据核算标准,正在非公开征求意见。

 

某位电解铝企业的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电解铝行业碳排放数据的核算指南已基本成型,但业界对个别参数的数值选择仍有争议,最大的争议在于企业所用新能源电力的比例。电解铝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外购电力,绝大多数电解铝企业所用电力是直接从电网购入,每家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其实并不相同。为了便于统一计算,所有企业用一个固定比值的话,会导致不公平。

 

与计算企业实际碳排放量的难度相比,计算碳排放配额分配量的难度也不小。汪军说,配额分配标准是碳市场最核心的问题,它应使同一个行业内的企业在单位碳排放量上有可比性。以发电行业为例,若全国电厂发一度电平均排0.5千克二氧化碳,那么基准线定在0.45就比较合理,效率高的电厂就有配额富余。但若以化工行业的PVC产品为例,企业生产PVC产品的同时往往都会有多种副产品,如果只以其生产PVC的单位碳排放量来计算平均效率,就存在不公平;加权计算其多种副产品的效率更合理,这就导致计算公式比较复杂。

 

蔺苑表示,基于全国碳市场的强度基准线政策,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若拥有多种工艺流程就会有多种基准线,主管部门每年需要花大量时间来摸底各行业的基准线水平。而欧盟碳市场的基准线是总量控制,其划定方式是不管其他条件如何,同一种产品只有一条基准线,这有利于该行业从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转型。全国碳市场应尽快考虑从碳排放强度控制转变为总量控制,以便与双碳目标接轨。

 

核算标准之外,企业自身的核算能力也存在不足。按照政策规定,企业应自行核算并完成碳排放报告,再由政府委托的核查机构进行核实。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火电之外的高耗能行业,绝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核算能力,不能自主完成碳排放报告,很多企业都是请第三方机构核算。

 

中创碳投预计,八大高耗能行业将在2025年后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电解铝和水泥行业将在2023年纳入全国碳市场,其后钢铁、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业逐渐纳入。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油改概念股最新消息(菜籽油概念股)

下一篇:第一财经今日股市(财经股市最新消息)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