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和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丝绸之路ppt课件(丝绸之路概念)

2023-04-19 13:52分类:K线图 阅读:

河西走廊在2000多年前曾是护卫帝国疆域的交通要道,张骞凿空西域,从此开通了丝绸之路,后世又不断开拓,丝绸之路逐渐演变成沟通亚欧大陆的贸易走廊,不仅让东西方互通有无,还传播了精神与信仰。那么对于丝绸之路大家了解多少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开始和形成

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西汉的张骞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沿线各君主制国家的“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二、路线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分南北两路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会合,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北上大宛(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锡尔河流域)到里海北岸;南下身毒(印度),西行大月氏(阿姆河流域),经安息(伊朗)转运到条支(阿拉伯半岛)和大秦(地中海东岸),最后终点到达罗马。

三、物产交流与往来

丝绸之路进行物质交流的同时还把我国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传播到西方国家。例如,作为我国古代文明重要标志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至世界各地的。通过丝绸之路,物质的交流为中亚带去了中国先进的水利灌溉技术,也为欧洲带去了先进的冶铁技术。

张骞出西域带回了许多中原没有的物种,其中以曹荷、葡萄最为著名。此外还有黄蓝、安石榴等。因此,当时中国出现了许多带“胡”字的农作物,如胡桃、胡麻、胡椒、胡豆、胡蒜、胡瓜等。从西域传来的香料也很多,如索马里的苏合香、芦荟、安息香;阿拉伯的乳香;东非的紫植;北非的迷迭香等,与此同时,许多稀有动物也着随朝贡而进入中原,这些都在很大意义上改变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输出: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和造纸术

输入:佛教、葡萄、石榴、胡豆、胡瓜、胡桃,良马、苜蓿

四、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元、明时期,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主要航线为:广东沿海港口一印度支那半岛一马六甲海峡一孟加拉沿岸一印度半岛南端。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泉州、刘家港等。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例题】

1. (单选题)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其可能会携带《齐民要术》

B. 唐朝时期玄奘沿着“丝绸之路”西行,其可能会向印度介绍中国的活字印刷术

C. 元朝时期汪大渊沿着“丝绸之路”出海航行,其可能携带《本草纲目》

D. 明朝时期郑和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出访,其可能向沿线国家展示“火铳”

【答案】D【解析】火铳”又称火筒,是世界最早的金属射击火器,属于火门枪,发明于元代,而郑和是明朝人,明朝在元代之后,因此为了防身或展现明朝强大的国力,有可能向沿线国家展示“火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 (单选题)丝绸之路沿途有许多美景,下列景区中,丝绸之路没有经过的是( )

A. 玉门关

B. 大雁塔

C. 麦积山石窟

D. 日月潭

【答案】D【解析】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没有经过日月潭。日月潭位于台湾省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风景秀美,人文气息浓厚,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part1 篇前语——

 

知道如何让孩子迅速对今天的课程感兴趣吗?

 

小朋友们,小伙伴们,今天我们讲的是一条神奇之路,为什么说它神奇呢?先看看世界地图,世界那么大,有这样一条路把我们跟世界连接在一起,你说这条路神奇不神奇。那这条路叫什么呢?

 

——part2历史故事指导——

 

听课时不要忘了搭配思维导图哦

 

 

为什么丝绸之路这个话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非常的新潮话题?

 

说新潮:中国正在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引领着全球化发展的新潮流。

 

说古老: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如果我们不考虑飞机这种交通工具的话,那么咱们中国如果想要和中亚、西亚、欧洲有任何联系和交通往来合作的话,有几种方式呢?

 

其实丝绸之路这个名字不是咱们中国人起的,这条丝绸之路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地图吧

 

陆上丝绸之路让我们和中亚、西亚等连接,我们可以听世界历史第12节、13节

 

到了唐朝时期,唐朝把丝绸之路经营的最鼎盛,请听唐宋历史第3节

 

可是安史之乱发生后,丝绸之路开始慢慢衰落了,关于安史之乱请听唐宋历史第12节

 

到了唐朝末期,五代十国的时候,整个陆上丝绸之路又通了而且比较发达,这条路直接跟我们的历史有关,那这条路为什么被誉为丝绸之路呢?

 

小朋友们都知道在咱们中国盛产丝绸,你们知道是谁发明丝绸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国神话故事第二部分第二节、第一部分第42节、43节

 

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璐瑶妈妈为什么这节来讲丝绸之路呢?

 

其实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丝绸之路可以串联整个世界历史

二:我们后面要讲的唐诗当中的边塞诗就和这条路有关系

 

说到边塞也就是说这里是古代的中国和其他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那我们就来看一下这里到底有着怎样的地形环境呢?我们来看这张地图,这是咱们的山脉分布图

 

关于山你知道甲骨文和象形文字表达的意思吗?请听写作一级第14节

 

小朋友们,下节课我们开始正式的步入唐诗宋词部分

 

—— part3 提问抢答——

 

如果你的宝贝在6岁之前,或者历史零基础,请回答下面的简易版提问,等宝贝年龄稍大,或者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来回答后面的提升版提问。

 

人文地理第十课,简易版提问(第一次):

1、小朋友你知道什么是一带一路?为什么说它是既古老而又非常的新潮话题呢?

2、在古代,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如果不考虑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有几种方式呢?它们的路线图分别是怎样的?如果你生活在古代,还会想到其他线路吗?请小朋友画出来。

3、甘肃为什么被称为河西走廊?陆上丝绸之路为什么要走西北部河西走廊而不是直接穿过西藏?

4、小朋友你知道中亚都有哪些国家吗?它们分别是?

5、古代新疆地区是封闭的,直到中国汉朝汉武帝时期才被打通,如果你是汉武帝,你会怎样做?如果有一台时光穿梭机,你会和汉武帝说什么?(请和爸爸妈妈表演出来吧)

 

人文地理第十课,简易版提问(第二次):

1、小朋友,在古代你知道哪一种动物是中原急需而西域又盛产的?汉朝急需它是做什么用的呢?

2、在古代,新疆的交通情况如何?是封闭还是开放?请从地形地貌简单描述一下原因。

3、在汉朝,为什么要打通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通道?打通后的通道被称为什么?它给中原带来哪些利弊?

4、汉武帝第一次派谁出使西域,去了哪几个国,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5、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对西域人文地理有了了解和认知,汉武帝打败匈奴开通丝绸之路,如果有一台时光穿梭机,张骞穿越到现代,他行走在丝绸之路如何感慨?(请和爸爸妈妈情景法表演一下吧)

 

人文地理第十课,提升版提问(第一次):

1、小朋友你知道什么是一带一路?为什么说它是既古老而又非常的新潮话题呢?它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2、在古代,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如果不考虑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有几种方式呢?它们的路线图分别是怎样的?如果你生活在古代,还会想到其他线路吗?请小朋友画出来。

3、请你从地形地貌特点分析,甘肃在古代对丝绸之路都有哪些重要性?沿途各势力对甘肃都有哪些依赖性?

4、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为什么用骆驼而不是马和牛,请你说说这些动物特点?它们在丝绸之路上都有哪些优劣性?

5、古代新疆地区是封闭的,直到中国汉朝汉武帝时期才被打通,如果你是汉武帝,你会怎样做?如果有一台时光穿梭机,你会和汉武帝说什么?(请和爸爸妈妈表演出来吧)

 

人文地理第十课,提升版提问(第二次):

1、小朋友你知道现在陆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吗?与飞机相比有什么优缺点?和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工具——骆驼相比,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2、在古代,什么原因造成了新疆小国林立、相互吞并?这些小国有能力统一新疆吗?请说说原因。

3、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现代陆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经济带,同样是连接中国与世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说出你自己的理解。

4、为什么将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道路称之为丝绸之路呢?是因为东西方贸易仅仅只是丝绸还是因为丝绸制品的影响力最大?丝绸之路都有哪些交易,又给哪些朝代带来影响?

5、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对西域人文地理有了了解和认知,汉武帝打败匈奴开通丝绸之路,如果有一台时光穿梭机,张骞穿越到现代,他行走在丝绸之路如何感慨?(请和爸爸妈妈情景法表演一下吧)

 

人文地理第10课指导全部结束。

 

提示:杀戮、屠城,蒙古军队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把一切都变得伤痕累累……这就是花刺子模王国因为贪点贸易的小财而付出的巨大历史代价。今天,面对史书里这些记载,我们只能说:没有什么比和平更美好的了,因为贸易而引发的战争大多是得不偿失的。

事实上,我们今天说汉朝打通了丝绸之路,这话是多少有些出入的。丝绸之路是一个被后来命名的概念,比这个概念更早的是玉石之路,也是西域与中原的贸易之路,这条路自古都是通的,要不西域的美玉就不会在商代运至中原了,今天的考古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妇好墓里的玉器基本全是和田玉。如果说这条路中断,那么应该是西域邦国与中原王朝的中断,边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还是进行的。这个问题在丝绸之路自晚唐衰落之后,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说,在丝绸之路诞生之前,它的前身玉石之路本身也是一条贸易之路,一直是贸易的前提下存在的,而汉帝国不过是彻底打通了丝绸之路,并使之得到扩展,连起了世界的另一端。这样,一个问题就显现了出来:汉帝国为什么要彻底打通丝绸之路?一方面,是因为本身商品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丝路诞生之前或者诞生之后,沿途总有一些雁过拔毛的小邦国,阻碍贸易与文化的交流,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大国出面维护,汉帝国无疑扮演了这种角色。

和平的贸易是需要军事甚至政治的手段来维护的,而这种维护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汉帝国的这种贸易维护担当是不容易的,前几代皇帝的积累到了汉武帝手里被花了个一干二净,甚至让后世觉得多少有些劳民伤财的意思。但不管是谁都不可以否认,汉朝彻底打通丝绸之路是积极而正面的,是有益和伟大的,它用自身的力量维护了丝绸之路上贸易的正常进行,震慑甚至消灭了丝路上那些雁过拔毛的小邦国,使贸易变得公平,贸易之路变得通畅。

雁过拔毛没有今天一些人所说的加片关税那么简单,那些小邦国通常采取的手段是杀人掠货的流氓与强盗手段,把贸易变得血淋淋的,在这种背景下,汉朝的作用和功德已经是显而易见了。今天,我们把河西走廊这一段省去,从汉宛之战说起。

其实,这场战争的起因也是因为贸易,汉朝想要贸易的对象就是人们熟知的汗血马。大宛为中亚古国,位于葱岭西北山麓和天山山脉西端的南麓,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境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该国盛产宝马,被称为“汗血马”。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途经大宛国得知此宝马,引起了汉武帝的浓厚兴趣 。公元前104年,为了得到汗血马,汉武帝命车令为使,带黄金二十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求换汗血马。

大宛人不答应这件事出就算了,但他们觉得汉朝的使者很狂妄,在边境杀死使团,夺走财物。消息传到刘彻耳里,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历史上的汉宛之战由此开始,汉军开始大规模远程进攻战争,前后两次,持续了约四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战争的过程当中,西域的一些小邦国因为受到威慑,纷纷臣服和归属汉朝,而大宛国则完全成了汉朝的附属国。

丝路因为此战更加畅通,沿途得益于和平的贸易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与中亚及其以远的地方有了更多的联系。但是,汉朝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用西汉文学家刘向的话说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母寡之首,犹不足以复费。”而汉军还师减员更是达到十之八九,大约有十万人把命丢在了这条征战也是贸易的路上。

这种维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在丝路之上,总有一些人想去发贸易的财。汉朝为此具体付出了多少代价,后世已经没有办法估算。有意思的是,到了唐朝,当年在李广利身后开拓丝路留在西域的那些将士们后裔,也想在这上面做些文章了,最有代表性的也是人们熟知的高昌国。

高昌国是西域的一个佛教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为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当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汉族独立王国,先后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西汉宣帝时,为保障丝路畅通,朝廷派士卒携家属前往这一区域屯田,且耕且守。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东汉、魏晋沿袭其制。这一时期,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

这把高昌国的历史说了个清楚明白,但到了唐太宗的时候,麴氏高昌就有些不听话了起来。当时,这个王国的负责人麴文泰,祖籍甘肃榆中,和今天榆中的曲姓人是一家。但由于长期处于西域,穿胡服、讲胡语,已经淡忘了自己来自哪里。因为当时从新疆南疆而来的商旅都要经过高昌,这个人也想发发贸易的财了,具体的做法是出兵攻打焉耆等国,并封锁一切向东的道路,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阻止贸易。

焉耆国向唐朝求救,唐太宗决心除掉这个障碍,于639年十二月初四,诏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兵征讨高昌。麴文泰以为唐离高昌有7000里之遥,沙碛阔约2000里,地无水草,气候异常,唐朝不会以大兵相加。然而,一切都没有他预想的好,等他发现时,唐军已经近在眼前了,他本人被活活吓死不说,高昌也很快被灭了。

这就是历史上的唐灭高昌之战,战争本身也是由贸易引起的。此役,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国的通道,促进了和西方诸国的联系,同时也起到遏制西突厥的作用,让丝绸之路更加畅通了。一些人今天说,唐在这场战斗中似乎只用了吹灰之力,但这是脱离不了汉隋两朝在这一路的经营基础的,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这么个道理。

到了蒙元时,丝路上战争也是由贸易引发的,但蒙古人把这个事儿却搞得过于残酷了。成吉思汗灭亡西辽后,其地便与中亚最强大的国家花剌子模王国接壤。花刺子模王国原是里海之东的小国,都城兀笼格赤(在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1200年,阿拉乌丁·摩诃末继位后,这个小国逐渐强盛,夺取西辽西部地区,又通过多次远征,吞并了波斯(今伊朗)、阿富汗等周围各国,达到全盛时期,建新都于撒马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

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其后,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但至讹答剌(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时,花剌子模王国的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国王对使臣与商队进行屠杀,并侵吞商品与骆驼。

成吉思汗得到消息后,非常恼火,但为了避免中断贸易,他依然主张和平解决,再次派出使臣出使花剌子模。然而,让成吉思汗没有想到的是,他派出的使臣正使在花剌子模被杀,两位副使被剃光胡须羞辱了番,押送出境。随后,便有了蒙古人的第一次西征。1219年,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征,历时五年,消灭了花剌子模40万军队,完全征服了花剌子模。

杀戮、屠城,蒙古军队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把一切都变得伤痕累累……这就是花刺子模王国因为贪点贸易的小财而付出的巨大历史代价。今天,面对史书里这些记载,我们只能说:没有什么比和平更美好的了,因为贸易而引发的战争大多是得不偿失的。(文/路生)

 

作者:张 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自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至今,考古探险与科学研究的成果汗牛充栋。但过去由于缺少较完备的技术支持,难以进行长时段、多角度的研究。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介入为研究丝绸之路这种跨区域、多学科的宏大历史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研究搭上信息化快车成为可能。

助力丝路遗产再解读

地图数字化将传统的纸质地图转化为数字地图,进而可以和今天的地形图、影像地图相叠加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满足分析处理与研究的需求。19世纪90年代以后,东西方探险家针对丝路沿线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理探险与考古考察,形成数量庞大的地测图集、考古地图。由于他们来自多个国家,涉及语种很多,对地名、遗址的命名也十分混乱,致使这批历史资料无法深入利用。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这些地图进行空间配准、数字化,形成数字考古地图,使得过去无法辨识的遗址遗迹得以重新定位,大批考察资料获得了新生。

七康湖石窟的定位就很典型。该石窟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火焰山的北坡中部,1906年12月德国皇家探险队对七康湖遗址进行了发掘,且切割盗取了大量壁画。参与这一活动的格伦威德尔、勒柯克对此都有记录,但七康湖石窟的具体位置一直无法确定。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绘制吐鲁番(TURFAN)地区图,标注了考察路线与遗址分布,但地名标注与遗址位置多无法考订。近年来,学者将地图拼接,并与GoogleEarth配准,确定在斯坦因所绘吐鲁番图幅中存在16处遗址,其中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8处位置与之契合,可以明确锁定遗址,另有8处无法确定属于今天的哪些遗址。将数字化地图再进行位置比对、地貌还原、图片对照,最终确认地图中写作Chikkan-köl的地点即今天的七康湖遗址,而这一地点在格伦威德尔的报告中记为(见图1),勒柯克报告中写作Tschyqqan-köl。这一遗址的定位,不仅确定了这些不同写法的地名指向同一地点,也将大量与之相关联的历史资料落实到位,为石窟寺的后续研究找到了依据。

图1

通过地图数字化,还可将不同语种、不同标注的地名通过经纬度定位,建立空间关系。这样建立起来的地名数据库,对于解决混乱的地名状态十分有效。在中国传统文献中,丝路沿线地区的地名记录很混乱,一些由蒙古语、突厥语等转译过来的地名在音译后都有误差。以今天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为例,在清代的各类文献与地图中,至少会发现近10种地名写法。通过空间定位的方式,建设丝路历史地名数据库,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整体史视角下探究丝路变动大趋势

汉唐以来,中央政府沿丝绸之路广设州县、军镇、驿站,建立起庞大的政区管理与驿路系统,留下了沿线交通道路的地理信息。行走于丝路沿线的高僧、贡使、贸易贾客也留下了出行记录。这些历史资料成为学界复原丝绸之路沿线交通节点最直接的证据。

近年来丝路沿线出土的大量汉代简帛、敦煌文书等,也为我们复原这条道路提供了方便。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悬泉置是汉唐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考古遗址展示了汉代驿站的基本面貌,其中出土汉简15000余枚,记录了过往官员与客商往来的许多信息。

丝绸之路跨越平原、山脉、河谷、高原,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交通系统,历史地理工作者这些年做了大量的田野工作,致力于路网的复原。“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路网”入选中、吉、哈三国联合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道路信息非常丰富,保留下深深嵌入石板路基中的车辙。

借助以上信息,利用考古遗址、古旧地图、遥感影像数据,完成2000年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空间定位,形成契合地形地貌、具有三维定向效果的数字丝绸之路,可以开展综合性统计分析,探究丝绸之路变动大趋势。

针对丝绸之路路网进行交通节点的“核密度”统计,可以看出公元7世纪以前丝路沿线交通节点明显呈散点状态。7世纪以后,中原内陆到中亚、西亚等地开始形成规模明显的交通中心点的高密度区,丝路网络已比较成熟,这一时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阶段。10世纪以后,在河西与新疆一带,交通节点明显减少,东部以长安为中心形成核密度集中区;西部费尔干纳、河中地区交通节点密集度极高,东西遥对,开启丝绸之路区域化发展新阶段。13世纪以后,中原以长安为中心、河西、西域、费尔干纳、河中地区各自均匀地形成交通节点密集区,直到17世纪以前,这种格局变化都不大。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各区域间经济发展与中心区在不断形成,丝路沿线贸易格局也在走向区域化。

数字丝绸之路可以用来统计交通路线所行区域的高程、坡度信息,能够进行地理环境选择的量化分析,厘清复杂地貌条件下人类交通系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以西宁至拉萨的路网为例,最早进入历史记载的是唐蕃古道。这条路线大抵经今西宁、玉树至拉萨,为东线。此外还有两条路线比较重要。一是清代设为官方驿路的中线,今已基本不用。另一条路线是民国以后伴随格尔木城市崛起而兴起的新青藏线,也是今青藏高原的主要交通线,为西线。其中清代官方驿路中线路途最短,但所经区域90%为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因此实际使用率非常低。而东线与西线所经区域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仅占60%,相对容易行走。由于西宁至拉萨的交通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而青藏高原的山脉、河流却呈西北—东南走向,这种错位分布加大了行走难度,横亘在西宁与拉萨间的重重高山使得两地间的交通联系变得破碎且极不稳定,一旦出现社会变动以及革命性的交通技术突破,交通道路分布格局就会变化。这一结论不仅适用于青藏高原,也基本适用于整个丝绸之路地区。

显然,利用数字路网研究丝路道路系统变动,可以明晰丝绸之路路网构成及实际利用率的问题,提高研究精度,还可以进一步理解路网性质、国家投入、区域开发、传统交通方式与近代的差异等多个面向的问题。

再现两千年丝路沿线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迁

丝绸之路跨越多个气候带,气候类型多样。许多地区干旱少雨,沙漠戈壁分布较广,生态环境复杂,人类居址迁徙、社会经济发展都受到影响,且人类的记录又比较少。使用多种古环境信息,采用数据融合方法,重建、整合丝路沿线地带近2000年的气候、水文、自然灾害等生态要素序列,并形成气候、水文、自然灾害与生态子数据库,是近年来丝路沿线生态系统重建工作的重心,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近2000年来丝路沿线地区水文变率指标和近500年来丝路东段气象灾害序列。

通过数据系统变率规律性分析,可以显示公元850年、1730年、1930年是丝路地段三个具有千年尺度意义的环境变化节点。近30年来,丝路东段新疆、乌兹别克斯坦地区气候转为暖湿,地中海东岸地区转为暖干,波斯湾沿线转为冷干,但变化幅度没有超出历史上的变化阈值。东亚地区气候暖干时期是丝绸之路通行状况最好的阶段,中亚、西亚、地中海沿岸气候波动与丝路通行状况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系。这些结论的得出,为我们进行丝路沿线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耦合关系研究提供了参考。

信息化为丝路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更多的可能。伴随丝路沿线的古遗址分布数据库,城镇变迁、商贸往来、民族迁徙、文化传播等多元数据库的不断丰富,综合各种地理要素,从长时段、大尺度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更加方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各子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古地图数字化提取及量化统计、模型分析、可视化显示等,可以极大地丰富丝绸之路研究的内容。从大的时空尺度上把握丝路变动的方向与趋势,揭示规律,引领未来,必将为丝路经济带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0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https://www.haobaihe.com

上一篇:股票(600225鑫科材料股票)

下一篇:水泥龙头股哪几个(十大水泥龙头股)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