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和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h股开户条件(h股审批流程)

2023-06-07 16:09分类:技术指标 阅读:

 

h股是什么意思?H股也称国企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H股为实物股票,实行“T+0”交割制度,无涨跌幅限制。

h股是什么意思

中国地区机构投资者可以投资于H股,大陆地区个人目前尚不能直接投资于H股。在天津,个人投资者可以在中国银行各银行网点开办“港股直通车”业务而直接投资于H股。但是,国务院目前尚未对此项业务最后的开闸放水。个人直接投资于H股尚需时日。国际资本投资者可以投资H股。

H股指数,全称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是由香港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和发布的。

该指数以所有在联交所上市的中国H股公司股票为成份股计算得出加权平均股价指数。设立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目的,是要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反映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股价表现的指标。

该指数的计算公式与恒生指数相同。国企指数于1994年8月8日首次公布,以上市H股公司数目达到10家的日期,即1994年7月8日为基数日,当日收市指数定为1000点。指数追溯计算至1993年7月6日,亦即首家中国企业在联交所上市的日期。

H股开户流程:

首先必须要有H股的专门账户,目前开立H股账户的途径有两个,最基本的开户程序就是携带个人居民身份证,到香港的证券公司去开户。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利用香港一些金融机构在内地的代办处或者合作单位协助进行开户。

资料准备:

1、身份证复印件:新版身份证正反两面复印在一张纸上。

2、地址证明:水电费单据、电话费单据、信用卡单据或其它公营机构单据,要求单据上正确体现开户人的姓名及地址。也可委托居委会或小区物业开具住址证明。

 

5月22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结算)通过官网公布,为落实H股“全流通”试点,明确相关股份登记存管和清算交收的业务安排和申请流程,制定并发布《H股“全流通”试点业务指南(试行)》。

业务指南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从内容上看,共分为九章,对H股“全流通”试点业务涉及的账户安排、跨境转登记和境外集中存管、境外上市股份境内持有明细的初始维护和变更维护、公司行为、清算交收与风险管理措施等相关业务进行了相关安排。

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所谓H股,是指在港交所上市的境外上市外资股。

H股只是内地企业股份中的一部分,用来在港股市场交易、流通,而另一部分——即境内大股东持有的内资股,则只能在中国法人或自然人、合格国外机构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之间转让,并不能自由流通。

当前所推行的H股“全流通”,是境外(主要是香港)上市公司相关股东所持的在境内登记、无法在境外上市流通的股份,转登记至境外市场后,相应持有人通过中国结算在境外市场买卖该公司股份的相关安排。

H股“全流通”之后,采取H股架构上市的内地企业可以将其尚未公开交易的国有股及法人股等内资股,转为外资股并在港股市场上公开交易。

4月20日,证监会宣布正式推出首家H股“全流通”试点——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表示,下一步将“成熟一家、推出一家”,有序推进H股“全流通”试点。

当天晚间,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发布《H股“全流通”试点业务实施细则(试行)》。

此次发布的《业务指南》正是在《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整体内容更加偏向技术和细节层面,对于业务所涉及的证券公司、试点公司和投资者需要进行的各项步骤都进行了详细介绍。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出十大要点,以问答形式列出如下。

问题一:参与H股“全流通”的试点公司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试点公司应获得持有参加H股“全流通”试点股份的境内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授权。

取得授权之后,要按中国结算的相关规定,申请为投资者设立H股“全流通”专用账户,作为中国结算在香港结算开立的名义持有证券账户的二级账户,用于初始记录和维护投资者通过H股“全流通”试点持有的证券明细数据。

在申请境内持有明细初始维护前,应选择一家已完成H股“全流通”技术和制度准备的境外券商,作为其所有股份交易结算的境外代理券商,并选择一家已完成H股“全流通”技术和制度准备的境内证券公司,作为其境内托管证券公司。

此外,为落实外汇管理相关要求,每家试点公司应指定唯一一家境内证券公司托管其境内投资者持有的试点股份。

问题二:证券公司如何参与业务?

《业务指南》第二章指出,境内证券公司和境外代理券商参与H股“全流通”试点业务,都须向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申请开立H股“全流通”备付金账户和保证金账户。试点期间,境内证券公司使用深市B股结算备付金账户和结算保证金账户作为H股“全流通”相应账户,而境外代理券商则应使用现有B转H业务备付金账户和保证金账户作为H股“全流通”相应账户。

问题三:专用账户是否只能用于减持?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在第三章“账户安排”中,《业务指南》规定,H股“全流通”专用账户使用深市B股账户号码段,该账户仅能用于H股“全流通”减持,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投资者在其证券托管的证券公司办理交易委托手续后,方可使用H股“全流通”专用账户卖出其持有的H股“全流通”证券。

在第八章“清算交收与风险管理措施”中,又从另一角度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投资者通过境内证券公司申报交易指令。试点期间只可进行卖出申报,不得进行买入申报。投资者不得卖空。

这与4月20日公布的《实施细则》中的规定保持了一致。

《实施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H股“全流通”专用账户只能卖出,不得买入。

此外,证监会在2017年12月29日的答记者问中就已经指出,“全流通”试点仅限于原股东减持和增持本公司H股。试点企业相关股东先期可减持其所持有的本公司H股;待相关技术系统升级改造完成后,开通增持本公司H股的功能。

问题四:投资者如何参与全流通的H股交易?

投资者获得H股“全流通”专用账户后,可赴证券公司开立资金账户和办理委托交易。证券公司应当要求投资者签署含有必备条款的风险揭示书。

在这份风险揭示书中,共列有18条需要投资者注意的风险。如,H股“全流通”试点交易不设涨跌幅限制;只有深港两地均为交易日的交易日才是H股“全流通”交易日;交易时段与香港证券市场的交易时段存在差异等。

甚至对于证券显示屏幕的价格差异都做了非常贴心的提示:“在香港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上涨时,股票报价屏幕显示颜色为绿色,下跌时则为红色,与内地证券市场存在差异。”

针对交易过程,《业务指南》规定,投资者通过境内证券公司申报卖出交易指令。相关股份通过中国结算在境外代理券商开立的证券交易账户卖出。交易达成后,结算需要经过三个流程,分别是在境外代理券商与中国结算、中国结算与境内证券公司、境内证券公司与投资者之间进行。

H股“全流通”专用账户持有余额为零时,投资者可自行前往证券公司注销该账户。中国结算有权注销持有余额为零的H股“全流通”专用账户。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外汇登记,《业务指南》在第三章中规定,境内投资者需要在股份卖出前,在其所在地外汇局完成境外持股登记。

问题五:试点公司的内资股转为H股之后,还能回头吗?

《业务指南》第四章明确指出,试点公司非境外上市股份赴香港上市前,须进行跨境转登记(包括境内注销登记/退出登记和境外登记)和境外集中存管(仅限境内投资者持有部分)。相关股份在完成跨境转登记成为境外上市股份后,不得转回成为非境外上市股份。

问题六:试点公司在办理注销登记或退出登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H股“全流通”试点资格随公司境外上市再融资或首次公开发行申请一并获批的,由于所涉股份直接在香港登记,因此无需办理注销登记或退出登记。

此外,获得证监会批复参与 H 股“全流通”的股份,如果不存在质押或司法冻结的情况,应办理获得批复的全部股份的注销登记或退出登记。

而如果存在质押或司法冻结的情况,那么,涉及质押或司法冻结的股份应继续登记在中国结算北京分公司登记系统,其他无瑕疵股份办理注销登记。

问题七:境外上市股份境内持有明细的维护流程是怎样的?

第五章中对此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试点公司完成境外初始登记并确认投资者身份信息、持股信息、托管信息之后,可向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申请持有明细初始维护。同时,试点公司提交境内交易委托代码及简称的申请,由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根据深交所的授权予以确认。

具体流程为:

第一步,提交境内持有明细初始维护文件。第二步,确认《境内持有明细申报清单》。第三步,领取境内持有明细初始维护完成证明。第四步,股份上市流通。

其中,针对第四步,《业务指南》规定,试点公司须在股份上市日期前,应告知境外代理券商相关股份的境内交易委托代码及简称、上市日期等信息。并告知投资者,境内交易委托代码及简称仅用于H股“全流通”试点股份卖出指令的申报,及相关H股行情的揭示。

问题八:试点公司如何进行红利分派?

针对现金红利派发,《业务指南》规定,现金红利由试点公司自行向投资者派发。

试点公司因分红派息需要,可向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发行人业务部申领现金红利股权登记日的境内持有明细。

而针对送股,则规定,在送股到账日,由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根据香港结算派发的股份总额和股权登记日全体持有人明细,将股份总额分配至投资者证券账户,并将数据发送境内结算参与人。投资者应及时按外管局要求更新相关股份的外汇登记。

问题九:保证金的缴纳标准是什么?

根据规定,中国结算将向境内结算参与人收取结算保证金。

在4月20日公布的《实施细则》,对于保证金已有规定:参与H股“全流通”试点业务的境内结算参与人应以结算备付金账户为单位向中国结算缴纳50万港币初始保证金。保证金按季度调整,缴纳上限为100万港元。

而对于保证金的数额,《业务指南》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参与H股“全流通”业务的境内结算参与人须通过H股“全流通”保证金账户缴纳结算保证金。B股业务、B转H业务和H股“全流通”业务的结算保证金合并计算。初始结算保证金为50万港元。结算保证金按季度调整,凡上季度成交金额超过6000万港元(不含6000万)的交易单元均须追缴结算保证金,每超过1000万港元追缴10万港元。不足1000万港元的按1000万计算。收取上限为100万港元。

问题十:H股“全流通”过程中,有哪些环节会产生收费?

在第九章中,中国结算列举出了四类收费项目情况。

第一项,是跨境转流通服务费,向发行人收取。收费标准是,按所维护的股本面值收取,5亿股(含)以下的费率为0.1‰,超过5亿股的部分,费率为0.01‰,金额超过30万元人民币以上部分予以免收。

第二项,是非交易过户费,向转让双方及投资者收取。收费标准是按转让股份面值的1‰收取,最高上限10万元人民币,需要注意,这项收费是双向收取。

第三项,是股份托管费,面向结算参与人,按香港结算标准收取。收费标准是每手每月0.012港元,每月最高收费10万港元。

第四项,是股份交收费,同样是面向结算参与人按香港结算标准收取。收费标准是每宗交收指示的交易总值的0.002%,交易每边最低及最高收费分別为2港元及100港元。

作者/策划:浩悦资本
更多资讯与研究请关注 浩悦资本、浩悦研究 微信公众号
浩悦资本,专注中国医疗健康的产业投行

新闻摘要:

2023年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管理试行办法》”),并同步发布了相关配套监管指引(《管理试行办法》与相关配套监管指引合称“境外上市新规”),自3月31日起实施。

浩悦观点:
中国证监会于2021年12月24日发布了关于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相关征求意见通知,时隔1年多,备案新规终于在市场各界的紧密关注下铿锵落地,新规将于今年3月31日正式生效。
《管理试行办法》有以下几点主要内容:
1.增强制度包容性:结合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实际和市场需要,放宽直接境外发行上市在特定情形下的发行对象限制;进一步便利“全流通”;放宽境外募集资金、派发股利币种的限制,满足企业在境外募集人民币的需求。配套指引内容涵盖监管规则适用、备案材料内容和格式、报告内容、备案沟通、境外证券公司备案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备案要求
2.完善监管制度:对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统一实施备案管理
3.明确备案要求:包括备案主体、备案时点、备案程序等要求。
4.加强监管协同:建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监管协调机制,完善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安排,建立备案信息通报等机制。
5.明确法律责任:明确未履行备案程序、备案材料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此次新规有几大看点与影响:
1.填补了之前的监管空白,减少了灰色地带潜在问题:本次新规不是对境外上市监管政策的收紧,而是提供清晰、透明和可操作的规则,构建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此前,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只有境内主体直接H股上市需要证监会审批,对于民营企业搭建红筹架构在海外间接上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主管部门,而是由各个部门的审批/备案要求分别操作,比如红筹架构搭建就可能会涉及到发改委、商务部的境外投资审批,外汇局的37号文登记、ODI、FDI等政策。这些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节点下的执行口径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比如VIE的合规性问题,再比如商务部的10号令关联并购的问题。
2.进入全面备案制时代:将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都纳入监管,统一实行备案管理。即红筹上市也或将纳入证监会的监管,取得备案。以合规监管为主线,以备案管理为抓手,以监管协同为保障,促进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坚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即“放得开,管得住,服务好”;将“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3.允许境外上市募集人民币资金:这大大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强调境外上市相关跨境资金流动,仍需符合跨境投融资(例如FDI、ODI),外汇和跨境人民币的要求。人民币国际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产物,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也是我国应对世纪变局、把握发展主动权、彰显大国担当的战略选择
4.对H股上市模式的特殊影响:新申请H股上市不再适用“路条”制度。按照目前的审核要求,发行人取得小路条后,方可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A1);发行人取得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公司上市申请文件(大路条)后,香港联交所方安排上市聆讯。在备案制下,只需要在境外提交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3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备案,无需再取得小路条。但香港联交所可能仍然会在发行人取得备案通知后才会安排聆讯。革故鼎新,本次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管理新规则的出台将对中国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标志着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迎来备案制时代,创造更加透明、更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支持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坚持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限制,保障境外融资渠道畅通,提升企业整体合规水平,推进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

交易综述:

  • 创新医药:本周生物医药领域共发生8起私募融资和1起IPO申请。私募融资方面,专注于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的蓝晶微生物完成逾4亿元B+轮融资,致力于开发大分子抗感染药物的星济生物完成亿级人民币A轮融资;IPO方面,开发创新型人类疫苗和治疗性生物制剂的绿竹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 创新医疗器械:本周医疗器械领域共发生6起私募融资,其中肿瘤介入企业海杰亚医疗完成数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浩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康复机器人企业卓道医疗完成超亿元人民币融资,眼科领域迪视医疗、明澈生物分别获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 IVD与生命科学:本周IVD与生命科学领域共发生3起私募融资。纳米孔早期癌症检测设备研发商梅丽纳米完成B轮融资,安图生物入股,原代细胞全球供应商镜像绮点获千万天使轮融资。
  • 健康服务:本周健康服务领域共发生1起私募融资。口腔连锁集团咿呀英博集团完成A轮融资。
  • 智慧医疗:本周智慧医疗领域共发生2起私募融资和1起兼并收购。兼并收购方面,互联网巨头百度完成对于全球领先一站式医疗信息化数据提供商GBI的完整收购。

本周市场信息汇总

▷ 重点新闻

▷ 私募融资

▷ 兼并收购

▷ IPO

本周重点交易观点

▷ 私募融资

# 创新医药

2/14 蓝晶微生物

  • B+轮:逾4亿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领投)中平资本,(跟投)黄海金控
  •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北京市,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术从事分子和材料创新的企业。公司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帮助消费品、食品、医疗、农业和工业等众多行业的 B 端客户在行业内开展差异化竞争。

2/14 星济生物

  • A轮:亿级人民币
  • 投资机构:(领投)复健资本,(跟投)药友制药,太浩创投,前海利元投资,蓝梦广告
  • 公司简介:星济生物2020年成立于苏州,致力于开发抗感染大分子药物,目前有6个研发管线,涉及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和病毒,近期2个管线的创新药将递交IND并于本年度内启动临床研究。星济生物本年度内递交IND并将进入临床研究的抗MRSA血流感染单域抗体融合蛋白XJ101和肺炎链球菌中和抗体XJ103,有望有效提高MRSA和肺炎链球菌重症感染的治愈率,使得患者受益。

2/16 博志研新

  • 轮次未披露:亿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国鑫投资
  • 公司简介:博志研新于2012年成立于上海,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物与领先疗法开发的高科技医药企业,研发管线主要治疗领域为CNS、抗肿瘤、眼科、呼吸科等。博志研新同时为客户提供小分子CRO/CDMO一体化服务,涵盖上游小分子合成及CMC服务,多样化递送技术服务(制剂服务),下游临床试验服务。

2/14 闻泰医药

  • A轮:近亿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未披露
  • 公司简介:闻泰医药在2021年04月成立于苏州,是一家慢性代谢性疾病治疗药物研发商,该公司利用对代谢类靶点作用机制、GPCR蛋白结构的深刻理解开发具有优势或有差异化的减肥新药。

浩悦观点: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治疗相关临床指南一致明确GLP-1RA药物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疗地位。且临床证据的逐步强化,GLP-1RA药物将有望惠及更多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减肥药市场将达到63亿美元,中国的减肥药市场将达到53亿元。随着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成为降糖药物开发的一个热点方向,加之GLP-1的潜在减重效果催生旺盛的市场需求,具有优势效果的安全减重药物将成为下一款重磅炸弹。
小分子激动剂替代多肽类GLP-1类似物一个明显优势在于它可以口服给药,从而避免皮下注射的不适感,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且价格便宜可及性更高。目前小分子GLP-1R激动剂靶点已经有7个管线进入1期临床 ,2个管线在2期临床研究。其中中外制药/礼来合作开发的LY3502970在1临床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即不同剂量LY3502970组患者HbA1c降幅1.5%~1.8%(安慰剂组降幅0.4%),减重1.6kg~5kg(安慰剂组体重增加0.5kg)。安全性方面,未报告与临床相关的肝脏异常或LY3502970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因此,新型口服非肽类GLP-1RA LY3502970的出现又为医生与患者带来了另一道曙光。无论是对于有降糖需求的患者还是有减重需求的患者,亦或是适用GLP-1RA而不愿或无法注射治疗的患者都带来了新的希望。期待小分子GLP-1RA的未来研究进一步开展,为患者,产业和资本方带来更多的机会。
银诺医药是一家高科技、创新驱动型的国际化医药技术公司,主要致力于糖尿病创新药苏帕鲁肽及重组蛋白生物药技术平台和代谢疾病系列管线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并已自主建立了从药物设计到生产上市的全平台化的完整体系。目前领跑管线苏帕鲁肽完成了3期临床,降糖疗效佳,安全性好,市场竞争力强,具备Best in class潜质,预计将是国产首款长效人源化的GLP-1药物。

2/16 宁康瑞珠

  • Pre-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阳光融汇
  • 公司简介:宁康瑞珠是一家靶向药物研发商,研发方向包括肿瘤、免疫和代谢性疾病等领域,技术特长主要表现在研发特定组织靶向性分子,比如肝脏、肠道靶向药物,以达到具有高疗效、低副作用的差异化优势。

2/16 亿索智能

  • 天使轮:数千万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道彤投资
  • 公司简介:上海亿索科技成立于2022年,其前身亿索智能成立于2016年,专注搭建全品类吸入给药平台,研发、生产吸入式药剂相关的吸入给药器、智能硬件等。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拥有完善的专利布局,已获及在审的专利约有70项。

2/14 布鲁普庭

  • 天使+轮:千万级人民币
  • 投资机构:熊猫资本
  • 公司简介:西安布鲁普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属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以标准化控制能力贯通黑水虻养殖全产业链,作为餐厨垃圾处理与昆虫蛋白生产、应用的中台,同时也为行业提供全链条的软硬件技术服务。

2/17 镜像绮点、

  • 天使轮:千万级人民币
  • 投资机构:复容投资
  • 公司简介:镜像绮点2022年底成立于上海,前身为中国原代细胞的先行者——赛百慷,公司以打造“世界的细胞培养工厂”为愿景,始终专注高质量人类和动物源原代细胞、细胞系和其他细胞产品的分离、鉴定、生产和培养,并提供Cell-CRO、Cell-CDMO服务、定制原代细胞服务,以支持客户的特定科研需求。

# 创新医疗器械

2/15 海杰亚

  • D轮:数亿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领投)约印医疗基金,(跟投)榕泉资本,华金资本,乾道基金,美鸿基金,高榕资本,(独家财务顾问)浩悦资本
  • 公司简介:海杰亚医疗成立于2010年,位于北京,是一家致力于肿瘤微创介入和低温医学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设有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研发平台,研制了全球首创的集深低温冷冻和高强度热疗于一体的复合式冷热消融治疗系统,能够提供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系列解决方案。

浩悦观点: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癌症负担国。 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比全球23.7%,因癌症死亡人数300万人,占比全球30%,均位居全球首位。同时在老龄化的加速刺激下,国内对于癌症的治疗需求日益强烈。与传统治疗方式不同,肿瘤介入治疗凭借精准、微创、简单和可重复等特点,快速成为继外科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外的第四大治疗手段,也吸引了如波科、西门子、强生等行业巨头斥重资布局。目前国内肿瘤消融手术仅30万台,而与中国相同人口数量的欧美等地已超过300万台,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海杰亚构建经皮穿刺、经血管介入两大技术平台,打造一体化、全周期肿瘤治疗方案,产品组合覆盖各类肿瘤具有广泛应用范围,具备独特的领先地位。微创介入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肿瘤赛道具备强刚需和广阔市场空间,海杰亚未来发展值得重点关注和期待。

2/15 卓道医疗

  • B轮:超亿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领投)丹麓资本,恒旭资本,(跟投)顺为资本
  • 公司简介:卓道医疗成立于2015年,位于上海,是一家专注于康复机器人与智能康复解决方案研发与应用的企业。公司拥有智能康复综合解决方案——卓道智慧方舟,涵盖OT与上肢康复解决方案、PT与下肢康复解决方案,包含数十款全球技术领先的康复机器人和智能软硬件。

浩悦观点:
我国康复需求广阔,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术后功能障碍者等群体的潜在康复需求巨大。当前人口结构的变化、国家政策的推动,使得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据测算,我国将在2025年左右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将带动康复医疗器械需求持续旺盛上涨。而另外一方面,我国过去的康复医疗发展情况与国外差距较大,各级医院康复尚处于建设中,设备亟待更新、配置。
目前大部分康复医疗器械以低端产品为主,同质化严重,患者的体验感、康复效果不佳,未来智能化、高品质、趣味性强的高端康复器械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浩悦资本认为,具备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产品体验优秀的平台化、智能化康复器械企业,值得投资人重点关注。

2/17 睿刀医疗

  • A+轮:超亿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领投)天堂硅谷,(跟投)德同资本,乾瞻资本
  • 公司简介:睿刀医疗成立于2016年,位于上海,是一家聚焦不可逆电穿孔技术的创新性医疗器械企业,并根据该技术独到的“非热和组织选择性”特点拓展产品适应症。目前,睿刀医疗已开展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心脏电生理(房颤)、肝脏肿瘤等适应症拓展。

2/16 影诺医疗

  • 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领投)元生创投,(跟投)新丝路金控,金圆集团
  •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厦门,是一家人工智能消化内镜实时辅助诊疗系统公司。公司的核心产品为“影诺鹰眼”是影诺医疗,主要功能为“病灶检测”与“手术质控”,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消化道的多病种实时提示以及内镜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操作导航。

2/13 迪视医疗

  • Pre-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领投)线性资本,(跟投)高瓴创投
  • 公司简介:迪视医疗成立于2021年,位于杭州,是一家全面布局显微外科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涵盖眼科和显微外科主要临床适应症。

浩悦观点:
达芬奇在直觉外科的成功引领了手术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蓬勃发展。从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到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等等。近年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手术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也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其中骨科、肿瘤穿刺机器人以导航、定位精准为核心价值、成为医生“眼的延伸”,腔镜、眼科等领域的手术机器人更多聚焦在消除术者手部的生理颤抖,进一步提升操作精度为核心价值,成为医生“手的升级”。在这一赛道,主打超显微、高精度手术机器人代表了手术机器人发展的新方向,其应用在包括眼科、整形外科、复杂神经外科手术等多领域,使得过往因涉及过多极限精密操作而无法完成的“手术禁区”成为可能,也有望成为手术机器人下一个热点。

2/13 明澈生物

  • Pre-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领投)开拓致道基金,乾融资本,(跟投)海达投资
  • 公司简介:明澈生物成立于2021年,位于苏州,是一家眼科医疗器械的创新科技公司。以微创青光眼引流管(MIGS)为核心,以传感器平台、微针给药平台及磁控手术机器人平台等眼部微型器械的多产品线布局。

# IVD与生命科学

2/8 梅丽纳米

  • B轮:未披露
  • 投资机构:安图生物
  • 公司简介:梅丽纳米科技是一家纳米孔早期癌症检测设备研发商,用纳米孔检测不同种类的肿瘤相关生物标记物,用户可使用仪器检测血液、唾液、泪液、尿液等,通过检测这些突发标记物确认人体内是否有癌细胞或数量,快速确认是否患有癌症及所患癌症阶段。

浩悦观点:
目前的主流测序方式是二代测序NGS,该技术具有通量高、读长短的特点,不仅在科研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在临床应用上也有爆款检测项目NIPT。而第四代纳米孔测序技术具有长读长、实时、便捷、快速、可直接检测的优势,潜在应用场景广阔,包括肿瘤伴随诊断、遗传病诊断、微生物检测、司法鉴定、农业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自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上市以来,纳米孔测序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国内新兴企业百花齐放,其中齐碳科技是全球第二家中国第一家实现商业化的纳米孔测序企业,值得投资人重点关注。此外,投资方安图生物已形成以免疫诊断产品为主、微生物检测产品特色发展的格局,此次布局纳米孔测序领域,有望与其现有的病原体检测与微生物实验室解决方案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扩大安图在微生物病原体领域的优势。

2/17 镜像绮点

  • 天使轮:千万级人民币
  • 投资机构:复容投资
  • 公司简介:镜像绮点2022年底成立于上海,前身为中国原代细胞的先行者——赛百慷,公司以打造“世界的细胞培养工厂”为愿景,始终专注高质量人类和动物源原代细胞、细胞系和其他细胞产品的分离、鉴定、生产和培养,并提供Cell-CRO、Cell-CDMO服务、定制原代细胞服务,以支持客户的特定科研需求。

2/17 祥中科技

  • A轮:千万级人民币
  • 投资机构:东和创投
  • 公司简介:江苏祥中科技有限公司由中科院陈洪渊院士和南京大学许丹科教授等多名科学家共同创立,是一家致力于快速、高效检测技术产品研发与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围绕生物医学快速检测、食品安全分析等领域,开展样本预处理自动化设备与试剂、便携式质谱仪、全自动可视化芯片检测系统等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 健康服务

2/17 咿呀英博集团

  • A轮:数亿元人民币
  • 投资机构:方源智本
  •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9年,位于湖北武汉,是一家口腔连锁诊所服务机构旗下拥有咿呀、钛植、钛美三大产品线,合计拥有56家口腔医疗机构,门店分布在覆盖上海、北京、湖北等8个省份27个市县。

# 智慧医疗

2/15 智杰软件

  • B轮:未披露
  • 投资机构:山西国投集团
  •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山西,是一个医疗健康管理软件研发商,旗下主要产品涵盖HIS(B/S架构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EMR)、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社区卫生管理系统软件、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等。

2/17 聆心智能

  • Pre-A轮:未披露
  • 投资机构:(领投)无限基金See Fund,(跟投)连星资本,图灵创投,智谱AI
  •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北京,是一家超拟人大模型机器人研发商。公司已上线的产品为人工智能对话沟通机器人“AI乌托邦”。该产品在精神健康的数字诊疗服务所应用,为临床患者和广大心理亚健康人群提供情绪支持、心理咨询和干预方案。

▷ 兼并收购

# 智慧医疗

2/14 GBI

  • 买方机构:百度
  • 独家财务顾问:浩悦资本
  • 股权占比:100%
  •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于上海,是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医疗信息化数据提供商。公司被全球头部药械企业、医疗投资、咨询公司等企业用户视为值得信赖的长期首选合作伙伴。除了SOURCE全球药品数据库、METRIX研究人员数据库、DEVINT医疗器械数据库三款贯穿药械完整生命周期的全球数据库外,GBI还致力于提供全球化准入情报,并结合专项咨询服务,为中国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浩悦观点:
Pharma 4.0(药企数字化升级)会是新兴的庞大市场,从药企的产品研发、数字化实验室、临床、生产、商业化都需要数字化及数据支持来优化决策,从而差异化竞争。GBI多年积累的丰富知识库会成为支持未来药企决策的重要工具,我们非常期待此次GBI与百度的联合后,为中国药企提供更先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 IPO

# 创新医药

2/14 公司名称:绿竹生物

  • 交易所/股票代码:港交所/申请
  • 公司简介:绿竹生物成立于2001年11月, 以人用疫苗、治疗性双功能抗体药物为主要研究方向,坚持自主研发为主,同时积极引进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及生产以满足临床需求的、主要用于疾病防控、疾病治疗的多种疫苗制品及治疗用生物制品。公司自成立至2011年,成功研究出了3种多糖蛋白结合疫苗、2种多糖疫苗和1种病毒灭活疫苗,此6种疫苗产品均转让给了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公司自2009年开始进行人用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重组病毒疫苗的研究,2017年获得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临床批件2个,2019年获得治疗B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双特异抗体K193抗体注射液临床批件1个,2021年8月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 财务数据:
  • 财务投资人:

本周重点新闻回顾

# 智慧医疗

新闻标题:通策医疗(600763.SH)终止收购和仁科技(300550.SZ)控股权

新闻简述:本周,通策医疗发布公告,宣布放弃对医疗信息化厂商和仁科技的收购。2022年5月15日,双方曾发布公告,通策医疗使用7.69亿元收购和仁科技约30%的股权。根据披露的公告,本次交易终止,各方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通策医疗向受让方支付的预付款1亿元及实际产生的利息。


 

资本市场总是充满诱惑,引无数企业“竞折腰”,这其中不乏有越挫越勇之辈。

艾美疫苗,绝对算一个。

虽身为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民营疫苗公司,但艾美疫苗所受的关注度并不高,直至9月20日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的消息,才掀起了一丝涟漪,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据港交所文件显示,艾美疫苗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高盛、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麦格理为联席保荐人。

资料来源:艾美疫苗招股说明书。

9月23日,艾美疫苗还发布一则全球发售公告,拟全球发售股份971.4万股,其中国际发售股份874.24万股,香港发售股份97.16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公告还提及,2022年9月23日至28日招股,发售价将为每股发售股份16.16港元,每手买卖单位200股,入场费约3265港元,预期股份将于10月6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如果你知道这已经是艾美疫苗第四次“闯关”资本市场了,足可见这结果实属来之不易。

若成功上市,在“投资大鳄”周延的带领下,艾美疫苗能讲出好故事吗?

一、上市之路坎坷,保荐人被点名

据公开资料显示,艾美疫苗前身为沈阳沃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最大的全产业链民营疫苗集团,涵盖了从研发、制造到商业化整个价值链。

回顾艾美疫苗冲击资本市场之路,真可谓“一波三折”,要知道,这已是第四次“闯关”了。

事实上,早在2020年底,艾美疫苗就已经瞄准了资本市场,当时准备登陆科创板,但在半年后终止了上市辅导,这也意味着第一次闯关折戟;接着向港交所发起冲锋,给出的理由是,“上港股对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更为有利,疫苗企业的市场环境更加活跃以及更高效的H股审批程序”,于是去年6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但结果依旧不理想,同年7月15日被港交所发回,具体原因没公布;在符合港交所规定的8周限制后,艾美疫苗又“火急火燎”的二度冲击港交所,但再度失效。

这里简单做一个科普,所谓“被发回”,就是指若新上市申请不能通过初检,港交所将退回其上市申请。而根据政策规定,这对于公司和上市保荐人都有一定影响。一方面,被“发回”的公司要8周之后才可以再次申请上市;另一方面,2014年港交所就上市保荐人实施“贴堂”制度,保荐人及公司的名称连同“被发回”日期将被永久性登载在披露易网站。换句话说,一旦“贴堂”,名字将不会被剔除,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变相的“点名和批评”。

据悉,自“贴堂”制度实施以来,也就13家公司被“贴堂”,其中2021年有两家,就包括艾美疫苗。

二、身为最大的民营疫苗企业,不靠研发靠收购

近年来,创新疫苗普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增长医疗支出,疫苗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疫苗接种的意愿极大提升,疫苗行业再次迎来风口。

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销售收入计,中国疫苗市场由2015年的251亿元增至2021年的7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3%,并预计将进一步增至2030年的2157亿元(不包括新冠疫苗),若考虑新冠疫苗市场,预计中国疫苗市场将从2021年的3036亿元增至2030年的43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3%。

资料来源:艾美疫苗招股说明书。

同样按销售收入计,全国疫苗市场由2015年的401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64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1%,并预计于2030年达到1127亿美元(不包括新冠疫苗),2021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5%。

对比是最好的说明,中国明显快于全球市场,前景广阔可想而知。

那艾美疫苗竞争力如何?

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2021年批签发量(不包括新冠疫苗)计,艾美疫苗是中国第二大疫苗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为7.4%,仅次于国有企业国药中生(所占市场份额为35.5%)。按2021年销售收入(不包括新冠疫苗)计,艾美疫苗在中国所占市场份额为2.1%,而国药中生凭借市占率26.5%仍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资料来源:艾美疫苗招股说明书。

换言之,艾美疫苗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疫苗企业,也是民营疫苗公司的领跑者。

从结果来看,艾美疫苗还是做出一些成绩来的。但与一般医药企业搞内部研发不同的是,艾美疫苗走了一条更为“快捷”的路,那就是不断地“买买买”。

从公司执行的策略就能大致领略到实控人的风格,这句话同样在艾美疫苗身上应验了。

翻开招股说明书,IPO前,艾美疫苗的实控人是周延,直接持股比例16.67%,与其余两兄弟周杰、周欣合计持股23.33%。

资料来源:艾美疫苗招股说明书。

但值得注意的是,周延并非艾美疫苗的创始人。

成立之初,艾美疫苗注册资本1000万,张立军、沈阳深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名动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闫循良、沈阳富临门投资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西藏睿尚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原为北京泰达红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0%、19%、19%、15%、12%和5%。

2012年以来的三年期间,周延、周欣、周杰三兄弟以新投资者加入并多次增资,目前除西藏睿尚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仍在艾美疫苗前十大股东之列外,其余原始股东均已隐退。

那周延何许人也?

算上投资及管理经验,周延在生物制药行业也已经摸爬滚打了10多年,妥妥的老资本玩家。

据企查查显示,2012年5月以来,周延就一直担任西藏天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据悉,该公司经营范围是创业投资及创业投资管理,期间对多家医药、咨询、管理、投资及融资公司进行投资,合计投资总额6亿多。

资料来源:企查查。

接过艾美疫苗的摊子,周延延续了投资的思路,开启了一系列收购,这才有了今天的八款商业化疫苗产品,其中涵盖了6种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包括狂犬病、乙型肝炎、甲型肝炎、腮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脑膜炎球菌病。

早在2015年,艾美疫苗收购了从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制造及商业化的艾美诚信,交易对价6.6亿元,自此切入乙型肝炎赛道;次年,又收购艾美康淮,交易对价3.43亿元,由此获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注册及生产证书;此后斥资11亿元分两批收购了从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腮腺炎疫苗及MPSV4的制造及商业化的艾美卫信;2021年,收购丽凡达生物,加速了在mRNA COVID-19疫苗方面的研究及生产布局。

完成一系列收购后,给艾美疫苗带来了近一亿剂的年产能,助力其成功跻身为国内持证品种最多的民营疫苗制造商。

但值得一提的是,艾美疫苗虽然有着丰富的疫苗产品管线,但其他疫苗产品商业化进展并不顺利。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艾美疫苗目前还有针对13个疾病领域的22款在研疫苗,但仅有一款肺炎球菌病疫苗预计将于2023年二季度完成三期临床,进度不容乐观。

三、上市前夕搞突击分红,致使由盈转巨亏

业绩表现如何?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艾美疫苗营业收入分别为9.52亿元、16.38亿元和15.70亿元。

虽然上文已提到,艾美疫苗目前有八款商业化疫苗产品,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极度依赖乙型肝炎疫苗及人用狂犬病疫苗,同期两者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84.2%、90.2%及93.0%。

但不得不说,艾美疫苗在乙型肝炎疫苗及人用狂犬病疫苗领域成绩显著。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按批签发量计,2021年艾美疫苗的乙型肝炎疫苗在中国市占率高达45.4%,无疑是全球及中国最大的乙型肝炎疫苗供应商;按批签发量及销售收入计,2021年艾美疫苗狂犬病疫苗在中国市占率分别为18.1%、16.2%,是全球及中国第二大人用供应商。

再看盈利能力,原本一直盈利的艾美疫苗却在2021年突然由盈转亏。

2019年至2021年,艾美疫苗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4亿元和-6.76亿元,但毛利率依旧处于高位,同期分别为77%、82.7%和82.5%。

对于这个“谜”,招股说明书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由于股份报酬开支”。

所谓股份报酬,就是指以激励或奖励雇员,授出额外的股份报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发行额外股份,进一步激励僱员及非僱员为公司作出贡献。说直白一点,这就是股权激励,也可以理解为分红。

2021年,艾美疫苗股份报酬开支合计9.52亿元,包括一次性股份报酬开支8.97亿元及其他股份报酬开支5520万元。

再深扒一下,这笔巨额股份报酬大多落到了周延的口袋。2021年周延的年薪就高达8.98亿元。对比监事和研发人员薪酬,仅分别为56万元、8631万元,按研发部在职人员225人估算,每人每年平均年薪还不足40万元。

不走寻常路的艾美疫苗,上市后能得到投资者信赖吗?

https://www.haobaihe.com

上一篇:银根紧缩通俗什么意思(银根紧缩加剧)

下一篇:601288股票行情股票(股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